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TM图像动态监测内蒙古多伦土地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博  田淑芳 《地学前缘》2002,9(3):150-150
随着土地资源稀缺矛盾的日益突出,国家对土地资源宏观调控的力度进一步加强,迫切需要应用遥感技术直接监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客观及时地掌握土地利用变化信息,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和整治提供依据。内蒙古多伦县这一典型生态脆弱区,特别是内蒙浑善达克沙地南侵对北京的威胁,是2000年十几次沙尘暴的重要特征。朱镕基总理带领国务院有关部委,于2000年5月视察内蒙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土地沙化及环境状况后,提出多伦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于内蒙浑善达克沙地农业生产条件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遥感技术在冀西北坝上地区土地沙化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利用多种遥感技术手段对坝上西部地区土地沙化的调查研究。对调查区的土地沙化现状及沙化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土地沙化治理对策。通过多时相对比研究,得出了坝上西部土地沙化向轻,缓方向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沙漠和沙漠化是当今重要的环境和发展问题.本文结合聊城市的沙化现状,详细介绍了该市土地沙漠化治理的路线及主要治理模式,并对研究开发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德惠—农安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土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牧业生产效益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管护协调管理是未来土地资源管理的方向,土地质量评估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持续利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吉林省正在开展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为土地质量评估提供了丰富的地球化学数据。利用吉林省德惠—农安地区的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质量总体东部优于西部,黑土地质量最好,但已有7.97%的黑土已成为中等或差等土地,黑钙土有43%属于中低产田,黑土地退化严重;轻度沙化土地仍保持较好的土地质量,加强沙化治理与耕地保护,仍可发挥其生产潜力。依据土地质量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将促进区域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通过收集西大明山铅锌矿田成矿带地质、遥感、已知矿点等资料,利用TM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在假彩色合成及比值假彩色合成图像上提取与铅锌矿成矿有关的构造、围岩蚀变信息,并在TM图像上地质解译出线性、环形构造,将所获得的多种遥感信息进行复合。结合该区域已知资料,综合圈定出5个成矿远景区,为西大明山地区进一步开展矿产资源调查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Envisat-1星载雷达的穿透特性,对Envisat-1星载雷达影像和ETM假彩色合成影像进行了多种融合试验。结果发现,Enviasat-1数据与ETM假彩色合成影像乘积融合变换所得到的新图像,在近地表隐伏断裂探测方面,与单独利用星载雷达影像或ETM影像相比断裂影像得到增强。利用该方法,对西安市附近的临潼—长安断裂中段进行了定位及野外实证。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研究区自然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的基础上,采用大量调查数据对皖北矿区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区内主要有地面塌陷、水资源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瓦斯突出、水土流失等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对各类环境地质问题的现状、形成原因和危害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采取"一疏二平三改造"的方法对塌陷进行治理,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瓦斯、水的防治与利用等防治措施,并对矿区环境防治的投资、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北西部地区荒漠化发展前沿区域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1996年7~9月和1988年8~10月两个时期的LandsatTM遥感信息,分别对中国东北西部地区荒漠化发展前沿的典型区域吉林省乾安县的盐渍化、吉林省梨树县土地沙化变化和乌尔吉木伦河与新开河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西部这三个区域的生态环境1996年比1988年有所恶化,主要表征为盐渍化和沙化土地向东有较强发展和蔓延,撂荒地显著扩大,与沙化土地面积量级接近。由此东北西部应该成为我国荒漠化和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山西六大煤田与煤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现状的概略介绍,对目前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所应开展的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对矿山环境地质综合评价问题,笔者认为应将对各类煤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分析从专业角度向社会经济方面延伸,并以后者作为统一综合对比的结合点;同时提出了应开展采煤造成地应力改变影响岩溶水、采煤引起土地沙化、各类保安煤柱计算及移动角实测、煤矿山环境地质模式、各类煤矿山环境地质模型建立方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坝上西部地区的土地沙化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好的地区土地沙化向轻缓方向发展,局部地区加剧恶化,指出尽快建立土地沙化动态监测系统,加强综合治理,改善坝上地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Du'an Yao Autonomous County is a typical area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Guangxi.The indices for the grade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scientific meaning of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and after the interpretative symbol system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RS images are established by the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Du'an karst and its TM image. Relying on RS & GIS means and taking land use map as base map, this paper conducts synthetic analysis on the 1999a TM image (126-043) and the correlation data involving landform, soil, geological map and GPS-database and photo on the spot, and brings forth a map showing the Du'an rocky desertification grades and a digital lithology map. As can be viewed from spatial correlation, the inherent connection is also illuminated between the various level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and the carbonate lithology.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遥感技术的中国北方沙质荒漠化防治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国北方地区人类活动对地表组成物质的扰动特征,将中国北方沙质荒漠化土地治理区划分为绿洲周缘农业型沙质荒漠化、农牧交错带农牧型沙质荒漠化、草原牧业型沙质荒漠化三种类型;利用1975年M SS卫星图像数据和2000年ETM卫星图像数据为信息源,在M APG IS软件支持下,采用人机交互方法对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进行信息提取,编制研究区1975年和2000年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分布图,在根据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的变化幅度确定沙质荒漠化土地变化类型的基础上,通过1975年和2000年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分布图的叠加分析,查明了中国北方近25年来沙质荒漠化土地的时空演化规律,结合中国北方不同沙质荒漠化土地治理区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特征,提出了中国北方沙质荒漠化土地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西都安喀斯特石漠化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岩性的空间相关性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在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 ,以RS与GIS一体化为分析手段 ,首先采用TM影像为背景资料 ,辅以地形图、土地利用图、土壤图、地质图以及GPS实测数据库等相关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石漠化分级的遥感影像解译指标体系 ,生成都安县石漠化分级分布图和数字化岩性图 ,然后从空间相关性的角度阐明了不同级别石漠化与碳酸盐岩岩性之间的内存联系  相似文献   

14.
"3S"技术在沙质荒漠化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建立以单位面积内风蚀地或流沙面积所占百分比、地表植被覆盖度和地表景观为指标的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和以沙质荒漠化土地变化幅度为指标的沙质荒漠化土地变化类型分类系统,采用1975年MSS卫星图像数据和1987年、2000年TM卫星图像数据为遥感信息源和野外验证相结合提取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的方法,在MAPGIS系统支持下,对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接壤地带的1:25万《东胜市》、《榆林县》幅沙质荒漠化土地进行了1975年、1987年和2000年的动态变化分析,得出了1975年至1987年沙质荒漠化土地呈发展状态、1987年至2000年和1975年至2000年呈逆转状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遥感技术在山西阳高地区金矿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通过对阳高地区已知金矿点的研究 ,指出该区金矿的物质来源、成因类型以及不同级别断裂对金矿形成的控制作用。利用遥感图象处理技术 ,在假彩色合成及比值假彩色合成图象上提取与金矿成矿有关的构造、围岩蚀变信息等 ,并在 TM图象上解译出大量环形构造 ,将所获得的多种信息进行复合。结合该区部分物探、化探资料 ,确定了圈定该区成矿远景区的原则 ,在区内圈定了孙仁堡、水磨口、朱家沟 3个成矿远景区 ,为该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蓝旗荒漠化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琳  王旭红 《地下水》2011,(4):41-43,45
以1987年和2000年两期TM影像数据为信息源,提取研究区两期荒漠化土地数据,建立数据库,获得正蓝旗1987~2000年土地荒漠化动态图,统计计算该区13年内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之间的转换面积,采用转移矩阵法建立1987~2000年土地动态转移数据矩阵,结果表明:该区荒漠化土地从1987年的5 593.8 km2发展到2000年的6015.3 km2,发展的平均速率为32.4 km2/年,土地荒漠化严重,以轻度和中度为主,部分极重度和重度荒漠化土地得到了好转,但新的更多的中度和轻度荒漠化土地在发展。在10~15年的时间尺度内,土地荒漠化程度加重与减轻存在明显的跃变递减过程,主要发生在北部平原地区,发展的动态趋势是整体扩展,局部逆转(主要在西部)。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遥感和GIS的塔里木河下游土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塔里木河下游是土地荒漠化发展变化的典型区域.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荒漠化信息获取与分析的工具,利用2个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对塔里木河下游10年土地荒漠化进行了动态监测.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对土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轻度荒漠化的土地面积有所减少,但总的荒漠化程度却有所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近年来的大量开荒造田,以及对塔里木河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中下游天然植被大面积衰败和死亡,尤其是胡杨林面积锐减,致使荒漠化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8.
呼伦贝尔地区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驰  姜琦刚  李远华  邢宇 《世界地质》2010,29(1):160-167
呼伦贝尔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天然草原和畜牧基地, 随着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土地荒漠化现象加重。笔者应用RS和GIS技术, 以1970 年MSS、2000 年ETM和 2007年CBERS数据为数据源, 主要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 并辅助野外调查验证, 获得三期解译数据, 并利用空间分析、网格剖分方法, 对呼伦贝尔地区荒漠化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近40年来, 该地区土地荒漠化总面积不断增加, 1970 年该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为7408.76 km2 , 2000年为7 539.52 km2 , 2007年增加到7 852.12 km2 , 共增加面积443.36 km2。1970-2000年间, 沙漠化减轻、盐碱化加重的面积为134.09 km2 , 沙漠化加重、盐碱化减轻的面积为53.35 km2 ; 2000- 2007年间, 沙漠化减轻、盐碱化加重的面积为41.71 km2 , 沙漠化加重、盐碱化减轻的面积为172.8 km2。  相似文献   

19.
基于RS和GIS的南汀河流域石漠化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苏旺德  史正涛  刘钢 《中国岩溶》2016,35(5):594-601
以南汀河流域ETM、DEM和地质岩性数据为基础数据,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提取了石漠化评价因子,构建石漠化评价指标并对石漠化强度进行评价。运用空间叠加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石漠化信息进行分析,得到流域岩溶区石漠化强度分级特征,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及石漠化信息与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相关关系以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对石漠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石漠化强度为: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强度石漠化>无石漠化>极强度石漠化。(2)强度石漠化区和极强度石漠化区主要分布在以耕地和疏林地为主要覆盖类型的区域。说明了造成石漠化的因素除裸岩率、植被、坡度、岩性等主要影响因子外,人们利用土地的方式对石漠化也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