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考察了历史地震震害特点,认为自然震害多受自然条件控制,对震害类型起定性作用的是地质地貌条件,地质因素只影响震害的程度。因此,可望在烈度区划的基础上,利用地貌与震害关系的研究成果,对强震的自然震害进行宏观预测。总结了河北省历史上遭遇强震影响所出现的自然震害特点,对全省各地貌单元可能出现的震害进行了宏观预测。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工程对场地的要求,将全省区划为四类场地,即无震害或汉有轻微震害的A类场地;场地条件好,但烈度区划高,或者场地条件差,但烈度区划低震害轻的B类场地;可产生各类较重震害的C类场地;以及场地条件差,烈度区划高,可产生严重震害的D类场地。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地论述了忻定盆地的地形、地貌、断层活动、土层岩性、土层的平均剪切模量、地下水埋深、历史地震和震害,特别是1952年原平崞阳地震时震害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并根据未来地震活动和强度、震害地质条件以及历史震害分布规律,将工作区划分为六个震害区;各震害区未来强震时将会出现不同的震害类型和类型组合,震害强度也将会有所不同。这些成果可为忻定盆地城乡规划及重点工程建设提供抗震防震依据。  相似文献   

3.
非发震断层的地震效应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采用二维动态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排除了影响宏观震害的其它因素,建立非发震断层的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模型。计算中较全面地考虑了断层破碎带的尺度及带内岩土物理力学性能、断面产状、断层错距、覆盖层厚度、基岩起伏、输入波动力特性等一系列因素对地面峰值加速度及相对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并结合有关宏观震害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认为非发震断层所表现出来的实际地震效应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其随机程度受控于断层自身要素的组合型式及各种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4.
断层场地震害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断层场地震害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指出了断层提高烈度的观点的片面性,阐述了我国地震考察中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总结了断层场地的震害特征和非发震断层对震害无明显影响的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5.
在地震烈度区划工作中,对于发震断层的地震危险性评价,依赖于历史上曾经发生的大地震的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在对郯庐断裂带进行地震地质考察过程中,在安徽省嘉山县明光镇石油库附近发现了保存较完好的史前地震剖面,该剖面保留了中新世中期以后多次地震活动的遗迹。它的发现,对研究嘉山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发震构造特点、应力场变化、烈度区划和震害地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在震害方面做了初步尝试。首都圈震害环境由地震、地质和人文等3个次一级环境组成,文中定性或半定量地讨论了10项影响因素和历史震害分布特点与震害环境的关系。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首都圈震害环境进行了区划及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8.
强震引起的破坏主要归因于地面振动、地震断层和地基失效等三因素。它们都与浅,表地质体的结构构造密切相关,亦即,主要受控于第四纪地层。由于第四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外营力的影响,因此,震害理应具有区域性的特征,而地理学的研究在震害预测中也应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华南沿海地区为例,通过历史地震的震害研究来说明这一问题,并讨论有关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级特大地震中,中国大陆观测台网系统获得了丰富的主震、余震加速度记录,为开展相关的地震研究工作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基础资料。本文以发震断层附近观测台站的主震记录为基础数据,根据台站所在的场地条件及其与发震断层的相互位置关系,分析了此次地震中近断层的地震动峰值空间分布特征、方向性效应、上下盘特性和典型记录加速度或速度结果等,简单讨论了发震断层性质和地形对震害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739年银川-平罗8级地震灾害的历史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查阅了大量有关1739年银川-平罗8级大震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建国以来对银川平原地震的研究成果,研究了1739年银川-平罗8级地震的地震烈度分布及其灾害特点。研究认为:该地震的发震构造为贺兰山东麓断裂,而极震区位于其东南的银川-平罗一带,与银川地堑第四纪沉降中心相吻合,这主要是受到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其震害特点对减轻未来地震灾害、城市规划等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级特大地震中, 中国大陆观测台网系统获得了丰富的主震、余震加速度记录, 为开展相关的地震研究工作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基础资料. 本文以发震断层附近观测台站的主震记录为基础数据, 根据台站所在的场地条件及其与发震断层的相互位置关系, 分析了此次地震中近断层的地震动峰值空间分布特征、方向性效应、上下盘特性和典型记录加速度或速度结果等, 简单讨论了发震断层性质和地形对震害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韩竹君  蒋溥 《地震地质》1994,16(3):205-215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在震害方面做了初步尝试。首都圈震害环境由地震,地质和人等3个次一级环境组成,中定性或半定量地讨论了10项影响因素和历史震害分布特点与震害环境的关系。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首都圈震害环境进行了区划及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疆精河5.0级地震现场调查,分析了灾区局部场地效应及房屋震害特征,对震害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总结。震害调查显示,灾区房屋主要以老旧的土坯房为主,地震作用使本身老旧的房屋裂缝加宽,破坏加重。同时,受局部场地差异影响,灾区房屋震害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的特点。另外,根据地震现场考察,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库松木楔克山前断层,该断裂是发育在北天山山前逆冲推覆体前缘的一条全新世活动断层,沿断裂断错晚更新世以来的各级地貌面和沟谷阶地,并在地表形成断层陡坎和古地震地表变形遗迹。  相似文献   

14.
文彦君  郑文涛 《地震地质》2004,26(1):141-152
官厅水库所在的延怀盆地有多条活动断层分布 ,新构造运动强烈。官厅水库大坝安全与否事关首都安全。为此 ,文中采用有限元方法结合断层位移资料 ,模拟了延怀盆地的现代构造应力场 ;参照模拟的结果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对设定地震的烈度进行了拟合 ,讨论了设定地震对大坝的影响。对官厅水库大坝的地震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1)延怀盆地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80°~ 85°E ;2 )可能的发震断层为方家冲 -营门矿段断层 ;3)考虑大坝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发震断层与大坝的空间位置关系、历史大地震对大坝的影响等因素 ,则大坝的地震危险性将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闵子群 《地震研究》1989,12(2):97-102
本文从昆明地区的历史地震、震害以及地震地质条件等方面,论述了昆明地区的地震危险不仅来自小江地震带,昆明地区本身也存在发生较强地震的发震条件。与1985年墨西哥地震的震害特征对比,昆明地区未来遭受地震破坏时,也极可能出现震害重复性及砂土液化问题。建议对昆明地区的地震危险及震害预测等问题进行详细研究,以作为制定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贵州沿河MS4.9地震发生在历史地震强度较低的上扬子地块凤冈SN向隔槽式褶皱变形区。通过地震地质背景分析、震害调查、震源机制解、断层调查和库区水位变化情况等,得到主要认识如下:由于震源深度浅、灾区老旧自建房抗震性能差,导致本次地震直接经济损失严重;本次地震主震的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61°/倾角35°/滑动角135°,节面Ⅱ:走向190°/倾角66°/滑动角63°,表现为走向NE、逆冲兼平移型运动方式;结合等震线走向及震中主要断层性质,判断NE向沿河断层为本次地震主震的发震构造,并进一步推测此次地震为水库诱发断层活化引起的地震。  相似文献   

17.
1979年3月15日20时52分,在云南省普洱县的磨黑、勐先之间发生了一次震级为6.8的破坏性地震,震中烈度为Ⅸ。作者根据在现场实地调查的119个自然村中各类房屋的震害情况,确定以典型房屋的平均震害指数作为评定一个自然村的震害尺度。选择绘制了四个剖面上没有考虑场地条件影响的震害分布图和六个剖面方向的实际震害衰减平均曲线。讨论了磨黑地震影响场。认为磨黑地震震害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烈度衰减的不一致性除了这次地震沿发震断层释放的能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可能不均匀外,主要是受震区内场地条件的影响。 文中以典型震害实例,再次证明了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就这次地震而言,软弱地基与基岩或坚硬地基上的震害指数差值平均为0.18;孤突陡坡地形较之平坦缓坡地形的震害有明显加重,其震害指数差值平均为0.19。对于地基土质不均,特别是半挖半填或用毛石堆砌的陡坎地基,使震害加重。  相似文献   

18.
姚安6.5级地震场地与震害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介绍了姚安6.5级地震震区地质概貌和场地特征。以100多个现场调查点资料为基础,将影响震害的四种主要因素,按其影响轻重分类,用震害指数分析了该次地震的震害分布和局部场地特征对震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震区未形成震害异常区,但有震害异常点存在。在影响震害的诸多场地因素中,以地基土特性的影响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水库诱发地震的影响因素,详细阐述了库水在诱发地震中起到的作用;将诱发水库地震的因素——断层面的产状、摩擦系数、凝聚力、应力状态、孔隙水压力视为随机变量,基于断层面的库仑应力,建立断层发震的功能函数,并应用可靠度理论,分析各主要因素对发震概率的影响。经一特定实例分析表明:1)随着断层面孔隙水压力的增加,断层发震概率大幅度增加;在孔隙水压力均值相等的条件下,随着发震部位孔隙水变异性的增加,发震概率明显增加;2)走向与水平向大主应力方向一致的断层和倾角60°的陡倾角断层更容易诱发地震;3)水平向小主应力对诱发地震的影响较大主应力大得多,水平向小主应力越大,断层越稳定,诱发地震的概率越小;4)随着断层面的摩擦系数和凝聚力的增加,断层的发震概率逐渐减小,但断层面摩擦系数对诱发地震的影响较断层面的凝聚力大得多。  相似文献   

20.
在查阅了大量有关1739年银川—平罗8级大震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建国以来对银川平原地震的研究成果,研究了1739年银川—平罗8级地震的地震烈度分布及其灾害特点。研究认为:该地震的发震构造为贺兰山东麓断裂,而极震区位于其东南的银川—平罗一带,与银川地堑第四纪沉降中心相吻合,这主要是受到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其震害特点对减轻未来地震灾害、城市规划等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