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247项国际工作组、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吉林省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前寒武纪矿床、构造及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将于今年10月7日—10日在长春地质学院隆重召开。 会议的宗旨是系统总结和交流在前寒武纪矿床、构造和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由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247项国际工作组、国际地质数理统计资源预测协会(COGEODATA)及非洲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前寒武纪矿床与构造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6日~18日在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举行。参加会议的有23个国家的近80名代表。 整个会议共分4个阶段进行:①乞力马扎罗旅行3天;②会前地质观察6天;③学术讨论会3天;④会后地质旅行2天。我国张秋生作为IGCP第247项国际工作组的领  相似文献   

3.
由长春地质学院、吉林省地质学会和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联合召开的国际性金矿地质学术研讨会,于1989年5月17~20日在长春地质学院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会议分两个阶段,17~18日学术报告,19~20日赴四平考察山门银矿。  相似文献   

4.
刘连登 《地质论评》1986,32(1):100,95
由IGCP中国全国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91项中国工作组主办的“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0月10日—13日在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宫隆重召开。与会正式代表共190人,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加拿大、丹麦、芬兰、英  相似文献   

5.
由IGCP国际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91项中国工作组联合主办的“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985年10月10~13日在长春市地质宫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加拿大、丹麦、英国、法国、芬兰、印度、伊朗、美国、苏联和中国十三个国家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00余篇,58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其主要内容为: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规律专业委员会、吉林省地质学会、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长春地质学院矿床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前寒武纪矿床专业学组共同发起,吉林省地质学会负责筹备的第一届全国环太平洋成矿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7月15日—20日在长春举行学术报告与讨论会,7月21日—24日赴长白山考察新生代火山岩中的宝石地质。 来自全国16个省市、40个单位的代表83人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98篇论文(摘要),有32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大会组织委员会副主席裴荣富研究员致开幕词,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张秋生教授作总结报告。长春地质学院院长张贻侠教授、吉林省地质矿产  相似文献   

7.
10月10~13日,《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在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宫隆重举行。大会由IGCP中国全国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91项中国工作组主办。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加拿大、丹麦、芬兰、英国、法国、伊朗、印度、美国、苏联和中国的190名正式代表参加了讨论会。  相似文献   

8.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主办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94项“极低级变质作用”中国国家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于1991年1月7-9日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召开。国家教委、地矿部、  相似文献   

9.
由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吉林省地质学会、长春地质学院联合主办的国际性“矿床学术研讨会”于1989年11月13~15日在长春地质学院隆重举行。大会主席张贻侠教授致开幕词,刘连登副教授主持了会议,并致闭幕词。 研讨会的主题是:前寒式纪构造与矿床;超大型矿床有关问题和成矿模式的有关问  相似文献   

10.
《地球科学进展》1991,6(4):72-72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科联主办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94项“极低级变质作用”中国国家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于1991年1月7—9日在地矿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召开。有来自地矿部、国家教委、能源部油气总公司三个系统十一个单位的十六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办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94项《极低级变质作用》中国国家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于1991年1月7一9日在地矿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召开。来自地质矿产部、国家教委、能源部油汽总公司3个系统11个单位的16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上,有11位代表报告了有关蓝片岩低温一极低温的高压变质作用研究的最新成果,交流了极低级变  相似文献   

12.
国际地科联(IUGS)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9项目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于1983年5月9日至13日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布瓦尔(Burwalls)会议中心举行会议,会议由工作组主席J.W.考依博士主持。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11个国家的36名地质学家:中国(3),苏联(3),美国(6),加拿大(1),法国(2),西德(2),丹麦(1),瑞典(3),西班牙(1),澳大利亚(1),英国(13),其中正式委员11人,通讯委员21人。中国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全国委员会及中国地质学会派遣了界线工作组正  相似文献   

13.
国际地质合作计划(IGCP)第91号项目前寒武纪成矿作用,始于1974年、并于今午8月在莫斯科宣告结束。中国于1981年参加该项目活动,IGCP中国全国委员会任命长春地质学院张秋生教授为91项中国工作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4.
由国际地质对比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和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91项中国工作组发起,长春地质学院主办的“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985年10月10日—13日在长春地质宫举行学术报告会,10月14日—20日全体国外代表和部分国内代表赴辽东半岛地质考察。 召开这次国际地质会议的决定,是1984年8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91项工作组特别会议上一致通过的。  相似文献   

15.
第三届国际太古代讨论会于1990年9月17—21日在西澳佩斯(Perth)召开。其发起和支助单位有澳大利亚地质学会,经济地质学家协会,IGCP 217号、247号和280号项目等。与会代表400多人,其中东道主国代表约260人,其余则有来自英、法、苏、美、印度、加拿大、日本和中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主办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94项“极低级变质作用”中国国家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于1991年1月7—9日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召开。国家教委,地矿部、能源部油气总公司3系统11个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们报告了有关蓝片岩(低温、偏低温的高压变质岩石)研究的最新成果,表述了存在不同构造背景、不同原岩类型,不同矿物组合特征的低温高压变质作用的证据,交流了极低级变质作用与油气生储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与极低级变质作用有关的一些岩石学、矿物学、构造学、地球化学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17.
序言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91项《前寒武纪成矿作用》中方工作组,按原定计划于1982年4月在长春举行了《中国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经中方工作组研究,在宣读的论文中选定十篇汇集  相似文献   

18.
1985年4月20日至4月30日在泰国清迈大学地质系召开了“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锡钨花岗岩对比及资源评价第220项第一次学术讨论会和工作会议”。它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简称IGCP)的一个组成部分。会议的主要讨论题目是“花岗岩地质、蚀变作用和有关矿化作用”。出席该对比项目学术讨论会和工作会议的有泰国、中国、马来  相似文献   

19.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143项“遥感与矿产勘查”讨论会,于1982年5月17日~21日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15个国家的约80名代表.国际地科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是总结25年来各国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用于地质找矿方面的成果,兼讨论第143项活动结束后新的活动课题.从提交和宣读的论文内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早前寒武纪地质及成矿作用》一书、系“国际地质合作计划(IGCP)第91号项目—前寒武纪成矿作用”中国工作组的总结报告,由中国工作组张秋生等著,1984年4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书由正文、附录和详细英文摘要等内容构成,共832,000字,插图259幅。正文共12章,第一章早前寒武纪地质对比原则,第二章中国早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