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多沟地层剖面为秦巴地区泥盆系典型剖面之一.本文从沉积岩、沉积相的角度简述了上泥盆统擦阔合组的岩性特征,并将该组划分为四个岩性段,通过沉积构造、古生态、生物组合以及地球化学牲征的研究,确定其为湖坪及潮下浅水沉积相;本文还系统地总结了该组中独特的口袋状、工具模等典型构造和滞流沉积,证实其中存在有两期风暴事件,并形成一种近源的风暴沉积.这一发现对该区古地理环境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沉积相是研究古环境、古气候及岩相古地理的基础与重要依据。本文报道西藏昂仁县扯假错剖面渐新统日贡拉组的岩性特征、基本层序、沉积相及垂向上沉积演化特征。该组为一套紫红色碎屑岩系,为砾岩、砂岩夹粉砂岩和泥质岩,具典型的河流环境沉积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该时期的沉积环境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3.
龙门山甘溪组谢家湾段风暴岩沉积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剖面测量、采样和室内鉴定,建立了甘溪剖面泥盆系岩石学、古生物学和沉积构造等沉积相标志,对甘溪剖面泥盆系甘溪组风暴岩进行系统研究。本剖面风暴岩沉积特征很典型,各种与风暴流有关的沉积构造非常发育,可划分出近源和远源风暴流沉积2个类型。风暴岩的发现有利于加深对该区沉积相的认识,风暴岩的频繁发育,表明研究区在泥盆系沉积时,曾经处于易受到古大洋气候影响的低纬度区域,由于风暴作用是瞬时间的等时性事件,风暴沉积序列可以作为"明显的等时意义"地层对比的重要标志。因此,该项研究成果对重塑龙门山地区古海洋学、古气候学的研究,对恢复古板块位置等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陕西宁强胡家坝地区新元古界震旦系灯影组出露较好,为一套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合,岩性组合可划分为3段:藻白云岩段、高家山段和碑湾段,其中高家山段风暴沉积发育,为本文研究重点。风暴沉积构造特征在高家山剖面和狮子崖剖面各不相同,高家山剖面丘状交错层理发育,为风暴沉积典型特征;狮子崖剖面碎屑岩沉积可见底面构造、粒序层、水平层理现象等,灰岩层发育水平层理。通过野外实测、室内薄片鉴定等,认为高家山剖面高家山段中部化石层位为海水较浅的近源风暴沉积,而狮子崖相应层位为相对海水较深的远源风暴沉积。  相似文献   

5.
郭峰  郭岭 《新疆地质》2011,29(2):125-129
在野外剖面和岩心观察基础上,介绍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湖相风暴岩沉积特征,建立了湖泊风暴沉积模式,探讨风暴岩发育条件及意义.研究区风暴沉积是由风暴浪作用于浅湖泥坪上,使沉积物搅起、形成泥岩砾屑,并通过风暴流搬运到三角洲或滨浅湖滩坝中,与未固结砂质沉积物一起沉积形成.其典型沉积构造特征丰富,单层风暴沉积发育不完整,常见多次风暴作用形成若干不完整风暴岩叠置层.风暴岩的发现有利于加深对该区沉积相的认识,风暴岩频繁发育,表明研究区在古近系沉积时,易受到古气候影响,湖盆水动力较强,部分原始沉积砂体会受到湖泊水体的改造,形成新的滨浅湖滩坝砂体,形成良好的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6.
《海相油气地质》2013,(4):41-45
通过山西中阳柏洼坪剖面上寒武统三山子组野外剖面测量、采样和室内鉴定,建立了三山子组风暴岩的岩石学和沉积构造等沉积相标志。本研究区风暴岩具有异地近源型风暴岩沉积特征,并发育底面侵蚀形成的渠模构造。认为研究区三山子组沉积环境为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而不是前人认为的环陆白云岩潮坪。  相似文献   

7.
欧龙布鲁克地块古生代风暴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研究欧龙布鲁克地块古生界频繁发育的风暴沉积所暗含的地质信息,探讨风暴频发型古气候对柴北缘地区古生代沉积的影响,对研究区古生界各剖面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勘察及室内实验等综合分析,以底面侵蚀构造、砾屑结构、化石滞留层、丘状交错层理以及同沉积涡流侵蚀构造等作为典型的沉积构造标志,识别出包括风暴高峰期、原地卸载期、回流期、涡流期以及停息期等风暴作用不同阶段产物。根据不同阶段风暴产物的组合形式,将出露的多套风暴沉积划分为代表不同沉积环境下的风暴序列类型,其中早古生代发育5种原地或近源型风暴沉积序列,晚古生代则发育对应原地搅动型、近源型以及深水缓坡型风暴沉积的风暴沉积序列。再综合研究区各古生界剖面的岩性等特征,印证了欧龙布鲁克地块早古生代为持续海侵的浅海环境,而晚古生代则整体处于陆表海环境下海陆过渡相沉积的环境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西藏措勤盆地下二叠统昂杰组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相研究是进行含油气盆地勘探、评价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笔者根据在西藏尼玛县军仓乡拉加当实测剖面中所获得的资料 ,分析了下二叠统昂杰组的岩性特性、沉积相类型、剖面的垂向沉积演化和区域沉积特征。该组主要为一套砂岩 泥岩的暗色碎屑岩系 ,属冈瓦纳石炭纪—二叠纪冰川末期的边缘海沉积。其沉积类型既有冈瓦纳大陆稳定沉积的特点 ,又有滨岸条件下的低能沉积特征 ,主要为一套潮坪沉积组合 ,其沉积环境与短周期小规模近岸冰川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广义的风暴沉积是自然界内外地质营力促使海水产生足够大的漩涡流,对海底及海岸冲蚀形成的一种事件沉积.徐州赵圩地区发育丰富的晚元古代风暴沉积记录,通过野外露头剖面岩性观察与室内整理,划分出7种不同水深的风暴沉积序列类型.根据冲刷面、滞积层、丘状交错层理(HCS)、液化卷曲层理等典型风暴特征,可将这7种序列与浅海陆棚边缘-台地前缘缓斜坡-台前潮上环境的连续沉积相对应.据此分析了风暴沉积序列与水深的关系,并针对本区的沉积特点对风暴沉积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韩伟  刘溪  李金超  史冀忠 《地质通报》2012,31(10):1684-1691
对内蒙古乌兰敖包地区野外剖面进行观测,结合剖面岩性组合、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石学等沉积特征分析,认为剖面整体分为3段。下段为辫状河三角洲相向滨海相过渡,中段为碳酸盐台地相,上段为滨、浅海相。剖面沉积特征反映了该区石炭系—二叠系阿木山组沉积环境位于盆地边缘,经历了陆相向海相的转变,属于上超沉积。沉积相研究及边缘相的确定从沉积学角度证明额济纳旗及其邻区在石炭纪—二叠纪时期是一个裂谷盆地。研究成果可为盆地演化和沉积相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内蒙古乌兰敖包地区野外剖面进行观测,结合剖面岩性组合、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石学等沉积特征分析,认为剖面整体分为3段。下段为辫状河三角洲相向滨海相过渡,中段为碳酸盐台地相,上段为滨、浅海相。剖面沉积特征反映了该区石炭系—二叠系阿木山组沉积环境位于盆地边缘,经历了陆相向海相的转变,属于上超沉积。沉积相研究及边缘相的确定从沉积学角度证明额济纳旗及其邻区在石炭纪—二叠纪时期是一个裂谷盆地。研究成果可为盆地演化和沉积相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徐州地区新元古界赵圩组地层在赵圩村出露良好,整体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岩性组合可划分为4 段:鲕粒灰岩段、 风暴事件沉积段、叠层石段和白云岩段,其中叠层石段又划分为A 和B两个单元。剖面内部发育大量风暴沉积记录,并与 正常沉积在垂向上互层叠置,整体具有向上频率变弱、规模变小的趋势。典型的风暴沉积标志包括丘状交错层理、粒序层理、 冲刷- 充填构造、冲刷切削构造、砾屑灰岩层、生物礁丘截切现象等。文中划分出4 种风暴沉积序列类型,说明每种序列类 型指示的古地理和古环境意义,以及在剖面上的分布组合特征。依据剖面岩性与风暴沉积的分布组合规律,认为赵圩组由 下至上构成一个总体向上变深,而后又变浅的沉积序列,沉积环境演化依次为浅滩-近岸浅水潮下带-碳酸盐岩开阔台地- 碳酸盐岩局限台地-深水斜坡-潮坪、泻湖,气候总体炎热干旱。风暴频发可能与沉积期本区所处的较低的古纬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北京周口店地区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以含硅质条带的白云岩为主,发育不规则硅质砾屑。这些硅质砾屑形态各异,具有强烈扰动的迹象,目前对其成因解释一直存在争议,如泄水构造、冲刷构造、震积岩、风暴岩等。文中选择北京周口店地区黄山店村恒顺厂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精细的沉积学分析,系统描述了岩性及沉积构造特征,确定了该套沉积地层发育典型的碳酸盐岩风暴沉积序列。该风暴沉积序列自下往上可分为5段: A段,为风暴前正常沉积的中厚层状泥晶白云岩;B段,具口袋构造的侵蚀冲刷面及硅质砾屑,为风暴高潮期产物;C段,灰色硅质条带白云岩,普遍发育平行层理和波状、丘状、洼状交错层理,是风暴衰减期产物;D段,灰白色薄层状泥晶白云岩,代表了风暴间歇期的正常沉积;E段,含硅质团块白云岩,为正常天气下海水局部扰动形成。该剖面上递变层理几乎不发育,结合侵蚀冲刷面特征、砾屑高含量以及杂乱堆积方式,认为该套沉积为典型的近原地风暴沉积。结合古地理资料,推测研究区在雾迷山组沉积时期可能处于热带海洋环境,热带气旋引发的频繁风暴潮导致了近原地碳酸盐岩风暴沉积的形成。上述研究成果不仅补充了燕山地区雾迷山组的风暴沉积记录,而且为该时期华北板块的古地理、古纬度和古气候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沉积学证据。  相似文献   

14.
北京周口店地区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以含硅质条带的白云岩为主,发育不规则硅质砾屑。这些硅质砾屑形态各异,具有强烈扰动的迹象,目前对其成因解释一直存在争议,如泄水构造、冲刷构造、震积岩、风暴岩等。文中选择北京周口店地区黄山店村恒顺厂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精细的沉积学分析,系统描述了岩性及沉积构造特征,确定了该套沉积地层发育典型的碳酸盐岩风暴沉积序列。该风暴沉积序列自下往上可分为5段: A段,为风暴前正常沉积的中厚层状泥晶白云岩;B段,具口袋构造的侵蚀冲刷面及硅质砾屑,为风暴高潮期产物;C段,灰色硅质条带白云岩,普遍发育平行层理和波状、丘状、洼状交错层理,是风暴衰减期产物;D段,灰白色薄层状泥晶白云岩,代表了风暴间歇期的正常沉积;E段,含硅质团块白云岩,为正常天气下海水局部扰动形成。该剖面上递变层理几乎不发育,结合侵蚀冲刷面特征、砾屑高含量以及杂乱堆积方式,认为该套沉积为典型的近原地风暴沉积。结合古地理资料,推测研究区在雾迷山组沉积时期可能处于热带海洋环境,热带气旋引发的频繁风暴潮导致了近原地碳酸盐岩风暴沉积的形成。上述研究成果不仅补充了燕山地区雾迷山组的风暴沉积记录,而且为该时期华北板块的古地理、古纬度和古气候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沉积学证据。  相似文献   

15.
洛阳龙门地区出露连续的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碳酸盐岩,层内发育大量的风暴沉积构造,是研究碳酸盐岩风暴沉积的良好剖面。研究区发育了6种典型的风暴相关沉积构造,根据风暴岩的沉积序列,识别出5种风暴沉积岩;研究了该区风暴沉积中遗迹化石,依据遗迹化石的分布特征以及镜下特征,划分出了3个风暴沉积序列层段,识别出6个遗迹属,建立了研究区遗迹化石的风暴沉积分布模式图,得出了研究区沉积环境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9,(6)
本文以苏里格东部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_5亚段为研究目标,根据岩性、沉积构造等相标志,以实测地层剖面、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等资料分析为手段,分析其沉积相特征。经过分析得出研究区发育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相,局限台地亚相发育在研究区的大部分地区,呈东北西南向线状发育,开阔台地亚相发育在研究区的东部区域,蒸发台地亚相的产物被剥蚀,并细分出七个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东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露头剖面实测、观察资料,分析和总结了四川盆地东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的地层、岩性特征及沉积相标志.研究区内须家河组岩性为成分成熟度低的砂岩夹泥岩(局部有薄煤层及煤线),结合沉积相标志的研究结果认为其主要为三角洲-湖泊、辫状河、曲流河沉积,且以辫状河沉积为主.三角洲-湖泊沉积在须家河组下部相对发育,包括了沼泽、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浅湖等微相类型,辫状河则在该组中部发育,包括了心滩、废弃河道等微相类型,曲流河沉积发育于该组近顶部,包括了边滩、泛滥平原(沼泽)等沉积微相,其中辫状河心滩是区内主要储集体,而三角洲-湖泊泥岩是良好的烃源岩,提出了区内须家河组的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18.
黔东北地区寒武系清虚洞组钙质风暴岩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黔东北铜仁-江口地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下部发育一套特征典型、序列特殊的钙质风暴岩.该风暴沉积的底面侵蚀构造清楚,板片状泥晶灰岩砾石呈菊花状排列,发育丘状交错层理、负载构造、递交层理和小波纹层理等沉积构造,为典型的浅海风暴岩.该风暴沉积序列的最大特点是含有大量钙质鮞粒.另外,不同的、类似于近源和远源的风暴沉积序列出露于同一剖面的相邻层位,可能反映了风暴登陆路径或者风暴流强度的差别.该风暴沉积的发现,对建立与黔中和湘西北同期地层的沉积学对比剖面、探讨风暴沉积模式的空间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和镜下薄片观察,笔者发现米仓山南缘志留系罗惹坪组顶部发育多套风暴沉积,典型的风暴沉积构造,包括侵蚀构造、砾屑结构、粒序层理等发育,岩性主要为灰绿色泥页岩、浅灰色或灰色微晶灰岩和生屑微晶灰岩。该区风暴岩发育3种风暴沉积序列,且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为远源型,沉积环境为浅水陆棚;风暴岩的发现解释了该区罗惹坪组生物灰岩透镜体的成因,为区域地层等时对比提供了新的标尺,对于研究区古地理、古气候以及古扬子海盆演化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南江地区在志留系罗惹坪组晚期沉积时,曾处于风暴频发低纬度地区。  相似文献   

20.
试论川渝河包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渝河包场地区发育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该组假整合于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海相碳酸盐岩侵蚀面之上,不整合/整合伏于侏罗系红层之下的一套以砂泥岩为主,砂岩与泥岩不等厚互层夹薄煤层的“煤系”地层,该组的沉积相长期存在争议。笔者据野外实测剖面资料,结合室内薄片分析,从沉积学观点系统地分析了其砂体展布、岩性、组构等特征,认为河包场地区的须家河组沉积相为湖泊相,沉积亚相主要为滨浅湖亚相及滨岸沼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