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2.
3.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行政区划体系呈现为三级制(省-县-乡)与四级制(省-地级市-县-乡)并存的局面。应当肯定,现行的行政区划体制是基本适应我国现阶段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部分地区行政区域边界纠纷加剧,省市区过大,层级过多,区域缺乏整体发展战略等问题均限制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4.
5.
行政区划属于上层建筑,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区划设置成功与否,对推动和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检验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成败,必须看它是否能够适应时代要求,是否能够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是否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江苏省近年的行政区划调整,用成功的事实充分说明了合理的行政区划调整,必将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安徽史地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9.
陈传康  邓忠泉 《地理学报》1993,48(4):329-336
泰州市在区域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成长为长江下游北岸中段泰州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是江苏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但由于试行“市管县”体制时,简单地将地广人众的原扬州“专区”改由扬州市下辖,对泰州市的性质、作用认识不清,未能确定与经济区发展相适应的行政区划,致使行政上泰州市与其腹地相隔绝,中心城市与出江海口岸——高港相分割,弹丸之地的泰州市被当成了扬州市的郊区“直辖镇”,综合服务功能逐渐相对萎缩。同时,泰州经济区不能有效地协调加强其区域性基础设施,投资环境改善缓慢,经济竞争力较弱,发展速度与江苏沿江其它经济区的差距在拉大。本文详细论述了由于地区行政区划的不合理,使得中心城市泰州及长江骨干港口——高港难以突破旧有规模,形成了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泰州——高港现象”,并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泰州经济区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实行撤市(县)设区,将大城市或者中心城市周边的县或者县级市改设为大城市的市辖区,变更它们的隶属关系,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行政区划调整比较频繁的行政区划管理行为之一,成为我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中国方域》1995,(1):36-36
  相似文献   

18.
19.
行政区划作为上层建筑,是把国家权益和政府职能合理配置于各级地方的空间基础,是协调区域利益格局的法理路径,也是有效管理和治理地方事务的重要举措,它是关系到国家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的大政。近年,中国行政区划变动较为频繁,处于相对的波峰时期,基于行政区划战略的重要性及现实需要的紧迫性,综述有关国内外行政区划的调整,对中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与调整具有重大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行政区划调整对城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佛山、惠州和汕头为例,通过主因子分析法对其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指出行政区划调整使城市发展普遍存在调整振荡期,并对不同经济类型的城市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多元影响。认为城市的结构状况和城市系统发育水平直接影响行政区划调整的效果,发达地区的强中心型城市(如广州)适宜撤市(县)设区,发达地区的弱中心型城市(如佛山)行政区划适宜有序调整,次发达地区的弱中心型城市(如惠州)和一般发展水平地区的强中心型城市(如汕头)应暂缓行政区划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