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陡梯子磷矿是四川西部地区继上泥盆统“什邡式”磷矿及下寒武统“清平式”磷矿之后,在四川震旦系上统观音崖组新发现的又一不同层位的磷块岩矿床。一、含磷地层概述陡梯子磷矿床位于龙门山东北向构造带中段大水闸背斜南东翼。总的构造向呈北东一南西向,褶皱多呈线状紧密排列,并伴随极为发育的向北西倾斜之迭瓦式断裂。背斜核部为前震旦纪澄江期花岗闪长岩岩基,大断裂(F_1、F_2)绕岩基呈弧状分布,特  相似文献   

2.
方丈钨矿位于峨山花岗岩体中部,钨矿体赋存于花岗岩与中元古界昆阳群大龙口组灰岩接触带及其附近,矿体形态严格受接触带构造控制,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床成因类型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白钨矿床。  相似文献   

3.
兰花嶺矿区所出露的地层大部份为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仅于局部高山地带见有震旦纪钓鱼台统石英岩成不整合复盖于前震旦纪岩层之上,并见有3—4公尺厚的基底砾岩。厚层千枚岩多出露在矿区的东部,向西逐渐递变为千枚岩、,大理岩、角闪片岩互层岩石组,至矿区之西部则以厚层大理岩为主。震旦纪钓鱼台统石英岩  相似文献   

4.
阿拉套山南缘岩浆岩锆石SHRIMP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位于中国与哈萨克什坦国边境的阿拉套山南缘,火山岩及花岗岩十分发育。其中流纹岩分布广泛,仅研究区内面积达370.8km~2,与下伏早石炭世阿克沙克组及晚石炭世东图津河组呈角度不整合或假整合,SHRIMP 锆石 U-Pb 年龄300±5Ma。乌拉斯台花岗岩体是研究区内规模最大的岩体,出露面积约82km~2,侵入于早石炭统阿克沙克组及至晚石炭统东图津河组以及早二叠统乌郎组火山岩内,与围岩界线清楚。岩体形态不规则,由4个侵入次岩体组成。第4次侵入的花岗闪长岩体 HRIMP 锆石 U-Pb 年龄为294±4Ma。夏尔敖腊岩体为由4个侵入次组成的岩体,侵入于早石炭统内,平面上呈不规则椭圆形,出露面积近10km~2,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出露规模较大的第6次侵入岩体的 SHRIMP 锆石 U-Pb 年龄为299±6Ma。研究表明,新疆阿拉套山南缘岩浆岩,SHRIMP 锆石 U-Pb 同位素年龄300Ma 左右,主要形成于晚石炭世末至早二叠世初,为同一构造-岩浆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金矿成因类型甚多,隶属正长岩者国内外报道较少。近年来,在滇西某地进行重砂异常检查,于正长岩中发现了原生金矿化。正长岩体呈群出露于三江褶皱系义敦褶皱带南端的乡城断裂与次级断裂交汇处,与上三叠统(T_3~1)砂板岩呈侵入接触。附近见有上二叠统、中三叠统幔源型玄武岩分布。岩群由17个岩体(脉)组成,分布在8平方公里内。出露面积最大者0.4平方公里,最小者10平方米。岩体一般剥蚀较浅,个别剥蚀较深者相带齐全,且金矿化较强。  相似文献   

6.
阜新煤田的整体轮廓呈一北东30°的长槽形,夹于松岭和闾山之间,东北起沙拉,西南到锦州,长约130公里,宽约20公里。它位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的东侧和赤峰-铁岭东西向隆起带的南侧。阜新煤田的基底为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和震旦纪硅质灰岩、石英岩等。其上部依次沉积的有晚侏罗世宫官营子段、义县火山岩段、沙海含煤组、阜新含煤组和下白垩统孙家湾组。   相似文献   

7.
长城岭锑矿位于湘东地洼列,酃县、汝城地穹的西南侧。矿区地层、断裂均呈北东向展布。锑矿分布受断裂破碎带的控制,矿体赋存于中泥盆统棋梓桥组硅化灰岩中。组成矿体的锑不是来自地层而来自花岗斑岩(石英斑岩)体,这些岩体是隐伏大岩体的岩枝的一部分。锑矿床是典型低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相似文献   

8.
新疆福海县蒙库地区早二叠世侵入岩序列主要侵位于中元古界苏普特岩群、震旦系富蕴群与上石炭统喀喇额尔齐斯组地层中,延伸不连续,呈单个岩体出露,出露面积均较小,总体上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反映了区域构造对侵入体的的控制作用。岩体平面上呈平行舌状,岩体与围岩发生较强的交代作用,其边缘附近发育大量大小不一的围岩捕虏体,并见岩枝贯入围岩。文章就蒙库地区早二叠世侵入岩成因与成岩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贵州震旦纪锰矿沉积相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贵州震旦纪沉积碳酸锰矿床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产于下震旦统南沱冰碛砾岩以下的黑色炭质粘土岩和粉砂质粘土岩岩性段之底部,层位稳定,分布广泛,具有一定的远景意义。对此类矿床的特点及成因,虽有文讨论过,但对其成矿期沉积相的系统研究尚未见有详细报导。笔者就震旦纪锰矿科研工作中所积累的一些实际资料,对沉积相特征和矿床成因作一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个旧锡矿高松矿田是以氧化矿为主的锡矿区,该区矿体成群出现,常常呈多层叠瓦状形态,分布于岩体外接触带中三叠统个旧组层间破碎带中。在距离花岗岩体外接触带500m-700m的一定范围内,是寻找层间氧化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1.
宜漂南部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地区,现今的地貌为湖汶、张渚、戴埠等盆地,这些盆地的外缘由较老的泥盆系地层组成,盆地内部上二迭统龙潭组煤系广泛分布,是苏南主要煤产地之一(图1)。(一)岩性特征本区龙潭组煤系与下伏地层下二迭统孤峰组呈整合接触,与上覆上二迭统长兴组或大隆  相似文献   

12.
结合盆缘露头、盆地基底钻井及重磁震资料,综合研究莺歌海盆地前新生代基底特征。基于盆地西北缘Song Da带18个剖面点地层序列、166件岩石样品密度和2 800套磁化率测量结果,建立密度--磁化率交汇图版,约束盆内地震剖面和重磁异常解释,通过海陆结合的方法填制出盆地基底地质图。其前新生界由前震旦系、寒武系—上三叠统下部、上三叠统上部—白垩系三个构造层构成,它们沿红河断裂呈北西向分布,中间老,为前震旦纪中—高级变质岩;两侧新,向西为中生代沉积岩,向东为古生代浅变质岩、灰岩。  相似文献   

13.
长阳含煤区位于湖北省西部的宜昌地区。是鄂西重要煤矿区。该区自震旦纪、古生代、中生代到新生代的第四纪,其中除侏罗纪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沉积。含煤地层有:下石炭统测水组(C1),下二迭统梁山组(P1l)及上二迭统龙潭组(P2l)。本次煤田预测的重点为梁山组。测水组在含煤区不发育、含煤性差,龙潭组分布在含煤区西部,故未作为本次预测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A-型花岗岩由Loiselle和Wones首先提出,它是与Ⅰ-型、S-型并列的另一种成因类型。这种花岗岩产于裂谷中,是非造山的,具富含碱质和无水或缺水的特点。我们在研究攀西裂谷双峰式岩浆杂岩套的过程中,查明攀枝花—西昌地区也有这种类型的花岗岩存在。攀西A-型花岗岩沿裂谷轴部大致呈南北向展布,由南而北有渡口攀枝花、德昌茨达、西昌太和岩体等。。在空间上与含钒钛磁铁矿的层状侵入体紧密共存。岩体多呈不完整的环状杂岩体,面积由数平方公里至几十平方公里,呈规模不大的岩株、岩枝。岩体侵吞海西期层状侵入体和峨眉山玄武岩;有上三叠统西南组砂砾岩不整合覆盖;全岩Rb-Sr年龄229.5Ma,属印支期。  相似文献   

15.
张丕孚 《地层学杂志》1993,17(1):40-45,51
<正> 苏皖北部晚前寒武纪地层是指凤阳群不整合面之上,寒武系下统猴家山组平行不整合面之下的一套地层。这套地层在没有进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之前,前人的地质工作主要是在淮南,所建立起来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是正确的,如徐嘉炜(1959)所确定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及其划分(自下而上为下震旦统八公山统下部石英岩,它不整合在前震旦纪角闪片岩为主变质岩系上,其上为刘老碑页岩,再上为上部石英岩和上震旦统四顶山统泥质灰岩及泥灰岩层,其上是矽质灰岩,并被寒武系下统猴家山组平行不整合覆盖)是比较完善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所积累的岩石及矿石全分析以及岩矿(?)定资料,对某地超基性岩体中铬铁矿矿化问题作进一步探讨。一、岩体地质情况简介某超基性岩体位于黄陵台凸基底之西南部,受前震旦纪黄陵褶(?)区的北西西一南东东向断裂构造控制,走向北67°西,呈条带状分布,面积约14平方公  相似文献   

17.
扬子板块中部南山坪背斜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山坪背斜位于扬子板块中部,核部上震旦统含有大量沥青,是一个被破坏的古油藏。笔者通过建造分析认为震旦纪至中三叠世属于古隆起发育阶段,进一步划分出震旦纪古隆起雏形期、早古生代古隆起保持期和晚古生代—中三叠世古隆起发展期。晚三叠世至新生代属于断裂褶皱发育阶段,进一步划分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宽缓背斜发育期、燕山运动Ⅱ幕断展背斜发育期、燕山晚期和喜玛拉雅期背斜改造期。南山坪古油藏以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为储层,以上覆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碳质泥岩和石煤为烃源岩,志留纪至中三叠世古隆起聚集油气,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是油气再分配和南山坪古油藏形成时期,之后是古油藏被破坏时期。  相似文献   

18.
湖北大洪山地区原“莲沱组”时代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锦轶 《地质通报》2002,21(8):579-583
根据野外观察,出露在襄樊-广济断裂带南侧大洪山地区绿林(厂河)镇一带主要由紫红色砂砾岩组成的原"震旦纪莲沱组",呈向南缓倾斜、倾角40°左右的单斜岩层产出,顶部与震旦纪陡山沱组之间以一条向南倾斜的逆断层为界,底部与下伏花山群之间为高角度不整合而不是微角度不整合;下伏前震旦纪(?)花山群和构造上覆的震旦系一下三叠统共同卷入了与扬子地块盖层岩系构造变形类似的向南的叠瓦构造和向南的倒转褶皱.通过组成与构造变形方面的研究得出该套地层可能不是震旦系而是中生代红层一部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汪迎平  阎永奎  丁保良 《地层学杂志》2001,25(2):111-115,T002
浙东沿海中生代火山岩系十分发育 ,分布极广 ,在大片火山岩系覆盖的永嘉市枫林镇附近出露一套浅变质沉积地层 ,由于缺乏生物化石依据 ,其地层时代长期被定为上侏罗统诸几组 a段 (J3za)或茶湾组 (J3c) ,抑或下白垩统馆头组 (K1 g)等。“九·五”期间 ,笔者在这套浅变质地层中首次发现了极其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微古植物化石中的大多数属种见于我国浙西、赣东北、皖南、鲁东北等地区震旦纪地层中和俄罗斯陆台与西伯利亚陆台上里菲及文德系中。据此 ,这套产微古植物化石地层的时代应该属于震旦纪而不是中生代  相似文献   

20.
地质研究发现,南金山金矿区出露的下石炭统白山组上岩组的部分岩石为隐爆角砾岩,其中厚层-块状变花岗质砂砾岩为隐爆岩浆角砾岩,厚层-块状变凝灰质砂砾岩为隐爆凝灰角砾岩。隐爆角砾岩体呈近EW向带状分布,隐爆岩浆角砾岩分布于岩体中部,构成岩体的内带,隐爆凝灰角砾岩对称分布于岩体南北两侧,构成岩体的外带。经矿床地质研究,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该矿床的形成受隐爆角砾岩体及隐爆断裂构造的控制,金矿体分布于隐爆角砾岩体外带的隐爆凝灰角砾岩及隐爆断裂中;提出了隐爆角砾岩体外带成矿、对称成矿和双层成矿等3条矿体分布规律。采用EH-4连续电导率成像仪进行了深部地球物理测量,测量结果验证了隐爆角砾岩体控矿及其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