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兴锋 《山东气象》2014,34(2):72-74
运用JAVA语言,建立TCP点对点连接技术和多线程技术,建立自动气象监测站网监控系统,通过对观测数据及运行状态的分析判断,设计信息储存、统计、查询、提示、报警等功能,并利用图文、声音和手机短信等方式提示业务技术人员及时有效处理故障,以保障自动站观测数据的完整和准确。  相似文献   

2.
1引言目前,黑龙江省自动站数据出站质量、自动站及区域站数据传送情况、国家质量控制反馈信息等都通过"黑龙江省气象信息中心"网站以WEB页面的方式发布,需要人工监控、查询,效率不高,工作量大,容易出错,为提高测报业务的自动化程度,减少大量人工操作,提高观测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考虑开发自动站质量控制终端系统,将以上各任务整合到统一平台,并对以上各任务实现实时监控,出现异常信息,自动报警,保障观测业务稳定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3.
1引言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简称区域站)主要建设内容为自动气象站,它是以自动观测为主要手段,主要承担地面气象要素的时空加密观测任务,提供区域性高时空分辨率的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局部环境和区域气候观测数据。区域站是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重要补充,在气象业务、服务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区域站站点的不断增加,维护保障任务也日益加大。如何更好地做好维护保障任务,确保区域站的真正正常运行,确保数据正确、及时上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解决不同厂家区域站数据存储结构不统一的问题,实现各类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的集约化使用,以整合区域站、自动站数据建立统一的应用数据源,建立标准的访问接口和数据共享系统为目标,设计了观测数据整合与共享系统,使用数据库触发器、存储过程以及.net平台编程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5.
陈开  高翔 《浙江气象》2011,32(4):25-28
区域自动站网已成为基本气象站网的重要补充,为地方政府部门防灾减灾提供有力保障。对绍兴地区区域站的资料可靠性进行评估分析,将区域站分为:好、一般、差3个达标率类别。通过评估,将一部分天气预报需要、仪器性能优良、探测环境良好、观测要素多、保障条件较好的区域站,纳入国家站网管理,实现区域站分类管理。提高观测数据的利用价值,充分发挥区域站网的作用,对全市区域站根据其代表性和稳定性进行分级并优化。  相似文献   

6.
邓岑  方标 《贵州气象》2016,(4):86-88
自动气象站是无人操作的,能够定时对周围气象要素进行观察、记录,并且能够向控制中心发送观测数据和预测结果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天气监测和气象服务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对贵州省江口县64个区域自动站运行状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区域站管理和维护方法的建议与思考,以便更好地保障区域自动站的稳定、可靠运行,从而更好地利用区域自动站资料。  相似文献   

7.
唐燕  潘来  陈蕴  赵虎 《贵州气象》2012,36(5):61-62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简称ASOM)已成为地面测报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监控工具。该系统能够反馈国家级地面自动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ASOM系统中自动站观测数据存在的问题,可以提高自动站观测资料的业务可用性水平,保障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稳定运行。该文根据近2 a来的工作经验,分析总结了自动站运行监控中观测数据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两要素区域自动站的建设改造工作已经全面铺开,新的区域加密站通过GPRS网络向中心站传输观测数据。建设过程中发现由于通讯模块更换造成不能使用的情况,该文针对通讯模块参数重写及设置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为区域站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黄思源  王力  傅伟忠 《气象科技》2014,42(4):589-592
详细介绍了自主开发的"气象站观测业务集成平台"。该平台是台站普遍使用的测报业务软件基础上的一个扩展平台软件,主要实现自动气象观测站的运行监控、通信链路监控、数据质量检查、重要天气提示、自动报警、业务工作流程提示、自动排班、质量报表生成、设备管理、通信质量统计等功能。综合运用3G移动通信和信息化技术,与现行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软件相配套,对于提高测报业务质量、减轻测报人员的工作强度、实现气象探测业务自动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自动观测系统提供的气象要素数据分别进行分析叙述 ,说明有效地使用自动观测系统并与观测员的实践经验相结合能提高观测质量 ,保障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11.
从观测设备、供电系统和通信传输三个方面阐述了贵溪国家基本气象站智能台站的升级改造方案,当主站采集器的部分要素缺失时,通过业务自动值守平台自动补调备份站的观测数据,然后将完整的观测数据传送至主站电脑ISOS软件,该方案实现了主、备双套站观测数据的自动切换上传功能,提高了观测数据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文中还简要介绍了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为国家级地面观测无人值守台站的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自动观测系统提供的气象要素数据分别进行分析叙述,说明有效地使用自动观测系统并与观测员的实践经验相结合能提高观测质量,保障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13.
截至11月底,自治区气象局已建成区域自动气象站509个,单要素站44个、两要素站385个、四要素站以上站80个。通过区域自动站网建设,使自治区地面气象观测能力明显提升,在2007年汛期服务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气象保障服务中,全部区域自动站实行5分钟加密观测,提供了大量的实时气象观测数据,在气象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苏轶  张宁  刘树峰  宋涛 《山东气象》2014,34(3):62-65
分析了济南市气象局区域自动站观测数据应用现状,提出了区域自动站观测数据同时入两个数据库,不同用户分别访问主、副数据库,负载均衡的区域自动站双数据库方案,介绍了该方案的网络结构及实现。  相似文献   

15.
自动站小时气温数据的质量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逐小时自动站数据对于气象灾害预警、决策服务及预报预测等十分重要。以国家级自动站小时观测气温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了小时气温数据的疑误形式,针对各种疑误数据,利用国家级台站建站以来的日最高、日最低以及4时次(北京时02点、08点、14点、20点)定时观测气温数据,研制形成了适用于中国自动站(区域站和国家站)逐小时气温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并将此系统应用到2006-2010年中国27000多自动站小时气温观测数据中。结果表明:区域站的正确率、可疑率、错误率分别为99.43 %、2.24 ‰和3.45 ‰,国家站则分别为99.82 %、1.27 ‰和0.49 ‰;区域站和国家站数据的可疑率相当,但国家站错误率明显比区域站低一个量级。通过历史数据质量控制结果的分析,证明自动站气温质量控制系统设计合理,可以判断出错误和可疑数据,具有可用性。  相似文献   

16.
全国自动气象站实时观测资料三级质量控制系统研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迄今,中国气象局已在全国建立了55000余个地面自动气象站(含国家级自动站和区域自动站)。为了促进众多台站观测资料质量提高,在实时业务中保障用户用到基本正确有效的数据,2009年底中国气象局启动了“全国自动站实时资料质量控制与综合评估系统建设”工程,旨在研制一套基本适用于全国自动站实时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技术方法,建立台站、省级、国家级资料部门的地面自动站实时资料三级质量控制与反馈业务系统。在探究自动站错误数据表现形式的基础上,研制了自动站实时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技术;从业务分工与应用角度,设计建立了台站负责质量监控、省级负责质量控制和国家级主要负责质量评估的自动站实时资料三级质量控制系统。该系统已在2400多个国家级气象台站、31个省级和国家级资料部门安装部署与业务应用。通过系统建设与应用,实时上传的自动站数据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主汛期全国自动站逐小时气温、降水数据可用率分别从2009年的88%、83%提升到2012、2013年的98%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网运行监控系统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行监控系统是全国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网观测数据分析和观测设备维护保障的实时业务平台,系统建设是全国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采用C/S与B/S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总体功能包括设备运行状态监控、探测数据质量监控、探测产品分析显示、维护维修管理、站网信息管理和综合分析评估等6个功能模块。从系统结构、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以及系统建设所采用的关键技术等方面全面介绍中国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网运行监控系统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分辨率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格点数据,与自动站实际观测到的降水量进行分析对比,发现雷达估测降水映射得到的自动站估测小时降水量与自动站实际观测的小时降水量的比值服从正态分布,以此来反推区域自动站实际观测的小时降水量的可信程度,并通过建立回归方程来对那些降水失真自动站作估计。以“菲特”台风期间的区域站降水量为例作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雷达定量估测降水对自动站实际观测降水有良好的质控效果,值得进一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辽宁省喀左站、辽阳站和内蒙古满洲里站统一安装5种型号冻土自动观测仪进行外场试验,采集2019年3—6月逐分钟冻土数据,采用纵横极值集合法,对采样数据进行时间一致性质量控制,与3站的人工定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同期人工观测数据,判断冻土自动观测异常可疑数据和异常数据阈值,分别为5 cm和11 cm,据此开展验证。结果表明: 冻土自动观测仪分钟数据完整率为99.59%;冻土自动观测仪平均冻土层数与人工观测基本一致,符合冻土业务数据分布特性; 5种类型冻土自动观测仪均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气候区域的冻土的分钟数据变化,冻土自动观测分钟数据质量控制阈值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20.
介绍综合观测技能竞赛自动答题、阅卷系统的设计方案,从程序的数据准备、界面设计、信息提示等方面的功能结构,并通过一个实际程序开发实例证实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