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 1 994年 9月 1 8— 30日南沙群岛海域渚碧礁的近海面大气湍流观测实验资料 ,分别计算了该海域光滑海面和粗糙海面上的空气动力粗糙度 (z0 )、中性曳力系数 (CDN)。利用Brutsaert的假定 ,推导了一组求取标量粗糙度 (zT,zQ)、整体输送系数 (感热交换系数CHN、水汽交换系数CEN)的公式。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和分析了该海域近海面光滑海面和粗糙海面上z0 ,zT,zQ,CDN,CHN,CEN 及它们关于水平风速u分量的分布 ,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利用福建沿海海域南日岛、金门岛与广东南澳岛的近海面气象、水文观测资料及台湾海峡西南部与南部的浮标观测资料,通过COARE(Coupled-Ocean Atmosphere Response Experiment)算法(V3.0),计算了台湾海域近海面空气动力粗糙度、曳力系数及海气表面动量通量,并研究它们关于水平风速的分布规律。结果得出:摩擦速度与10m风速基本上呈线性分布,线性拟合系数在0.042~0.045之间。曳力系数对10m风速的线性分布与过去研究结果相近,线性拟合系数在0.064~0.067之间。海面空气动力粗糙度对10m风速的线性拟合系数在0.053~0.058之间。海面动量通量与10m风速呈明显的二次关系,其线性与非线性拟合系数对于进一步了解台海地区大气湍流结构,建立和完善台海地区数值预报模式可提供重要的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3.
ERS散射计风速资料反演海面粗糙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提出了一个利用海面风场计算海面粗糙度(空气动力学粗糙长度)的模式。应用ERS-1/2散射计风速资料,对我国南海海域的海面粗糙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卫星散射计测风具有高精度和高空间分辨率等特点,这对于研究海面粗糙度及波长、周期和波陡等波浪信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美国国家浮标站(44008)2003年1~3月的资料,通过COARE算法(版本2.6b),比较了O02和TY01这两种海面空气动力粗糙度长度的参数化方案。通过对摩擦速度、拖曳系数、海面粗糙度及风应力等物理因子的计算得出:在粗糙的海面上,TY01和O02两种参数化方案的计算结果是比较一致的。在考虑浪的信息方面,TY01和O02都是很好的参数化方案.它们都可以适用于不同的风速条件,适用于各种尺度的海洋及湖泊。但是这两种方案在处理幼波时存在不连续的缺点。并且,对于风速较小的光滑海面,尽管它们计算的结果较一致,但是仍然存在偏差。据此,本文的结果对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如何正确使用上述两种海面空气动力粗糙度参数化方案,可提供必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1991年11月15日~12月20日中国世界大洋环流实验(简称CWOCE)首航ADCP测流资料并结合日本气象厅的ACM次表层测流资料(1992年1月20日~2月15日),描述了菲律宾以东的海流特征。同时应用该航次CTP资料计算了各观测断面的地转流流量,并用盐度跟踪讨论了北赤道逆流(NECC)、黑潮和棉兰老海流的水源。计算和分析表明,本航次期间有3个强流区,即黑潮源头区、棉兰老沿岸区和北赤道逆流区。此外,本航次本区海流特征与1986/1987ENSO事件同期的海流特征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从全球大洋的许多站位采集了深水样品。以Sargasso海的深层水为参考,测定了溶解有机碳(DOC)浓度。冰岛海域的浓度最高(48±0.3μMC),至北大西洋的48°N和32°N分别降至41.5±0.4和43.6±0.3μM。环极海流(61°S)和罗期...  相似文献   

7.
潘华盛 《海洋通报》1997,16(5):22-30
文中采用美国CODAS和国家气候中心出版的每月海温资料,对按国家气候中心出版的月监测公报所划分的赤道海区C区(0-10°S,180-90°W),W区(0-10°N,180-140°E)和B区(0-10°N,50-150°E),以及西太平洋黑流区A区(25-30°N,130-140°E;30-35°N,140-150°E)裼 海温变化作了互相关分析,海区间互相滞后相关系数、交叉凝聚谱计算表明:C区与  相似文献   

8.
廉州湾富营养化与赤潮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根据1995年的调查资料,概述了廉州湾沿岸海域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与水化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化学耗氧量(COD),无机磷(P)、无机氮(N)为评价指标,分析评价了该湾的富营养化程度,指出该湾赤潮形成的主要因素是陆源营养物质的排入,通过N/P值,表明服NP是该湾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9.
海上不同高度风速换算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海上石油平台上观测的风梯度资料,计算了在不同风况下海面摩擦速度和粗糙高度。结果表明,海面摩擦速度u_*与海上10m高度处风速u_(10)的关系为u_*=0.055u_(10)-0.058。在4—5级风时,海面平均摩擦速度为50cm/s,粗糙度为0.022m,它相当于陆上的平均粗糙高度。在风速为2—3级时,二者与海上通常采用的数据接近。文中最后给出了上述两种风况下海上不同高度的换算系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先进的LAGFD风、浪数值模式和POM(PrincetonOceanModel)三维海流模式对自1945~1995年间发生并影响南海东部海域的299个历史最强热带气旋过程进行数值后报,给出了南海东部部分海域(19°~23°N,113°~118°E)中1000m等深线内60个点的多年一遇风、浪、流和水位极值,并简要分析了南海东部(15°~27°N,108°~122°E)的气候特征,为该海域区域性海洋环境研究与工程开发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E.  BB 徐伯昌 《海岸工程》1997,16(2):84-92
将世界大洋表层水温(SST)多年观测资料(COADS)采用时间、空间状况分级分析方法进行了分类,得到了世界大洋SST距平时间、空间变化的样本。划分并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中出现的同步和准同步偶极子遥相关的几种类型;划分出了世界大洋SST距平的全球模态。该模态在世界大洋的整个近赤道带有其独特的形式,而且与近海面大气压全球模态的时间相关性极好,并能描述El-Nino现象。  相似文献   

12.
喀斯特荒漠化是一种地质—生态灾难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KDN是一种GEOL-ECOL灾难,是发生潮湿的碳酸盐岩区的土壤侵蚀、土地退化与生态系统凋萎,致使人类很难生活在其中。KDN是我国四大GEOL-ECOL灾害中最难整治、最难摆脱贫困的地区。本文按国际公认的原则为准,认定“石山化”≠KDN,从地质结构性气候、物候和生态系统多因子厘定了KDN术语,认定人为扰动与人口超载是其产生的序参量。其过程最迟也是300多年前明清朝代屯垦开始,近半个世纪加速衰竭,森  相似文献   

13.
海洋工程结构的无损评价(NDE)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是NDE技术在特殊领域的应用,必将成为海洋工程结构无损检测(NDT)技术发展的趋势。本文对海洋工程结构的NDE技术的有关概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包括NDE的定义、内涵、内容及其手段等。  相似文献   

14.
曾志 《热带海洋》2000,19(2):86-89
对采自我国南海海域的厚指海绵Pach7chalina sp。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出1个新的化合物(Ⅰ)。经FT-IR,MS,1HNMR,^13CNMR,DEPT等波谱方法鉴定为长链脂及醇某油醚:3-二十七烷氧基-1,2-丙二醇。并应用GC/MS技术对其舅醇成分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5.
海面粗糙度对于海洋工程和海洋军事都非常重要,但对海面粗糙度的现场观测资料非常少, 这大大制约了对海面粗糙度的认识。利用 TOPEX 高度计风速资料实现了对海面粗糙度的反演,并利用 1993 年和1998 年两年的资料对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面粗糙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根据“向阳红五号”调查船于1992-1993年TOGA-COAQRE(Tropical Ocean and Global Atmosphere-Coupled Ocean Atmosphere Response Experiment)强化观测期(IOP)期间,在赤道西太平洋观测到的CTD,海面气象等资料,计算了海表barrier layer(壁垒层)厚度。并对该海区壁垒层厚度的变化特征及机制作初步  相似文献   

17.
渤、黄、东海海面热量平衡状况对该海域海洋水文和中国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对该海域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年平均和年变化进行了计算,并分别就资料处理和计算方法、年平均状况、年变化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作为该项研究的第一部分,讨论了所用的资料和计算公式,提出了在稳定温度层结条件下的交换系数的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18.
渤、黄、东海海面热量平衡状况对该海域海洋水文和中国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对该海域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年平均和年变化进行了计算,并分别就资料处理和计算方法、年平均状况、年变化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作为该项研究的第一部分,讨论了所用的资料和计算公式,提出了在稳定温度层结条件下的交换系数的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南海大洋钻探可望在1999年2~4月实现SOUTHCHINASEADRILLINGBECONDUCTEDDURINGFEB.~APRILOF1999由我国学者为主提出的南海大洋钻探建议“东亚季风史在南海的记录及其全球气候意义”(ODP建议第484号)...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根据美国NOAA等单位出版的“ClimateDiagnosticsBuletin”(CDB)资料,对最近刚结束的1994/1995ENSO事件以及1996年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一分析和描述。结果指出,1994/1995ENSO事件是1988/1989反厄尔尼诺结束以来发生的第3次ENSO事件,随着这次事件的结束,日更线附近以东至南美沿岸,结束了持续5a多的暖期,这在过去百多年中是空前的,而开始进入冷期,并已持续近1a。根据统计和数值模式预报,冷状态仍将持续,至少到1996年年底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