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获奖项目     
获奖项目AWARDS1996年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获奖项目一览表AwardsofCAMSin1996获奖项目名称TitleofAwards获奖者姓名Awardees(forCAMSonly)获奖等级PrizeClas南极气候与大气环境研究Studyo...  相似文献   

2.
新一代Penn State/NCAR中尺度数值模式MM5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新一代PennState/NCAR中尺度数值模式MM5王鹏云(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美国宾州大学(PennStateUniversity)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从七十年代中期起研制的PennState/NCAR中尺度数值模式MM4(早期为MM...  相似文献   

3.
院长的话     
院长的话我很荣幸在我国国民经济“九五”计划实施开端踏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领导岗位。在此,借“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的一席之地,向国内外读者介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1997/1998年将要实施的改革和发展方案及设想。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是我国大气科学...  相似文献   

4.
赵宗慈  罗勇 《大气科学》1999,23(5):522-532
将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2-1996)设置在东亚-西太平洋区域。利用该模式研究东亚区域气候模式的几个重要问题,即:垂直分辨率的影响,侧边界条件的重要性等。数值试验结果表明:细垂直分辨率模拟的降水分布优于粗分辨率模式,但容易引起“数值点暴雨”;EegCM2/EA与不崃源的大尺度侧边界嵌套,模拟的降水会有明显的不同,当用RegCM2/EA与不同来源的大尺度侧边界嵌套  相似文献   

5.
ENVIRONMENTANDCLIMATECHANGEINCHINA¥ZhouXiuji(周秀骥),ChenLongxun(陈隆勋),LiWeiliang(李维亮)andLiXiaowen(李晓文)ENVIRONMENTANDCLIMATECHANG...  相似文献   

6.
关于参加CLIPS专家会议和WGO第二次会议的报告李克让(中科院地理研究所,100101)1CLWS专家会议WMO于1996年5月22—24日在日内瓦召开了“气候信息和预报服务”(CLIPS)的专家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共有9个国家的10位专家,以及部...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高空探测系统的历史发展和最新进展陈奕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所)1引言自前苏联杰出的高空气象学家莫尔恰诺夫(P.A.Molchanov)首先成功地施放了由他设计的第一个无线电探空仪(1930年1月)以来,无线电探空仪及其地面接收处理设备已...  相似文献   

8.
Simulation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with IAP CGC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mulationofEastAsianSummerMonsoonwithIAPCGCMChenQiying(陈起英),①YuYongqiang(俞永强)andGuoYufu(郭裕福)InstituteofAtmosphericPhysics,Ch...  相似文献   

9.
AGCMStudyontheMechanismofSeasonalAbruptChangesWangHuijun(王会军)andZengQingcun(曾庆存)(LASG,InstituteofAtmosphericPhysics,ChineseAc...  相似文献   

10.
NCAR RegCM2对东亚区域气候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利用垂直、水平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模式NCARRegCM2(1996年5月最新版本)进行了1991年夏季(5~8月)东亚洪涝个例的区域气候数值模拟.与观测事实的比较表明,该模式能够较好地再现出该个例我国江淮流域—日本季风降水的主要时空特征和环流形势异常等.也指出了模拟结果的一些不足之处和今后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CHINAGLOBALATMOSPHEREWATCHBASELINEOBSERVATORYANDITSMEASUREMENTPROGRAMTangJie(汤洁),WenYupu(温玉璞),XuXiaobin(徐晓斌),ZhengXiangdong(郑...  相似文献   

12.
资料通讯     
资料通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南京气象学院大气资料服务中心第4卷第1期(总第10期)1997年12月ECMWF数值模拟资料CD┐ROM和CMAP降水资料介绍1ECMWFCD┐ROM这些CD-ROM上存放着选自ECMWF(欧洲中期预报中心)“...  相似文献   

13.
ACHARACTERISTICANALYSISOFAEROSOLSFROMSANDSTORMSYangDongzhen(杨东贞),WangChao(王超)andYuXiaolan(于晓岚)InstituteofAtmosphericChenmistr...  相似文献   

14.
地面测报程序(DMCX—A_2)使用注意事项田耀齐(汉中地区气象局汉中·723000)自1994年9月省局下发地面测报第二版程序(DMCX—A:)使用以来,发现有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现总结如下,供参考。1程序与电码相矛盾的处理根据《地面气象测报程序(?..  相似文献   

15.
SHORT-TERMCLIMATECHANGEANDITSCAUSEANDCLIMATEPREDICTIONINCHINA¥WeiFengying(魏凤英)(InstituteofSynopticandDynamicMeteorology.)Beij...  相似文献   

16.
MultispectrumMethodandtheComputationofVaporEquation①JiZhongzhen(季仲贞)andWangBin(王斌)LASG,InstituteofAtmosphericPhysics,ChineseA...  相似文献   

17.
SimulationoftheAsianMonsoonbyIAPAGCMCoupledwithanAdvancedLandSurfaceModel(IAP94)ZengQingcun(曾庆存),DaiYongjiu(戴永久)andXueFeng(薛峰...  相似文献   

18.
1985年6月14日,在中部风暴试验俄克拉何马-堪萨斯初步区域试验(PRE-STORM)外场阶段生成了一个很强的夜间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它出现在美国气候上中部暖季降水夜间最大中心附近.本文应用专门的无线电探空测风资料和地面中尺度站网资料研究了支持MCC生成的环境条件在夜间如何演变的.这里所研究的MCC是一个MCC系列中的第4个,是在准静止地面锋以北100—300公里处向东北东方向传播的三个MCC中的一个.MCC经历其最强烈发展区域的特点是,最初在浅薄的楔状冷气团之上为干燥和静力稳定状态(由前面过境的MCC造成)。昼夜变化的低空急流和锋的边界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到3小时就使锋面以上50百帕厚的气层内气块的平均对流有效位能(CAPE)局地增加2000Jkg(-1)以上。我们的分析表明,当1)由于昼夜调整的低空急流把潮湿的、高θe空气向北输送到锋面以上更冷的对流层中层环境区,因而出现特别高的CAPE时,和2)当低空急流末端北部附近特别强的绝热中尺度上升在急流轴上空引起显著的冷却时,准静止地面锋以北地区便成为夜间MCC发展的有利地区.冷却作用和强水汽平流一起消除了对流抑制作用[在自由对流高度(LFC)以下的负C  相似文献   

19.
出版物     
出版物1.PublicationsinRefereedJournalsandMonographsBaref.E.C.,ChenMinghu(1996),Theidentificationandevaluationofmoderatetoheavypr...  相似文献   

20.
DRAFTPROPOSALFORTHESOUTHCHINASEAMONSOONEXPERIMENT(SCSMEX)ChenLongxun(陈隆勋)DRAFTPROPOSALFORTHESOUTHCHINASEAMONSOONEXPERIMENT(S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