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环境因子对发光细菌的生长和发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发光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A_2)的萤光酶和萤光酶应用的研究,首先需要确定发光细菌生长和萤光酶合成的最适环境和营养条件,明确其生长与发光之间的关系,使菌体能以最快的速度合成大量的萤光酶。有关环境和营养条件对发光细菌生长和发光的影响,Harvey等已作了较为详细的评述。不同的菌种或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在已知环境条件下,其发光变化亦不尽相同。近年来,对发光细菌的萤光酶的生物合  相似文献   

2.
在海洋环境里,发光细菌广泛地存在于水体,鱼和头足类的发光器官、体表和消化道中.由于它们能发光,较易分离,计数方便,国外一些学者常选择它们作为海洋细菌生态学研究的材料.不过,以往国外对发光细菌的研究,多侧重于发光机制和分类方面,而其生态学研究,早期只有Beijerinck(1889,1916)在北海等处作过观察.  相似文献   

3.
每当夜幕降临在大海时,人们常常可以看到海面上闪闪烁烁的光芒象一条条火舌。海洋发光主要是由发光细菌引起的。在这些发光细菌的生物体内,有一种荧光素和氧结合、生成氧化荧光素,其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因此就发出了光。海洋发光细菌多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洋中。它们大多是以寄生、共生或腐生的方式生长在鱼、虾、贝、藻等生物体上,为这些鱼、虾、贝等提供了新的光源,使它们更有利于觅食和驱敌。一个瓜  相似文献   

4.
海洋生物发光研究对渔业、环境监测等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从湛江东海岛海域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出一株海洋发光弧菌(Vibrio sp.),本研究中编号为D2,对这株菌的生长和发光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海洋发光弧菌D2 在pH 7.0、温度35 °C、NaCl 浓度为2.0 %时,生长状态最好;在pH5 - 6、温度20 °C、NaCl 浓度为3.0 %、细菌密度OD600达0.08时,发光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5.
海洋生物发光研究对渔业、环境监测等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根据从湛江东海岛海域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出的一株海洋发光弧菌(Vibrio sp.,编号为D2),对这株菌的生长和发光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海洋发光弧菌D2在pH7.0、温度35℃、NaCl浓度为2.0%时,生长状态最好;在pH5~6、温度20℃、NaCl浓度为3.0%、细菌密度OD600达0.08时,发光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6.
生物发光现象在海洋中广泛存在,基于微光成像技术对深海发光浮游生物的发光现象进行视觉捕获是一种先进的原位观测手段,但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对获取的生物发光影像资料进行自动分析。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匹配跟踪的发光浮游生物自动计数方法,基于同一目标在连续帧间的运动具有连续性的思想,首先采用帧间质心差小于一定阈值的原则进行初始粗匹配,然后针对目标过近造成的误匹配问题再进一步进行运动方向的匹配,提高帧间匹配精度,从而准确计数。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对深海发光浮游生物的真实视频数据进行了自动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该计数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率,对生物发光区域的尺度变化、发光目标间距过近等情况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达到较好的计数效果。  相似文献   

7.
海洋里的鱼类,有很多能发出亮光。一般来说,能发光的鱼类多居于深海,浅海里鱼类能发光的比较少。鱼类是依靠身体上的发光器官发光的。这些发光器官的构造很巧妙。有的具有透镜、反射镜和滤光镜的作用,会折射光线;有的器官内的腺细胞,会分泌出发光的物质。还有些鱼发光是因为鱼体上附有共栖性的发光细菌,这些发光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发出亮光。鱼体上发光器官的大小、数目、形状和位置,因鱼的种类而各有不同。大多数  相似文献   

8.
海洋“生物学-光学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二百年来,海洋中的光一直是海洋生物学家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海洋生产力的基础是光合作用,海洋鱼类生态、生物趋光性、光动性、光色互变现象、磷光现象和生物发光等都与海洋中的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株海洋发光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光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青岛近海海洋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出一株海洋发光细菌,命名为D40。经过形态观察以及一系列生理生化特征测试结果,确定这株菌属于弧菌属(Vibrio)的哈维氏发光弧菌(Vibrio harveyi)。同时对这株菌的发光条件和发光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细菌D40在PH7.5,温度30℃,NaCl浓度为3.0%时,发光强度最高,液体培养4h开始发光,6h后,发光达到峰值,持续发光时间可达19h。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发光细菌测定抗菌素的效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应用发光细菌的发光系统来检测各种物质的报道日见增多,尤其在检测环境污染、有毒物质等方面应用较多。由于其快速易行,灵敏度高而日益受到重视。但在抗菌素效价的检测上,则尚未见报道。本文主要利用发光细菌的发光特性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特点,选用目前应用很广的几种抗菌素——四环素,多粘菌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和头孢霉素对发光细菌  相似文献   

11.
南海中国沿海发光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从南海中国沿海分得的119株海洋发光细菌作了广泛的表型特性测定,并采用Sokal和Michener的符合系数(Matching coetticient)及单连锁方法借助电子计算机对测定结果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将119株南海分得的发光细菌及已知的典型菌株分成二大簇群,分别包括了鲾鱼发光杆菌和哈氏弧菌的典型菌株。根据这个结果并参比《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将这两个簇群的菌株分别定名为鲾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leiognathi(85株)和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34株)。  相似文献   

12.
东海、黄海发光细菌的特性和一新种的描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海洋发光细菌的菌种有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鲾鱼发光杆菌(P.leiognathi)、哈维氏发光弧菌(Vibrio harveyi)、美丽发光弧菌生物型Ⅰ(V.splendidus biotype Ⅰ)、费氏发光弧菌(V.fischeri)、火神发光弧菌(V.logei)、海氏另单胞菌(Alteromonas hanedia)。除最后一种是专性好气性细菌外,前六种都是兼性厌气性细  相似文献   

13.
海洋发光弧菌是海水养殖中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从福建省晋江市附近水产养殖场花蛤、牡蛎软组织及波罗地海大菱鲆肠道内含物中分离得到16 株发光细菌, 采用ARDRA(amplified ribosomal DNArestriction analysis)、16S rDNA 序列测定、Biolog 碳源代谢分析及药敏试验等方法对...  相似文献   

14.
从浙江省象山港网箱养殖黑鲷(Sparus macrocephlus)肠道分离到一株发光细菌LB01,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试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这株菌属于鳆发光杆菌(Photobacteria leiognathi).同时对这株菌的发光条件和发光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LB01在470nm左...  相似文献   

15.
若干新技术研究海洋多环芳烃生物降解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双雅  郑天凌  胡忠 《台湾海峡》2002,21(4):504-515
综述了降解多环芳烃的海洋微生物种类及其降解途径的若干研究进展,介绍了研究中所应用到的16SrDNA、PCR、DNA-DNA杂交、变性凝胶梯度电泳、转座子诱变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了在海洋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研究中极具潜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流式细胞技术、发光酶基因标记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郭术津  孙晓霞 《海洋科学》2018,42(7):148-157
海洋发光甲藻是指海洋中在受到物理扰动刺激时可以发出可见光的一类甲藻,是海洋中非常重要的发光生物类群,也是海洋浮游植物中唯一具有发光能力的类群。近些年,由于其独特的发光功能,发光甲藻被人类应用到很多方面,比如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检测、海洋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监测和有害藻华的预警,以及海洋军事中的追踪和探潜等。国外关于海洋发光甲藻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在分类、生态乃至生理和生化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国内该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且较少,相关的基础和应用性研究亟需开展。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外关于发光甲藻的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海洋发光甲藻的种类和分布、发光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对发光甲藻的应用领域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希望可以引起国内同行的重视,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初步研究了南海中、东部海区海洋发光细菌的生态分布与种类组成.对28个测站的表层水样和部分测站的水柱垂直分层(50、100、150和200 m)水样进行了发光细菌培养、计数、分离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水体中发光细菌检出率达76.92%,检出率自表层向底层逐渐升高;观测海区表层海水中发光细菌的平均菌量为(8.60±15.57)CFU/dm3,深层海水的菌量较高,至150 m水层平均菌量达最高值,为(49.47±75.40) CFU/dm3,细菌丰度变幅为3~307 CFU/dm3,平均菌量的最高值和较大的变幅范围都出现在150 m水层;在200 m以浅水体中,发光细菌垂直分布趋势基本与深度的增加以及水温的降低相关联,高值大多出现在100~150 m水层;观测海区发光细菌主要由哈维氏发光细菌Lucibacterium harveyi、曼达帕姆发光细菌Photobacterium madapamensis、明亮发光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和费氏发光细菌Vibrio fischeri组成,分别占鉴定种群的42%、33%、19%和6%.  相似文献   

18.
海洋真菌及其生物活性物质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海洋微生物种类繁多,是筛选新药的丰富资源宝库。近些年来,作为海洋微生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的海洋真菌正成为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详细概述了海洋真菌的定义、分布、海洋真菌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其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多样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黄海发光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从黄海中国近海分得的84株海洋发光细菌作了广泛的表型特性测定。测得结果借助电子计算机作了数值分析,根据菌株间的表型相似程度,所有菌株被分成三大簇群。对三个簇群的6株代表菌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作了凝胶双向扩散试验,结果6株菌分别属于弧菌属(Vibrio)和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二个属,与数值分析结果相符。3个簇群的菌株分别被定名为Photobacterium leiognathi,Vibrio fischeri和V.harveyi,均是首次在黄海发现。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综述海洋微生物微包埋培养技术的相关研究概况及应用进展。适于海洋微生物包埋的微球制备技术主要有:水油乳化法、膜乳化法、挤出法、微流体法等。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培养技术可用于海洋微生物生物多样性研究;慢速生长菌株的培养和分离及微生物传感器的制备等。随着研究的深入,该技术将在海洋微生物的研究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