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为研究使用除草剂Sandoz 9785筛选高EPA微拟球藻的有效性,用添加不同浓度除草剂Sandoz 9785的f/2固体培养基对海洋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eanica)进行处理。当除草剂浓度为58μmol/L时,可抑制99.1%的藻细胞生长,在该除草剂浓度下,筛选获得2株抗除草剂藻株SA1和SA2。将抗性藻株在无除草剂f/2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到指数期和平台期,分别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显示,PS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PSⅡ的潜在活性(F_v/F_0)、PS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PSⅡ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等均高于出发藻株。其中,SA2的比生长速率达到0.199d~(-1),较出发藻株提高了2.31%;SA1的EPA含量较出发藻株藻提高了5.44%,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7.35%。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除草剂Sandoz 9785可有效筛选出EPA含量较高的微拟球藻藻株。  相似文献   

2.
以海洋微藻后棘藻(Ellipsoidion sp.)为材料,利用数量遗传学手段研究了9个品系的脂肪酸的遗传率。研究表明后棘藻脂肪酸含量变化较在,遗传率较低。棕榈酸(16:10)遗传率最高,为0.49。肉豆蔻酸(14:0)的遗传率最低,为0.15.EPA(20:5w3)遗传率较低,为0.19。这表明环境因子可以较大地影响后棘藻EPA的含量,利用生态调控可以有效地提高藻体EPA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该文用 7株富含 EPA、DHA的海洋微藻对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plicatilis)进行强化 ,通过检测轮虫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来研究这几种微藻对轮虫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 :轮虫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与所用饵料密切相关 ,尤其是 EPA、DH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主要取决于这些脂肪酸在藻中的含量 ;强化 12 h后 ,轮虫中的 n- 3PUFA含量一般为饵料中含量的 75 %左右 ,强化 2 4 h达 80 %以上 ,强化 7d的轮虫可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4.
11种微藻脂类和EPA/DHA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1种微藻在可比较的条件下,其生物量、总脂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EPA/DHA)的组成.结果表明:卡德藻(Tetraselmissp.)的生物量最大,细胞干重可达0.140g/(L·d);南极冰藻(Berkeleyarutdans)次之,可达0.0748/(L·d).以叉鞭金藻(Dicrateriainornata)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的总酯含量最高,分别占细胞干重的13.1%和12.1%.在绿色巴夫藻(Pavlovaviridis)中,EPA和DHA分别占总脂肪酸(TFA)的25%和6%;小球藻(Chlorellasp.)的EPA含量为28%;南极冰藻的EPA含量为19%.  相似文献   

5.
温度、光照、pH值对后棘藻生长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环境因子对富含 EPA (2 0∶ 5ω3)的海洋微藻后棘藻 (Ellipsoidion sp.) 70 - 0 1的生长速度、总脂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后棘藻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脂肪酸含量 ,总脂含量为 31~ 36 % ,主要脂肪酸为 14∶ 0、16∶ 0、16∶ 1、18∶ 1ω9、18∶ 1ω7、18∶ 2 ω6、2 0∶ 4 ω6、2 0∶ 5ω3。生长的温度范围为 15~ 30℃ ,2 5℃时生长速度最快。温度对总脂含量影响很小 ,但对EPA和 PUFA含量影响较大。在 2 5℃时有最大的 EPA和 PUFA含量。适宜光强为 10 8.75μmolm-2 s-1~ 2 4 4 .15μmolm-2 s-1,在 145.54μmolm-2 s-1时 EPA产率较大。在起始 p H6 .5~ 9范围内 ,p H8.5时有最大的生长速率和总脂含量 ,而 EPA和 PUFA在起始 p H7.5时最大 ,分别占脂肪酸的 18.77%和 2 3.38%。实验条件下后棘藻 EPA产率最大的条件为温度 2 5℃ ,光强 145.54μmolm-2 s-1,p H为 7.5~ 8.5。  相似文献   

6.
小球藻紫外线诱变及高产藻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细胞分离技术和紫外诱变育种技术,筛选高产小球藻株。通过单细胞分离技术获得的藻株Chlorella vul-garisQ7,生长速度和蛋白含量均优于其它藻株。以C.vulgarisQ7为出发株,进行紫外诱变,从120株诱变单克隆中筛选出3个株系:M51,M59,M73。与出发株相比,突变株M51,M59,M73的生长速率分别提高了6.23%,3.8%,5.92%。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2.5%,3.1%,1.9%。研究了诱变株的最适生长条件,结果表明在140μmol.m-2.s-1,25℃时,诱变株具有最大的生长速率和生物量。探讨了诱变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诱变株可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7.
三株海洋酵母的生化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酵母是一种重要的水产生物饵料.实验对3株海洋酵母菌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sp.、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sp. 和虫道酵母Ambrosiozyma sp.的基础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3株海洋酵母菌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56.87%、46.75%、51.80%;脂肪分别为4.67%、6.35%、6.35%;碳水化合物分别为31.28%、41.55%、35.96%;灰分分别为7.18%、5.35%、6.37%.3株海洋酵母菌具有较高的蛋白含量水平以及优良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表明该3株海洋酵母菌具有用作水产饵料生物的营养价值.但是,3株海洋酵母菌均缺乏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用其作为水产饲料源料,需要在配合饲料中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或与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藻类一起使用.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四种产油微藻生长和油脂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对三株海水微藻—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CCMM2012)、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CCMM4004)、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CCMM6004),和一株淡水微藻—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CCMM4002)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及油脂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小球藻和栅藻在20℃下的油脂产率最大,分别为2.94、5.79和5.83mg/L/d,它们在20℃的培养条件下比较适合应用于生物能源开发;而微拟球藻在25℃下油脂产率最大,达6.45mg/L/d,因此此温度下更适合用于生物能源开发。三角褐指藻在15℃条件下DHA和EPA含量最多,为16.47%,而微拟球藻在25℃下DHA和EPA最多,为22.74%;因此三角褐指藻和微拟球藻在15℃和25℃下均比较适合应用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开发,而小球藻和栅藻的EPA和DHA含量在三个温度下普遍较少,不适合用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是一种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水产养殖动物幼体发育必需脂肪酸之一.富含EPA鲜活微藻、干燥微藻和冷冻微藻是水产养殖动物幼体重要的饵料[1].同时,EPA还能增强水产养殖动物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成活率和抗病力[1~3].由于EPA含量是饵料藻品质的决定因素之一,品种选育、生态调控等提高EPA含量的措施均能提高微藻饵料价值.低温能提高微藻脂肪酸不饱和度,以维持生物膜流动性,抵抗低温伤害[4].另外,我们推测长链脂肪酸有可能提高微藻适应高温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紫外诱变法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进行诱变育种。实验得到三角褐指藻的最佳紫外辐射剂量为18 W的紫外灯距离藻液35 cm照射15 min。通过单细胞分离技术获得1株突变株UP1,与出发藻株相比,突变株UP1的EPA产量提高10.2%。研究了诱变株的最适生长及产EPA的条件,结果表明UP1在NaNO_3 75 mg/L,p H 7.5,昼夜温度17~15℃,接种量为10%时培养7天,具有最大的生长速率和EPA产量。探讨了诱变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诱变株可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1.
十四株海洋微藻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 4个门的 14株 (红藻门 8株 ,甲藻门 1株 ,隐藻门 2株 ,绿藻门 3株 )海洋微藻进行了脂肪酸含量测定 ,微藻在确定的条件下生长 ,指数生长末期收获。结果表明 ,各门的微藻都有其独特的脂肪酸特征 :红藻中含有大量的 2 0 :4 n- 6和 2 0 :5n- 3,其中紫球藻 R2 5含量最高 ,占总脂肪酸的4 9.8% (AA占总脂肪酸的 2 0 .5% ,EPA占总脂肪酸的 2 9.3% )。隐藻的主要脂肪酸是 16 :0、18:1n- 9、18:3n- 3、18:4 n- 3、2 0 :5n- 3、2 2 :5n- 3。与其它甲藻有别的虫黄藻 ,18:4 n- 3含量很少并且不含EPA,其主要合成的是 16 :0、18:1n- 9和 2 2 :6 n- 3。 C16和 C18的不饱和脂肪酸是本实验研究的 3株绿藻的主要脂肪酸  相似文献   

12.
光照强度对海洋微藻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海洋微藻脂肪酸组成的研究及其应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重视。高度不饱和脂肪酸(PUFA),特别是长链的n-3 PUFA,如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海洋动物和人类都具有营养学和医学上的价值。在海洋微藻的培养过程中,光照强度是海洋微藻生长的条件之一,光线的明与暗,光度的强与弱,不仅对微藻的生长速率、产量有影响,而且对其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的组成也有影响(Teshima et al.,1983;Thompson et al.,1990; Renaud et al., 1991)。 作者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3种有代表性的海洋微藻:(1)小球藻Chlorella sp-2(李荷芳等,1999),此藻脂肪酸中EPA含量高、且不含DHA;(2)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该藻DHA含量较高,但几乎不含EPA;(3)前沟藻(Amphidinium sp.)的EPA、DHA含量均高。将以上3种微藻作为原料,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进行培养,测定并分析藻体中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从而了解光强对海洋微藻脂肪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分别针对3株低温藻株: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ZL-12、四爿藻Tetraselmis chui ZL-33和小球藻Chlorellasp.ZL-45,3株中温藻株: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CCMM5001、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CCMM5002和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CCMM7001,3株高温藻株: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JN1、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 JN2和海洋小球藻Chlorellasp.JN3,研究了在通入0.03%(空气)、5%、10%3个CO2浓度梯度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同时考察了其总酯及中性脂的累积情况。结果显示,富碳培养有利于不同温度条件下9株藻株的生长,除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CCMM7001最适生长的CO2浓度为5%外,其余8株藻株最适生长的CO2浓度均为10%。在低温和高温条件下,6株海洋富油微藻在通入10%CO2时具有最大生物量产率,在中温条件下球等鞭金藻和等鞭金藻在通入10%CO2时获得最大生物量产率,而微拟球藻在通入5%时获得最大生物量产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9株藻株的总脂含量和中性脂含量有明显提高。低温和中温藻株的总脂含量高于高温藻株的总脂含量,从中性脂的累积规律来看,9株藻株均在平台期的累积达到最大值,GC-MS分析结果表明,9株微藻适合制备生物柴油的C14~C18系脂肪酸相对含量在不同CO2条件下基本保持不变,维持在90%左右。实验结果显示,所研究的藻株作为富油高固碳优良藻株,具备用于海洋生物质能耦合CO2减排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很多研究表明,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PUFA)是海洋动物,特别是其幼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成分,(Kanazawa et al.,1979; Levine et al.,1984)。很多海洋微藻中含有很高浓度的n3-PUFA,因此在水产养殖中,为了提高鱼、虾幼苗的成活率,增强幼体的体质,常用微藻来强化培养轮虫和卤虫,以提高其n3-PUFA的含量(赖户明1993;Ben-Amotz et al,,1987),为此我们选择了DHA含量比较高而EPA含量很低的金藻3011(Isochrysis galbana)、EPA含量较高而DHA含量很低的三角褐指藻2038(Pheaodactylum tricornutum)和小球藻(Chlorella sp.),研究了它们体内的EPA和DHA向卤虫传递的情况,同时用不含PUFA的面包酵母作对照,为水产养殖中进行卤虫的强化培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金藻中EPA的分离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建立金灌Isocrysis galbana中EPA的分离与分析方法,对金灌中的脂肪酸进行萃取分离和乙酯化,硅胶薄板检验乙酯化程度,利用气相色谱(GC)进行定性分析,用内标法对EPA进行定量分析,测得藻粉中EPA含量为1.92%。  相似文献   

16.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of two strains of marine diatoms Nitzschia closterium(MACC B222)and Chaetoceros gracilis(MACCB13)have been examined.The microalgae have been grown at different initial NaNO3 concentrations(75,375,750,1125,1500,1875mg/L)and harvested at the late exponential phase.The results by one 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 that the NaNO3 concentrations have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relative growth rate of two stains of marine diatoms;the influence of NaNO3 concentrations on the fatty acids differs from species to species.The major fatty acids of two diatom strains are 14:0,16:0,16:In-7and 20:5n-3(EPA),B13 also has high percentage of 20:4n-6(6.0-9.1%).  相似文献   

17.
均匀设计在后棘藻培养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均匀设计的方法应用于一种海洋微藻:后棘藻(Ellipsoidion)培养基的优化。设计了硝氮、氨氮、磷酸盐三因素各五个浓度水平的试验,根据均匀设计表设计了10种培养基,检测细胞浓度、脂肪酸含量和产量。结果表明:在硝氮、氨氮浓度均为1.92mmol/L,磷酸盐浓度为0.082mmol/L,细胞浓度达到最大值167.23mg/L。在硝氮浓度为0.84mmol/L,氨氮浓度为3.38mmol/L,磷酸盐浓度为0.07mmol/L时,EPA含量达到最大值7.748%。在硝氮浓度为0.915mmol/L,氨氮浓度为1.92mmol/L,磷酸盐浓度为0.072mmol/L时,EPA产量达到最大值9.999mg/L。  相似文献   

18.
角毛藻属(7株)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度为25±1°C,盐度为28的条件下,用F/2培养基对七株角毛藻(Chaetocerosspp.)进行培养.在指数生长期末期进行收获.测定了七株角毛藻的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其主要脂肪酸为14:0(3.0-24.92),16:0(8.2-28.5%),16:1n-7(16.0-42.3%)和20:5n-3(4.2-10.42),其中B13的20:5n-3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1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