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阿尔泰伟晶岩中流体熔融包裹体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吴长年  朱金初 《地球化学》1995,24(4):351-358
对阿尔泰可可托海、柯鲁木特和库威伟晶岩锂辉石及绿柱石中单个流体熔融包裹体各相成分,借助激光拉曼探针进行分析,鉴定出固体相为不同硅酸盐子晶矿物,定量给出了流体相成分。根据子晶矿物和流体相成分估算了整个流体熔融包裹体的成分,并据此进一步讨论了熔体中流体的溶解度问题。流体熔融包裹体成分研究表明熔体中流体已达饱和或过饱和,流体相与熔体相发生分离,相应残余伟晶岩浆体系进入晶体+熔体+流体三相共存的岩浆-热液  相似文献   

2.
岩浆-流体过渡和阿尔泰三号伟晶岩脉之成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卢焕章  王中刚  李院生 《矿物学报》1996,16(1):1-7,T002
本文对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的三号伟晶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特别是流体-熔融包裹体进行了研究,证明岩浆的确可以分出热液,对于三号伟晶岩脉来说,这种热液组分主要是NaCl-CO2-H2O流体。  相似文献   

3.
卢焕章  王中刚 《矿物学报》1996,16(1):1-7,T002
本文对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的三号伟晶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特别是流体-熔融包裹体进行研究,证明岩浆的确可以分出热液,对于三号伟晶岩脉来说,这种热液组分主要是NaCl-CO2-H2O流体。  相似文献   

4.
运用电子探针测定了云南哀牢山伟晶岩和新疆可可 托海伟晶岩矿物中熔融包裹体及流体-熔融包裹体子矿物成分。据73个包裹体中120个测 点分 析结果,鉴定出锌尖晶石、刚玉、磷灰石、磁铁矿、白云母、黑云母、钾长石、钠长石、绿 柱石和石英等10种 子矿物,并确定矿物组合27个。其中锌尖晶石、刚玉在两地区伟晶岩熔融包裹体中属首次发 现,磷灰石成分属首次测定。两地伟晶岩矿物的熔融及流体-熔融包裹体中子 矿 物成分及矿物组合各异,包裹体中子矿物与主矿物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演化规律,可作为了 解伟晶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元素演化规律的依据。研究表明,伟晶岩存在局部岩浆分异作 用,岩浆具不混溶性及非均匀性。此成果对了解伟晶岩物质成分、形成机制及成因研究具重 要意义。对岩浆岩、地幔岩及陨石研究也有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5.
运用电子探针测定了云南哀牢山伟晶岩和新疆可可 托海伟晶岩矿物中熔融包裹体及流体-熔融包裹体子矿物成分。据73个包裹体中120个测 点分 析结果,鉴定出锌尖晶石、刚玉、磷灰石、磁铁矿、白云母、黑云母、钾长石、钠长石、绿 柱石和石英等10种 子矿物,并确定矿物组合27个。其中锌尖晶石、刚玉在两地区伟晶岩熔融包裹体中属首次发 现,磷灰石成分属首次测定。两地伟晶岩矿物的熔融及流体-熔融包裹体中子 矿 物成分及矿物组合各异,包裹体中子矿物与主矿物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演化规律,可作为了 解伟晶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元素演化规律的依据。研究表明,伟晶岩存在局部岩浆分异作 用,岩浆具不混溶性及非均匀性。此成果对了解伟晶岩物质成分、形成机制及成因研究具重 要意义。对岩浆岩、地幔岩及陨石研究也有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6.
新疆阿尔泰库威伟晶岩中绿柱石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长年  杨升祖 《矿物学报》1995,15(3):346-351,T001
本文利用包裹体研究探讨了新疆阿尔泰库威伟晶岩中绿柱石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绿柱石中包裹体类型主要有二类:含硅酸盐子晶流体包裹体和不含硅酸盐子晶气液流体包裹体。含硅酸盐子晶流体包裹体代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时的一种超临界流体相。结合显微镜观察和含硅酸盐子晶流体包裹体喇曼探针成分测定,得出绿柱石形成时体系中二氧化碳密度较高,ρco2=0.68 ̄0-.96g/cm^3;盐度很低,NaCl(wt%)=3.2  相似文献   

7.
新疆可可托海伟晶岩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流体包裹体研究,获得了某些伟晶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参数,特别是在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发现了熔融、熔浆-溶液两类流体包裹体的共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区伟晶岩的成岩成矿流体特征、演化过程和成因机制,并取得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董京娱  黄凡  魏娜 《地球学报》2023,44(4):635-648
采用偏光显微镜薄片观察、激光拉曼成分分析等方法, 对伟晶岩型和岩浆热液型铍矿床中绿柱石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绿柱石中原生流体包裹体形态多样, 常孤立或成群沿晶体生长带定向分布, 大小从5~80 μm不等。流体包裹体类型以富液相型气液两相包裹体最常见, 其次为含液相CO2的三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 偶见固体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其中, 伟晶岩型绿柱石中包裹体数量和种类更为丰富, 常见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和气液包裹体共存, 岩浆热液型绿柱石中包裹体则相对较少, 可见熔融包裹体与富液相CO2流体包裹体共存。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以CO2和N2为主, 液相主要为H2O和CO2以及CO2– 3、HCO– 3等离子。伟晶岩型绿柱石中常见含石英、云母、钠长石等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 由伟晶岩中晶体快速结晶形成; 岩浆热液型绿柱石中的有机质气体更丰富, 与氧化剂Al2O3活度较低而形成相对还原环境有关。富含CO2、H2O成分的流体更有利于绿柱石的形成。结合流体包裹体的生成机制, 认为岩浆热液型绿柱石形成于岩浆演化晚期的热液阶段, 伟晶岩型绿柱石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热液阶段, 绿柱石的形成机制为岩浆的结晶分异和液态不混溶作用。  相似文献   

9.
四川甲基卡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康定甲基卡锂矿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伟晶岩型锂矿床,目前对其成矿流体来源的研究很少。本文对400多个原生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测温实验,结果表明:CO2-NaCl-H2O包裹体和盐水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相对数量呈渐变关系;在均一温度〈300℃时,CO2-NaCl-H2O流体的盐度低于盐水溶液的盐度,前者的压力均值高于后者。这说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CO2-NaCl-H2O流体逐步向盐水溶液演化,该过程与岩浆分异成因的阿尔泰可可托海及加拿大Tanco伟晶岩的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相似。CO2-NaCl-H2O流体包裹体的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流体的主要成分是CO2和H2O,未测试出烃类物质,这与成矿流体属于深源流体、与岩浆活动有关相吻合;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与岩浆水接近,碳同位素组成为-3.4‰~-7.3‰。此外,伟晶岩脉的形成稍晚于二云母花岗岩体。根据这些特征可推断出成矿流体源于花岗岩浆的结晶分异,晚期有少量建造水混入。  相似文献   

10.
伟晶岩对研究岩浆向热液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年来,花岗岩浆的不混溶作用日益得到重视,被认为是伟晶岩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矿床是中国最大的固体锂矿床。本人在甲基卡矿床中发现了大量富含挥发份的含硅酸盐子矿物的包裹体,这些包裹体不同于阿尔泰可可托海伟晶岩矿床和加拿大Tanco伟晶岩矿床中的熔体-流体包裹体,而同不混溶成因的水盐熔体组成相近。其他地质特征也表明,甲基卡矿床发生了花岗岩浆的不混溶作用。因此,可判断出,甲基卡矿床中的含硅酸盐子矿物包裹体是花岗岩浆不混溶作用的产物,为甲基卡矿床的花岗岩浆不混溶成因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11.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岩浆—热液演化和成因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由一陡倾斜的巨大岩钟和缓倾斜的板状体联合组成,总 体形态似一实心草帽。其空间分带十分明显,自外向内可依次划分出如下九个共生-结 构带 :Ⅰ 文象、变文象伟晶岩带;Ⅱ 糖粒状钠长石带;Ⅲ 块状微斜长石带;Ⅳ 白云母-石英 带;Ⅴ 叶钠长石-锂辉石带;Ⅵ 石英-锂辉石(-叶钠长石)带;Ⅶ 白云母-薄片状钠长石 带;Ⅷ 锂云母-薄片状钠长石带;Ⅸ 石英和微斜长石核。根据伟晶岩各共生-结构带的时 空关系、矿物的多世代性和矿物中的包裹体等特征,从岩浆-热液演化的角度,探讨了伟 晶岩的成因问题,认为:Ⅰ、Ⅲ带和部分Ⅱ、Ⅳ带主要是富水但水不饱和的伟晶岩浆 直接结晶的产物;Ⅴ、Ⅵ、Ⅶ带是在晶体相、熔体相和流体相三相并存的条件下,即岩浆— 热液过渡阶段结晶形成的;Ⅸ带是在热液早阶段从高温富硅酸盐溶质的超临界流体中结晶出 来 的;Ⅷ带和部分Ⅱ、Ⅳ带则是热液交代的产物。但交代流体不是从深部外来,而是从伟 晶岩浆体系本身在分异演化过程中发生液相分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赵斌  赵劲松  许德如 《岩石学报》2017,33(6):1841-1858
矽卡岩矿床各种硅酸盐矿物中熔融包裹体和流体-熔融包裹体的显微测温资料和相成分让我们提出过大量矽卡岩是岩浆成因的建议。在本文中,我们提供沿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许多矽卡岩矿床包含在石榴子石和辉石里的熔融包裹体和流体-熔融包裹体的激光拉曼分析结果,目的是证明所研究的并与Cu-Fe-Au矿床共生的矽卡岩系岩浆成因。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熔融包裹体只含固体相和微量气相。流体-熔融包裹体除了含大量固相外,还含微量流体和气相以及没有被仪器检测到的气体。固体相与包裹体寄主矿物相同或类似。流体相主要为水或盐水溶液和包括C6H6、C3H6、C3H8、CH4、CO2和O2的气体。我们提出,熔融包裹体和流体-熔融包裹体是原始岩浆的最好代表。这就证明,矽卡岩组合是由一个原生岩浆直接结晶而成。此外,我们还讨论了岩浆矽卡岩形成的温度、分布范围和规模、形成机制和与Cu-Fe-Au矿化作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吉伯特铁矿是新疆阿勒泰地区产于泥盆纪海相火山岩中的小型矿床。本文对吉伯特铁矿床的包裹体开展了研究,识别了熔体包裹体、熔体-流体包裹体以及富晶体的流体包裹体,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和电子探针等研究。熔体包裹体中含有富Si玻璃质、贫Si富Fe熔体、石英、萤石、方解石、磁铁矿等多种成分,它们分别组成不同的包裹体组合。熔体包裹体、熔体-流体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的存在表明它们被捕获时是一种熔体与流体共存的不混溶状态,这充分说明了吉伯特铁矿床的形成与岩浆熔体、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有直接的成因联系。吉伯特铁矿床中Fe的矿化是一个熔体相逐渐减少,流体相逐渐增加的连续演化过程,它受岩浆作用、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以及矽卡岩作用的共同制约。  相似文献   

14.
雷琼地区新生代玄武岩中地幔岩包体的12件单矿物稀土元素中子活化分析表明,雷州和琼北地幔岩包体中不含流体-熔体包裹体的同类矿物的REE组成有明显差异,反映了雷州与琼北玄武岩地幔源区REE组成的不均一性。通过对比同一地幔岩包体中含包裹体与不含包裹体相同矿物的微量元素组成,发现雷琼地幔岩包体矿物中的流体-熔体包裹体富含REE,尤其是LREE;并且不同产地地幔包体同类矿物中和同一包体不同矿物中包裹体的丰度及其REE含量也有明显差异,表明地幔流体本身也存在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15.
西华山钨矿床中熔融包裹体的初步研究与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过去一直认为西华山黑钨矿石英脉是高中温热液充填而成。研究发现,在黑钨矿石英脉的绿柱石中存在与流体(气液)包裹本共生的流体-熔体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表明形成黑钨矿石英脉的成矿流体是一种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并讨论了熔融体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报道中国北方主要矽卡岩型矿床矿物熔融包裹体和流体-熔融包裹体的激光拉曼分析结果。研究目的是确认这些矿化矽卡岩矿物是否含熔融包裹体和流体-熔融包裹体,获取有关它们相态特征和相组成以及它们的分布状况(是局部的、偶然性的,还是广泛的)的信息。文章对邯邢铁矿、蒙库铁矿和杨家杖子钼矿等9个矿床12块标本中石榴石、辉石和方解石或白云石中23个包裹体进行了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分析。拉曼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矽卡岩矿物均含熔融包裹体和/或流体-熔融包裹体,它们是岩浆矽卡岩的直接证据。结合本文激光拉曼分析结果、地质背景和其他地区岩浆矽卡岩矿物包裹体测温学研究,对所研究矽卡岩的形成机制和岩浆矽卡岩对中国北方某些矽卡岩型矿床的制约进行了讨论。认为含有熔融包裹体和/或流体-熔融包裹体的矿化矽卡岩系岩浆成因,其分布范围广泛,规模不小。中国北方某些矽卡岩型矿床的时空分布和规模受控于该地区分布的岩浆矽卡岩。希望本文有助于拓宽矽卡岩型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和深部找矿勘探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Abundant fluid-melt inclusions are found in the aegirine-augite-barite pegmatite and carbonatite veins in the Mianning REE deposit,Sichuan,They were trapped in early stage fluorite and quartz from a salt-melt system at temperatures higher than 5000℃,Meanwhile,fluid inclusions are also present in alrge amounts in bastnaesite.Homogenized between 150 and 270℃,these inclusions are thought to be representative of the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 of REE mineralization.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anning REE deposit is of typical hydrothermal origin developed from a salt-melt system.  相似文献   

18.
谢玉玲  潘琳  徐九华  邱士东  刘玉堂 《新疆地质》2005,23(1):10-13,i001
地幔捕虏体中存在不同产状的熔体包裹体和各种硅酸盐玻璃相,包括主矿物内部的蠕虫状、长圆形、圆形、不规则状包裹体(I型)、边部的连通的管状包裹体(T型)、主矿物边部和粒间的片状熔融体——“浆胞”(C型),三者可见明显过渡关系,它们是地幔流体交代地幔岩石过程中由交代重熔形成的,是研究地幔流体的特征和地幔交代作用的对象之一,从I型、T型到C型,其成分呈规律变化,其中S、Cu、Ni,K、Na含量呈明显的降低趋势.包裹体中玻璃相的成分较主矿物富Si、Al、S、Cu、Ni、K和Na,再加上C02包裹体的发现,表明地幔流体的成分富碱金属、Si、Al、S、Cu、Ni和CO2,地幔交代作用可以使交代产物中Si、Al含量升高而形成中酸性岩浆,也可由于硫化物熔体聚集而形成矿浆.不同地区的地幔流体性质可能存在差异,这些不同性质的地幔流体町能与不同类型的地幔成矿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There are many melt and fluid inclusions (mainly CO2-rich) in olivine and pyroxene phenocrysts in basalts from the Ross Island area. The melt inclusions can be classified as follows: (1) crystalline melt inclusions (type I), (2) fluid-melt inclusions (type II) and (3) glass inclusions (type III). The daughter minerals in type I include olivine, plagioclase, ilmenite, etc. Fluid-melt inclusions are a new type which represent the immiscibility of magma and fluid at a particular stage of evolution. Three types of fluid-melt inclusions were examined in this study: a) crystal + liquid + gas, b) inclusions coexisting with glass inclusions and fluid inclusions, and c) crystal + daughter mineral (dissolved salt) + gas. Bo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melt inclusions are recognizable in the samples. The secondary melt inclusions were formed during healing of fractures in the host minerals in the process of magma rise.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both Leitz 1350 stage and quench method were used) of melt inclusions in basalts range from 1190 to 135°C at high pressure (about 7 kbars), indicating that the basalts may have come from the upper mantle. Melt-fluid immiscibility in basaltic magma shows that the CO2-rich fluids may be the main fluid phase in the upper mantle, which are of signific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magma and various processes in the deep levels of the earth.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melt and aqueous fluid inclusions in granites and metamorphic rocks in this area vary from 980 to 1100°C and 279 to 350°C,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