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5年6月桂南沿海降水异常偏多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6月桂南沿海降水异常偏多,通过分析气候背景,环流形势特征,并将其与历史多雨年和少雨年做对比分析得出:2005年6月桂南沿海降水偏多是在多雨的大气候变化周期中发生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西伸脊点位置偏西、脊线位置偏南是2005年6月桂南沿海降水异常偏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山东近百年降水的层次结构及趋势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胡桂芳  张苏平 《气象科学》1998,18(4):381-388
本文采用子波变换的方法分析了山东烟台、济南、青岛近百年降水距平序列,结果表明:气候系统高层次(时间尺度大)的多(少)雨期是由若干中低层次的多雨期或少雨期组成,东部沿海地区的烟台、青岛气候层次为7,降水变化以准70年周期振荡显著,中西部地区的济南气候层次为6,以准11年周期振荡最为显著。在百年以上尺度上,我省未来20年内为降水多雨期或平水期,但还存在中小尺度的降水偏多偏少阶段,2000年以前降水以偏少为主。  相似文献   

3.
2002年夏季山东干旱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顾润源  汤子东 《气象》2004,30(8):22-26
分析了山东省 2 0 0 2年夏季降水、气温特点和干旱情况 ,并从大气环流、北太平洋SST、气候背景等方面对少雨干旱气候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指出冬季大气环流、北太平洋SST对山东夏季旱涝趋势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初夏(5、6月)是我省气候上的相对少雨段,也是我省陇东冬小麦扬花抽穗、中部及河西地区春小麦拔节旺长的需水关键季节。此时降水的多寡无疑将直接影响夏粮的产量,因而一直是我省长期预报的重点。查阅我省历史降水资料,1959—1980的22年间,5、6月多雨的有1964、1967年,占2/22;少雨的有1960、1961、1962、1965、1966、1968、1969、1971、1979年,占9/22。显而易见,60至70年代5、6月的少雨干旱是我省的主要气候特征。但是1981—  相似文献   

5.
一、气候概况(一)、气候特点1988年甘肃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基本正常,冬暖、春冷、夏尚热、秋凉宜人;降水大部地区正常,局地偏多,春雨多;日照偏少;灾害性天气多。前冬暖干少雨(雪),后冬、初春温低多雨(雪),河东寡照。仲春少雨多风。晚春多雨,黄河以西温度低,  相似文献   

6.
2004年6月江西降水特少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6月全省月平均雨量之少,为江西1959年以来第二位。时这样1个异常的气候事件,分析了气候背景、中高纬度环流和副热带高压变化特征;同时,时6月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与巷省降水的关系进行了普查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我省降水特少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2004年我省处少雨的大周期中;二是西风带没有稳定的阻塞形势建立,副高偏东偏北,中、西太平洋时流活跃,热带气旋活动频繁:三是孟加拉湾到华南、江南中东部地区对流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
郑婧 《气象与减灾研究》2014,(1):I0001-I0001
<正>江西省2013年10—12月气温略偏高,降水略偏多,日照偏多。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的影响前差后好,其中10月至11月上旬持续少雨,秋冬种进度以及灌溉条件差的地区晚稻、棉花后期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以棉花受影响较大。11月中下旬先后出现两次降水,12月出现冬季暴雨,有效解除了农业干旱,对冬种及冬作物生长有利。10月,气温略偏高,日照大部偏多,降水明显偏少。月内仅7—8日出现一次小到中雨天气,其余时段基本无降水。晴多雨少,光温条件对二晚成熟收晒、棉花裂铃吐絮及采摘等有利,晚稻收割进度快于上年同期。但由于降水明显偏少,赣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南方极端气候事件成因,本研究综合考虑高温、少雨和干燥三种极端事件,将其异常同时超出1959—2022年间1倍年际标准差定义为干热少雨复合事件,通过合成分析和相似环流-动力调整方法,研究了春季土壤湿度对夏季干热少雨复合事件的影响及物理机制,进一步对2022年夏季南方极端干热少雨复合事件开展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南方地区春季土壤湿度与夏季气候局地耦合的热点与2022年夏季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的变率高值区基本吻合;2)春季长江流域及黄淮地区土壤偏干,且东南地区偏湿时,夏季出现干热少雨复合极端事件概率加大;3)春季土壤湿度通过调节局地蒸散和净辐射能量的分配影响夏季气候变率。本研究对改善干热少雨复合事件的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2009年汛期内蒙古干旱少雨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廷芝  尤莉  古月 《干旱气象》2010,28(2):167-172
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2009年汛期发生严重旱灾的气候背景、海温、季风、大气环流和降水过程特点等,探讨造成干旱的可能成因。通过分析得出:1999年以来内蒙古汛期处于少雨阶段是2009年汛期干旱的气候背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南海夏季风爆发晚,且盛夏到达华北后维持时间短,印度夏季风偏弱是干旱的影响因子;500hPa月平均高度场上,欧亚中高纬度上空的高压脊一直控制着内蒙古地区,在距平场上显示为西高东低的态势是干旱的环流形势;在高空高压脊的控制下,晴热高温加重了干旱程度;降水过程显示出干旱区域长时间无有效降水;在中高纬度高压脊的控制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不同月份的强与弱均未改变内蒙古干旱的形势。  相似文献   

10.
山东1736年来逐季降水重建及其初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于清代雨雪档案记载及现代农业气象与气象观测记录 ,根据降水入渗的土壤物理学模型与水量平衡模型 ,恢复了山东济南、泰安、潍坊、菏泽、临沂等 5个地区 1 736~ 1 91 0年逐季降水量 ,建立了各站 1 736~ 2 0 0 0年的逐季降水序列。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山东各站间的季节降水变化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与一致性。 1 761~ 1 770年、 1 781~ 1 790年、1 791~ 1 80 0年、 1 80 1~ 1 81 0年、 1 981~ 1 990年等 5个年代的降水明显偏少 ,1 861~ 1 870年、1 871~ 1 880年、 1 881~ 1 890年、 1 90 1~ 1 91 0年等 4个年代则明显偏多。其变化总趋势可概括为 :1 8世纪中前期 ,山东降水相对较多 ;1 8世纪中期起进入少雨期 ;1 9世纪中后期转为多雨期 ;1 9世纪末至 2 0世纪初 ,降水明显减少 ,再次进入相对少雨期 ;2 0世纪 60年代中期以后 ,降水又一次降至较低水平。 1 990年起 ,山东降水有所回升 ,重新进入了相对多雨期。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的模拟结果,对2009年8月17—18日山东南部罕见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受副热带高压、高空西风槽和地面倒槽共同影响产生的;低层强盛的偏南气流建立起水汽通道,把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同时山东上空低层高温高湿,能量升高,形成上干冷、下暖湿的对流性不稳定层结;强降水产生时,暴雨区上空存在较强的中β尺度系统,该系统具有强而窄的垂直上升运动、上下垂直的辐散辐合结构和强烈的对流不稳定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研发的云参数卫星反演系统反演得到的产品,结合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09年9月19—20日降水过程的云参数及地面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云顶高度、云顶温度、过冷层厚度和云光学厚度对本次降水过程指示性不强,而云粒子有效半径及云液水路径对降水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且云液水路径指示作用更强,二者的变化超前于地面降水30min到1h;云液水路径及云粒子有效半径大值区与地面雨量的大小呈正相关,云液水路径值大于400g.m-2及云粒子有效半径大于27μm区域与地面雨强中心位置基本一致。掌握云参数的演变规律,有助于监测、识别大范围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和分析可播区。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科院大气所开发并发展的三维对流云模式对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当天影响山东的对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过量催化试验。结果表明模拟自然云与观测事实吻合较好;设计96组催化方案对该个例进行消(减)雨模拟试验、催化试验表明,在模拟云3.5km高度的最大过冷水含量中心引入3600.0g碘化银催化剂,连续催化消(减)雨效果较好(地面降水总量减少97.5%),此次模拟对比分析了模拟自然云与催化云,从微观上探讨了消(减)雨的基本原理,模拟所用催化剂量、催化部位与当天山东人影办的作业实际基本一致,对指导实际作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应用常规资料、自动站雨量资料、卫星云图及雷达资料,对2009年5月9-10日发生在鲁西北和鲁中北部的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进行分析。分析发现,低层冷式切变线是引发大暴雨的主要系统,暴雨主要产生在低空冷式切变线右侧、西南低涡的东北象限以及低空急流的左前方,也是高低空急流耦合区。副高西侧的西南急流建立起从南海到华北中部的水汽通道,为大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暖湿空气和能量,使得低涡辐合加强,是低层切变线长时间停滞的必要条件。地面锋面气旋则是暴雨开始的启动机制,锋后东北冷空气与西南暖湿空气在山东上空交汇,促使对流发展和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暴雨。在低层辐合、高层弱辐散的情况下,暴雨区低涡的涡动作用使得水汽块运动加强。多个对流单体合并形成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经过大暴雨区,雷达回波表现为层状云为主的混合回波带,说明对流并不旺盛。  相似文献   

15.
济南市城市热岛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4—2006年济南市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济南市城市热岛效应的年变化特征,济南市热岛效应有逐年增强的趋势。应用区域自动气象站2007—2008年逐时气温观测资料,结合济南市地理信息数据,分析了济南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春、夏、秋、冬,济南的城市热岛在空间分布上均以泉城广场、市政府为中心呈环状放射发展。热岛强度以冬季最强,秋、春季次之,夏季最弱。济南热岛日变化规律是夜间大于白天,城市热岛以日为周期呈规律性变化,表现为快速形成、快速消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作者使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的历史模拟试验数据,评估了42个全球气候模式对1995-2014年新疆温度和降水气候态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CMIP6模式能够合理模拟新疆年和季节的温度和降水气候态的空间分布.相较于观测,多模式中位数的年均,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区域平均温度偏差分别为0.1℃,-1.6...  相似文献   

17.
The mei-yu season (June–July) rainfall over the mei-yu monitoring domain (MMD) in the Yangtze–Huaihe Basin has shown an increasing trend in recent decade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dominant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is increasing trend for the period 1979–2020 based on station-observed rainfall and ERA5 reanalysis datase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anges i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lthough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trends exist in the mei-yu season rainfall over the entire MMD, the magnitude of the trends is slightly larger over the eastern MMD (EMMD) than over the western MMD (WMMD). Quantitative diagnoses demonstrate that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anomalous evaporation and moisture advection to the increasing rainfall trend are different between the EMMD and WMMD. The increasing rainfall trend over the WMMD (EMMD) is attributable to increased evaporation (enhanced vertical moisture advection), which is dependent on an anomalous cyclonic circulation in the middle-lower troposphere over the MMD. Such an anomalous cyclone on the northwestern side of the climatological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facilitates an increase in moisture divergence above 600 hPa over the EMMD, leading to enhanced vertical moisture advec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strengthened moisture convergence at 850 hPa. By contrast, the anomalous cyclone favors increasing local evaporation over the WMMD.摘要近几十年来, 江淮流域梅雨监测区 (MMD) 的梅雨期 (6–7月) 降水呈增加趋势. 本文基于1979–2020年台站观测降水资料和ERA5再分析数据, 从大气环流变异的角度揭示了这种长期增加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 发现在MMD范围内, 梅雨期降水趋势的增幅东部大于西部. 水汽收支定量诊断表明, 异常的蒸发和水汽平流对MMD西部和东部降水增加趋势的相对贡献是不同的. MMD西部 (东部) 的降水趋势主要归咎于增强的局地蒸发 (增强的垂直水汽平流) , 后者又取决于MMD对流层中, 低层的异常气旋环流. 这种位于气候平均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异常气旋有助于MMD东部600 hPa以上的水汽辐散增加, 伴随加强的850 hPa水汽辐合, 从而导致垂直水汽平流的增强. 相反, 该异常气旋则有利于增强MMD西部的局地蒸发.  相似文献   

18.
过去几十年,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灾害显著增加.虽然全球的科学家在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异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当前在气候预测领域仍然存在几个重大难题.2020年,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气候系统预测研究中心(CCSP)成立了,该中心旨在应对和处理气候预测领域的三大科学难题: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预测,延伸期天气预报,年际-年代际气候预测,并为更加准确的气候预测和更加有效的灾害防御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本文介绍了CCSP的主要目标和面对的科学挑战,回顾了CCSP在季风动力过程,陆-气相互作用和模式开发,ENSO变率,季节内振荡,气候预测等方面已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未来CCSP将继续致力于解决上述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North China May precipitation (NCMP) accounts for a relatively small percentage of annual total precipitation in North China, but its climate variability is large and it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regional climat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North China. Based on observed and reanalysis data from 1979 to 2021,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NCMP and both the April Indian Ocea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OSST) and Northwest Pacific Dipole (NWPD) was found, indicating that there may be a link between them. This link, and the possible physical mechanisms by which the IOSST and NWPD in April affect NCMP anomalies, are discussed. Results show that positive (negative) IOSST and NWPD anomalies in April can enhance (weaken) the water vapor transport from the Indian Ocean and Northwest Pacific to North China by influencing the relate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thus enhance (weaken) the May precipitation in North China. Accordingly, an NCMP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April IOSST and NWPD is established. The model can predict the annual NCMP anomalies effectively, indicating it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applied in operational climate prediction.摘要尽管华北区域五月降水 (NCMP) 占华北区域年总降水量的比率较少, 但是其气候变率较大, 对华北区域气候和农业生产等具有重要影响. 基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 发现NCMP与前期四月的印度洋海温 (IOSST) 和西北太平洋偶极子 (NWPD) 具有显著关系, NCMP可能受到IOSST和NWPD的协同影响. 进一步分析表明, 前期四月暖 (冷) 的IOSST和正 (负) 位相的NWPD能够分别通过调节印度洋和西北太平洋区域的局地环流增强 (减弱) 从印度洋和西北太平洋向华北区域输送的水汽, 进而增强 (减弱) NCMP. 最后基于四月IOSST和NWPD构建了NCMP异常的预测模型, 后报检验显示该模型对NCMP异常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daily observation data in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TGR)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global reanalysis data,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associate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mai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 2021, as well as the year's climatic events and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The 2021 average temperature was 0.2°C above the 1991–2020 average and the 13th-warmest year since 1961. Seasonally, winter and autumn were both warmer than usual. The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was 12.8% above normal, and most regions experienced abundant rainfall throughout the year.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precipitation was significant and the TGR had a wetter-than-normal spring and summer. The number of rainstorm days was higher than normal; the wind speed was above normal; and the relative humidity was higher than normal. In terms of rain acidity, 2021 was tied with 2020 as the lowest since 1999. From mid-September to early October 2021, the TGR experienced exceptional high-temperature weather, which was driven by abnormal activity of mid- and high-latitud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over the Eurasian continent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PSH). In addition, a strong blocking high over the Ural Mountains accompanied by intense mid-latitude westerly winds prevented cyclonic disturbances from extending to the subtropical region. As a result,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weaker-than-normal cold-air activities and the anomalous WPSH, the TGR experienced extreme high-temperature weather during early autumn 2021.摘要本文分析了2021年长江三峡地区气候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2021年, 三峡地区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2°C, 降水量偏多12.8%, 年暴雨日数偏多, 年平均风速偏大, 年平均相对湿度偏高. 2021年与2020年同为有记录以来酸雨强度最弱年. 汛期区域强降水频发; 春季多低温阴雨; 秋冬寒潮过程降温幅度大影响广. 9月中旬至10月初, 三峡地区遭遇罕见“秋老虎”, 分析表明该时段内异常高温与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异常等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