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象学报》1936,12(4):215-216
本月间,极地气团甚为盛行,因而风沙颇多,天气奇寒。降水量大体缺乏,惟洞庭流域之雷雨特多。东亚大陆,几全月在高气压控制之下,是以低气压所见不多。东亚全境共有温带低气压九个,其发生於中国本部者一,出现於渤海及东海者各二,演成於满蒙区域者有三,余一发生於太平洋大东岛之左近,与中国天气无关。各低气压发生之後,大多向东或东北进行。  相似文献   

2.
《气象学报》1935,11(6):303-304
十一月之天气,殊为恶劣,全国各地,阴湿异常;惟东南沿海一带,颇属晴朗。东亚境内,本月共见温带低气压九个,其中之一发生於日本海之北部後,即行东北与本国天气无关。此外八个,分布国内,为本月天气变化之主要因子。另有台风一个,盘桓於菲列滨附近洋面,本国天气末受影响。本月中有较显之寒潮五次,其中之三次,曾使本国天气发生重大改变,於长江流域及其南之面积,降水尤多。一日,除东方滨海之一带地外,本国之大部面积,均在盛大之低气压下,阴雨连绵,其状殊为恶劣。二日,另二低气压出现於长江流域,阴雨区域推广而及苏鲁海岸。四日,一高气压已到外蒙,西北天气初现晴意。五日,高气压中心行抵华北,黄河以南先後发生大风,  相似文献   

3.
《气象学报》1936,12(5):271-272
本月天气,变化甚剧,乍晴乍雨,寒暖不定。以全月论,华北山东阴寒多雨,长江流域湿暖多雾,但华南一带向称晴朗。东亚境内共见低气压十个,而六个发生於西北。此类西北发生之低气压,四个同走一轨,均向东南行,过鲁豫间到淮河平原而入黄海,然後即折行东北而去日本。此路低气压之来也,其後方均有高气压为之推动,冷面活动,殊现猛烈狂风暴雨每偕俱来。又一个发生於内蒙河套之境向东北去。另一个出现於汉水上流,向东北行,至山东以南入海。其余四个,均出现於华南及长江下流,向东北行入东海而去。  相似文献   

4.
《气象学报》1935,11(5):247-248
十月之天气,华南华中,湿暖异常,华北一带,颇为晴朗。东亚境内共有低气压中心十三,副低气压中心五,合计十有八个。其中之二个,发生於西伯里亚,一个出现於东部满州,一个导源於西部内蒙,均使蒙古或满州之天气发生显著之影响。又二个。初见於东海,二个滋长於渤海,均向东或东北去,当其离陆最近时,使沿岸天气变劣。另一个为台风,来自菲列滨以东洋面,运行於南海,越  相似文献   

5.
《气象学报》1936,12(2):105-106
本月天气,乾冷异常,此因极地大陆气团之盛行所致;但於其萎总之时,热带气团即行伸张,因於高空发生暖面,而降雨雪,故本月之雪,颇多自南方始者。月初,高气压中心尚在西伯里亚之贝加尔湖区域,而其极面已抵长江,因是雨雪纷飞。二日,有一小高气压自西伯里亚分离而出现於  相似文献   

6.
本月承前月下旬炎威之餘勢,月初於四川盆地深感酷熱。初旬中渝蓉等處日平均温度大抵在四十度上下,此種熱浪所至,皆呈乾旱傾向。其原因由於北太平洋上半穩定性高氣壓之中心西移,其楔端伸入中國東南部。夏季季風盛行,東南風推至西北青海一带,西甯。都蘭二處,本月之平均風力達二級三級而東南風之最大風力,西甯達蒲氏風級四級而都蘭則達蒲氏風力七級。中國東南,西南部及西北部咸有呼熱之聲。月初在熱浪聲中有二次颱風連續登陸侵入西南中國。第一次颱風於前月三十日在香港之西登陸。七月二日進抵贵州高原。第二  相似文献   

7.
赵恕 《气象学报》1935,11(3):155-165
厦门概述本月上旬温度,均较去年八月上旬为低,其原因即由於台风之来临,全月最高温度满三十五度者仅二日,去年计四日,全月最低温度在二十五度以下者计六日,去年仅五日,本年雨量集中在八月上旬,去年则在中旬,此本年八月与往年八月不同之大概也。七八月之间,为台风最活跃之期,厦门其常光顾之地。本月上旬连续阴雨其原因即由於台风,上月台风在厦门登陆者有二,一在二十三日,一在三十日。以後者之势力为最强。第二次台风於三十日来袭厦门,十二时气压降至733.60mm风力达蒲福尔氏第八级,三十日及十一日二日雨量总数达157.5mm之多,较低处僻巷小路,涨水数尺,  相似文献   

8.
郑子政 《气象学报》1936,12(3):153-153
马得賫司铎(Joseph de Moidrey)不幸於民国二十五年二月七日卒於上海,享年七十有八,远迩闻之,咸深悼惜!马司铎於咸丰八年(1858)生於法之梅村(Metz),光绪二年(1876)始入耶稣教会。马司铎曾入昂哥大学(Univ.de Angers)研究数学,旋得理科学士。後自愿来华,从徐家汇观象台劳动蔡尚质二司铎作气象观测者八年,厥後专心於磁力学之研究,努力不辍,历三十四年之久。  相似文献   

9.
《气象学报》1936,12(8):454-455
本年七月天气,殊见反常。大致言之,黄河流域苦旱,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阴湿多雨,各部气温大多在准平均下。本月风向,一如常年,以南风为最多,气流断面亦仍在平津河套一带,但因热带太平洋之高气压不甚稳定,大陆低气压之行径不若常年七月之集中於华北。计发生於长江上流沿江东来者有二;发生於淮  相似文献   

10.
《气象学报》1935,11(4):195-196
本月天气,全国晴朗,乾暖异常;惟十一至十二日寒潮之猛烈,则为常年九月所稀见。东亚境内,共发生风暴九个:其一,初现於蒙古而直趋东部西伯利亚。其二,渊源於黄海,而迳行日本中部。此外均发自东海而终没於大洋。故风暴之活动於中国境内者,凡五。此外有台风三,均未登  相似文献   

11.
卢鋈 《气象学报》1938,(5):219-226
民国二十七年四月二十日晨六时,一低气压发生於安南北部,下午二时进至滇东,势渐增盛。翌日东北移经贵阳之北向湖南挺进,中心气压降至948mb。四川盆地二十夜间当低气压於其南方东进之时,发生猛烈之雷飑,全区几均波及。风雨并发,雷电交作,沱江下流,  相似文献   

12.
《气象学报》1938,(5):227-227
本月全国燠暖而乾旱! 温度本月平均月温视前月为高,除西北高原而外,即极端最低之纪录,亦未有低於零下者,西北高原约10—15℃,视往年稍高,渭水流域及黄河中流在16—18℃间,长江流域约18—19℃,东南海滨在20℃左右,华南及西南一带则皆超出20℃,龙州24.8℃为全国  相似文献   

13.
殷来朝 《气象学报》1936,12(12):680-686
绪言湖北省位於长江中游,(约自东经108°—116°北纬29°—33°)据云梦平原,面积约六十一万方里,地势西北高於东南,襟江带汉,湖泊星罗,滨水有四十馀县之多,自古有泽国之称。全省田庐除一部分在山区者外,大半恃堤防为之保障,设不幸而遇淫潦,则数十县富庶之区,尽成一片汪洋,国富民命,损失不可胜计。民国二十及二十四年之大水灾,迄今犹令人谈虎色变!夫水旱饥馑之灾,虽由於天变之剧  相似文献   

14.
1983年4月3日下午,我市自西北向东南先后受冰雹袭击,雹径一般为1—2厘米,降雹时间为10分钟左右,过程降水量为3—10毫米,影响时伴有8—9级的雷雨大风。据调查,受冰雹袭击的共有143个公社,受灾农田达250万亩,是近几年来范围最大、降雹时期最早的一次。 二、形势背景 500毫巴图上,3月31日至4月1日有一低槽东移入海,並伴有强冷空气。2日,原在贝加尔湖东部的冷中心南落至我国东北,形成一切断冷涡。4月3日08时,槽线位於通辽,济南以及射阳、杭州、邵武一线,超前於700毫巴和850毫巴槽线,构成前倾槽。本省中高空受西北气流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严振飞 《气象学报》1935,11(5):242-245
此次国际第二次极年探险工作之期与会各国除在南北二极设立测候站外,又於信风带季风区内作高山及高空探测,冀以阐发气象学上亟欲解决之问题,贡献於世。因我国亦在被邀之列,宜合作进行,於是南京气象研究所特设峨嵋及泰山二测候所,本台亦选择崂山之明道观内,设一测候所’以利工作。所址位於北纬36°10′,东经120°37′,  相似文献   

16.
从对流层的温度分析来探讨我国上空冬半年西风环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过去凡讨论我国天气的气象文献里,均认为控制中国天气的因素不外乎太平洋高压、西伯利亚高压、印度洋高压、阿留申低压和印度低压。这五个因素、因季节的转变而相互消长,进而控制我国大陆的天气。这种忽略西藏高原在我国大气环流中和天气里所发生的作用:一方面固然由於缺乏高空记录,因而无从了解我国上空的大气环流情况;另一方面则由於过去一般气象工作者,过於重视海陆分布在天气上所发生的影响。涂长望和张丙辰二同志在分析中国气团时,因讨论热带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低气压的成因与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长望 《气象学报》1936,12(2):83-95
在气象学发展的现阶段上,气象学者已将低气压括分为二大类:薄低压(Shallow depression)与厚低压(High depresion),薄低压的产生和发展只限於对流层内,厚低压的形成和影响却可深入平流层。普通在天气图上所表现的低压,若果是属於薄低压,那吗在三四公里的高空中则泰半消失,或完全消失。厚低压则不然,在七八公里  相似文献   

18.
《气象科技》1975,(7):11-21
本文是1974年度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地区的台风总结。对1974年西北太平洋地区台风的主要特点进行初步分析。全文共分三部分:一、台风的发生发展,二、台风路径,三、影响我国的几次主要台风降雨。一、台风的发生发展出现概况 1974年西北太平洋地区(指105—180°E,赤道到55°N地区)共生成37个台风,与历年相比,超过平均数8个,是显著偏多的一年。其中中央气象台编号29个。37个台风中有29个发生在菲律宾以东洋面,8  相似文献   

19.
《气象学报》1936,12(6):340-341
本月天气各地似嫌阴凉;华中华北之降水量在常年以下,华南尚无准平均以资比较。东亚镜内,共有温带低气压十五个。四个集中於长江以南,二个出现於淮海平原,其余大多散见於黄河以北。  相似文献   

20.
许鑑明 《气象学报》1935,11(6):297-298
本年九月六日至十三日,以波兰政府与该国气象局长J.Lugeon博士之柬邀,举行国际气象会议於波京华沙,由荷兰气象局长E.vanEverdingen教授主席,此项开会消息,已载本刊第十一卷第四期,惟内容如何,未经披露,兹特录其决议要项如下: 大会以鉴於航空气象上每临时发生重要问题,有不及交大会讨论即须确定办法者,特添设一委员会,专司气象组织之维持发展诸事宜。此外会中大部工作,皆由各专门委员会分别担任,各委员会先期於华沙但泽两地分别研究,拟具报告,及正式会议席上,不过将各种报告再加讨论,以定去取,或加修改而已。计议案中之最可注意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