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河南省桐柏县银洞坡金矿综合找矿标志及找矿模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对银洞坡金矿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建立综合找矿标志及找矿模型,进而对矿床、矿带及矿带以外的地球化学异常进行预测评价。以模型指导找矿,不但提高了物化探理论和矿床研究水平,而且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找矿效果。本文着重介绍这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岩(矿)石物性参数和矿床成因类型建立的地球物理勘查模型,在深部找矿预测中出现了多解性的问题,急需找到地球物理方法能够高精度识别的地质体目标。多年的找矿实践表明,矿田构造变形岩相带就是一个重要的选项,业已取得显著的找矿效果。目前,大比例尺的矿区地球物理勘查工作较多,而中比例尺的矿田地球物理研究比较薄弱,且两者均缺乏分层次的战略指导。为了建立矿田构造变形岩相带的地球物理判别标志,需要厘清地质与地球物理的复杂时间-空间关系,加强地质力学与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联系。文章提出分层次处理和解释地球物理信息的思路,即根据研究区构造形迹的"米字型"结构特征和构造体系阶段性发展的特点,从矿田、矿床2个层次解析不同尺度-维度的地球物理勘查资料,提取构造变形岩相带信息。具体操作流程为先在矿田范围内布置面积性物探,解译"米字型"断裂构造系统,选定张性和张扭性含矿断裂构造,预测找矿方向;再在含矿断裂带布置大深度物探剖面,分析剥蚀程度和埋藏深度,结合化探信息圈定找矿靶区位置。文中以内蒙古赤峰柴胡栏子金矿田为例,介绍该方法的找矿应用效果。首先从矿田地球物理资料中解译出新华夏构造体系"米字型"分布的构造形迹,然后在2个矿区内确认了北北西和北西西走向的构造变形岩相带是主要的含矿构造带,且两者之间存在时空上的先后关系,为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皇城山银矿是典型的火山岩型中低温热液矿床。矿体、控矿构造、岩浆岩、赋矿地层以及周围地质体之间存在某种物性差异,因而有明显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构成了银矿床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矿标志。作者试图在矿床地球物理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地球物理找矿模型,以期配合、指导正在进行中的大别山北坡多金属成矿带的普查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4.
老湾金矿床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马长源  简新玲 《物探与化探》2003,27(2):83-87,100
老湾金矿是我国近年来探明的重要的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金矿体(或矿脉群)、控矿构造、岩浆岩、赋矿地层、近矿热液蚀变带以及周围地质体之间存在某种物性差异,因而有明显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构成了金矿床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矿标志.作者试图在矿床地球物理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地球物理找矿标志,确定找矿勘查物探方法组合流程,以期配合、指导正在进行中的桐柏-大别山北坡金银成矿带的普查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5.
河南汝阳付店一带铅锌矿床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汝阳付店-带铅锌矿赋存于中元古界熊耳群地层中,赋矿地层主要为熊耳群鸡蛋坪组,矿体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含矿断裂带产出有三种方式.总结出区内8种找矿信息.在系统研究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综合信息的基础上,归纳并提取了控矿地质因素和物化探找矿标志,从而建立了该地区铅锌矿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6.
汝阳付店一带铅锌矿赋存于中元古界熊耳群地层中,赋矿地层主要为熊耳群鸡蛋坪组,矿体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含矿断裂带产出有三种方式。总结出区内8种找矿信息。在系统研究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综合信息的基础上,归纳并提取了控矿地质因素和物化探找矿标志,从而建立了该地区铅锌矿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辽宁四合顺硫铁矿床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矿床体空间展布特征、矿石及蚀变矿物组合的分析研究,得出四合顺铁矿属中-高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其主要的控矿和成矿构造为东西构造,也是区域构造找矿方向.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蚀变矿物组合是其主要的找矿标志.结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指出了该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方向,实现区域深部及边部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8.
薄刀岭银金矿是典型的中型韧、脆性剪切带型矿床。矿体、控矿构造、岩浆岩、赋矿地层以及周围地质体之间存在某种物性差异,因而有明显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构成了银金矿床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矿标志。作者试图在矿床地球物理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地球物理找矿标志,以期配合、指导正在进行中的大别山北坡多金属成矿带的普查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9.
大横路铜钴矿床是近年来我国探明的少有的一处以钴为主的大型铜钴矿床。本文在系统研究矿区控矿因素、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综合信息的基础上,归纳并提取了矿床控矿地质因素和物化探找矿标志,从而建立了大横路铜钴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0.
河北蔡家营铅锌银矿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素兰  姚敬金  曹洛华 《物探与化探》1999,23(3):161-169174
通过研究蔡家营矿床所处背景场、区域场、矿区、矿带(床)等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构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并总结出找矿勘查的物化探最佳方法组合流程.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综合分析福建戴云山中段的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典型矿床和主要控矿因素的基础上,对该区变质岩中热液脉型金矿找矿潜力和找矿方向作了初步分析,提出了主要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2.
槐树坪金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以缓倾斜构造控矿为主的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该矿床主要赋存于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中的缓倾斜层间滑脱断裂构造(带)中。笔者通过系统研究槐树坪金矿床成矿地质信息、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综合找矿信息,归纳总结了槐树坪金矿床控矿地质因素及各类找矿标志,初步建立了槐树坪金矿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模型;建立槐树坪缓倾斜金矿床综合找矿模型,对寻找该类型金矿床具有重要地质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阐述沂沭断裂带中段的区域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特征,深入剖析了龙泉站金矿区的控矿地质要素.区内金矿体以脉状、透镜状产于沂水—汤头断裂下盘,赋矿岩石为黄铁矿化糜棱岩质碎裂岩、黄铁矿化花岗质碎裂岩.总结了矿区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从地质环境、矿床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等方面建立了沂沭断裂带中段地区的找矿预测模型,为今后进一步在该区开展金矿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北山地区航空物探勘查获得了大量的地球物理场信息,通过对已知典型矿床的地球物理场和成矿地质特征分析,确立了工作区的主要找矿方向,建立了相应的找矿标志,进而根据不同的找矿标志划定了相应的找矿远景区.为该地区地质矿产勘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信息,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胡桥  陈建平  向杰 《江苏地质》2015,39(3):462-467
应用GIS技术并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资料进行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是目前找矿的一个重要趋势。以湖南省锰矿资源成矿预测研究为例,在总结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上,以地质异常致矿理论为指导,利用GIS平台提取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元地质找矿信息,采用证据权模型进行多元找矿信息的综合,对湖南省的有利成矿区进行锰矿预测  相似文献   

16.
黄春鹏  刘庆生 《福建地质》1999,18(4):189-206
在研究紫金山铜金矿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矿田内各类地质体的重力、航磁、遥感等地球物理特征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建立了矿田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7.
多宝山铜矿床综合信息找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系统研究多宝山铜矿床的区域,矿田和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多阶段改造-同源成矿模式,总结出不同阶段找矿的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标志28个,最后给出了综合信息找矿模式,该模式可供多宝山及相似地区找铜矿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宏业  唐智源  李大雁 《铀矿地质》2012,28(3):129-136,141
孟公界地区铀矿床赋存于香草坪岩体与豆乍山岩体中,矿体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笔者在系统研究该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综合信息的基础上,归纳并提取了控矿地质因素和物化探找矿标志,建立了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9.
郑光文 《地质与勘探》2013,49(4):737-750
在安徽沙溪斑岩铜矿床凤台山矿段6线开展剖面磁法、激电、CSAMT和SIP等综合物探测量,总结了隐伏铜矿体引起的磁、电变化特征,建立了斑岩铜矿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并将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在沙溪外围査巴岗地区开展找矿实践和检验。通过实践和检验,根据地球物理找矿模型中激电、CSAMT特征推测的隐伏闪长岩体已经得到验证,根据激电、SIP特征推测的非矿致异常也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20.
礼县李坝金矿找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研究李坝金矿区域和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背景的基础上,依据成矿特点与控矿因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物化探异常特征,建立了李坝金矿田和矿床综合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