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对我国多普勒网与天文大地网联合平差提出了下列几点建议:(一)在两个网各自单独平差的基础上,分别求定两个网公共点的方差——协方差矩阵;(二)两个网的公共点上,将多普勒定位求得的坐标值看作为对天文大地网中相应点坐标值的虚拟的相关观测值;(三)用分阶段平差方法(Phased adjustment)进行两个网的严格平差;(四)用带有先验权的参数平差方法,使在联合平差中同时兼顾两个网的定向和尺度因子的信息;(五)对两个网的三维和二维的联合平差步骤和有关公式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2.
应用东西星等高法测定表差,是求定天文经度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大都是使用“东西星等高法计算星表”进行表差及经度的计算。随着小型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为外业人员直接采用天文年历计算表差提供了方便。本文介绍用天文年历计算表差及经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卫星多普勒网与地面网联合平差时,相邻多普勒测站间隔有一个临界距离。具有这个距离间隔的多普勒网才能有效地改善地面网的精度。本文探讨了在两网联合平差中,决定相邻多普勒测站之间临界距离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基于激光跟踪仪的三维控制网测量精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于成浩  柯明 《测绘科学》2006,31(3):25-27
介绍三维控制网的优点及激光跟踪仪测量系统的特点,讨论了光束法平差原理及不同观测值的权比问题,并以10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安装测量控制网的模拟计算和实测结果,论证了利用激光跟踪仪进行三维控制网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卫星多普勒测量在我国大地测量和各项工程技术上应用的前景,从数据处理方法上发挥多普勒定位的潜在精度,我们利用自己编制的全套软件系统,对武汉地区卫星多普勒网的观测数据进行了短弧平差,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武汉地区卫星多普勒网由十五个点组成,共分六期进行观测。该网用于这次平差计算的原始数据占全部观测值的96.5%(以通过次数计)。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我们对该网进行了平差计算。它包括三个部分:单点定位、分区平差和整体平差。对该网成果的分析比较是从七个方面进行的。结果表明,采用这套软件所得的平差结果是可靠的。同时,就今后如何进一步改进卫星多普勒测量内外业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的联合平差方案的要点是,先将天文大地网和卫星多普勒网按原定方案分别单独平差,然后将天文大地网和多普勒网的公共点的单独平差成果进行联合平差。在联合平差时,将公共点上的大地经纬度作为随机参数(即信号),以在天文大地网平差得到的这些点的经纬度值及其方差,作为信号的先验期望和先验方差,而以多普勒网平差得到的这些点在美国的 NWL—10D 地心坐标系统的坐标值作为相关观测值,列出它们的包含信号和另外几个参数的观测方程式,然后按最小二乘配置法进行平差。  相似文献   

7.
<正> 受国家测绘局和总参谋部测绘局(以下简称“两局”)的委托,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和总参谋部测绘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两所”)于五月十七、十八两日在京联合召开了“全国卫星多普勒网成果鉴定会”。来自全国有关单位的专家出席了会议。这项任务是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发(1978)84号文的要求,由两局委托“两所”负责完成的。其目的在于精化我国的地心坐标,加强我国现有的天文大地网。在研究过程中曾得若干兄弟单位的大力协助。鉴定委员会听取了全国卫星多普勒网布测和平差计算工作报告及技术报告,审查了有关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8.
国家高精度水准网动态平差的基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高精度水准网动力平差的实际,在论述固定基准,均衡基以及基的基础上,提出了单点动态垂直基准,并就其采用进行了讨论,认为利用国家高精度重复水准测量资料研究我国大陆现地壳垂直运动进行了水准网动态平差,采用单点动态垂直基准较合适。  相似文献   

9.
针对作为复测网的自由网,本文提出了“位移权”R的概念以及按末知数向量加(位移)权的亏秩自由网平差的方法。本文包括公式推导、平差方法和实例电算、实例分析等内容。尽管本文只讨论平面控制网,但它所提出的方法也可用于加权亏秩自由水准网的平差。  相似文献   

10.
在1957年以前我国测绘部门所施测的各等水准,其起算基准面各有不同,有假定的零点,有最低潮界,也有平均海水面,这样不同点之间的水准资料互相利用甚为困难。1957年总参测绘局与水利部组织了中国东南部地区精密水准网平差,其高程统一由“黄海平均海水面”为零以公尺起计算,为统一我国高程起  相似文献   

11.
CG-5相对重力仪野外实验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CG-5相对重力仪零点漂移规律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及仪器系统阐述欠缺等问题,通过静态、动态和布设相对重力网实验对CG-5相对重力仪进行测试,研究CG-5型相对重力仪的漂移规律、性能及精度。结果表明,仪器的静态零点漂移线性度很好,6d的零漂率变化不大,总体呈下降的趋势。经过零点漂移改正后的动态零漂率很小,仅为5μGal/h,动态实验的动态误差为2.207μGal,在限差10μGal之内。相对重力网平差精度较高,均在限差5μGal之内。CG-5相对重力仪在测试中表现出了较稳定的状态,测得数据精度较高,符合厂商提供的标称精度。  相似文献   

12.
机载LiDAR航带法区域网平差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机载LiDAR数据即使经过良好的检校仍可能呈现残余系统误差。由于残存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影响,测区各个航带间精度不一致且均存在变形,本文借鉴摄影测量区域网平差的思想,提出一种机载L iDAR区域网平差方法,以单航带作为基础,把几条航带或一个测区作为一个解算的整体,同时求得整个测区内全部激光点改正坐标,对航带网进行非线性变形改正。实验表明,使用本文提出的平差方法获取最终点云的精度优于经典航带平差方法获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木文通过数学论证获悉,天线失諧、伩号在机内不能抵偿的内延迟、补偿园盘的辐射干扰等是产生微波测距仪零点差的主要原因,并求得零点差随载波频率变更而变化的公式,亦即d_o=d_1十d_2sin(ω_1t_k △)本文还对仪器误差作了一定的探讨,论证了主付台中频放大器所放大的伩号为调幅调频波的严密表达式;其中付台的中频伩号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我国1957年国家重力网的精度和问题,探讨了国家重力网的系统转换模式,利用现有的新旧重力网的重合点实际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和系统误差检验,结果表明在“57网”与“85网”之间,除了—13.58mgal的平均基准差之外,并不存在其它明显的系统误差,特别是看不出有尺度系统差的影响,也不存在差值随纬度变化的任何规律。因此认为将“57网”系统转换成“85网”系统时,可以不必加“尺度系统差改正”,更不用考虑“非线性系统差改正”,建议一律只加一项“基准系统差改正”,其数值应该采用—13.58mgal。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把为变形分析设计的一个数学模型用于大地测量控制网平差。估计一等控制点的相对速度被认为是其数据内容可靠性的有效度量,控制网是根据逐次分批测量的参与点划分,一个动力网固有排列缺陷问题作了详细的讨论,包括所提出解法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提高稀少甚至无地面控制点的区域网平差精度,是实现境外和外业测控困难区域高精度测图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主要的技术难点。为了充分利用高分七号激光测高数据与立体影像同步获取、相对精度较高、高程精度极高的特点,充分发挥足印影像作用,提出了一种激光测高数据辅助的高分七号卫星立体影像区域网平差方法。通过足印影像实现了激光高程控制点在立体影像上的自动量测,利用其极高的高程精度对区域网立体影像进行高程控制,经过联合区域网平差实现区域网影像高程精度提升。通过覆盖不同地形类型的山东测区激光测高数据与立体影像联合平差实验表明,仅使用激光测高数据作为高程控制,实验区高程中误差可由原始7.97 m提高到0.79 m,高程最大误差优于1.5 m,高程精度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是从讨论观测值的可靠性,因为从可靠性设计中可以看到,各观测值在控制网中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为了便于同已发表文献的研究结果作比较,我们选用“粗差检测和粗差定位”一文中的例子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GPS网起算点坐标的兼容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傅晓明  沈云中 《测绘通报》2002,(9):10-11,14
介绍单位权方差的假设检验法、附合闭合差的约束平差求得的尺度比来检验GPS网起算点坐标兼容性的方法,给出算法,并应用这些方法分析上海共和新路高架GPS控制网的起算点坐标,成功地剔除了不兼容的起算点。  相似文献   

19.
一种高精度GPS基线网平差及软件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精度GPS基线向量网平差所涉及的理论技术问题,系统地论述了GPS基线向量网平差的流程,着重研究讨论了基线协方差、抗差估计、系统参数、基准模型等在GPS基线网平差中的应用,最后介绍了基于上述理论方法所编的高精度GPS基线向量网平差软件HPGPSADJ1.0,通过解算实例,与精密水准结果相比较,分析讨论软件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摄影测量中的共角条件导出了严密平差的函数模型,给出了计算平差必要条件数的公式,提出了两种直接列出最大独立共角条件方程的方法——“扇形法”和“王冠法”,从而解决了找独立条件难的问题。然后对利用“王冠法”得到的条件方程进行条件转换,得到了便于实用的参数平差模型,从而解决了条件平差计算工作量大和不利于质量分析的困难,并以一个典型网为例讨论了该方法的法方程矩阵结构,通过编程计算验证了该平差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