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弥渡地区位于滇西北断陷带东南缘,红河断裂带尾端与程海断裂交汇部位,是揭示滇西北断陷带形成机制及其与红河断裂带间运动学关系的关键区域。综合利用遥感解译及野外调查发现,区内主要发育有北东向的毛栗坡断裂,北西—北北西向的凤仪-定西岭断裂、弥渡断裂、密祉断裂、寅街断裂。对断裂错动地质、地貌体及擦痕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毛栗坡断裂第四纪以左旋走滑活动为主兼具有正断分量;弧形的弥渡断裂及北西向的寅街断裂第四纪期间均以正断活动为主;上新世期间凤仪-定西岭断裂以右旋走滑为主,密祉断裂主要为伸展正断,二者第四纪期间均无明显活动。据弥渡地区主要断裂的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及红河断裂带晚新生代活动性变化过程推测,控制弥渡盆地展布的弥渡断裂、寅街断裂等主要第四纪活动断裂是在继承和改造红河断裂带原有断层行迹的基础上形成的。上新世或更早,弥渡地区及滇西北断陷带的断裂活动与地壳张扭变形可能与红河断裂带尾端伸展变形作用有关,但第四纪期间,程海断裂基本上完全控制了弥渡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发育,这一时期区内张扭变形的动力可能来自于川滇内弧带的顺时针旋转以及周缘南汀河断裂、畹町断裂与理塘断裂等左旋走滑断裂引起的区域性走滑拉分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克拉通盆地板内走滑断裂对碳酸盐岩岩溶及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鄂尔多斯盆地主体斜坡区断裂隐蔽性强、分布杂乱,解析难度大,目前研究薄弱,制约了对盆地构造演化及多层系立体成藏认识.为此,以油区构造解析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大牛地区块三维地震数据的精细解释,配置并厘定了研究区走滑断裂的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为盆内碳酸盐岩层系走滑断裂整体研究及控藏作用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大牛地区块发育4条不同走向的走滑断裂,即近NS-NNE向石板太断裂、NW向秃尾河断裂和小壕兔断裂、NEE向台格庙断裂,具有垂向分层、走向分段特征.(2)大牛地区块走滑断裂的形成演化分为加里东-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及喜山期等4个阶段,其中,从加里东-海西期持续至印支期形成右阶左行台格庙断裂及左阶右行石板太断裂北段;燕山期形成左阶右行秃尾河断裂及右阶左行石板太断裂南段.(3)大牛地区块走滑断裂的形成背景和机制受周边板块相互作用影响,其中,石板太断裂北段与台格庙断裂构成的X型断裂体系与扬子板块与华北克拉通碰撞挤压有关,而石板太断裂南段与秃尾河断裂构成的X型断裂体系则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挤压有关.  相似文献   

3.
牛首山-罗山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断裂系最外缘断裂带,自南向北由固原断裂、罗山东麓断裂、牛首山断裂及三关口断裂组成。通过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及探槽揭露等方法对牛首山断裂北段柳木高断裂第四纪几何学、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断层截切地层关系及年代学测试,限定了该断裂第四纪演化过程及全新世的地震事件。研究结果表明,柳木高断裂上新世至晚更新世自南西向北东逆冲,晚更新世至全新世左行走滑逆冲,表现为正花状构造,而全新世则发生了正倾滑运动。全新世期间,1690±30 yr BP(公元320-415)之后发生了一次古地震事件,推测柳木高断裂可能是公元876年青铜峡南6.5级地震的发震断裂。柳木高断裂第四纪早期活动特征与固原断裂、罗山东麓断裂及牛首山断裂一致,是青藏高原北东向持续扩展引起的,而全新世的正倾滑运动可能与银川地堑的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深断裂控岩控矿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讨论了深断裂在地壳发展各阶段的活动特点及控岩、控矿情况,指出了深断裂的识别标志及研究深断裂的重要性,研究方向。由于深断裂控岩、控矿物的重要作用,研究深断裂涉及构造、岩石、矿床等多学科,呼吁建立“深断裂学”。  相似文献   

5.
为了查明大同市322医院断裂在93601部队东院公寓房场地的活动性及与地裂缝的关系,野外在场地内采用了地裂缝调查、电阻率CT法、探槽开挖等综合手段对该段内的断裂具体位置、断裂组合和活动性及与地裂缝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322医院断裂在该地段由2条断裂组成,呈"Y"字型,组成断裂带,间距7m。沿断裂发育地裂缝,断裂位置与地裂缝吻合,属构造地裂缝。该断裂组合特征及活动性的研究对沿线工程规划及灾害评估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岷山隆起边界断裂构造活动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岷山隆起西以岷江断裂为界,东为虎牙断裂。该地区构造活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是重要活动区。岷山隆起是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由西向东的推覆逆掩运动差异运动导致的。GPS及地质研究表明岷江断裂、虎牙断裂现今仍在活动。岷江断裂为左右旋走滑断裂,运动速度大于2mm/a;虎牙断裂整体速度2.55mm/a,断裂性质为右旋走滑断裂,而震源机制解为左旋走滑断裂。这一结果,可能与GPS观测时段、位置及断裂面结构、几何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断裂构造岩显微构造特征的研究,进而对石英变形纹及光轴系统测量统计,进行岩组动力学分析,重建了断裂活动时的应力场特征及演化。并对断裂空间分布,断裂性质,运动方式、方向,生成环境及活动时期等作出推论。从而验证和进一步揭示了断裂的宏观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青川断裂的特征及形成的物理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地讨论了四川省青川断裂的断裂特征及形成的物理条件。对断裂构造岩的微构造和宏观构造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分析,将断裂岩分为四个带。结合区域资料,讨论了断裂的形成时代及与邻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航空物探(重、磁)及遥感在断裂构造研究中的关系,利用新疆哈密沙泉子地区开展的航空物探(重、磁)遥感调查数据,开展了该区断裂构造划分,共划分断裂构造18条。对划分的18条断裂进行了重磁遥特征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区内所划分的一、二级断裂均为重磁遥相关,重磁遥相关的三级断裂也是与主体构造格架方向一致的断裂;重磁、磁遥相关断裂均为三级断裂,不相关断裂也是三级断裂。总体上,利用重磁遥资料进行大断裂或主体格架断裂划分时关联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以MAPGIS软件为基础平台 ,利用GIS缓冲区分析和空间叠加分析技术 ,研究上海及邻近海域地震与活动断裂的关系。研究区地震活动断裂的发育程度以继承性NE -NNE向为主 ,但其活动强度不及NW -NNW向及近EW向断裂 ;沿NW -NNW向及近EW向断裂两侧 ,中强地震发生频率明显高于NE -NNE向断裂 ;不同时代活动断裂与中强地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表现为随着断裂活动时代变新 ,断裂周围中强地震发生的频率升高。  相似文献   

11.
云开地区断裂构造对金矿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断裂带带内的大断裂及大断裂的次级断裂,分别控制着区内的金矿带、矿带内的主要金矿床(点)及金矿体;其二,断裂构造的力学性质、活动期次及构造岩发育程度等,控制或影响着金矿的矿石组构特征、矿化期次及矿化强度等。本文还对断裂构造的控矿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最新三维地震解释成果,结合钻井和区域地质资料,运用断裂生长指数、平衡地质剖面、趋势厚度恢复等多种方法对马北地区断裂组合、断裂发育期次、断裂演化、构造高点发育及迁移规律进行了精细解剖。依据断层组合关系、安德森断层模式及Harding1974年关于走滑断裂系应力、应变的相关论述,对该地区新生代以来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应力状态进行了探讨,并以油气动态成藏的方式系统地研究了断裂-构造高点演化与油气藏之间的耦合关系,认为马北地区多期断裂是以马仙断裂为主导的走滑断裂体系,其断裂演化与马仙断裂活动息息相关,且与古今构造之间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两者共同控制了新生代油气藏的形成、改造及分布。  相似文献   

13.
陕西小秦岭地区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方维萱 《地质与勘探》1990,26(12):40-43
小秦岭地区的断裂构造可划分为:幔型断裂、壳型断裂和区域断裂.幔型和壳型断裂是导矿构造,控制了物化探异常及矿带展布方向,其派生次一级构造控制了物化探异常的高值区及矿体展布方向.本文从不同方向、不同发育规模的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出发,探讨了断裂构造对金矿的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云南曲靖-昭通断裂带北段南起昭通盆地,北止玛瑙以北,全长180km。该断裂带自南向北主要由大关口断裂、中坝断裂、高桥断裂、大毛滩断裂、玛瑙断裂和利店断裂组成。另外还有NE向的洒鱼河断裂、新田断裂及EW向的木杆河断裂与之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晴隆大厂矿集区为锑矿产重要资源地之一,研究认为矿集区锑矿成矿与断裂及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研究以重力资料为主,结合地质、矿产及地球化学资料,对重力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分析及反演,提取断裂信息,推断花岗岩体三维空间形态; 综合分析断裂、岩体形态与地质、矿产及Sb-Au元素异常关系,推断认为深大断裂与浅部断裂为岩浆热液提供运移通道,并控制岩体顶面形态; 在断裂F8与断裂F11所夹持区域内的大厂—碧痕一带以及沿断裂F11一带,茅口组灰岩、峨眉山玄武岩组和断裂均发育,成矿元素组合Sb-Au异常强度高、规模大,是深部找矿有利区域。这一研究成果为深部勘查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收集整理前人成果资料,结合湖南、湖北地区地震地质特征、历史近代地震数据等,全面梳理分析该区主要活动断裂及历史地震,总结该区主要活动断裂系(带)及控震特征、地震活动性及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主要活动断裂以北东、北北东、北西向为主,主要活动断裂系有6个,自北向南分别为秦昆北西向断裂系、鄂东北东向断裂系、江汉-洞庭盆地断裂系、鄂西-湘西北东向断裂系、湘中南北东向断裂系、湘东北东向断裂系,其中第四纪活动较为显著且影响程度大的是江汉-洞庭盆地断裂系及秦昆北西向断裂系西段。“两湖”地区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正处于第三活动期的相对平静期。结合近代中强震资料及中国地震烈度区划特征分析认为,江汉-洞庭盆地南部的东、西边界、鄂州-黄冈-武汉一带以及鄂西北断块隆起区地壳较不稳定,具有发震潜力,应在城市群规划建设、护江大堤设防和重大工程建设中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7.
在薄覆盖层区域应用浅层纵波方法进行断裂探测往往仅能获取基岩顶面的反射波,难以精确判断隐伏断裂的位置及埋深。本文首先应用浅层纵波反射获取断裂的大致位置及埋深;然后应用超浅层横波反射进行位置确认及浅部断裂信息的补充完善。通过联合探测实现了对断裂平面位置上更可靠的定位,获得了断裂从浅层到超浅层不同深度范围更为丰富的构造特征信息。在联合探测的基础上布设了钻孔联合剖面,验证了断裂的存在。研究表明薄覆盖区域隐伏断裂纵横波联合探测较单一方法效果更理想,可获取更多的断裂信息,可为钻孔联合剖面布设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红车断裂带中断裂十分发育,体系复杂,且主断裂延伸长,空间上不同部位断裂特征及控藏作用差异明显.利用测井、岩心、高精度地震数据体资料,根据断裂性质、组合样式及活动强度差异性等在平面上将红车断裂分为南北两段,北段主要发育逆断裂,南段主要发育走滑断裂;在剖面上分为上下两层断裂体系,上层为张性断裂体系,下层为压性断裂体系.红车断裂带深部断裂结构发育,成岩胶结作用强.对流体包裹体及裂缝胶结程度研究表明,红车断裂深部早期封闭性较差,但随成岩胶结作用进行,北段封闭性逐渐变好.断裂带浅部为砂泥岩互层,断裂结构不发育.利用断层泥比率、断裂带泥质含量、断面正应力及紧闭指数评价其封闭性,显示浅部封闭性在不同时期变化较大:白垩纪早期南段好于北段,古近纪中晚期—新近纪早期北段好于南段.红车断裂带北段油气比南段更为丰富,在北段为阶梯状成藏模式,南段为“花状”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复杂断块区断裂识别精度,笔者基于Landmark解释软件,以渤海海域浅层断裂较为发育的渤中23构造区为例,详细对比分析识别断裂的ESP模块、Semblance模块及Structure Cube模块参数设置及识别效果。对比结果显示,结合倾角校正技术及滤波技术的Structure Cube模块对数据体进行相干体制作,可以显著提高断裂识别精度。将该方法应用到断裂较为发育的蓬莱A构造,新发现走滑断裂,为该区新增资源量约230万t。  相似文献   

20.
西秦岭夏河-合作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矿及多金属矿床开发地带,区内断裂构造复杂,构造控矿作用显著。文章利用分形理论方法对夏河-合作地区不同方向断裂构造作定量分析,统计计算断裂构造容量维和信息维,结合矿床空间分布分形特征和矿床Fry分析,探讨研究区构造分形特征及断裂与矿床的空间展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全部断裂容量维1.2374,北东向断裂容量维0.8229,北西向断裂容量维1.2296,近东西向断裂容量维1.0312,全部断裂容量和北西向断裂容量维处于断裂分形临界值(1.22~1.38)区域,显示研究区断裂构造连通性较好。研究区全部断裂信息维1.1118,北东向断裂信息维1.018,北西向断裂信息维1.2296,近东西向断裂信息维1.0217,北西向断裂信息维处于断裂分形临界值区域,反映北西向对矿床的控制最强。断裂构造分形维数可以表征矿床的沉积部位,以容量维、信息维等值线图以及Fry图划分出3个有利成矿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