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在研究金溪—南城变质混合岩带中混合岩、花岗岩的矿物岩石学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它们的Nd、Sr、Pb、O同位素组成.混合岩、花岗岩初始钕同位素组成(143Nd/144Nd)i=0.511689~0.511853,在εNd-T图中位于该地区结晶基底变粒岩、片岩Nd同位素演化域上方,褶皱基底绢云千枚岩Nd同位素演化线下方;初始锶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2.
葛宁洁  柏林等 《地质论评》2001,47(2):184-187
大别造山带白马尖花岗岩体属燕山期侵入岩,为中生代大别山区岩浆活动的产物,为碰撞后花岗岩,锶,钕,同位素数据及稀土元素数据表明,白马尖花岗岩体为壳幔混合型,1.2-1.7Ga的钕模式年龄为其源岩的平均地壳存留年龄,北大别花岗岩类岩石的物质来源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周泰禧  陈江峰 《地质论评》1995,41(2):144-151
采用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锶、钕、铅同位素方法对安徽省西部沿金寨、霍山、舒城一线出露的花岗岩-正长岩类岩石的研究表明,古老地壳岩石在它们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它们的同位素组成特征与华北板块基底岩石相近。因此该岩带出露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应归属华北板块。  相似文献   

4.
安徽南部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的源区锶、钕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54,自引:6,他引:54  
安徽南部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年龄分别约为138Ma 和123Ma)的钕同位素初始比值∈_(Nd)(Ⅰ)值为—5——16.6,表明古老大陆地壳在这些岩石形成时起重要作用。江南的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源区钕同位素组成与上溪群浅变质岩的原岩沉积物物源区相似。扬子系列的偏中性侵入岩则可能是幔源基性岩浆同化古老硅铝地壳物质的产物,但地壳物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北淮阳花岗岩-正长岩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采用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锶、钕、铅同位素方法对安徽省西部沿金寨、霍山、舒城一线出露的花岗岩-正长岩类岩石的研究表明,古老地壳岩石在它们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它们的同位素组成特征与华北板块基底岩石相近。因此,该岩带出露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应归属华北板块。岩体的地质产状、岩石化学特征和侵位时代表明,它们是白垩纪时拉张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碳酸岩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酸岩是出露相对较少的幔源岩石,其中Sr与Nd是研究地幔物质组成的主要对象之一。本文统计了世界上主要碳酸岩的锶、钕、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显示,碳酸岩源区主要是洋岛玄武岩高U/Pb的HIMU端员和富集端员(EM1或EM2)的混合作用;此外大部分碳酸岩的锶、钕同位素落在大洋玄武岩范围内;这些均表明其成因与地慢柱有密切联系。碳酸岩及与之共生的硅酸岩的同源或独立源区模式部很难充分解释两者同位素组成特征,逭反映碳酸岩的演化模式涉及更复杂的过程。可能是俯冲作用使碳酸岩源区经历不同时间和程度的富集、亏损过程导致地幔源区成分不均一。  相似文献   

7.
山东沂南金铜铁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李科  顾雪祥  董树义 《矿床地质》2009,28(1):93-103
山东沂南矽卡岩-热液型金铜铁矿床位于沂沭断裂带西侧,矿床受控于燕山期中酸性杂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及围岩中的构造薄弱带(不整合面、层间破碎带、滑脱带),矿体围绕岩体呈环带状产出.文章在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沂南金矿床的氢、氧、碳、硫、铅同位素以及钕锶同位素的组成特征,探讨了成矿热液类型和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成矿热液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后期有部分大气降水的加入,且两者均与围岩发生了同位素交换作用;热液中碳主要为深源岩浆来源,少量来自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硫化物矿石中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反映了硫源具有深源岩浆硫的特征;铅主要为放射性成因的"J型铅",其源区年龄(2.37 Ga)暗示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结晶基底(新太古代泰山群);铷锶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含矿中酸性岩体的成岩物质来源为幔壳混合型.  相似文献   

8.
吉黑东部花岗岩类的稳定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黑东部花岗岩类分布广泛,形成历史漫长,岩石类型齐全。按成因类型划分,以I型为主,A型次之,S型很少,M型极少。其稳定同位素组成独特,大多数岩体锶初始值低,氧同位素正常或低,铅同位素以低^204Pb和高^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为主,钕初始值高,说明其基底岩石成熟度低,地幔物质混入量较多。这些特点明显区别于华北和华南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古元宙变质基底性质和地壳增生的Nd、Pb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海南地壳各类型岩石的63个样品Nd和Pb同位素分析数据,研究了海南地块元古宙地壳变质基底的时代、特征和演化。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元古宙变质基底成熟度低,基底变质岩系的母岩物质来源于长期亏损的地幔源区,主要形成时代为古元古宙晚期-新元古宙;不同时代花岗岩具有较高的εNd(t)值和较低的Nd模式年龄,主要形成于幔源物质参与下的或含地幔成分较多的初生地壳再循环。地壳增生具幕式增生的特点,并在2.0Ga、1.7Ga、1.2Ga出现高峰;Pb同位素组成既不同于扬子地块又不同于华夏地块,介于两地块之间,和Nd同位素特征具有一致或耦合关系。结合海南岛地质特征,初步认为不能单纯地将海南岛基底理解为华南地块统一南延部分或是华夏古陆的部分,可能为不同的构造块体。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分布大量的海西-印支期的花岗岩,关于这些花岗岩的成因及其成岩背景,特别是海西期花岗岩,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文采用LA-ICP-MS对海南岛乐东地区志仲花岗岩体进行了高精度的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及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结果显示,两个花岗岩样品获得接近的272 Ma的结晶年龄,表明该花岗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锆石原位Hf同位素组成εHf(t)值变化于-3.7至+2.8之问,对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集中在1.12~1.53 Ga,表现出壳幔混合源区特征.据此,推测志仲花岗岩的形成岩浆很可能来源于海南中元古代火成岩的重熔,同时可能有新生地幔物质的加入.其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与前人研究的Nd二阶段模式年龄计算的结果(1.3~1.6 Ga)相近,表明中元古代是该区一期重要的地壳分异的时间,即海南岛在中元古代发生过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结合区域构造-岩浆活动-沉积记录及古地磁资料,我们趋向于认为海南岛内海西期岩浆作用应该是古特提斯演化过程中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并非古太平洋西向俯冲-碰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江西相山铀矿田成矿物质来源的Nd、Sr、Rb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相山大型火山岩型铀矿田中邹家山和沙洲铀矿床及其赋矿围岩(碎斑熔岩及次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Nd、Sr、Pb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期萤石的εNd(t)值(-6.7~-8.3)和初始^87Sr/^86Sr比值(0.7145-0.7207)与赋矿围岩的εNd(t) 值(-6.2~-9.4)和初始^87Sr/^86Sr比值(0.7121-0.7192)相似。在εNd(t)-tl图上,成矿期萤石数据点的投影域与赋矿围岩的基本吻合,均落在相山元古宙基底演化域范围内。成矿期黄铁矿的铅组成在^206Rb/^204Pb-^207Pb/^204Pb关系图上呈线性分布,而火山岩的铅同位素组成位于此相关线低值一端。利用异常铅线的斜率及成矿年龄计算出富铀体质体的形成年龄为144Ma,这与赋矿围岩的成岩年龄(135-140Ma)接近。因此,相山铀矿田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富铀的火山-侵入杂岩,而火山-侵入杂岩则是由类似于地表出露的元古宙基底变质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由引可见,相山铀矿田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相似文献   

12.
湘东北早中生代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湘东北早中生代花岗闪长岩 (约 16 5Ma)SiO2 =6 5 .4 %~ 6 9.6 5 % ,K2 O +Na2 O =6 .0 %~ 7.17% ,K2 O≈Na2 O ,A/NKC =0 .96~ 1.13,为弱过铝质钙碱性岩石。该花岗闪长岩 (La/Yb) CN=12 .75~ 37.5 0 ,(Gd/Yb) CN =1.2 8~ 2 .90 ,Eu/Eu =0 .6 2~ 0 .90 ,以富集LILE和亏损Nb Ta、Ti、P为特征。初始87Sr/ 86Sr =0 .7114 5 8~ 0 .7174 6 1,εNd=- 9.0~ - 12 .3,其同位素组成明显有别于被认为其成因与地幔派生岩浆有关的湘东南高钾花岗闪长质岩石。暗示湘东北早中生代花岗闪长岩可能是在华南早中生代伸展构造背景下中 /下地壳物质深熔作用的产物。湘东北早中生代代表性花岗闪长质岩石不能与湘东南同期花岗闪长质岩石一起构成一条连续的高εNd、低TDM钾质岩石带。  相似文献   

13.
The early Mesozoic granodiorites (ca. 165 Ma) in the northeastern Hunan Province (NEH) have SiO2=65.4-69.65%, K2O/Na2O=0.95-1.38 and K2O Na2O>6%, A/CNK=0.96-1.13 and belong to metaluminous high-K calc-alkaline series.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LREE and LILEs enrichment, and HFSE depletion with slightly negative Eu anomalies (Eu/Eu*=0.62-0.90). The initial 87Sr/86Sr ratios are in range from 0.711458 to0.717461, and εNd values vary from -9.4 to -12.3, distinct from those of the contemporaneous granodiorites mantle-derived from the Southeastern Hunan Province (SEH) (87Sr/86Sr(i)=0.707962~0.710396, εNd(t)=-6.98~-2.30).By contrast, such signatures are roughly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neighboring other Mesozoic granitic plutons (Eu/Eu*=0.30-0.70; 87Sr/86Sr >0.710; εNd = -12 to -16) in South China Block (SCB), which have been interpreted as the remelting products of Precambrian basement. The Proterozoic lower-middle crust is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the petrogenesis of these early Mesozoic granodiorites in the NEH. An intracontinental extension setting is present in the northeastern Hunan Province at that time due to the demand of enough thermal transfer.  相似文献   

14.
湘西渣滓溪钨锑矿床白钨矿的Sm-Nd和Sr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建堂 《地质学报》2008,82(11):1514-1521
渣滓溪钨锑矿床位于湘西雪峰山弧形构造带的中段,是我国典型的脉状充填型锑矿床。本文对渣滓溪矿区不同产状产出的白钨矿进行了Sm-Nd和Sr同位素研究。研究表明,渣滓溪矿区白钨矿Sm/Nd变化范围相对较宽(0.36~0.63),143Nd/144Nd为0.51211~0.51288;在147Sm/144Nd-143Nd/144Nd图解中,该矿白钨矿样品没有明显的线性分布趋势,无法厘定出该矿的准确成矿时间。该矿白钨矿的Nd(t)明显可分为两组(-10.2~-14.7和-3.79~+0.01),其成矿流体中的Nd主要有两个来源,一部分可能来自晚元古代地层或下伏陆壳基底的碎屑岩,另一部分很可能与冷家溪群的基性、超基性岩有关。与Nd同位素不同,渣滓溪成矿流体中Sr同位素组成均一化程度较高,该矿白钨矿87Sr/86Sr为0.7304~0.7329;该矿这种明显富放射成因87Sr的成矿热液,排除了成矿流体来自海水和赋矿围岩作为唯一矿源层的可能性,下伏陆壳的结晶基底很可能是这种高放射成因Sr的提供者。沃溪和渣滓溪矿区白钨矿Sr-Nd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表明,两矿区的成矿物质来源有所不同,前者应来自一种更古老、更成熟、更富放射成因Sr的下伏陆壳基底。  相似文献   

15.
山东蓬莱、临朐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的钕、锶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报道了鲁东和鲁西新生代碱性玄武岩13个样品的Nd、Sr同位素组成,~(143)Nd/~(144)Nd=0.512967—0.512744,~(87)Sr/(86)Sr=0.70349—0.70450。它们在地质剖面上呈现规律性变化,可能与其地幔源区同位素组成的层状分带有关。鲁西地幔源区具有较鲁东更加亏损的组份。两地地幔源区在演化中都曾发生过地幔交代(或富集)作用,根据玄武岩Nd同位素模式年龄估计地幔交代作用发生的时间为0.45Ga。  相似文献   

16.
对赛利普地区新生代火山岩Sr,Nd,Pb同位素资料分析,揭示了赛利普新生代火山岩同位素组成在时代和岩石组合上存在的规律性变化.总体上,随时代变新,Sr,Pb同位素呈递增,Nd同位素呈递减趋势,火山岩中地壳物质贡献明显增加.本区新生代火山岩与青藏高原北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北)相比,Sr,Nd和Pb同位素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新近纪以来钾质火山岩显著高87Sr/86Sr、极低143Nd/144Nd值,208Pb/204Pb值普遍偏高,古近纪火山岩这种差别则不明显.揭示了新生代以来,在印度大陆岩石圈向北俯冲过程中,拉萨地块比青藏高原北部融入了更多喜马拉雅大陆地壳端元成分.中新世早中期,印度大陆板块向北A型俯冲到拉萨地块基底西段,并发生岩石圈不同层次部分熔融、岩石圈断离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景廉 《地质科学》1998,33(3):310-317
Pb、Sr、Nd同位素体系研究表明沥青与寒武纪、奥陶纪地层中的干酪根具有明显的同位素组成差异,表明来自异源。沥青Pb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幔源与壳幔混合特征,而干酪根显示出壳源特征。沥青与干酪根的Nd同位素组成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反映出老地壳源与新地壳源的明显差别。来自柯坪隆起大湾沟沥青的Nd-Sr同位素体系给出了晚元古的相关等时线,年龄分别为872Ma与1195Ma,可能代表了沥青的最早形成年龄。但来自塔北隆起的沥青其Sm-Nd体系显示出介于大湾沟沥青与干酪根之间的混合相关,表明具有壳源与幔源的二元混合成因。Rb-Sr和Pb-Pb等时线趋向和Pb模式年龄还给出加里东期(~440Ma)和印支期(~250Ma)的原油运移与沥青沉淀年龄信息。Nd模式年龄还表明柯坪-阿克苏地区存在太古宙基底(3.2-2.5Ga).塔里木油藏受深断裂控制。  相似文献   

18.
 Pb、Sr、Nd同位素体系研究表明沥青与寒武纪、奥陶纪地层中的干酪根具有明显的同位素组成差异,表明来自异源。沥青Pb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幔源与壳幔混合特征,而干酪根显示出壳源特征。沥青与干酪根的Nd同位素组成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反映出老地壳源与新地壳源的明显差别。来自柯坪隆起大湾沟沥青的Nd-Sr同位素体系给出了晚元古的相关等时线,年龄分别为872Ma与1195Ma,可能代表了沥青的最早形成年龄。但来自塔北隆起的沥青其Sm-Nd体系显示出介于大湾沟沥青与干酪根之间的混合相关,表明具有壳源与幔源的二元混合成因。Rb-Sr和Pb-Pb等时线趋向和Pb模式年龄还给出加里东期(~440Ma)和印支期(~250Ma)的原油运移与沥青沉淀年龄信息。Nd模式年龄还表明柯坪-阿克苏地区存在太古宙基底(3.2-2.5Ga).塔里木油藏受深断裂控制。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新生代埃达克质岩的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赖绍聪 《地学前缘》2003,10(4):407-415
常量、微量及Sr-Nd-Pb同位素研究表明,青藏高原藏北石水河—浩波湖—多格错仁北部分布的一套新近纪(9.4~26.9 Ma)安山质-英安质-流纹质火山岩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ω(SiO_2)>58%,ω(Sr)>350×10~(-6),低Y和Yb,高La/Yb比,无铕异常。岩石N(~(87)Sr)/N(~(86)Sr)=0.706 365~0.708 156,N(~(208)Pb)/N(~(204)Pb)=38.955~39.052,N(~(207)Pb)/N(~(204)Pb)=15.651~15.672,N(~(206)Pb)/N(~(204)Pb)=18.679~18.839,N(~(143)Nd)/N(~(144)Nd)=0.512 411~0.512 535,ε(Nd)=—2.01~—4.43,充分表明它们为一套典型的壳源中酸性火山岩系,源自高原加厚陆壳下部的一个榴辉岩质源区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