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分析湖南省数字化井水位对尼泊尔M 8.1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我们发现,同一地震在不同观测井中引起的同震响应特征各不相同.湖南省井水位的同震响应形态以水震波为主,而且对于波动伴随阶变的同震响应类型,总是先记录到水震波然后才产生阶变.认为,同震响应形态的差异性以及初动响应时间的快慢可能与仪器、井况、井孔的构造环境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湖南省水位观测井对远场大震的远场效应反映较灵敏,能反映区域应力场变化引起的含水层应力应变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大陆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地震的河北冀21井水位同震观测资料,研究该井水位同震效应的形态特征、记震能力。结果表明,水位对远场大震记录(较长波段的面波)比较灵敏,水位同震效应最大振幅总体上与地震强度成正比,与震中距关系不甚明显;并总结出井-含水层记录的波形频段范围,为观测资料异常分析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3.
以2007年以来山西水网水位记录到的全球7.0级以上地震的同震响应为基础,结合山西井点的水文地质与构造环境特征,分析井水位对7.0级以上地震的记震能力及同震响应特征。根据4次典型远场大震震时的井水位变化量分析其受力状态,结果表明,山西省内漫水井与孝义井震时应力响应较为敏感,且响应与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4.
刘凯  陈其峰  张军  孙豪  宋磊 《内陆地震》2023,(2):210-216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S7.4地震和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引起栖霞鲁07井、枣庄鲁15井和菏泽鲁27井水位不同程度的同震响应。基于秒数据,对比分析3口井水位同震变化形态、幅度与分钟值记录的差异,并从含水层渗透性变化、地震能量密度等方面进行同震响应机理探讨。结果表明,井水位秒数据能够更加完整地记录水震波信息,更加精确展现水位同震变化形态、幅度;井水位对于远场大震的震荡形态主要受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在正常应力背景下,远场大震引起枣庄鲁15井水位同震响应的地震能量密度阈值大约是1.54×10-4 J·m-3。  相似文献   

5.
从不同的方位对天津地区两口地震观测专用井记录到的国外7级、国内6级以上的地震进行分析。两口井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质结构、井深及其含水层岩性不同,对同一地震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通过对比分析,得到井水位对地震的响应特点及几点认识:观测井孔一般对远场大震记录比较灵敏,而对近震及地方震反映不灵敏;井孔水位仪记录的水位波幅与震级、震中距有关;井孔同震效应的能力和井孔对固体潮的反映能力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利用安徽台网记录的2010年以来全球29次Ms≧7.7级地震,从"一震多井"和"一井多震"2个方面,结合井孔地质水文条件,分析安徽台网水位水温观测对全球不同大震的远场效应。研究得出:①同震响应产生的水位阶变,主要由于压应力或拉应力作用于含水岩体时,造成含水层的孔隙压力发生变化所致;②井孔各含水层水压受地震应力变化波动水位出现震荡,由于井孔内混合水含量比震荡打破其内在平衡,故水温随水位震荡出现阶变,水温变化滞后于水位震荡变化;③远场效应的各项特性主要与该井地下结构所受应力变化强弱有关,地震能量释放波及其地下结构变化,导致井中水位、水温观测产生远场效应。这些研究结果,为安徽流体观测异常变化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物理基础,也为安徽及邻近地区的地震预测预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鲁32井水温变化、井孔条件及影响因素做了简要介绍,分析了2014年以来该井周围300 km范围M_L4.0级以上地震、2008年以来500 km范围M 4.8级以上地震及日本本州M 7级以上大震及特大地震与该井水温异常的关系,给出了有震异常占总异常的概率水平及有异常响应的地震占总地震的概率水平,显示鲁32井水温异常对300 km范围M_L≥4.0级小震、 500 km范围M≥4.8级地震的前兆意义不明显,映震能力较弱;对东部远场区M≥7级地震,尤其是日本本州及近海的"大震"及"特大地震"前兆意义明显,映震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
对邢台地震台地下流体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的内在质量及年、月、日动态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辖流体观测井水位资料连续、可靠,内在质量较高,4个测点均是较理想的井水位观测点,其中,衡水井、辛集井水位对远场大震的同震效应明显;宁晋井因受井孔条件所限,同震效应不明显。井水位年变均为趋势性下降变化,但下降幅度均大于5 m,不利于地震中期或中短期地球物理异常信息的识别。在大部分月份月、日动态变化呈规律性,固体潮效应明显,这可在地震中短期地球物理异常监测中发挥一定的效能。  相似文献   

9.
收集了2007年以来新30井数字化水位、水温远场大震同震响应观测数据,总结了其同震响应特征.新30井数字化水位和水温对不同震中距强震的同震响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致性,水位通常为先振荡(以振荡居多)后下降,而水温则通常表现为下降.统计结果显示,新30井水位对地震的同震响应灵敏性优于同井水温观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湖南省地下流体观测井水位对远场大震的同震响应特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振荡型为湖南省井水位的主要同震响应形态,其次为阶变型和脉冲型.此外,多个观测井在同一次地震中记录到的同震响应以及多个地震在同一观测井中引起的同震响应特征均不相同.分析认为,前者可能与井况、所用仪器、构造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后者一方面是...  相似文献   

11.
运用福建前兆观测台网资料,分析了形变应力场和水位震后效应场等前兆场的空间变化规律与福建区域地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福建多次ML>4.5地震的孕育过程均伴随着形变应力及水位震后效应的成场.研究认为,当形变应力场与水位震后效应场的时空演化规律趋于一致时,这一区域就具备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背景条件,跟踪分析形变应力场及水位震后效应场的空间迁移规律,可对未来发生的地震的空间位置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福建水位观测网对印度尼西亚8级巨震的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福建水位观测网对2004年和2005年2次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8级巨震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福建水位观测网能够记录和反映远大地震事件,响应的时间分布、空间展布、幅度大小、变化形态均同构造密切相关;同时指出,水井对远震的响应特征不但同水井的构造位置有关,还同水井的井孔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现有的数据库应进一步完善,增加水井的井孔结构、构造地质、水文地质等基础背景资料,才能更好地进行地震监测。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鲁32井水温正常动态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干扰形态特征,探究鲁32井水温异常变化特征,通过对该井周围500km范围内中等地震及远场大震发生时间、空间与水温异常时段对比,发现两者对应关系良好,综合分析已有数据资料认为,鲁32井水温存在附加地热场异常变化的构造条件,可作为近场中等地震前兆异常和远场大震前兆异常中短期判别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章纯 《地震》2007,27(3):26-33
利用有限元方法, 研究了台湾地震发生所产生的应力变化对华东南地区应力场调整的影响, 给出了这些地区地震发生后所产生的扰动应力场分布特征, 解释了台湾地震活动与大陆地震活动同步的问题。 研究结果认为, 台湾东部地震带地震发生所产生的应力扰动主要影响福建至广东和广西沿海地区的应力场; 如果地震发生在台湾东南角, 其扰动应力会影响到华东沿海地区; 台湾北部地震带地震发生所产生的扰动应力场除影响福建至广东沿海外, 还会影响到华东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MS8.0地震在全国引起了大范围的同震及震后效应,能否将这些信息应用于地震预报,为震情判断提供依据?本文以福建流体台网井水位为例,将同震效应时空展布特征结合福建区域同期发生的地震事件进行分析,认为震后阶跃上升变化的水井水位可能包含有区域应力场信息,水位阶跃上升集中区可能是区域应力相对集中区,对未来该区域发生较显著的地震具有空间上的指示意义,可能就是未来的发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6.
在四川开展水氡前兆观测的初期,部分水氡点的水氡测值突跳异常很好地对应了其可预测范围内的中强以上地震。水氡测值突跳异常曾作为松潘—平武和盐源—宁蒗等地震预报的重要依据。但在水氡观测至今的完整时间段内,水氡突跳异常总体表现出对应率低,漏报率高的现象。多次预报攻关研究结果显示,水氡观测的异常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水氡测值突跳异常只是其中的表现之一。在今后四川及邻区的中强以上地震预报实践中,水氡测值突跳异常仍可作为地震短临预报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了甘肃礼县盐关井水位20多年来的异常变化与邻近地区发生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基础上,着重就18年来井水位出现两次较大幅度的负异常与相距1000 km多的云南禄劝1985年6.1级地震和云南大姚2003年6.2级地震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该井很可能是滇北两个震区强震的“穴位”和灵敏点。  相似文献   

18.
根据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福建省5个水位观测资料进行加卸载响应比计算,发现在多次福建4级地震前出现多井同步异常,在形态上表现为高值突跳,时间上表现为短期或短临异常,空间上与地震所处的构造部位有关.说明地震前近源区含水层系统确实处于临近失稳状态,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可能捕捉到4级以上地震前应力失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山西朔州井水位的前驱波记录及其讨论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山西省朔州井水位动态观测的原始记录图中,发现很多远强震前的水位慢波动现象,称其为井水位的前驱波记录.本文介绍了典型的前驱波记录图象,初步分析了该井水位对前驱波的记录特征,发现38%的远大强震前有这种记录,波动周期为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多在震前两天内出现;讨论了前驱波的成因与传播及其井水位的响应条件,研究了井水位前驱波的科学意义及在地震预测探索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Hypocenter process is one of the basic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seismology. A long wave with a period between 300 s to 600 s, which was named precursor, was recorded by the long-period seismograph in Pasadena seismic station by Kanamori, nearly 10 thousands kilometers away from the epicenter 15 minutes before the earthquake with magnitude 8.3 occurred in Chile on May 22, 1960 (Kanamori, 1976). After that, seismologists began to be concerned with the long-period waves. They made 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