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早前寒武纪多期变质变形区的韧性剪切带,根据其与变形变质的关系可分为(1)早期主变形变质作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简称主期韧性剪切带;(2)晚期叠加变形变质作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简称叠加韧性剪切带。主期韧性剪切带糜棱岩,退变质和新生面理等标志,其高应变特征主要通过岩石中片理和线理发育程度,矿物定向程度,矿的粒度及应变大小表现出来。由于主期声望生剪切带内的片理和线理及矿物组合与围岩中的相同,因此相同岩石的  相似文献   

2.
唐哲民  陈方远 《岩石学报》2009,25(7):1639-1644
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南部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岩石经历了超高压变形及多期折返变形。第一期折返变形为伸展折返变形,榴辉岩发生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没有新生面理或线理的发育,基本保留了超高压阶段的S-L组构,并有显示熔融体特征的强退变榴辉岩发育。第二期折返变形为SEE-NWW向挤压折返变形,超高压变形期形成的不同岩石类型在本期变形中表现出不同的叠加变形现象,榴辉岩类岩石早期形成的S倾面理主体部分转为SEE倾,但拉伸线理产状与超高压变形期的近SN走向基本一致,反映早期面理沿NNE轴向的重褶作用,局部又被向SEE缓倾的韧性剪切带切割;而片麻岩类岩石在超高压变形期形成的S-L组构的主体部分已被新生成的总体向SEE缓倾的S-L组构置换,反映早期面理不仅重褶,而且大部分再度发生韧性剪切变形,具SEE向NWW的逆冲剪切指向,矿物普遍重新定向。第三期折返变形发育具NWW向SEE正滑剪切指向的韧性剪切带,并伴随大量“Z”型褶皱构造的发育。第四期折返变形以NWW向SEE正滑的张性或张扭性脆性断裂活动为主。探讨了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折返变形的力学机制及CCSD主孔岩石面理变化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辽西兴城—台里地区发育系列花岗质岩石,强烈构造变形特征均显示其具有韧性剪切带的特点。对剪切带北段进行详细宏微观构造解析,结合岩石变形强度差异性分析、有限应变测量、石英C轴EBSD测试以及古差异应力值估算等研究,结果表明剪切带内花岗质片麻岩和眼球状花岗质片麻岩具有NEE向左行剪切变形特征,变形岩石为S-L构造岩,应变类型属于平面应变,古差异应力值介于30~40 MPa之间。长石-石英矿物温度计以及石英C轴EBSD组构指示剪切带以中低温变形为主,温度在400℃~500℃,属绿片岩相变质,具中-低温韧性剪切带特征。韧性剪切带内普遍存在变形分解现象,弱变形带内岩石残斑含量较高,眼球状构造和S-C组构较为发育;强变形带岩石残斑含量较低,剪切面理较为发育,糜棱面理发育较弱或者不发育。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区五台晚期韧性剪切带主要发育在五台山花岗绿岩带内,为区内规模最大、影响广泛的区域性构造。总体呈北东-北东东向展布于五台岩群与花岗质片麻岩的接触带上或变质地层的接触带上,延伸长达200km以上。受吕粱期褶皱叠加改造呈“之”字型展布,是五台山花岗绿岩带南北向两个巨型岩片的分界构造;变形以花岗质岩石强烈片理化、糜棱岩化、绿泥石化为特征,发育糜棱岩、糜棱片岩、角砾状糜棱岩;剪切带内矿物拉伸线理及各类旋转应变标志指示上盘相对由北西向南东逆冲推覆;从剪切带所涉及的地质体为五台岩群及北台片麻岩,王家会岩体,并被吕梁期褶皱叠加,说明其形成于新太古代五台运动末期的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5.
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及控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具明显的遥感影像特征和区域重、磁异常变化特征。韧性剪切引起的变质作用表现为强应力下的岩石变质、变形,变质相序从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变质岩石类型为千枚岩、片岩、变粒岩、糜棱岩及糜校岩化的岩石。韧性剪切变形和塑性流动形成的面理、线理、招皱、韧性断裂等构造形迹十分明显,构成一条东百长1000多千米,南北宽20~30km的狭长线形构造带(强应变带);它经历了多期次、多种构造作用交替叠加的变化过程,按性质分类属大型平移断裂系统。康古尔韧性剪切带控制着重要的金矿、铜镍矿床及稀有金属等矿产,是新疆东部有重要找矿意义的成矿带。  相似文献   

6.
徐兴旺  张学勤 《地质科学》1998,33(2):147-157
新疆觉罗塔格韧性挤压带发育于吐哈地块和中天山地块之间石炭系东西向火山-沉积建造中,由一组走向东西、产状陡立的透入性片理组成。眼球状结构、平行带状结构和菱形网状结构是韧性挤压带不同构造区亚带的排布格式,它们相对变形带主界面而言具有很好的对称性。片理构造、拉伸线理构造、同生褶皱构造、布丁构造、压力影构造、碎斑构造、粒内面理构造、位错构造和矿物光轴优选定向等韧性构造形迹发育,这些不同尺度的韧性变形构造形迹的组构都具以片理面为对称面而呈现出对称的特征。韧性挤压带横分为3个亚带,3个亚带岩石形变相变和应力应变等方面都呈横向对称状分布。“奶油饼”结构是韧性挤压带的应变结构。该韧性挤压带成因于南北两侧吐哈地块和中天山地块的南北向水平共轴挤压作用,形成于255Ma至280Ma(早二叠世),压扁机制是该韧性变形带的变形机制,它的力学性质表明该韧性变形带不应属于南北两大板块之间的俯冲-剪切带,其成因可能与板块孤后盆地的对称开合有关。  相似文献   

7.
关于太古宙早期地壳演化构造机制的争论已经持续了数十年,其焦点主要集中于水平构造还是垂向构造两大经典构造模式的探讨.对于早期地壳构造演化方面的研究,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早前寒武纪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本文对华北克拉通东北部鞍山地区花岗-绿岩带内齐大山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揭示了该区新太古代垂向构造作用样式.研究结果表明,齐大山韧性剪切带内花岗质岩石长英质矿物塑性拉长特征明显,条带状构造发育,面理向NWW方向陡倾,不对称组构特征和矿物拉伸线理产状指示向NWW的陡倾正滑移剪切作用.变形岩石中的长英质矿物均发育中低温显微变形特征,石英C轴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组构分析揭示石英以菱面<a>和底面<a>滑移系为主,岩石经历了中低温非共轴变形.根据矿物的变形行为以及石英的结晶优选方位推测变形温度约为400~500℃,岩石变形特征以位错蠕变为主.有限应变分析结果表明,靠近铁矿带方向,构造岩类型由L=S构造岩过渡为LS构造岩,岩石应变强度呈明显增强趋势.运动学涡度测量结果显示齐大山韧性剪切带内大多数岩石样品的Wk值大于0.75,岩石形成于以简单剪切作用为主的一般剪切作用.对比花岗-绿岩带西侧的白家坟韧性剪切带,显示二者均具有相向的陡倾正滑移运动学特征,表明新太古代时期鞍山地区地壳构造演化模式以垂向构造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查干通格地区中浅构造相韧性剪切变形地质体中构造形迹保存较好的有柳树沟岩组绢云石英片岩、石英岩,祖宗毛道基性岩墙和哈拉霍疙特组三段灰岩.变形岩石片理、矿物拉伸线理均非常发育,在不同构造部位和不同岩性中,矿物的变形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出现不同的构造样式.白云鄂博群哈拉霍疙特组三段灰岩中发育大量同斜倒转褶皱,且矿物拉伸线理与褶皱枢纽平行;绢云石英片岩中发育大量杆状构造、鞘褶皱.矿物拉伸线理、杆状构造均属a型线理,其延伸平行剪切运动方向.横向上中间变形强,向两侧逐渐变弱.宏观及微观的“S-C”组构、“云母鱼”等指示的运动方式为北东东向的斜下落剪切运动,变质程度为低绿片岩相.  相似文献   

9.
江西大背坞地区同构造变斑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背坞地区浅变质碎屑岩内的韧性剪切带中发育有同构造成因的菱铁矿变斑晶和黄铁矿变斑晶,它们是进变质剪切变形的产物和标志。作为同构造成因,这类变斑晶的发育与剪切变形及强度、变形变质矿物绢云母的含量和晶体大小关系密切,具有独特的晶形并保留基质片理等特征。根据变斑晶的旋转效应可以恢复大背坞韧性剪切带的成生演化历史:右行逆冲剪切→压扁变形→左行正断剪切.   相似文献   

10.
林文信 《云南地质》1990,9(3):200-213
滇西地区的哀牢山、点苍山、崇山及高黎贡山等变质带,都具有韧性剪切带的岩石特征,即以糜棱岩为主、不同类型的韧性变形岩石。本文仅就这些变质带发育的塑性流变及剪切应变特征和变形岩石的大量存在,说明这些变质带都是韧性剪切带。韧性变形岩石除糜棱岩类外,还有千糜岩类和构造片岩类。  相似文献   

11.
鲁西尚河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育于鲁西隆起区尼山凸起内的尚河韧性剪切带,其韧性变形在不同阶段主导变形机制不同:初期的变形机制以晶格错位和显微破裂为主;中期以韧性流动、物质扩散迁移为主;晚期以晶质塑性变形和颗粒边界滑动为主。在剪切带的发育过程中,岩石的物质成分和体积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构造岩的矿物组合和形变特征判断,该剪切带具右行走滑性质,其剪切位移量为1048m。尚河韧性剪切带变质变形温度较低,属绿片岩相动力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山西龙泉关韧性剪切带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泉关韧性剪切带位于山西、河北两省分水岭两侧的狭长地区内,全长约100km,宽2~14km,总体呈北北东向带状展布。据其变形特征在横、纵向上的明显变化,可分北、中、南三段:北段由眼球状片麻岩、长英质糜棱岩及构造透镜体组成,片麻岩中发育各类旋转碎斑构造,指示上盘(西盘)左旋剪切;中段由强直片麻岩组成,发育平直的片麻理及矿物拉伸线理,为S—L构造岩;南段由一系列线状强变形带及所挟持包绕的弱应变域所组成,变形岩石发育条带状、杆状构造。该剪切带内含有不同时期的变质岩系,主体为中太古代阜平期变质岩系,其构造形迹为一多期多相叠加的韧性剪切带;五台早期表现为伸展型近水平韧性剪切变形,是五台海盆早期扩张或裂解阶段的直观反映;吕梁期韧性剪切变形表现为逆冲推覆型。其形成及构造演化是区内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13.
刘正宏  潘博文  李鹏川  朱凯  董晓杰 《地球科学》2017,42(12):2105-2116
大青山高级变质岩不仅记录华北克拉通早期大陆形成演化历史,也保留了中下部地壳岩石流变信息,它们经历了下部地壳构造层次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条件变质变形、深熔作用改造,形成了复杂构造样式和构造要素组合.韧性剪切带是高级变质岩中主要构造形迹,控制着早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岩主体构造格架.依据野外地质产状、变形特征与构造要素叠加改造关系,韧性剪切带划分为早期近水平顺层伸展型和晚期陡倾韧性剪切带.近水平顺层伸展韧性剪切带呈残留状保留在后期变形改造较弱部位上,主要沿着不同地质单元或者岩性层界面上发育,是在伸展变形体制下形成的.晚期陡倾韧性剪切带呈近东西方向展布,规模较大,叠加和改造早期构造形迹,形成于晚期造山挤压构造环境中,以左行滑移为主.这两种韧性剪切带都形成于地壳中深部构造层次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条件下,变形机制主要为熔体增强颗粒边界扩散和颗粒流动,使岩石发生大规模的塑性流动.在宏观上形成了不对称流动组构、条纹条带构造、熔融线理、层内流动褶皱等构造形迹,在微观上矿物晶体没有发生明显塑性变形,均匀消光,晶体为三边平衡结构,与静态变质结构相似,形成了地壳深部构造层次上变质构造岩-构造片麻岩.   相似文献   

14.
庐山变质核杂岩具有典型的3层结构。拆离带是核部隆升过程中盖层滑脱、剪切变形而形成的,该拆离面是在北东向褶皱基础上叠加杂岩核部隆升作用而形成的波状起伏面。拆离带在核部以西发育倾向西向、南西向、北西向的面理和矿物生长线理,显示向西滑脱形成剪切拉伸变形的特征。拆离带岩石以糜棱岩和构造片岩为主,辅以碎裂岩和构造角砾岩。岩石变形特征表明其既具有韧性变形,也具有脆-韧性变形及脆性变形的特点。核部隆升引起的拆离变形作用,不仅形成了拆离带,还影响了拆离带以上盖层岩石,形成一个由拆离带向上由强变弱的变形域。这种规律性递变现象使庐山变质核杂岩具有垂向变形分层、水平变形分带的特点。拆离带中角闪石-斜长石矿物对计算得出的变质温度为653 ℃~694 ℃,压力为0.56~0.67 GPa。  相似文献   

15.
鲁西地区韧性剪切带岩石磁组构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石磁组构分析可用来研究岩石的组构特征及构造变形。鲁西地区韧性剪切带岩石磁组构具有磁各异性度P和磁百分率各向异性值H高、磁化率量值椭球呈压扁状、磁面理发育而磁线理不发育的特点。区内韧性剪切带变形强烈,以压扁作用为主,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近NE和S-N向,以右旋运动为主。韧性剪切带形成以后,区内主要经历了热蚀变和脆性变形,韧性变形很弱  相似文献   

16.
鲁西地区韧性剪切带岩磁组构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岩石磁组构分析了可用来研究岩石的组构特征及构造变形。鲁西地区韧性剪切带岩石磁组构具有磁各异性度P和磁百分率各向异性值H高、磁化率量值椭球呈压扁状、磁面理发育而磁线理不发育的特点。区内韧性剪切带变形强烈,以压扁作用为主,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近NE和S-N向,以右旋运动为主。韧性剪切带形成以后,区内主要经历了热蚀变和脆性变形,韧性变形很弱。  相似文献   

17.
林文信 《云南地质》1994,13(1):68-73
糜棱岩是韧性剪切带的重要岩石类型,但不是唯一类型。大型韧性剪切带剪切作用,包括机械作用和热作用。由于变形条件(包括围压、应力、应变速率和温度)所决定的变形阶段及原岩性质差异,韧性变形变质岩石可以划分为糜棱岩、千糜岩及片糜岩三个类型。糜棱岩和千糜岩同处于变形初期阶段,大致相当于绿片岩相变质条件,但两者原岩性质不同,糜棱岩原岩主要为中粗粒长英质岩类;千糜岩原岩则为火山岩及泥砂质岩类。片糜岩是变形晚期阶段产物,是伴随有静态及动态重结晶作用的具有明显片状构造的变形变质岩石。滇西各韧性剪切带中三种岩石类型均相伴产出,均发育各种剪切变形。按照原岩性质、矿物成分、结构等特征还可以划分为若干亚类和过渡类型。这样的分类将有利于韧性剪切带研究的深化和地质制图。  相似文献   

18.
唐哲民  陈方远 《岩石学报》2007,23(12):3309-3316
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南部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深度1596~2038m的榴辉岩段和2038~2500m的片麻岩段之间存在一条厚一百余米的韧性剪切带(深度2010~2145m)。韧性剪切带由糜棱岩化退变榴辉岩、花岗质糜棱岩等强应变岩石组成,韧性剪切带的面理倾向SEE,倾角由上部平均52°向中、下部平均32°转变,拉伸线理产状与面理倾向近一致,是220~200Ma期间折返应变的产物。糜棱岩化退变榴辉岩和花岗质糜棱岩的显微构造与石英晶格优选方位显示了折返阶段早期自SEE向NWW逆冲剪切指向以及后期自NWW向SEE正滑剪切指向转化的应变行为。CCSD主孔2010~2145m韧性剪切带的形成与它位于以榴辉岩为主的岩性-构造单元与其下以片麻岩为主的岩性-构造单元的界线附近有密切联系。第一期超高压阶段南北向韧性剪切作用形成的叶理、拉伸线理产状及相关的岩石类型与第二期、第三期阶段SEE- NWW向折返变形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9.
关于脆-韧性转换带的变形过程与机制,长期以来缺乏明确的认识。郯庐断裂带南段出露的新元古界张八岭群为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这套岩层的韧性变形与低级变质作用发生在印支期,当时处于中地壳层次,是认识中地壳脆-韧性转换带变形特征与过程的天然对象。详细的构造研究表明,区内张八岭隆起北段出露的张八岭群呈现为平缓的韧性拆离带,而大别造山带东缘则为陡立的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两者代表了中地壳不同类型的变形带,这两类变形带在印支期递进变形中经历了相似的变形转换,即早阶段透入性韧性变形和晚阶段脆-韧性变形。早阶段韧性变形中,发育片内A型褶皱和透入性面理和矿物拉伸线理为特征的糜棱岩;晚阶段脆-韧性变形中,发育膝折、皱纹线理、褶劈理、石英脉、张裂隙、B型剪切褶皱等构造。变形早阶段应变软化促进了韧性变形的发展,而变形晚阶段降温所导致的应变硬化使得韧性变形无法继续,从而转变为脆-韧性变形。这些研究显示,中地壳脆-韧性转换带在深度不变的递进变形中是可以发生韧性向脆-韧性变形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徐家堡子地区以黑云英云闪长质片麻岩(2.47Ga)为围岩的上壳岩(>2.98Ga)包体中,发育几条近东西走向的韧性变形变质带(2.7Ga)。研究表明,该韧性变形变质带在平面和剖面上均呈舒缓波状,发育糜棱叶理、矿物线理和S-C组构。带内的糜棱片麻岩矿物成分复杂且多世代矿物共存。变形前以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和石英矿物组合为代表,形成温度为500~520℃,压力为0.4GPa;韧性变形同期以夕线石、石榴石、石墨、黑云母、斜长石和石英矿物组合为代表,形成温度为630~700℃,压力0.58~0.72GPa;变形期后以十字石、石榴石、斜长石和石英矿物组合为代表,形成温度为586℃。形成了一条顺时针演化的pTt轨迹。这种复杂的糜棱片麻岩是多期变形变质作用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