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双王金矿的含金钠长铁白云石角砾岩是秦岭钠长角砾岩带中典型的含金热液角砾岩,区域上受凤镇-山阳同生大断裂控制。本文对钠长岩及钠长角砾岩进行了锆石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绢云母板岩-钠长石化板岩-钠长角砾岩的岩性变化中,Na2O逐渐富集而K2O逐渐贫化,二者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在蚀变过程中有钠的代入和钾的带出;REE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相似,说明蚀变钠长岩与围岩具有继承性。双王钠长碳酸质角砾岩的形成不是单一的过程,而是经历了热水同生沉积、热液交代蚀变、液压致裂,热流体隐爆等成岩成矿方式的叠加作用。钠长角砾岩中锆石的SHRIMP年龄区间较大,423~513 Ma和808~1166 Ma是两个峰期,与南秦岭泥盆系沉积地层中的锆石峰值年龄相似;而角砾岩中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280.1~277.5Ma,代表了隐爆角砾岩形成的时间下限。角砾岩的形成至少经历了3个阶段:(1)晚泥盆世拉分断陷盆地时的热水沉积阶段;(2)早石炭世(342Ma)凤太盆地构造反转,深源碱性热流体上涌形成热液交代蚀变和液压致裂;(3)早二叠世碱性钠质碳酸盐流体发生浅成隐爆并形成隐爆钠长碳酸质角砾岩。综上所述,双王钠长角砾岩为异时异相同位叠加,是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岩成矿特征的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  相似文献   

2.
甘肃龙首山芨岭地区钠交代型铀矿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钠交代型铀矿是龙首山铀成矿带重要的铀矿类型.文章以甘肃龙首山芨岭铀矿床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该类型铀矿的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分析认为:由花岗质岩浆房产生的富气、富钠热液运移至压力骤减部位时,发生爆腾形成隐爆角砾岩,碳酸铀酰络合物([UO2(CO3)]4-)由于压力减小发生分解、卸裁成矿物质导致成矿;同时围岩产生了钠长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赤铁矿化等蚀变.指出钠交代型铀矿的实质是隐爆角砾岩型铀矿,依据隐爆角砾岩的成矿模式,有望在该区获得新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3.
甘肃龙首山地区芨岭铀矿床隐爆角砾岩发现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云杰  赵如意  武彬 《地质与勘探》2012,48(6):1101-1108
钠交代岩型铀矿是甘肃龙首山地区主要的铀成矿类型之一,研究表明该类型铀矿的含矿主岩为热液隐爆钠交代角砾岩,其分布总体上受近东西向断裂及其分支断裂控制,呈带状分布,构成不规则状的隐爆钠交代角砾岩带。在剖面上,隐爆钠交代角砾岩呈筒状或漏斗状,其控制了钠交代岩型铀矿体的分布。文章认为它是由花岗质岩浆房产生的富气富钠热液运移至压力骤减部位时,发生爆腾形成隐爆钠交代角砾岩,碳酸铀酰络合物([UO2(CO3)]4-)分解卸载成矿物质成矿,同时对围岩产生了钠长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赤铁矿化、泥化和硅化。指出按隐爆钠交代角砾岩型找矿模式对该区下一步找矿工作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胡西顺 《矿床地质》1998,17(Z3):619-622
通过对柞山地区钠长石碳酸盐角砾岩的地质特征、稳定同位素特征及稀土特征的研究,提出钠长石碳酸盐角砾岩既不是同生沉积角砾岩或热水喷流角砾岩,也不是构造角砾岩或盐 溶塌陷角砾岩,而是一种与岩浆活动有密切联系的流体隐爆角砾岩。并探讨了钠长石碳酸盐角砾岩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陕西柞山地区钠长石碳酸盐角砾岩的地质特征与矿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西顺 《西北地质》1998,19(4):8-13
柞山地区钠长石碳酸盐角砾岩的地质特征表明,它既非同生沉积有砾岩,也非构造角砾岩或盐溶塌陷角砾岩,而是一种与岩浆活动密切关联的流体隐爆角砾岩。已发现钠长石碳酸盐角砾岩与金,铜,镍,钴,铅,锌等多种矿产有关。  相似文献   

6.
刘家远 《新疆地质》2001,19(4):241-245,T001
新疆青河县二台以北老山口地区,岩浆活动频繁强烈,尤以岩浆隐蔽爆破作用的多期次发生和多种岩浆类型的爆破角岩发育为特征。经初步研究,目前至少查明有闪长玢岩质爆破角砾岩,闪斜煌斑岩质爆破角砾岩及橄辉玢岩质爆破角砾岩。它们集中发育于数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至少在国内是罕见的。在闪斜煌斑质岩爆破角岩中已有金、铜矿化的显示,扩大范围开展工作,将会有更多新的发现,对老山口一带岩浆隐蔽爆破作用及其爆破角砾岩,深入地加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山西堡子湾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保全 《铀矿地质》2003,19(4):220-224
山西堡子湾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缘,是以金为主伴生银铜多金属的中型金矿床。赋存地层为太古界集宁群。燕山期岩浆活动形成的石英二长岩及有关的隐爆角砾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围岩蚀变分布于角砾岩体内,主要为绢云母化、高岭石化、碳酸盐化和硅化。石英二长岩的稀土分布型式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说明其为重熔型岩浆侵入所形成。矿体中石英的氧同位素δ^18O值接近花岗岩类范围;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范围为-3.2‰~-1.2‰,接近陨石硫。堡子湾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期后热液活动以及隐爆作用和流体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安徽宣城茶亭铜金矿床是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浅覆盖区之南陵—宣城中—新生代火山—沉积盆地中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床。文章以赋矿石英闪长玢岩侵入体内发育的隐爆角砾岩为对象,通过详细的钻孔岩心观察和显微岩相学研究,确定其地质特征并探讨其与成矿的关系。根据钻孔岩心观察确定的岩石构造特征及钻孔剖面圈定的角砾岩空间分布特征,茶亭铜金矿床发育的隐爆角砾岩呈上大下小的不规则筒状体,被隐伏的石英闪长玢岩侵入体包孕。根据角砾特征以及角砾间的裂隙和胶结物特征,可将隐爆角砾岩划分为隐爆浆屑角砾岩、隐爆热液角砾岩和隐爆破裂角砾岩三类,三类隐爆角砾岩空间上有规律地分布,以隐爆浆屑角砾岩为中心向外或向上依次过渡为隐爆热液角砾岩→隐爆破裂角砾岩→石英闪长玢岩。基于隐爆角砾岩与蚀变和矿化的关系推测,岩浆—气液隐蔽爆破作用所产生的大量裂隙为后期含矿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热液的运移、交代、混合乃至卸载、沉淀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空间。茶亭铜金矿床的矿体赋存于浅成斑岩侵入体中,其围岩蚀变类型与分带,以及矿化呈细粒浸染状和细脉—网脉状等地质特征显示其与斑岩型矿床极为相似,但矿化富集部位与隐爆角砾岩筒(体) 的一致,且矿床同时发育角砾状、脉状、团块状矿化,矿脉中发育热液硬石膏甚至形成硬石膏岩等地质特征又明显不同于斑岩型矿床。因此,文章将茶亭铜金矿床确定为一个与中酸性浅成斑岩侵入体密切相关的隐爆角砾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岔路口矿床是大兴安岭北段新发现的巨型斑岩钼矿床(Mo金属量246万t,工业品位0.087%),其形成与晚侏罗世晚期侵入的细晶斑岩和花岗斑岩关系最为密切。岔路口矿床中发育多种类型的角砾岩,包括岩浆角砾岩和热液角砾岩。通过对这些角砾岩详细的填图和鉴定,并根据其角砾类型、基质、胶结物和结构差异,又将热液角砾岩分为A相、B1相、B2相和E相4个亚相。其中,A相角砾岩形成最早,是细晶斑岩流体释放的产物,以无矿石英胶结物为特征。随后,花岗斑岩侵位形成了以长英质岩浆(含石英、长石斑晶)为胶结物的岩浆角砾岩,花岗斑岩流体的释放造成的超压作用和流体演化,形成了胶结物组合分别为石英+辉钼矿+黄铁矿、绢云母+伊利石+黄铁矿+萤石和绿泥石+碳酸盐+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萤石的B1相、B2相和E相角砾岩。在角砾岩形成过程中,流体化作用造成的角砾混合和磨损是B1相和B2相角砾岩中复杂成分角砾和大量岩粉基质产生的原因。富基质的角砾岩虽然由于渗透性的降低,造成自身钼品位较低,但它代表了流体聚集的位置;在角砾岩形成过程中,它是高渗透性带,可以作为流体运移的通道,在成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略深的岩体侵位深度、单次较小释放量流体的多次注入、富氟的岩浆-热液系统及围岩先存薄弱构造是岔路口斑岩钼矿床内角砾岩主要呈脉状产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冷水坑矿田具有浅部斑岩型矿体与深部层状矿体的复杂组合,深部层状矿体赋存于上侏罗统打鼓顶组晶屑凝灰岩所夹的(铁锰)碳酸岩角砾岩层中。从(铁锰)碳酸岩角砾岩的基本地质特征入手,论述和分析了(铁锰)碳酸岩角砾岩的主要物质成分组成、分布、产状及与矿体关系等特点,结合矿物X-射线粉晶分析、碳-氧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佐证,认为(铁锰)碳酸岩角砾岩为深水湖泊相火山-沉积成因,与层状矿体形成密切相关,后期斑岩岩浆就位及其流体活动对早期火山沉积碳酸岩层叠加改造,从而形成了与斑岩具有成因联系的层状富铅锌银矿床。  相似文献   

11.
陕西双王金矿床含金角砾岩的成因各家说法不一,总的来说不外乎有以下几种观点:①气液侵入—震碎角砾岩;②膏盐溶蚀塌陷角砾岩,③岩浆—热液熔蚀崩塌角砾岩;④构造角砾岩等。笔者通过对双王金矿床含金角砾岩特点的研究,认为应属构造角砾岩。  相似文献   

12.
邵世才 《矿物学报》1995,15(2):230-235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祁雨沟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和硫、铅、氢、氧及碳同位素特征,认为成矿流体和成矿元素主要来自晚期的岩浆熔体,只在成矿晚期有少量大气降水的加入,应属典型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而矿床的形成和定位则是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后期,岩浆熔体因水过饱和而发生“二次沸滕”,产生高压流体,从而在地表浅部发生隐爆作用,造成岩体坍塌,含金流体胶结而成含金角砾岩体。岩浆熔体脉动式的“二次沸滕”  相似文献   

13.
论与斑岩矿床有关的矿化角砾岩成因类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张洪涛  芮宗瑶 《矿床地质》1991,10(3):265-271
伴随有各类矿化角砾岩的斑岩矿床是深成源岩在浅成-超浅成条件下侵位-矿化的产物。本文详细阐述了与斑岩矿床有关的各类矿化角砾岩的地质特征、成因分类和识别标志,并从中国独特的构造环境出发,对与矿化角砾岩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作了初步剖析,指出矿化角砾岩的形成从根本上讲是深成岩浆侵位的多旋回性造成的,以岩浆水为主体的热流体是含矿斑岩体系从封闭环境转为开放环境的主要动力条件。因此,矿化角砾岩不仅是金属元素的原始富集条件,而且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我国与斑岩矿床有关的矿化角砾岩的主要成因类型为爆破角砾岩、侵入角砾岩、火山角砾岩等。多种角砾岩的叠加现象十分明显,热液交代角砾岩的叠加作用为矿化过程的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14.
东秦岭钠长石岩及角砾岩带成因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王式”含金钠长角砾岩带有三大成因问题:1.钠长石岩的成因;2角砾岩的成因;3.含金热液胶结物(脉)的成因。本文通过钠长石老多存在角砾化的现象,提出了“钠长石化─岩石体积收缩形成角砾岩”的初步认识,能够较好地解释一些主要地质特征。鉴于这一认识所积累的材料和研究手段还很有限,仅希望赶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专家们对本类型金矿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试论双王金矿的矿化特征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沿山阳—凤县深断裂及其两侧分布的中、上泥盆统地层中的钠长角砾岩带(体),断续长达400余公里。属构造成因,其中双王角砾岩体的形成有隐爆作用叠加。与钠长角砾岩体相伴或作为其角砾的富钠岩石,系热液渗透交代成因的钠长岩,其中毛发状金红石的多寡和不同方向的排列,较清晰地显示了原岩的残留组构 S_0、S_1和 S_2。根据双王钠长角砾岩主要胶结物成分—含铁白云石及少量钠长石,石英的氢、氧、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结果以及微量矿物、元素的特征,热液来源于地壳深部,且很可能是碳酸岩岩浆热液。双王金矿属“构造—隐爆钠长角砾岩型岩浆热液金矿床”,可简称为“双王式”金矿。其成矿模式可概括为:南、北古板块的对接和挤压,形成本区的海西—印支褶皱带的紧密线状褶皱和纵向压(扭)性断裂。随后,由于华夏构造的波及,挤压变更为东西向,致使原压扭性断裂向张性转化,形成交代钠长岩—碎裂交代钠长岩—钠长角砾岩。地壳深部富钠、二氧化碳和金的气液流体上涌并胶结了上述角砾岩,形成金矿体。南侧的西坝中酸性复式岩体与金成矿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16.
含金热液隐爆角砾岩的特征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含金热液隐爆角砾岩可划分为岩浆热液隐爆角砾岩、岩浆-天水混合热液隐爆角砾岩和天水热液隐爆角砾岩。隐爆角砾岩最重要的特征为:形似厚板状、筒状,角砾岩中含有大量岩粉,矿物的快速沉淀。热液体系的减压扩容、流体的沸腾和去气(CO2)作用引起了隐爆角砾岩化。金常富集在隐爆中心附近。对隐爆角砾岩的研究将有助于判断金矿体的剥蚀程度、矿头和矿尾的位置,有助于布置勘探工程,有助于对金沉淀机制的研究和深部预测。  相似文献   

17.
钠长角砾岩以整合的层状产于层状矿体的下伏地层中。角砾来源于下伏地层,主要为石英钠长石岩,呈无分选、磨圆差的混杂堆积。胶结物主要矿物成分为铁白云石和钠长石,中粗粒花岗变晶结构。胶结物的稀土元素组成具有低∑REE,低LREE/HREE的特点,C—O同位素组成指示其形成于较高的温度环境,岩组分析表明其与正常的沉积地层经历了相同的变形史。因此,钠长角砾岩是喷气热液同生沉积形成的,是成矿地热系统早期活动的产物,可作为在秦岭寻找同类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鲁中隆起北缘分布有100多个燕山期的碳酸岩体.它们的分布受淄河断裂及禹王山断裂派生的次级断裂控制。主要有碳酸云母岩、云母碳酸岩及碳酸角砾岩三类碳酸岩,多呈岩床产出,另有两个角砾岩筒。根据产状、结构、构造、化学成分及矿物中包裹体等特征,认为是与金伯利岩有成因联系的岩浆产物。推测其深部可能存在一个较大的碳酸岩体,可能出现以稀有元素Nb为主的矿化。  相似文献   

19.
相山铀矿田巴泉隐爆角砾岩(筒)地质特征与铀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玉龙 《铀矿地质》2012,(5):273-280
巴泉铀矿床位于相山矿田的北部边缘,是典型的隐爆角砾岩(筒)型铀矿床。隐爆角砾岩(筒)是由与相山火山机构有密切联系的燕山晚期侵入于震旦系变质岩中的潜花岗斑岩岩枝发生隐爆作用而生成。矿床是多阶段岩浆活动、多次隐爆作用和多期铀成矿作用互为响应、连续发展地质过程的产物,是集岩浆岩体-角砾岩体-铀矿体为一体的综合地质单元。燕山晚期潜花岗斑岩浆和英安玢岩浆的侵入、隐爆作用形成的角砾岩(筒),以及断裂构造的频繁运动,对铀成矿乃至矿床的形态和规模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隐爆角砾岩(筒)的形成具有脉动性、隐爆性,显示隐爆角砾岩岩性的复杂多变,矿化蚀变种类、组合和强弱变化具有规律性。铀矿体(化)主要赋存于隐爆角砾岩和震碎角砾岩中,矿化显现出中富边贫、上强下弱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含矿热液角砾岩类和非含矿角砾岩类的成岩成矿机制、独立填图单元确定和构造岩相学填图等问题,一直是困惑地质学家的难题。有效解决这些难题,对于研究和恢复矿田构造具有重要价值。在热液角砾岩成岩成矿系统中,热液角砾岩类不但是流体–岩石的多期次地球化学耦合与叠加作用、强烈流体交代作用的物理–化学反应库,也是各类叠加地质作用过程和结果的构造岩相学物质记录。因此,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提升成岩成矿系统理论认识水平。在综述以往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组合。在对角砾岩相系分类基础上,针对热液角砾岩相系的复杂性,通过岩相学填图实例解剖,总结专项填图中构造岩相学填图单元建立方法和填图技术,探索采用岩相学填图恢复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的新方法及技术组合。通过专项研究认为热液角砾岩系统主要形成有利的构造地质背景有:(1)复式侵入岩体在多期次岩浆侵入过程中,岩浆结晶分异和不混溶作用、岩浆冷却与围岩–先存构造多重耦合过程、同岩浆侵入期的脆韧性剪切带耦合、侵入岩体在后期构造–流体叠加过程等,对于形成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有利;(2)在火山岩相系中,早期次火山侵入体、晚期次火山岩侵入体和后期岩浆侵入岩体等,对于形成热液角砾岩体构造系统十分有利;(3)在沉积盆地后期叠加改造过程中,先存火山角砾岩、岩溶角砾岩和沉积角砾岩相系等,在后期盆地流体注入和多期次岩浆侵入过程中,有利于形成叠加热液角砾岩体构造系统;(4)在多期次的构造–岩浆–角砾岩杂岩带中,有利于形成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研究认为多期次岩浆侵入体、火山–次火山岩侵入体和盆地中热流体是形成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的主要机制,包括与多期次复式侵入体有关的岩浆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火山–次火山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构造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和复合热液角砾岩系统等,它们均属矿田构造类型,也是多矿种共生矿床的成岩成矿机制。采用构造岩相学专项填图技术,对不同类型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及成岩成矿中心进行重建,有助于寻找和发现深部隐蔽构造和隐伏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