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基于Android的移动气象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峥  赵科科  许皓皓 《气象科技》2014,42(1):99-103
为了丰富移动气象信息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能力,使用Java,C#,VB,Delphi编程,开发了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系统以用户体验为切入点结合智能终端特有的设备特性和移动应用软件特性提供创新型移动气象产品。该系统是一种集气象信息处理、发布和接收为一体的服务系统,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随时获取气象信息。介绍了系统的架构设计与客户端设计。详细阐述了采用Java技术在Android平台上研发移动客户端软件过程中所涉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手势控制、GIS服务、软件管理、系统稳定性和兼容性等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气象视频会议系统的视、音频传输质量,增强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淄博市气象局建设完成包括应急移动气象台在内的分辨率为720P的市县全网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三级高清视频会议。以淄博气象市县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建设为例,详细论述了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组网方案、移动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系统级联方式和视频系统的维护管理等方面在淄博气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气象站的不断发展以及大众对气象信息关注度的提升,气象站的管理监测显得尤为重要。而现在移动互联网与气象站监测结合方面的研究仍处在发展阶段,大部分气象站数据以气象工作者在办公领域PC机上获取为主,受地域和时间等限制,使气象工作者不能随时查看实况气象数据,及时获取设备报警信息。为了更灵活便捷地获取气象数据,对设备报警及时做出维护处理,系统使用Android软件开发工具包Eclipse和Java语言进行开发,结合移动应用特点,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在移动客户端可以随时查询气象站相关数据的信息查询系统,为气象工作者监测台站设备状态和维护设备提供便利,扩展了气象业务的安全运行空间,提升了移动气象信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胡争光  薛峰  于连庆 《气象科技》2020,48(5):615-621
针对高效智能的决策气象服务需求及海量气象数据在移动端应用瓶颈,国家气象中心气象大数据处理及网络应用团队设计研发了中央气象台决策气象服务移动平台,本文介绍了该平台服务器和移动终端总体结构,及其在气象实况监测、基于位置服务的精细化网格预报、预报预警、决策服务产品快速推送、灾害性天气智能提醒等方面的功能特点,并通过分布式实时计算处理框架、HTML5和移动GIS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对海量气象数据高效处理计算、移动网络传输、网络服务、移动端实时渲染和交互操作等。该平台在国家、省级决策气象服务业务应用中运行稳定,在台风登陆、暴雨灾害、重大活动等气象服务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决策气象服务人员提供了基于位置服务的气象实况、预报预警、决策服务产品推送、灾害性天气智能提醒等综合服务功能,对建设智慧型气象服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移动气象服务需求快速增长,而气象信息的辅助决策功能在现代气象服务体系中的作用越发凸显,如何快速建立一个性能可靠、易于扩展、自主可控的移动气象服务系统成为当前各级气象部门重点关注内容之一。本文介绍了基于Hybrid模式构建精细化移动气象服务系统的总体设计,并通过Hybrid、插件化开发、MVC框架、HTML5融合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气象信息在移动端的展示交互,体现了Hybrid开发模式在功能复用性高、迭代升级方便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经过近5年的持续迭代升级,目前系统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在山东省各级气象部门、政府决策部门以及重点服务行业中,在气象服务社会防灾减灾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基于3G/4G、wifi、卫星通道、无人机航拍连接等无线网络环境下设计的移动端气象影视直播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此系统包括基于智能手机的视频直播拍摄回传系统和便携式移动直播机,支持用户借助视频实时直播应用手机客户端或便携式移动直播机进行视频直播,并且可以在电视、手机、互联网等多媒体渠道实现对气象灾害突发事件的现场同步播出。最后通过实际测试应用验证了移动端气象影视直播系统的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时代,为推动福建气象服务移动信息化发展,满足气象服务多元化、本地化、移动化和互动社交需求,研发国内首个具备气象服务产品、平台属地化展示和集约管理的"知天气"掌上气象手机客户端服务系统,为决策气象、行业专项、公众服务用户提供属地化、智能化、定制化的气象服务。从系统架构方面阐述了系统结构、组成逻辑、数据流转和业务流程,分析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开发,详解主要功能实现方式方法和气象服务产品的精细化、专业性和信息化方向。经过近7年的实践运行,证明系统具有安全稳定性高、性能可靠、管理高效集约等特点,产品受众面广,提升了气象服务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以Web和FTP技术为依托,建立了广西农业气象移动短信业务平台,并对农业气象短信编写、审查、上传到移动公司服务器、移动网关发送短信等相关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短信业务平台系统分为3个部分:①编写农业气象信息并生成农业气象信息文件;②检查农业气象信息并更新农业气象信息文件;③上传最新农业气象信息文件。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4层架构,4层分别独立,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维护性,为开通农业气象短信业务提供一个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阐述了移动气象信息共享系统服务器端的设计与实现,系统基于B/S模式架构的共享系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气象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0.
气象应急车载服务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付哲  陈慧娴 《广东气象》2008,30(5):53-55
从设计方案、设备选型、工作流程、存在问题等技术方面,详细介绍广州市番禺区气象局气象应急车载服务系统,阐述了对气象应急移动服务系统建设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旗  谢国权 《浙江气象》2009,30(3):19-21
在面临紧急气象灾害时,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的实时性、针对性是不懈的要求。本文研究了移动通信中的小区广播技术原理及其特性,进行了基于移动小区广播技术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方案的探讨,展望了该系统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的建设提升了气象探测设备的运行保障能力。作为运行监控系统在移动端的扩展,以Sencha Touch框架为核心技术,以混合模式移动应用为应用类型,构建了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移动应用开发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天气雷达运行监控移动应用系统软件。文章重点阐述了系统框架及功能设计,讨论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探索了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在移动端快速化改造的方法,可以为我国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面临紧急气象灾害时,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的实时性、针对性是不懈的要求.阐述了移动通信中的小区短信技术原理及其特性,系统介绍了基于移动小区短信技术的浙江省气象预警信息小区短信发布系统的建设方式和功能特色.并结合系统在台汛期的服务应用情况,进行小区短信发布系统服务能力的评估,进而对系统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气象观测中,为了保证数据的代表性和比较性,需使用全站仪等专用设备对气象探测环境进行测量和评估,存在测量设备携带不便,测量方法较为繁琐的问题。针对探测环境现场快速测量的需求,提出了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作为测量工具的思路,研究了利用移动终端内置传感器测量和计算障碍物遮挡仰角、方位角、距高比、经纬度等参数的方法,并以Android系统为例给出了移动终端气象探测环境测量软件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农村气象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聊城市气象局做了积极探索,利用移动公司的MAS系统实现了"气象灾害预警村村通"。文章介绍了气象灾害预警村村通的实施方法步骤、实现流程、预警服务情况等,为各部门在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系统介绍浙江省移动气象短信集约运行系统总框架、业务子系统和功能特色。对集约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了说明,进而对系统进一步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配合移动多普勒气象雷达车的数据传输,实现应急通讯的会商以及重大天气过程的直播和保障,利用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图像传输、多媒体制作等多种技术集成设计了DVB/IP气象应急卫星通信系统.该系统从数据收集和通信层面上立足于气象防灾减灾的需求,为气象应急保障服务和决策指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将对上海市气象局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沈阳市移动气象台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佐臣  张涛  陈力强 《气象》2006,32(10):107-111
为了解决在非固定地点开展特殊气象服务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可移动雷达、车载机动式自动气象站、无线通信网络的移动气象台的概念,介绍了沈阳市移动气象台的基本配置,阐述了移动气象台系统功能设计方案和以双极化雷达、图像融合、CDMA1X无线通信技术为主的技术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新形势下气象服务的需求,对移动飞信平台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在服务、业务和效益等方面阐述了移动飞信在气象预警中的优势,以便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和防灾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20.
钟磊  张斌武 《气象科技》2017,45(4):637-640
CMA-Wireless(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Wireless,中国气象局无线网络)为气象园区移动办公和视频会商提供基础支持服务。原有CMA-Wireless覆盖范围有限,缺乏身份认证过程,存在安全隐患,无法实现精细化管理,难以满足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未来需求。本文以原有无线网络架构为基础,WLC(Wireless LAN Controller,无线局域网控制器)为核心,通过网络结构冗余化、堆叠技术、无线网络安全保护系统、有源以太网AP(Wireless Access Point,无线访问接入点)扩充等结构和技术,对气象业务数据传输的特点进行研究,弥补了原有网络的不足,从而实现了对移动办公、视频会商的完美支持,为气象系统无线网络的推广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