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硅化木,又称树化石、木化石,无论它的内在品质多么优良,依然是“化石”身份,不能把优质硅化木称为“树化玉”。因为按照所谓“化”的含义,“树化玉”就只能解释为“玉”变成了“树”,或解释为“玉”具有了“树”的一些性质和特征,这显然是不对的。再如,古生物化石也不能称为“古生物化玉”。所以将硅化木称“树化玉”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2.
"数字国土"在"数字地球"中的地位及其模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数字国土”是“数字地球”计划在国土资源领域的个体体现,借鉴点源信息系统的研究成果和“多”技术集成化研究基础,阐明“多S”技术集成的点源信息系统技术是“数字国土”的支撑技术,并构建了“数字国土”模型。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地质》2009,(7):F0004-F0004
《地质通报》是中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服务为宗旨,力求全面展示和及时报道国家地质调查全新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发现、新方法。辟有“专题报告”、“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法与应用”、“快报”、“学术讨论”、“特稿·专论”、“综述与进展”、“地学纵横”、“知识经纬”、“动态与信息”、“书评”等栏目,  相似文献   

4.
《中国勘察设计》2010,(10):7-10
今天召开水专项“城市水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两个主题“十二五”实施方案编制启动会,主要是总结水专项两个主题“十一五”阶段的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部署水专项“十二五”实施方案编制的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5.
《浙江地质》2011,(6):1-1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折之年。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国土资源部门“两难”局面突出。“双保双服务”工程,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土资源部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服务经济转型,服务民生改善的有效平台,是解决“两难”局面的关键。我省国土资源部门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双保工程”,狠抓落实、提升能力,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水科学进展》2008,19(2):152
2008年3月21日上午,水利部在北京召开座谈会,纪念第十六届“世界水日”和第二十一届“中国水周”,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涉水卫生”,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发展水利,改善民生”。水利部剐部长周英致辞并主持座谈会,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作主旨发言。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域地质》2009,(12):F0004-F0004
《地质通报》是中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服务为宗旨.力求全面展示和及时报道国家地质调查全新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发现、新方法。辟有“专题报告”、“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法与应用”、“快报”、“学术讨论”、“特稿·专论”、  相似文献   

8.
6月25日是第23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国土资源部和浙江省政府共同在绍兴市城市广场举行了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向全社会发出了“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的号召。  相似文献   

9.
《地质通报》2009,28(4)
《地质通报》是中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服务为宗旨,力求全面展示和及时报道国家地质调查全新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发现、新方法。辟有“专题报告”、“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法与应用”、“快报”、“学术讨论”、“特稿·专论”、“综述与进展”、“地学纵横”、“知识经纬”、“动态与信息”、“书评”等栏目,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20世纪下半叶建立的矿山,资源已近枯竭或出现了资源危机,都需要寻找接续资源。为此提出在成矿远景好的地区有计划地开展“深部地质填图”和“立体地质填图”的设想。“深部地质填图”是找寻隐伏矿和半隐伏矿的深部地质研究的战略性工作,“立体地质填图”则是其战术性工作。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为了寻找隐伏矿、半隐伏矿的“靶区”,或为“靶区”提供背景地质资料;后者是为了找到“新矿体”、“新矿层”,扩大矿床规模和矿山远景。“深部地质填图”要采用地质、物探、化探及少量钻探等综合手段,提交比例尺不小于1∶5万的地表地质图和深部地质图;“立体地质填图”主要是按一定间距(100~200m)进行钻探,结合物探剖面,发现新矿体,提交立体地质图。当前应全面开展资源危机矿山外围的“深部地质填图”,积极慎重地进行“立体地质填图”试点,并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独立的地质工作纳入地质调查之中。  相似文献   

11.
赵磊 《山东地质》2009,(4):59-59
一是构筑“直言通道”。该局结合“万人大调查”活动,积极开展“串百家门、听百家言”大走访活动和“找问题、挖根源”大查摆活动,通过深入乡村、企业实地调研、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和服务恳谈会等形式,收集和征求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制约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开辟“绿色通道”。该局在系统内开展了打造诚信政府机关职能部门、  相似文献   

12.
引言在帕格-威廉斯矿区的A、B、C三条带中发现了金矿化,Valliant和Bradbrook把这三条带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B”带是“A”带的向下延伸部分,这两条带被认为是主要矿带。本文的目的是介绍帕格-威廉斯矿区的地质环境和“A”带金矿体的地质特征。据地下和地表金刚石钻探以及地下和地表的开发和采矿,研究了“A”带。“B”和“C”带也被开发或进行了地质研究。对“B”和“C”带的主要描述,包括对该矿区矿化提供很  相似文献   

13.
“地质学基础”是各高校地质学专业开设的第一门导论性课程,对于培养专业兴趣、构建专业知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地质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最理想的一门课程。“四个自信”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四个自信”思政元素融入“地质学基础”课程是地质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重要举措。论文从地质学专业的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地质学基础”课程融入“四个自信”思政元素的必要性、天然优势和提取“四个自信”思政元素的途径及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4.
赵春  应晓煜 《浙江地质》2008,(12):37-39
高起点推进城市化是本世纪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也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近年来,我市的城市化推进,从“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到“打造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一’,实现了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这一重大跨越。从“撤村建居”到“城中村”改造,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解题?前苏联教育家亚诺卡夫娜的回答是:“解题就是把题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在问题中,“已知”与“所求”,“条件”与“结论”本来就存在必然的固有联系,但这种联系往往是隐蔽的,学生在解题时必须去探索,才能求的题目所需要的答案和证明。一般说来。解题可以分为四步:审题、探索、表述、回顾。  相似文献   

16.
《辽宁地质》2011,(2):28-31
1月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记者第一时间连线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和专家学者,权威解读“一号文件”的“水利亮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勘察设计》2011,(11):86-86
近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东北严寒地区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会在沈阳建筑大学召开。该项目是科技部“十二五”首批启动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优先主题。  相似文献   

18.
姜春发 《地质论评》2004,50(3):267-269
黄汲清于1966年提出的“手风琴式运动”,在地质界逐步流行并形成开合理念。到20世纪80年代,经四个研究群体的共同努力创建了“开合构造”。从“手风琴式运动”的提出到“开合构造”的创建,以及“开合构造研究组”的成立,清楚显示出一条前进的里程。“手风琴式运动”既是“开合构造”的基础,又贯穿前进的全过程;而开合构造则是“手风琴式运动”的继承和发展,是手风琴式运动概念发展的新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资源整合从“集合”层面走向“集聚”层面,是目前大多数设计单位发展的内在要求。如果说这是一种有效的“物理反应”的话,那么,资源整合从“集聚”层面走向“集成”层面,则是设计单位长远追求的方向,是追求设计单位发展“基因”突破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郝杰  王凯怡 《地质科学》1995,30(2):183-189
根据造山带地层学地层划分原则,“龙泉关群”可划分为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层单元:其一是“龙泉关构造岩层”,为构造地层单元;其二是“跑泉厂变沉积岩组”,属经典地层单元。前者经历了至少两期变形、变质作用,保留着走向近SN和近EW两组矿物拉伸线理以及角闪岩相和角闪岩相→绿片岩相退变质特征;后者仅发育有一组走向近SN矿物拉伸线理和一期绿片岩相变质作用。这表明:(1)“龙泉关群”实际上包含着两个世代不同的地层单元,应予解体。其中,“龙泉关构造岩层”形成于晚太古代末期,属于“阜平古陆块”刚性基底一部分;“跑泉厂变沉积岩组”的地层层位相当于“五台群”,是“阜平古陆块”西北陆缘带沉积,时代归属早元古代早、中期。(2)“龙泉关群”不是由一个统一的应力场同时形成的一套构造岩,因而不应将其作为一个大型韧性剪切带。(3)“龙泉关群”构成五台碰撞造山带前陆地区的活化基底和活化盖层两个大地构造相。“龙泉关群”的解体及其地层时代的重新厘定支持“板峪口组应归属滹沱群一部分”和“铁堡运动即为五台运动”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