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地矿职工继承和发扬我们这支队伍“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奉献精神,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以地质-找矿为中心,顽强拼搏,使我国的地矿事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地质勘查取得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党的十四大提出“加速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的任务,为满足地矿系统在当前针对地质找矿困难而采取开展大比例尺成矿预测等一系列关键性战略措施的需要,应培养一大批既懂现代地质科学理论又能利用高新技术研究基础地质及解决地质找矿等问题的综合性高级地质人才(朱训部长称之为“大地质”人才),造就新一代地质科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号召全国人民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而奋斗.这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为保证四化建设,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要,地质勘探部门和地质科研单位,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随着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在找矿难度越来越大,地质工作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地质勘探部门如何依靠科技进步,更有成效地指导地质找矿?科研部门如何更好地为地质找矿服务?这是当前  相似文献   

4.
大跃进以来,在地质战线上,出现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全民找矿运动,这是党的群众路在地质工作中的光辉胜利。目前,在全国地质队伍中,不仅有了一支有先进技术装备的、兵种齐全的和具有社会主觉悟的现代化的地质找矿大军;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也涌现出了一个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的质找矿队伍。他们在总路线的鼓舞下,斗志昂扬、干劲冲天,沿着1958年大跃进的道路,利前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地质工作明确了要以地质——找矿为中心。在地质单位企业全面整顿中,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和提高地质工作的经济、社会效益的问题。实践证明这些方针是正确的,是建国以来通过实践的总结。现在我们要在正确方针指导下,加强並改革地质工作管理,使其进一步适合地质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进一步适应地质工作在客观经济规律中的处境。本文仅就地质工作管理主要对象以及由此同步改革有关管理制度问题,谈些个人的意见。一、地质工作管理的基础和对象是地质项目  相似文献   

6.
一、“六五”期间的主要进展“六五”期间地矿部系统的物探、化探和遥感工作继续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确定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以地质找矿为中心,以提高地质找矿效果与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通过调整工作部署,加强了带战略性的基础工作,扩大了服务领域和找矿范围,提高了方法技术和装备水平,从而使物探、化探和遥感工作获得了显著的地质-找矿效果与经济社会效益.(一)加强了区域物化探工作,开始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7.
对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实现找矿突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实现找矿突破是我国面临的矿产资源短缺形势的必然需要。本章结合地质找矿的实践、学习、思考、研究经历,从地质找矿创新能力、创新工作模式、创新文化和成矿研究等不同方面对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实现找矿突破进行了探讨,认为地质找矿工作是以地质找矿创新能力、创新工作模式和创新文化建设为基础,通过对地质找矿信息的收集、提取、研究,建立区域成矿模型、综合找矿模型、矿产勘查模型和矿床模型,在解剖成矿系统的过程中发现矿床,实现找矿突破,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8.
地质事业部门在全民普查找矿运动中佔一个什么样位置?它应该起什么样作用?简而言之:地质事业部门是全民普查找矿中的“全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全民普查找矿运动是地质部门正业而非副业,地质工作者不是站到羣众之外去“协助”,也不是站到羣众之上去做“技术指导”,而是站到羣众之中,在党的统  相似文献   

9.
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是指那些能为当前和未来的国家经济建设带来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地质找矿的重大成果,这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三十多年来的地质工作成果,为组织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湖南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方向是:重点开展铅、锌、锑、金、银、稀士、媒成气、硼矿、片状高岭土、原生金刚石及轻质建材原料;长沙—株洲—湘潭地区环境地质工作;对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其它地质工作。实现湖南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对策是:增强找矿意识;遵循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方向,积极调整地质工作布局;深化改革,运用经济杠杆,引导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采用先进地质工作手段,推动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充分发挥地质科技人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根据国土资源部与河南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我们以深入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为契机,深刻分析制约地质找矿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努力寻求破解难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前言     
《地质通报》2015,(Z1):227-228
<正>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迎来了崭新的2015年,也迎来了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青年地质大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地质工作者责无旁贷,应积极投身到地质找矿、地质科技创新和地质服务中去,为支撑引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促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中国从地学大  相似文献   

12.
前言     
<正>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迎来了崭新的2015年,也迎来了两年举办一次的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的召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地质工作者责无旁贷,应积极投身到地质找矿、地质科技创新和地质服务中去,为支撑引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促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我国  相似文献   

13.
孟庆伟 《地质论评》2012,58(1):115-116
2011年11月2日至5日,中国地质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孟宪来常务副理事长出席大会并致辞。会议以"支撑、引领——为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服务"为主题,旨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展示近年来地质找矿及研究的工作成果,促进全国地质领域的学术交流,发挥地质科技在地质找矿中  相似文献   

14.
杨文智 《河南地质》1999,17(3):162-164
21世纪地质找矿既是地质技术问题,又是当代地质经济问题,为保障人类资源可持利用,拓宽地质找矿的空间,不断增长科技含量,提高地质找矿效益,是面向21世纪的地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遥感应用的进步,遥感在地质找矿中应用越来越深入,遥感的地质分析能力也不断提高。同时,地理信息系统在遥感信息集成分析、圈定成矿靶区及远景区的应用研究中,成为空间多源信息综合自理伯有力工具,在遥地质找矿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遥感地质找矿的关键是遥感含矿信息提取技术。文章以遥感地质信息获取,含矿多源信息提取与分析,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为主要内容,对遥感地质找矿的进展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地矿部在杭州召开的工作会议,按照党的十三大精神、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计划会议精神,在初步回顾1987年地矿工作基础上,以加快和深化改革,促进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为重点,安排了1988年地质工作计划,部署了各项地矿工作任务。特别强调全系统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的实施,贯彻落实《辽宁省2012年“找矿突破在行动”基层行宣传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确保本溪连山关地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任务的实现,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四一大队紧密围绕该区地质找矿工作的中心任务,推动地质科技创新,实现地质找矿突破,对本溪连山关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模式、找矿模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建立了新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新的找矿依据,为实现我省东部地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进行了积极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发展了地勘生产力云南地矿局找矿硕果累累云南省地矿局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云南地矿局全体职工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地质找矿为中心,在15年的改革实践中,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地勘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相山铀矿田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在新一轮的地质找矿进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成果,铀资源量不断扩大,现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铀矿资源找矿大基地之一。依据相山铀矿田成矿规律为指导,认真分析了以往及近期相山北部找矿成果,选取相山北部游坊地区作为找矿远景区,详细阐述了该区成矿地质特征、铀成矿地质条件和铀资源找矿潜力,对今后在该区地质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面了解中西方找矿技术,对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外找矿,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采用对比分析法,对中西方的地质科研、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找矿技术差异,进行了全面比较;采用综合分析法,对我国找矿技术的特色优势,进行了系统归纳。我国地质科研找矿特色鲜明,我国地质勘查方法拥有自己的国家规范与标准,化探找矿技术是我国的强项和优势所在,我国物探找矿技术专业分工明确,我国遥感地质找矿技术先进,我国找矿技术将为我国企业开展国外找矿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