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中国叶蜡石矿及其应用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灵 《地质与勘探》1996,32(6):24-27
概述了我国叶蜡石矿产资源和矿石类型,介绍了叶蜡石矿的10大用途,应用现状和主要动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压介质材料--叶蜡石矿物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赵家台叶蜡石各种特征的研究,发现我国使用的传压介质材料不是纯的叶蜡石矿物,化学成分具有SiO2低、Al2O3高的特点;叶蜡石矿物与杂质矿物热膨胀系数绝缘程度应相近,并呈交织结构。  相似文献   

3.
浙江青田石矿物成分和成玉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差热分析等测试方法对浙江青田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田石中多数品种属叶蜡石型,新发现有迪开石型、伊利石型和绢云母型等非叶蜡石型品种,并对其宝石学特征和成玉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叶蜡石传压介质资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分析国内叶蜡石传压介质材料供需状况,指出北京赵家台叶蜡石传压介质材料资源枯竭,虽然国内叶蜡石矿石资源丰富,但适宜作叶蜡石传压介质材料资源却极少,急需从资源和材料特性着手,加大研究力度,寻找新的接替资源。  相似文献   

5.
叶蜡石高温相转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魔角旋转核磁共振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日本广岛胜光山叶蜡石在20~1 300 ℃下煅烧的相转变过程。结果表明,叶蜡石的高温相转变经历了4 个阶段:叶蜡石阶段(室温~662 ℃),偏叶蜡石阶段(662~1 100 ℃),不定形SiO2 与莫来石形成阶段(1 100~1 200 ℃)和莫来石与方石英共存阶段(1 300 ℃~)。叶蜡石在662 ℃时失去结构水转变为偏叶蜡石。偏叶蜡石从1 100 ℃开始转变为莫来石,同时伴随有不定形SiO2 生成。1 300 ℃时,不定形SiO2 进一步结晶形成方石英。  相似文献   

6.
人造金刚石的合成实验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合成工艺条件下,采用不同的叶蜡石做传压密封介质,合成金刚石的结果是不同的,其差异是明显的。这说明,叶蜡石的性质直接影响着金刚石合成,有时尤为显著。因此,了解研究叶蜡石的性质对超高压高温金刚石合成过程及其关系和其进行选择使用都是十分必要的。这个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叶蜡石的传统用处主要为工艺品,陶瓷业、耐火材料、玻璃纤维和白水泥生产.近年国外大力开拓叶蜡石在重工业部门、高效益产品(如油漆、化妆品、肥皂)中的应用并取得了进展.巴西用叶蜡石作油漆填料和增量剂,可使油漆颜色鲜、光泽强,具有良好的悬浮性,增加油漆耐久性,并有助于漆膜的干燥,叶蜡石价格也比滑石  相似文献   

8.
我国叶蜡石的差热和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蜡石的吸热反应温度为600-800℃,失重量5%。叶蜡石的红外光谱有两种基本振动形式,在含石英较多的叶蜡石红外谱图中,叶蜡三笺吸收谱带减弱或消失。在叶蜡石加热到1000℃后的X射线粉昌衍射谱图上,出现了莫来三方英石的特征谱线。  相似文献   

9.
福建加良山寿山石的矿物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电子探针、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加良山寿山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主要组成矿物是叶蜡石,并含有硬水铝石和石英,大部分叶蜡石以2M型为主。该矿区为火山热液矿床,成矿明显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成矿温度285~405℃,压力小于0.26GPa。  相似文献   

10.
选择了云母作为纤维矿物材料替换石棉,填料选用叶蜡石、方解石和方镁石等矿物,进行云母复合材料板合成,并详细解析分别由云母、云母 方解石、云母 叶蜡石 方解石、云母 方解石 叶蜡石 方镁石等一元、二元、三元和四元等材料合成的复合材料板的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能,得出了以多元矿物材料合成的制品的质量优于单元矿物材料合成的制品,以四元矿物材料合成的云母复合材料板可任意切割,复合材料的厚度可达到5mm左右。  相似文献   

11.
Nowadays, research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atmospheric CO, which are including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CO and its indirect effects on the climate, environment pollution monitoring, the source and sink,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 rules of its concentra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status well, we carried out a preliminary summary about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atmospheric CO based on the former research.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give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observation of the Polar Regions and the atmospheric chemical models.  相似文献   

12.
逆断层地裂缝在黄土中破裂扩展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伏地裂缝在黄土中的扩展机理,其影响的范围、程度等问题,都是城市工作者所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研究黄土中逆断层地裂缝的扩展机理和扩展特征,参照正断层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三维数值分析模型,进行了黄土中逆断层的扩展机理研究。研究表明,隐伏逆断层地裂缝活动时,在地裂缝的上端,土体单元受到拉、压、剪的共同作用,裂缝很快被贯通,因而在其上端形成了破裂区,但向两侧的扩展有限;地裂缝的下盘在地裂缝活动时,受到的影响较小,即逆断层主要影响地裂缝的上盘,而对下盘影响甚微;同时,逆断层的影响范围和深度都明显小于正断层。由此可见,逆断层地裂缝活动特征明显区别于正断层,在黄土中的扩展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3.
生物喀斯特及其微形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生物喀斯特是由生物作用和岩石的可溶性共同作用形成的特殊形态及其过程,本文在回顾和讨论了生物喀斯特的产生、定义、概念及其研究内容后,着重讨论了生物喀斯特微形态研究的概念、意义和研究方法、指出了生物喀斯特微形态研究是具有独特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重要理论实践意义的研究体系,提出了生物喀斯特微形态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关于喀斯特石漠化类型划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喀斯特石漠化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荒漠化类型,我国石漠化研究时间短、涉及学科多、跨部门、跨行业,目前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难点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文章简述了石漠化的发展与研究历程,列举了对喀斯特石漠化科学内涵的代表性观点。针对喀斯特石漠化类型划分问题,综述了目前的分类评价研究现状与进展,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认为这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应用的发展。喀斯特石漠化类型的划分应以其成因为基础,体现导致石漠化的根本及内在因素,区别出自然石漠化以及人为石漠化,并能够为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气环境中汞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总结了大气环境中汞污染的研究进展,包括大气环境中汞的来源、汞在大气环境中的化学演化和环境效应;介绍运用环境地球物理方法在大气颗粒汞研究的初步结果,并就我国汞污染研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粗粒料大三轴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前,粗粒料的抗剪强度与变形特性表达式是在砂土特性研究基础上修改而得到的。实质上,粗粒料具有粒径大、沉陷变形小及颗粒破碎明显等特性而砂土相区别。因此,研究粗粒料工程特性与本构关系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固有特性。此外,粗粒料在高压、复杂应力状态及动荷载作用下的工程性质研究也有待加强。文中概括和总结了静力条件下粗粒料大三轴试验研究进展情况,包括抗剪强度、变形特性、本构模型及试验技术方面,并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泰山地区的地质背景概况,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理论及分歧原因,实地考察了泰山地区角峰、刃脊等冰川地貌,并取样品进行热释光年龄分析显示其年代为(30.54±2.59)kaB.P.,相当于末次冰期主冰期中的Paudorf-Stillfried间冰阶时段。并从地貌特征与遥感数字2个方面分析研究,发现了一些冰川遗迹的信息,为泰山地区第四纪冰川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佐证。  相似文献   

18.
变风量空调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智能建筑的环境设计原则出发,分析了智能建筑VAV空调(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提出了智能控制的原则,并对VAV空调系统控制方案和技术路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history of telluric current research, and the recently achieved results, including telluric current field source, transmission,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cu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elluric curr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eismic activities and so on. Meanwhile some new cognition of telluric current study was proposed. What’s more, based on the latest telluric current research and new data processing new method, five new ideas on telluric current research were summarized. The demonstration of new results and new methods of telluric current study may promote further research on it and also it has certain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better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相似文献   

20.
恢复生态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运球 《中国岩溶》2003,22(1):28-34
回顾了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阐述了恢复生态学的定义及常用术语, 归纳了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内容, 并对恢复生态学国内外研究现状、问题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