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了歪曲的亚洲大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始讨论以前,对於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似乎需要一些解释,我们首先要问:究竟所谓受了歪曲者是单单指亚洲大陆这一块土地受了各种应力——压力、张力、扭力——而发生的各式各项的应变而言呢?还是指欧美的地质人用他们的眼光来解释亚洲的造山运动,使亚洲受了冤屈而言呢?  相似文献   

2.
东亚大地构造发展的重要转折   总被引:206,自引:8,他引:19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越 《地质科学》1994,29(2):105-119
本文根据现实主义原则和现代地质学理论,分析综合了东亚构造地质、古地磁、古生物地理、地质年代学等方面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东亚古亚洲洋构造系和古特堤斯构造系向环太平洋主动陆缘的转变最终出现在中侏罗世,著名的燕山运动正是这一重要构造转折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IGMA5000)是由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的4个分会、亚欧20个国家的100余名地质学家合作完成的。这是CGMW旗下,第一份IGMA5000;第一份以亚洲为主体,又包括邻区,既表示大陆地质,又表示海底地质的IGMA5000;第一份按国际标准,在ArcGIS平台上编制的数字化IGMA5000。图幅西起阿尔卑斯,东到马里亚纳海沟,北起北冰洋,南到爪哇海沟。从这张图上,不仅可以解读亚洲地质,而且可以研究亚洲与相邻大陆和海洋的地质构造关系。IGMA5000的完成,为亚洲大地构造、成矿规律和资源环境研究建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1.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该委员会为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的下属组织,总部设在巴黎.该组织以世界各国国立地质调查研究机关为成员,亚洲国家绝大多数都参加了.该委员会的具体成果首先是1983年出版的亚洲地质构造图(4幅,1:500万),然后在此基础上以同样比例尺编制亚洲矿床分布图,预计在1984年早些时侯出版.亚洲矿床分布图也和亚洲地质构造图一样,包括了西至伊朗,北达蒙古,南迄印度尼西亚的广大范围.在以上编图工作中,日本完成了他所分担的各项任务.2.环太平洋编图计划该计划自1973年开始,为1974年成立的环太平洋矿物资源理事会活动中的一项.其宗旨是搜集环  相似文献   

5.
最近,赵越等人从现实主义原则和现代地质学理论,分析综合了东亚构造地质、古地磁、古生物地理、地质年代等方面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东亚古亚洲洋构造系和古特提斯构造系向环太平洋主动陆缘的转变最终出现在中侏罗世,而不是印支期。  相似文献   

6.
亚洲古板块划分以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数年前,中国地质科学院编制并出版了五百万分之一的亚洲地质图和四百万分之一的中国大地构造图。在此基础上,我们用板块构造理论编制了八百万分之一的亚洲大地构造图。由于古老板块构造遗迹常遭到后期构造的破坏,不易辨认。所以我们追溯亚洲的板块活动将自显生宙开始。由于在亚洲震旦系或上元古界常与古生代地层平行叠覆,所以实际上古板块的活动是从震旦纪或晚元古代开始的。在不同时期各板块之间随时都有变化。用一幅图勾绘各地质历史时期的板块分布范围是困难的。但为说明亚洲板块构造的发展,兹姑作一个简单的划分。并就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7.
亚洲最高的公路隧道,由于海拔高,寒冻作用强烈和地质构造复杂,决定了隧道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叙述了隧道址的地理地质背景条件及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隧道施工结果表明,勘探成果的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第一讲 基础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洲、欧洲、大洋洲、南北美洲的一些含煤盆地中,先后发现了煤气田。人们开始注意“煤成气”这个新领域,其中以苏联、荷兰、英国、西德等国研究较详。瓦斯地质的研究正是随着煤气田的不断发现和研究而开展起来的、 在我国,虽然很早就有人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但较为广泛的开展瓦斯地质工作,还是近十余年的事。进入80年代,煤炭工业部开始抓这项工作,开展了“编制全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的科研项目,下达了《关于加强瓦斯地质工作的通知》,主持召开了一系列有关会议。在此期间,各有关矿区和院校(特别是西南、东北、河南等省区和焦作矿院)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並创办了《瓦斯地质科研通讯》。目前,瓦斯地质工作已经在全国普遍展开,这个《瓦斯地质讲座》就是适应这一新形势而诞生的。  相似文献   

9.
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委托和统一安排,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于2011年8月17—19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编图、江西萍乐坳陷带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地  相似文献   

10.
按大地构造观点进行中国地震地质区划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汲清 《地球学报》1979,1(1):18-31
在先前的几篇文章中,著者把自中生代以来中国的大地构造格局划分为三大构造域:滨太平洋构造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古亚洲构造域,并简略地讨论了它们的发展特点。新构造运动,包括有史以来的地震活动在内,是三大构造域活动的继续,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的地震地质区划也和大地构造区划一样,,表现为三大构造地震域,简称三大地震域,即滨太平洋地震域,特提斯喜马拉雅地震域和古亚洲地震域。既然滨太平洋构造域是太平洋板块向亚洲俯冲的结果,那么,滨太平洋地震域也应当是太平洋板块向亚洲俯冲的结果;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城既然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碰撞的结果,那么,特提斯喜马拉雅地震域也应当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碰撞的结果,它们两者之间的分界就是有名的南北地震带,后者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两个应力场所形成的干涉带。这样的地震地质区划是和一些地球物理学家的观点完全一致的。古亚洲构造域的主体是西伯利亚地台和蒙古皱褶系。整个说来它的地震活动性表现得很微弱,只有蒙古西部,特别是阿尔泰地区有若干强震,这可能仍是受印度板块碰撞的结果。而贝加尔裂谷型地震活动可能是北冰洋中脊地震活动带的南延。因为这些地区已不再中国境内,本文不作讨论。下文仅就大地构造观点来谈谈中国的地震地质区别。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盛行的地槽-地台学说,起源于西方学者对大西洋半球的欧洲和北美东部地质的研究。20世纪中叶提出的板块构造学说,虽然起源于对现代海洋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但用板块学说解释大陆构造的尝试,也是从解剖北美和欧洲大西洋两岸的古生代造山带开始的。二者均缺少太平洋半球的亚洲,特别是中国及邻区的资料基础,因此,其立论基础是不全面的。这就给亚洲,特别是给中国学者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的编制和全球构造的对比研究,笔者发现,处于亚洲核心地带的中国及邻区不仅是亚洲也是全球显生宙地质结构和发展历史最复杂的地区。古亚洲洋构造域的乌拉尔—蒙古—兴安巨型造山带是全球规模最大、发育历史最长、地质结构最复杂的古生代造山带;中国西南部,特别是青藏高原是全球特提斯巨型造山带出露宽度最大、地质纪录保存最完整的地段;中国东部的太平洋构造域,既有亚洲东缘的巨型中生代造山带和新生代的沟弧盆体系,又有宽阔的滨太平洋陆缘活化带。这就使中国及邻区成为研究全球显生宙构造不可缺少的重要地段。我们一定要抓住中国在全球构造研究中的区位优势,以地球系统多层圈构造观为指导,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多学科结合的方法,立足实际,抓住特色,构建中国大地构造的新理论、新模型,为国际地球科学,为发展、完善现代大地构造学理论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红土地质考古带和早期人类进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慰文 《第四纪研究》2000,20(5):481-487
分布在旧大陆热带、亚热带的红土是一条巨型纬向地质体、它汇集了迄今已知年代 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和旧石器遗址,是研究人类起源、人类最初扩散以及同时期全球环境变迁的信息载体。近年亚洲红土地质考古带的重大发现表明,亚洲、非洲最早出现的人类在年代上、体质特征上和文化面貌上都十分接近。这个事实将对人类演化理论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全国地质图书馆已有80年的历史,是我国十大中心图书馆之一,其地质专业图书的藏书规模在亚洲堪称第一。 地质图书馆的前身是1916年建立的农商部地质调查所的图书室。1920年,由我国地质工作主要奠基者丁文江、章鸿钊、翁文灏发起,报请农商部募捐,在地质调  相似文献   

14.
亚洲大地构造的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一、引言 最近作者用板块构造观点编制了一幅八百万分之一的亚洲大地构造图。从这幅图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亚洲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它并非从古以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大陆块,而是由于地壳长期以来分离聚合演化的结果。板块构造在地球上开始于什么时候,目前尚无定论。亚洲大地构造图的编制,主要是从显生宙初期开始的。  相似文献   

15.
在前人研究成果及国内、外已有大量地质、矿产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亚洲东部区域地质构造及矿产资料的综合分析,本文试图对该地区有色金属成矿域的划分,成矿及分布特征等进行一些初步探讨。文中所指亚洲东部包括维尔霍扬-楚科奇褶皱区,蒙古-鄂霍次克褶皱系东段,内蒙古-兴安褶皱区,锡霍特褶皱系,中朝地台,秦岭褶皱系东段,扬子地台,华南褶皱系,缅马褶皱系,印支褶皱系等及亚洲所属诸岛屿。涉及的有色金属矿床有铜、铅锌、钨、锡、钼、锑、汞、金等。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区域矿床分布及成矿特征,将亚洲东部自东而西分为岛弧成矿域,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6.
中亚造山带是著名的增生型造山带之一,被认为大致由13个地体碰撞拼贴而成,演化时间约为750~250 Ma,而内蒙古中部索伦克缝合带的形成则代表着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根据索伦克缝合带内一些典型杂岩的地质特征及其年代学研究成果,讨论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时间及其构造演化过程,认为古亚洲洋于晚二叠世最终消亡,通过多条近平行俯冲-增生杂岩带的相互拼贴碰撞造山,形成了兴蒙造山带,使得华北板块与南蒙古陆块发生接触。  相似文献   

17.
在亚洲、欧洲、大洋洲、南北美洲的一些含煤盆地中,先后发现了煤气田。人们开始注意“煤成气”这个新领域,其中以苏联、荷兰、英国、西德等国研究较详。瓦斯地质的研究正是随着煤气田的不断发现和研究而开展起来的、 在我国,虽然很早就有人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但较为广泛的开展瓦斯地质工作,还是近十余年的事。进入80年代,煤炭工业部开始抓这项工作,开展了“编制全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的科研项目,下达了《关于加强瓦斯地质工作的通知》,主持召开了一系列有关会议。在此期间,各有关矿区和院校(特别是西南、东北、河南等省区和焦作矿院)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並创办了《瓦斯地质科研通讯》。目前,瓦斯地质工作已经在全国普遍展开,这个《瓦斯地质讲座》就是适应这一新形势而诞生的。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地质学会、新疆地质分会联合举办的“天山地质矿产学术讨论会”,于9月15日——9月21日在美丽的乌鲁木齐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地质、石油、煤炭、冶金等系统和全国地质科研单位以及高等院校.正式代表162名,列席代表近百名.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地质学家黄汲清、程裕淇、郭令智、王鸿祯等,我院赵鹏大教授等人也参加了会议.天山地处新疆的腹地,是亚洲最大的山系之一,地质构造复杂多样.探讨它的成因,不但在地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查明新疆矿产资源情况以及找矿也有重大意义.新疆能否加快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矿产资源开发情况.会议以大小会相结合方式进行.与会代表用大量资料,从构造、岩浆活动、地质古生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面,对天山地质成因这个当今重大理论问题大胆地提出了一些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立项、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组织实施、任纪舜院士为总联系人、联合20个国家近100名科学家共同编制完成的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已于2012年4月通过国际专家评审,成果将在34届地质大会上展示,并于近日付梓出版。  相似文献   

20.
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IGMA5000)是由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的4个分会,亚欧20个国家的100余名地质学家合作完成的。它是第一幅全面反映亚洲大陆及相邻海域地质的IGMA5000;第一幅按CGMW和IUGS国际标准编制的IGMA5000;第一幅在ArcGIS平台上建有空间数据库并采用计算机辅助编图方法编制的IGMA5000。图幅西起阿尔卑斯,东到马里亚纳海沟,北起北冰洋,南到爪哇海沟,空间数据库的数据量达到2.14 GB。本文介绍了IGMA5000空间数据库的基本建设情况。IGMA5000的完成,为亚洲大地构造、成矿规律和资源环境研究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