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接连发生过多次大震,每次大震前后(唐山大震除外),均有一系列小震、微震及宏观现象发生,个别情况还出现中震。这些现象,常被用作分析判断未来大震的重要依据。因而,在地震学界流传有“小震闹,大震到”的谚语。但有的地震工作者常因未将这一谚语与当地地震地质的具体条件相结合,以致造成分析判断上的重大错误。 国内外有些学者,在研究地震与活动断层的关系时,发现许多大震常和较大的断层有关,企图将地震的等级与断层的长度、宽度及规模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式,并认为地震往往沿较大的活动断层产生,或在地震时产生新的断裂。这种认识,有其一定的根  相似文献   

2.
笔者广泛搜集了分散于海峡两岸的有关文献和中外报刊,弄清史料来源,研究原始记载,吸取了海峡两岸学者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台湾地震历史资料,进行大力发掘,稻匡了地震时间、震中错置、一震多记及记载含混等问题,取得了翔实的资料,经认真研究,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编辑了《台湾省地震历史资料汇编》。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模型,对台湾地震区地震活动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开始于1986年的第7个活动期将于1992年左右结束;②第7个平静期将于1993年左右开始并延续至1999年左右;③最近一次M_s=7.6级的大震发生在1986年11月15日,未来下一次7.5级以上地震预计将在1992年底发生,发震地区仍在本区的东带。  相似文献   

4.
郑文振 《海洋通报》1999,18(1):52-57
在大地震运动共振预报法的基础上,对全球和我国的200多次大(强)震进行验证,并把其中的约20次灾难性或有代表性的地震列成表,证明大(强)震的预报是能突破的。在1996年末对日本海沟一线附近未来一两年将发生7.5 ̄8.4级大震和一系列大(强)震的趋势估计和预报,实际发生的地震说明预报的结果是正确的。经过对方法的深入研究,作者导出震中预报公式;最近还导出应用其前发生的M≥4级地震,对某些大(强)震可缩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华南海岸全新世高海滩岩中,又发现了海滩岩断代序列模式及其中蕴藏的重大科学信息。本文重点讨论高海滩岩与闽粤琼大震、大震构造与地震周期序列的关系,以及大震构造的定量标志。此外,继发现250年左右阶段的海岸升降年垂直活动速率后,又发现了50年左右阶段的年活动速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海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国近海海域历史及现代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与相邻大陆地震活动的关系、强震发生的构造条件、震源机制应力场等探讨了该区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海域强震多分布在近海区:有渤海、南黄海二个强震集中、频度高的“地震窝”;有泉州、南澳和琼州三个强度高但频度低的强震区.海域强震活动与相邻大陆的大震活动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整个海域的强震活动的时间分布亦有其共同的活跃期和平静期.海域强震发生的构造条件与大陆地震的相近,常发生在新生代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的强烈断陷区.海域地震应力场方向与邻近大陆的完全一致,它们好似大陆地震应力场轨迹线向板块边界处的自然延伸.该区强震活动与周围板块的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吴玉祥  吴松江 《台湾海峡》1989,8(2):105-113
本文从板块运动的观点出发,研究了台湾及其邻近岛弧地区大震震中的时-空分布和迁移、台湾地区地震能量的释放及其邻近岛弧地区大震活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的活动性与发震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是一条板内地震活跃带,对其进行研究对于华南沿海的防震减灾和南海北部的新构造活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震活动性分析发现,该地震带可以划分为闽南―粤东、阳江、雷琼3个地震活跃区和珠江口地震弱活动区。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发现,印藏碰撞导致的华南地块往E―SEE向运动并且该区东侧菲律宾海板块高速向NW向运动是该地震带的主要构造背景;二者的高速碰撞以及华南地块与西南、南侧块体的挤压剪切产生了巨大的应变能,这些应变能通过区内的滨海断裂带与壳内低速层进行传递、调整。在受挤压、剪切影响强烈的东、西部区域,除了在NW向与NE向的小规模断裂交会部位形成小震密集区之外,还在NW向断裂与滨海断裂带的交汇区域产生应力、应变积累,引发大震、强震。而在中部受影响较弱的珠江口区域,局部断裂稀疏,因而未出现小震密集区,并且大震、强震空缺。  相似文献   

9.
辽西地区海滨阶地、新构造运动与地震危险程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之后,紧靠其东北部的辽西锦县-山海关海滨地区有无发生大震的危险以及是否具备适合于建造核电站的地质构造条件,一直是有关部门和当地群众关心的问题,鉴于国内外地震地质工作的实践已经证明,一个地区的地震危险程度同当地的地质构造条件,尤其是新构造运动特征、有无活动大断裂发育及其展布与活动特点等密切相关.这些构造特点必然在地貌和新地层上有所反映,而在辽西地区则也会在海滨地貌,主要是海滨阶地与沉积上有所反映[1-5],1).因此,作者等从这个角度对那里进行了专门的研究,现将所得到的认识简介于后.  相似文献   

10.
狂风暴雨肆虐了6天6夜。此时南方的暴风雨扫荡了这块土地。当第七天时,洪水夹杂着南方的暴雨息了下来。风暴也停了下来,海水变得平静,洪水退却了。上述这段记述大洪水暴发的文字,出自传说中的苏美尔国王古尔加美什的史诗。这篇史诗出自公元前约2000年的古巴比伦人之手。它被认为是迄今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著作。最近,两位美国地质学家宣称,他们已知道了早在古尔加美什史诗上记  相似文献   

11.
“生命最后时光完成的水下传奇,海洋电影史上无人超越的丰碑——记《水下印象》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  相似文献   

12.
<正>作者介绍:王书君,著名军事史专家,旅美学者,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从事社会科学研究与写作达三十余年,所著多部作品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纽约出版并广具影响。先后著有《太平洋海空战》(北京海洋出版社);《太平洋血战记》(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二次大战风云录》、《美日海空大战》、《美日海空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个月,在我国和日本等国海域,连续发生强烈地震。7月26日,我国黄海海域发生5.3级、6.0级地震,青岛、威海、烟台强烈有感。9月16日,我国台湾海峡发生7.3级地震,海峡两岸强烈波及。10月4日,日本北海道以东海域发生更为强烈的7.9级地震,使得环太平洋地震带西北段的地震活动推向了高潮……震颤的台湾海峡1994年9月16日14时20分,位于北纬22.6度、东经118.7度的台湾海峡南部、澎湖群岛西南海域发生了7.3级地震。这次地震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自1918年2月13日广东南澳7.3级地震以来,70多年中最大的地震。它  相似文献   

14.
提到海啸,人们通常指的是太平洋沿岸的特大海浪。翻天覆地的惊涛骇浪往往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其它大洋沿岸也有海啸。甚至于内陆海地中海也不例外,世界已知的海啸有12%发生在地中海。那么,黑海有海啸吗?文献中极少提到黑海的海啸,只有极狭小圈子内的专家们才知道有。这不奇怪,因为20世纪黑海沿岸总共只发生过几次强烈地震,即使引发了海啸,也不会造成多大实际的危害,况且又没有准确的记  相似文献   

15.
温经汤方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金匮要略》部分,同期的本草著作是《神农本草经》。本文从《神农本草经》角度解读张仲景对温经汤组成药物的运用,分析和总结该方的组方规律,并对温经汤方证进行探析,得出温经汤方证中有风寒湿外邪、虚热、瘀血、水饮等四种病理机制,全方“辛苦甘”合用,意在用甘味药填补血脉,用辛味药佐以苦味药使气血流通,且药力缓和持久,共奏温经除痹、益气养阴、活血消癥、化饮散结之功。  相似文献   

16.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据地震监测人员测定,全球每年发生大小地震100余万次。当然多数地震是无法感觉到的,只能通过精密仪器才能观察到。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是巨大的,据测定,过去发生过的大地震其能量超过热核装置的数倍之多。由于地震经常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科学家们一直都在观察和研究地震的发生。人们了解到,地震的发生是由100~145公里  相似文献   

17.
辛华 《海洋世界》2008,(6):36-36
英国《焦点》月刊2007年9月号发表文章,题目是《潜伏的灾难》,作者是自然灾害专家比尔·麦圭尔。他在文章中说,忘记全球恐怖主义吧,因为地震、超级火山和飓风像定时炸弹正在滴答作响,对于全球大多数人来说,它们的威胁要比恐怖主义大得多。  相似文献   

18.
“火郁发之”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为中医基本治疗原则之一,升降散出自清·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清酒、熟蜜组成。升降散虽是治疗温病之方,但谨守因郁致火之病机,其用药特点以清、透为主,适用于气机升降失调,郁热外出不畅之证。  相似文献   

19.
地震是地壳发生的震动,绝大多数是由于地壳的断裂变动造成的一种自然灾害,人们发现,在地震前夕和地震时,常会有深海鱼类浮于海面上,地震过后,有时还会出现大量鱼类死亡现象,人们怀疑,鱼类能够预测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介绍秦裕辉教授运用四物补肝散加味治疗眼病的经验。四物补肝散,出自明傅仁宇《审视瑶函·卷四》,用于“治妇人产后,午后至夜昏花不明”,清顾世澄《疡医大全》用其治疗“雀目初起”。秦教授临证调整其原剂量,扩大其使用范围,常用该方治疗孕期及妇女产后目病、干眼、眼疲劳,取得满意疗效,并附验案3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