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地图与地图学概念认知及学科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地图与地图学是传统地图与地图学发展到现代阶段的必然结果。本文重点探讨现代地图与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体系。文章从现代地图的特性、功能、构成要素/基础及拓展,以及地图科学分类及拓展等基本问题入手,分析了国内外现代地图与地图学概念定义的发展演变,给出了现代地图与地图学较为精练、准确的概念定义;讨论了现代地图学的学科结构体系和由传统到现代过渡时期的学科基本名称与研究内容;最后展望了未来地图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地图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青的学科,在地球科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地图学的知识创新和知识增长的模式,制定了地图学的知识创新体系和研究方案,并讨论了三个核心创新点的实质、难点、创新途径等。本文认为,地图学的知识创新体现的是地图的科学价值的增殖,地图学的实际应用则体现了地图的社会功能的增强。地图学的知识创新方案应该包括从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到技术创新,再到新产品开发和地图产业化的整个过程和体系。  相似文献   

3.
测绘一定要跟我们的时代相结合,一定要在应用服务上下工夫,不能守着摊子靠政府来支撑。21世纪是我们国家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成果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广,学科交叉的特点是越来越显著。现代地图学的理论体系初步形成,数字化的地图和地理信息的生产方式已经实现,地理信息服务深入到各行各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得到不断的扩展和延伸。数字化的地图学的发展需要新的创新思维: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地图学经历了并正在继续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以前的纸质地图叫地图,现在的地理信息系统实际上也是,还有动态的地图都是,所以这样一种创新发展,使得这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现在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及人类科学技术和对自然认识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空间信息显示与简单的数据存储、管理已不能满足我们对空间认知的需求,空间信息获取的广泛性、时效性、便捷性以及地图服务的智能化与人性化已经成为当前地图行业需求热点.同时,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所引爆的第三代信息革命为现代地图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以地图学历史发展为主线,系统梳理“地图”的相关概念、内涵及技术理论,并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及技术背景,重新整合地图的发展需求、内涵及技术体系,提出一种全新的“智慧地图”概念,为现代地图学及数字地图技术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与理论方法框架.  相似文献   

5.
GIS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等多门学科结合的技术。其核心是计算机科学,基本技术是数据库、地图可视化及空间分析GIS是处理地理数据的输入、输出、管理、查询、分析和辅助决策的计算机系统。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各个学科转向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地理空间智能(GeoAI)技术在解决传统制图学任务注定会比传统的方法具有更好的性能,地图学也因此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产生智能地图制图新领域,形成智能地图制图学。地图学研究有人工智能传统,但是过去受限于人工智能工具的计算能力等原因,并未取得很大的进展。随着进入智能化时代,人与机器都将成为制图与读图的主体。地图内容的产生经历了专家生成内容和用户生成内容的阶段,正在向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阶段发展。人工智能与地图传输模型的结合衍生出智能地图传输模型,包括制图信息智能获取、智能制图、智能读图、地图信息智能解读4个环节,进而从这4个方面对智能地图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梳理。研究显示,使用智能化方法解决地图学问题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人工智能与地图学结合仍存在诸多挑战,包括缺乏训练数据集、模型算法缺乏泛化能力和可解释性等,这些也是未来可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陈述彭先生对地图学的贡献,并对陈述彭先生的地图学思维与地图学思想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提出了先生对地图学的主要贡献为:①建立了基于地理学系统思维与综合方法的地图认知与综合制图理论体系;②构建了基于新技术的地图学技术方法体系;③动态地提出并建立了不同阶段地图学的学科发展重点与未来学科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一次具有信息时代特色的国际地图学术会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第17届国际地图学会议的特点,国际地图展览的特色,当前国际地图学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作了分析与论述。这些进展与趋势主要是:计算机制图与可视化;电子地图集与地图集信息系统;计算机制图与出版系统一体化;计算机地图概括(制图综合);GPS、RS、GIS、地图方法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究中国古-近-现代地图的传承和发展脉络,有地图制图技术传承和地图数据资料传承两重含义。中国古代地图学对近代地图学影响最大的是“计里画方”技术、西晋裴秀的“制图六体”理论、唐代贾耽的制图方法和作品、宋代沈括的二十四位向和“制图七法”、元代朱思本理论和技术体系及其地图作品5项成果。明代地图制图的传承和发展有3个分支(传承线),即传统疆域和全国地图制图、航海图和海防图、引入西方制图技术后的近代地图萌芽;清代地图学的传承和发展的5个分支(传承线),即皇家主导的全国地图制图、民间自发的全国地图制图、世界地图制图、海洋图制图、工程地图制图;民国时期的地图制图传承和发展的6个分支(传承线),即私营出版社制图、专题地图制图、航海和航道地图制图、工程地图制图、地形图制图、军事地图制图。中国古代和近代地图,对当今的地图学而言,有丰富的史料、文物价值,也有一定的信息承载价值,但在利用上有相当的难度,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探讨出适合的地图再利用模式;从地图表现形式来看,现代地图学似乎有“仿古”的趋势,但这是科学发展的一种螺旋式上升,代表了从古代地图到现代地图传承与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式升华。  相似文献   

10.
现代地图学的前沿问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以信息和通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 ,地图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地图学需要重新定位。放眼全球 ,国际地图学界在观念争鸣、理论研究、技术探索、地图应用等方面均出现令人振奋的发展和热点问题。这对我们发展中国的地图学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在信息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地图作为空间信息可视化表达和传输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与演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地图的内涵和外延,推动地图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一变革不仅表现在地图的制图过程和手段上,同时也表现在地图的表达对象与形式上,为地图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地球信息科学是面向21世纪信息时代崛起的崭新学科。它是伴随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信息网络等多学科的理论渗透、技术集成,综合研究地球科学复杂系统的学科领域。地球信息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高新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以地球系统信息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应对“数字地球”战略与全球变化等科学问题,探索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认知方法和地球信息时空图谱等新学科生长点的应用基础科学;并逐步形成地球信息科学技术融合体系,因此又是地球系统科学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地图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地图是人类空间形象思维的再现。故此,我国著名地图学家陈述彭院士认为,"地图是永生的"。它不论是简易地图,还是专业地图,或是人们虚构的"臆念"地图,都是我们生活工作里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故地图被称为"第二语言"。因此,地图又是"国际化"的符号。可见,地图坐标的精准,温故知新的简约表达等都是地图学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地图学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古老的地图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普及地图学知识,增加人们对地图的了解与应用,适应网络化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建立了专业性的“地图学网站”。本文介绍了该地图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功能设计与实现方法,对地图学网站及网络地图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自明代杰出的地图学家罗洪先(1504-1564年)所编制的《广舆图》(1541年)和利玛窦带来西方精确地图测绘技术开始,中国的地图制图技术已经迈入了近代地图学的门槛,因此,明-清-民国是中国近代地图学从雏形走向成熟的完整阶段[1]。随着现代地图的应用与发展广泛、深入,抽象的概括型地图符号及普通的二维平面地图已不能满足读图者的需求,制图者开始探索虚拟现实、三维地图等表达方法,这与中国近代传统制图的写景法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对中国近代地图制图技术及表现方法的研究,对于现代地图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的中国近代(即明、清、民国时期)的地图资料,查阅前人的研究资料,总结和提炼了中国明、清、民国3个不同时期地图制图的技术,分别阐述了3个时期地图要素、表示方法及其制图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地球信息科学是面向 2 1世纪信息时代崛起的崭新学科。它是伴随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信息网络等多学科的理论渗透、技术集成 ,综合研究地球科学复杂系统的学科领域。地球信息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高新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以地球系统信息流为主要研究对象 ;探讨应对“数字地球”战略与全球变化等科学问题 ,探索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认知方法和地球信息时空图谱等新学科生长点的应用基础科学 ;并逐步形成地球信息科学技术融合体系 ,因此又是地球系统科学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二届三次会议于1995年12月5日至9日在西安市西北大学召开。会议由专业委员会廖克主任主持,西北大学校长陈宗兴和城市与资源学系主任叶树华教授致欢迎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专业委员会顾问陈述彭教授作了关于建立“地球信息科学”(Geo—informatics)的重要报告。指出“地球信息科学是综合解决地球科学这一复杂巨系统领域的新学科”。与此同时,会议还讨论了筹办“地球信息科学”杂志的事宜,并建议由本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威特咨询有限公司主办,西安煤航地图制印公司、北京长地公司协办。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是我国著名地图学家南京大学地图学与GIS学科创办人李海晨教授100周年诞辰。5月16日下午,在南京大学举办了难以忘怀的纪念活动。国家测绘局、中国地图出版社、江苏省测绘局、江苏省测绘学会、南京大学等单位的有关领导或代表,李海晨教授亲属,我校原地图专业毕业的部分校友、原地图教研室的离退休教师、地理信息科学系全体师生共10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9.
正《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2001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ISSN中国国家中心批准,2002年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地球信息科学是面向21世纪信息时代的新兴学科,是地球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地理信息技术交叉与融合的产物。它以地球系统信息流为研究对象,探索时空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地理系统格局与过程模拟、遥感地学计算的方法体系,完善地球信息科学方法论,发展时空数据集成管理、高性能地学计算、时空数据可视化、地理信息服务等核心技术,促进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创新,研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标准规范与关键技术,推动地学信息化科研环境建设。《地球信息科学学报》主要刊登地球信息科学领域具有前瞻性、创新性、探索性和交叉性的原创研究论文,设有地球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陆地表层系统模拟、地理空间分析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技术、遥感科学与应用技术、地图学与地学信息图谱、人文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空间分析应用等专栏。热忱欢迎国内外学者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根据3S技术在现代地图学中的作用,将现代地图学实践教学内容分解为GPS控制点测量、遥感图像预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大比例尺地图制图三个模块,学生通过按要求和顺序对三个模块的内容进行操作实习后,完成现代地图学实践教学任务。通过模块化实习,对3S技术及现代地图学课程的基本内容进行实习,并实现3S技术在现代地图学中的交叉、渗透,培养学生利用3S技术进行地图制图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