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广西大容山S-型花岗岩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大容山S-型花岗岩套位于华南海西地槽褶皱带的钦州地槽区。岩套包括侵入岩和火山岩两个建造和三个岩相:侵入岩相——堇青石黑云母花岗岩;次火山岩相——自碎斑状紫苏辉石花岗斑岩;火山岩相——辉石英安岩和英安流纹岩。它们是在麻粒岩相条件下,由过铝成质源岩重熔产生的S-型花岗岩浆派生而来。主体形成于海西晚期。从东向西岩套具有规律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两种主要过铝质花岗岩类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rba.  B 《地质科学译丛》1997,14(2):11-14
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到淡色花岗岩和富黑云母、含堇青石的英云闪长岩到二长花岗岩是两种不同的过铝质花岗岩类。它们可根据矿物、岩石组合及其在分异过程中过铝度的变化来加以区分。除极少数含白云母花岗岩类是由准铝质岩浆强烈分异或局部混染形成的外,大多数过铝质花岗岩类是由地壳岩石部分熔融所形成的。含白云母的花岗岩或富黑云母、含堇青石的花岗岩类的形成,不只取决于源区的性质,还受部分熔融的物理条件控制,其次采增厚地壳的  相似文献   

3.
日本西南冲岛新生代过铝质花岗岩类的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西南冲岛花岗岩类按岩性可划分出两种类型:谷尻型(Tanijiri type)堇青石-紫苏辉石花岗闪长岩和母岛型(Mashima type)电气石-石榴石黑云母花岗岩。两者均以中等过铝质,高的钛铁矿/磁铁矿比值、高的Rb/Sr比值和中等至强的负铕异常等指示其成因上应归属于钛铁矿系列花岗岩,与澳大利亚的S型花岗岩有相似之处。谷尻型花岗闪长岩的源岩主要为一套中性-中基性变质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由于未经充分的沉积分异,成熟度低,含放射成因~(87)Sr较少,由这种源岩经部分熔融形成的初始岩浆具有较低的I_(Sr)~t值(0.70765)和较高的ε_(Nd)~t值(-6.3),这些又不同于典型的S型花岗岩。根据Rb/Sr模拟计算,母岛型花岗岩可能是谷尻型花岗闪长岩浆经26~65%结晶相分离结晶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台北缘麻粒岩相带中,西起贺兰山东至辽吉地区,凡有高铝变质沉积岩发育的地方几乎都普遍存在堇青石-夕线石组合,它分别出现在含堇青石石英岩、片麻岩、麻粒岩和S-型花岗岩中;堇青石-石榴石-夕线石组合也极常见。用石榴石-堇青石矿物对计算的变质作用P-T条件约5.3×10~8~7.5×10~8Pa,700~810℃,地热梯度约30~40℃/km。这些数据与共生岩石中其他矿物对所得温压条件基本一致。堇青石-夕线石组合是低压变质作用的标志。因此该麻粒岩相带大部分属于低压麻粒岩相。  相似文献   

5.
曹庄群中几种少见岩石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太古代曹庄群中少见的铬云母石英岩、堇青石石英岩、钡冰长石片麻岩、方柱石角闪岩等为中国太古代早期地壳的性质提供了信息和证据。这些岩石的存在表明早在曹庄群原岩沉积之前华北准地台就存在原始的硅铝壳;早太古代冀东地区曾出现蒸发岩岔地。堇青石石英岩中的堇青石-夕线石组合为曹庄群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提供了矿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花岗岩与大地构造环境之间存在着成因联系,因为岩浆活动受到了构造环境的控制。在大地构造演化的各个阶段中,花岗岩的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了有序的演化趋势,这种趋势在主量元素、微量及稀土元素等方面都有反映。本文通过对广西六万大山早二叠世中细粒(斑状)堇青黑云花岗闪长岩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结合相关的图解,讨论和判别其岩浆源及成因、对应的大地构造环境和阶段,认为六万山中细粒斑状堇青黑云花岗闪长岩的化学成分特征是富铝,具过铝质花岗岩特征,Na2O/K2O<1,岩石中出现堇青石,未出现角闪石,为S型花岗岩。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结合带西南端存在古生代洋盆,六万山中细粒斑状堇青黑云花岗闪长岩形成于早二叠世印支运动早期、该古生代多岛洋中微板块之间发生的追上式软碰撞的火山弧环境,当时其北西侧的前陆盆地(钦州-防城洋盆)仍未关闭。  相似文献   

7.
大容山--十万大山岩带中的紫苏辉石堇青石花岗岩套位于桂东南海西--印支褶皱带,富含堇青石、紫苏辉石、石榴石、矽线石、红柱石、刚玉等。矿物组合复杂,成因多样,可划分为岩浆结晶成因、变质残留成因和反应成因3种类型。根据各类岩石中矿物的特征分析,认为岩套中的花岗岩类岩石部分来源于深熔花岗岩奖的源岩不熔残余,另一部分来自围岩捕虏体变质后又被熔浆改造的不熔残余,是由区域变质岩经不同温压条件,不同深度熔作用形  相似文献   

8.
花岗岩与大地构造环境之间存在着成因联系,因为岩浆活动受到了构造环境的控制。在大地构造演化的各个阶段中,花岗岩的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了有序的演化趋势,这种趋势在主量元素、微量及稀土元素等方面都有反映。本文通过对广西六万大山早二叠世中细粒(斑状)堇青黑云花岗闪长岩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结合相关的图解,讨论和判别其岩浆源及成因、对应的大地构造环境和阶段,认为六万山中细粒斑状堇青黑云花岗闪长岩的化学成分特征是富铝,具过铝质花岗岩特征,Na2O/K2O1,岩石中出现堇青石,未出现角闪石,为S型花岗岩。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结合带西南端存在古生代洋盆,六万山中细粒斑状堇青黑云花岗闪长岩形成于早二叠世印支运动早期、该古生代多岛洋中微板块之间发生的追上式软碰撞的火山弧环境,当时其北西侧的前陆盆地(钦州-防城洋盆)仍未关闭。  相似文献   

9.
粤中地区早奥陶世花岗岩与中元古代变质表壳岩和二长片麻岩紧密共生.岩石多具片麻状构造、斑杂状构造、阴影状构造,含矽线石、堇青石、红柱石、石榴石等可能的变质矿物,钛铁矿含量远大于磁铁矿,A/NKC为1.15,Rb/Sr为4.6,属典型的S型花岗岩.岩石中结晶锆石年龄为(486±23)×106a,是早古生代郁南运动在本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大容山花岗岩带中石榴子石,堇青石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花岗岩带中石榴子石富MgO而贫MnO,并且具正成分环带构造,证明是原岩残留晶;堇青石与残留包体中堇青石成分相似,均属镁堇青石,Na_2O<0.33%,表明不是岩浆晶出矿物,而是岩浆源区残留晶。矿物谱学工作表明,堇青石中赋存原生CO_2和H_2O,某组成是矿物形成温度的灵敏指示剂;另一方面,由于挥发分的存在,“湿”堇青石畸变系数△不能反映硅铝有序度,而红外分裂指数能够及“干”堇青石△可能能够反映硅铝有序度。石榴子石-堇青石组合是理想的地质温压逸度计,它给出了大容山岩体及旧州岩体源区的T、P、f_(H_2O)和P_(H_2O)。  相似文献   

11.
仝来喜  张振禹 《岩石学报》1997,13(3):395-405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晚元古代(1000Ma)高级变质杂岩中区域性产出一套粗粒柱晶紫苏堇青麻粒岩,其原岩为含硼的富镁铝泥质岩。岩石中结晶粗大的堇青石在矿物化学成分上属于镁堇青石,其成分显示不均匀且具较明显成分环带的特征,从核部到边缘,其XMg(Mg/Mg+Fe2+)比值由0.855变化为0.816。温压计算结果表明,所研究堇青石形成的P-T条件约为0.76~0.72GPa和860℃~830℃(核部至边缘)。X-射线粉晶结构分析证明这种堇青石属于低位结构状态的堇青石,晶体结构扭曲指数Δ=0.28~0.30,在自然界比较少见。实验室合成的低位结构状态的堇青石只在持续较长时间的1300℃~1400℃的高温条件下稳定存在。因此,这意味着低位堇青石可能是由很高温变质作用及缓慢冷却的条件下结晶形成,这对于研究该区的地壳演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引言在秘鲁东南部Macusani附近出露了晚第三纪喷发的强铝过饱和的酸性火山岩。对这些岩石虽然在一些文献中(如Francis 1959b、Barn(?)s等1970、Erench等1978、Noble等1982)已述及,但在近来的有关“S-型”花岗岩和稀有元素富集的长英质火成岩的论述中,这类岩石却常常被忽视。在此我们在强调铝过饱和流纹质火山岩体积之大的同时,还列举了这些岩石的放射性年龄、岩相学、矿物学、化学和同位素学方面的新资料,并对这类岩石的岩石学及其区域背景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
张成立  卢欣祥 《西北地质》1995,16(1):11-14,19
东秦岭商丹带线状花岗岩体为晚古生代初期形成的同构造花岗岩。这些岩体主要由变基性火山岩部分熔融形成,岩石类型以I型花岗岩为主,地球化学具某些火山弧花岗岩特征,是继承了源岩丹凤变基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引言斯里兰卡岛,除了西北部狭窄海岸是被中新世灰岩和钙质砂岩覆盖之外,主要是由前寒武纪变质岩组成。斯里兰卡的前寒武纪地层可分为三个主要单位(图1): ①高兰岩系(Highland Series),是由紫苏辉石花岗岩(紫苏花岗岩)、石英岩、大理岩、含石榴石片麻岩、角闪片麻岩和麻粒岩组成的辉石麻粒岩相岩层。②维贾扬岩系(Vijayan Series),是由角闪黑云片麻岩、混合岩和花岗岩组成的角闪麻粒岩相岩层。 3西南群(Southwest Group),是由堇青石片麻岩、紫苏片麻岩、含石榴石片麻岩、硅灰石岩和斑花大理岩组成的堇青石麻粒岩相岩层。  相似文献   

15.
桂北新元古代两类过铝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广西北部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岩石包括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与含堇青石的过铝花岗岩(CPG)相当,而黑云母花岗岩则类似于白云母二长花岗岩(MPG)。黑云母花岗岩类是成熟地宙岩石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类的形成与地幔柱起源的镁铁质岩浆和地壳起源的过铝质黑云母花岗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有关。这两类新元古代过铝花岗岩的形成与碰撞造山导致地壳加厚的挤压性构造无关,而与导致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地幔柱上升诱发岩石圈伸展的张性构造相联系。  相似文献   

16.
保山地块作为冈瓦纳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西缘发育有以平河岩体为代表的大量早古生代侵入岩,但由于缺少野外调查资料,其地质意义存在长期争议.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详实的野外接触关系证实平河岩体存在两期侵入岩.沉积作用及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赋予了其新的地质意义.潞西地区早期侵入岩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应用LA-ICP-MS获得锆石U-Pb年龄为488.3±3.9 Ma.通过主、微量元素分析,其岩石属高温富黑云母含堇青石过铝花岗岩,属高钾钙碱系列岩石,具中等负Eu异常稀土特征,属"南岭型"花岗岩.结合沉积作用和区域地质构造背景,认为该期侵入岩为晚寒武世保山地块与腾冲地块碰撞拼合后上地壳部分熔融产物.  相似文献   

17.
西藏过铝花岗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西藏班公湖—改则—安多—怒江带一线以南分布有61个主要过铝花岗岩体,其岩石类型主要有电气石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它们的主量元素组成为SiO2=65.70%~79.52%、K2O Na2O=2.20%~12.51%、K2O/Na2O=0.49~1.04及A/CNK=1.04~1.38。随着SiO2的增加,岩石中Al2O3逐渐下降,而其他的氧化物较离散。岩石系列主要为含钾较高的钙碱性系列,具典型的(强)过铝花岗岩特征。铝饱和指数图解、QAP图解投点大多数落在CCG区,表明其为大陆碰撞构造环境。Ab-Or-Q-H2O相图表明过铝花岗岩形成的压力为0.05~0.2GPa,推断温度低于700℃。根据岩石化学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西藏过铝花岗岩类发生在两个大陆地壳板块的碰撞阶段,源岩来源于上地壳的重熔,成因为S型花岗岩。其中南冈底斯带和拉轨岗日带具有许多相似的性质,这些相似的性质可能暗示二者有相同的岩浆源区或(和)相同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8.
额尔古纳地块基底地质构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额尔古纳地块是额尔古纳-马门-加格达奇拼合地块中的典型代表.研究表明,其基底由前中元古代绿岩及与之伴生的花岗质杂岩组成,它们具有地壳早期演化的地质构造特征.绿岩带为典型的变质基性-酸性火山岩及部分变质沉积岩系构成的火山-沉积建造,火山岩以拉斑玄武岩为主,向上过渡为钙碱性火山岩系列,表现为双峰态型特点.花岗岩类为TTG岩系及石英二长岩-花岗岩组合.花岗岩-绿岩地体内各岩石类型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国外太古宙及我国华北陆台花岗岩-绿岩带内同类岩石极为相似.双峰态型火山岩及绿岩建造组合,以及类似于TH2、FII型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和长英质火山岩特征,结合高铝型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组合,指示了研究区绿岩带的形成环境类似于大陆边缘弧后裂谷型火山-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19.
玛因鄂博岩体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南缘玛因鄂博深大断裂北东侧。主体岩石类型包括片麻状英云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岩石中含有较高的黑云母,并可见夕线石、堇青石、电气石等富铝特征矿物。锆石的 SHRIMP U—Pb 定年表明该岩体结晶年龄为283Ma。岩石具有低的 SiO_2、CaO、Ba、Sr、Nb、P_2O_5、Al_2O_3/TiO_2比值及高 MgO、FeO~T、Cr、Ni、TiO_2、REE(∑REE=126.8×10~(-6)~218.11×10~(-6))、A/CNK(>1.1)等特征,富集轻稀土((La/Yb)_N=5~11),具有中等的 Eu负异常(δEu=0.52~0.74)。上述特征表明该岩体与典型的高温型强过铝花岗岩相似。岩石的 Nd 同位素分析表明,其 Nd 初始值变化大(-0.3~-3.5),而其中辉长岩体的 Nd 初始值为5.5。基于上述,我们认为花岗岩原始岩浆来源于底侵的玄武岩浆引起的低成熟度碎屑岩部分熔融,并有部分玄武岩浆的加入。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推测它形成于后碰撞阶段,属于后碰撞强过铝花岗岩。在阿勒泰地区早二叠纪强过铝花岗岩的界定为阿尔泰乃至中亚造山带的后碰撞花岗岩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岩石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20.
烟塘岩体位于海南岛东部,岩石化学成分上具高Si富K,贫Na,Fe和Mg等特点,属壳源过铝质岩浆成因侵入花岗岩。研究表明,烟塘岩体的源岩主要是海南岛结晶基底抱板群变质火山岩和砂泥质变沉积岩,其形成主要与岩石圈汇聚、挤压碰撞、陆壳加厚有关,可能是古特提斯洋闭合、琼北与琼中两大地块之间“挤压-碰撞-陆壳加厚”这一深部构造作用的浅部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