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衡量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内在质量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衡量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内在质量的方法。该方法综合了仪器精 度、环境干扰、季节变化、观测信噪比等因素,能对观测资料的质量给出公正、合理的 评价。  相似文献   

2.
通过金州台跨断层室内水准以及MD数字化断层蠕变的观测数据处理,找出该二种观测方法的数据变化特征以及干扰因素,对二种手段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并对观测结果的地震预测意义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以南通地震监测中心站跨断层短水准场地2017年11月28日观测曲线上升率异常为例,通过对短水准观测场地环境、观测场地标志的稳定性、仪器工作状态、气象因素水文因素、人为影响、异常变化特点等因素分析。结果认为此次异常为台站附近施工改变观测环境的影响以及观测系统误差、人为影响因素综合叠加导致的观测数据产生异常。结合观测环境变化,提出了对短水准N-S1向加速上升异常进行核实判断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永安冷冻厂深井是东南沿海最深的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井深1 000.44 m,本文介绍了永安井的地质构造及正常动态变化规律,通过对永安井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的分析,总结日常观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多种干扰因素,从自然因素、外界环境因素、人为干扰因素、仪器自身因素等典型表现,提高对非地震前兆干扰因素的识别,以便更好地排除干扰,提高仪器观测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5.
以盘锦台盘一井氡观测的三种仪器为基础,详细阐述了其观测原理、观测方法、影响因素、数据质量与分析,结合实际观测情况分析其观测的差异性,并对其映震效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盘一井溶解氡比气氡能更好地反映地下应力应变的变化。FD-105K测氡仪的观测资料映震性较好,FD-125型氡钍分析器和SD-3A型自动测氡仪更适应地震监测预报研究的需要,但其观测成果还要时间的验证。  相似文献   

6.
新沂地震台新建地电场观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由于观测系统故障、电阻率测量、雷电、降水及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地电场观测资料质量降低的客观现象,并对地电场观测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论证,提出异常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新沂台地电场观测数据能真实反映观测场地的客观变化,排除各类影响因素,其观测精度很高。  相似文献   

7.
对2002年度地磁台站模拟观测系统和数字观测系统观测报告中的D、H、Z三分量日均值的一致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将有助于模拟观测系统向数字观测系统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水位传感器准确度的实验室校准方法,并结合地震台站的实际观测情况,对实验室校准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地震台站现场水位传感器的校准方法。通过地震台站现场校准方法的提出,从原理上基本解决了由于现场环境因素、压敏元件的非线性因素给水位观测带来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9.
荣成地震台形变观测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荣成地震台2套形变仪运行以来影响观测质量的干扰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出影响观测资料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感应雷击、降雨影响及气压影响;观测系统因素主要有数采故障、电压影响;人为因素主要有仪器标定和仪器调零。通过对干扰、故障因素的分析,为日常工作中观测人员及时发现地震前兆异常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盘一井多年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研究,初步分析了盘一井溶解气各组分的动态类型、异常形态及影响因素,并对影响气体观测的干扰因素作以排除。  相似文献   

11.
鹤岗地震台形变观测数据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整理鹤岗地震台多年形变观测资料,分析观测数据中较为明显的突跳、台阶等数据畸变出现的原因,结合观测环境、仪器故障、人为因素、同震阶跃等影响因素,讨论数据畸变特征,使地震台站人员在日常形变资料分析处理中,能够快速识别数据异常原因,为分析地震前兆异常数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自鹤岗地震台形变仪器于2006年投入使用以来,形变观测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地震前兆监测手段,为地震前兆资料的积累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观测数据。但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也时常受到一些干扰因素的影响,如雷电、山洞潮湿、降雨等一些自然因素,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为因素等。因此,为提高观测质量和工作效率,以鹤岗台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例,结合台站实际情况,讨论了仪器运行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影响地电场观测数据干扰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电场观测是地震电磁前兆观测方法之一,由于观测物理量的原因,所受到的干扰因素比较多。为了正确鉴别震前异常信息,对临汾中心地震台影响地电场观测数据的各种干扰因素做了详细的研究,并对典型干扰事件进行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太原基准地震台地磁背景噪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太原基准地震台数字化地磁观测项目建成运行后,背景噪声水平较大,影响观测资料的使用.采取多种技术措施,认为地电阻率观测对地供电是地磁稳频干扰的主要成分,是地磁背景噪声的一项重要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数字化地倾斜仪观测资料的干扰分析,了解仪器运转情况,针对不同类型干扰因素提出处理方法,为观测资料的使用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溧阳体应变自1994年开始观测以来,经历了1994年至2000年以整点值为主的模拟观测,和2001年至今以分钟值为主的数字化观测两个阶段,对这两个观测阶段观测资料变化形态、观测质量和观测精度、潮汐因子中误差、地震波记录能力等参数进行对比研究,同时采用固体潮汐残差矢量分析方法,对溧阳台1996年以来的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①溧阳台数字化观测和模拟观测资料的形态、观测精度、方差、潮汐因子中误差、相位滞后等参数无显著差异;影响观测资料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仪器故障、水位、气压、气温等;②溧阳体应变固体潮汐残差矢量对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6.1级地震异常特征明显,映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埋地金属管线对视电阻率的观测危害甚大。造成观测值大幅改变,跳动,无规律可循。严重时,甚至台站报废,被迫搬迁。通过一些突发事件的启发,结合现场实验,并引证了一些理论计算,笔者摸索出了只须对金属管道作局部微小的改造,就能基本克服其对观测的干扰的方法。该方法在红格台试验半年多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观测值恢复到安装的水管以前的水平,再无大幅度的跳动。该方法节约经费,简单易行,大大提高了台站在复杂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08-2016年德令哈地震台水温观测数据,总结长期及短期变化特征,对影响数据变化的观测技术系统、观测环境及人为因素等干扰源进行分析。分析认为,观测技术系统故障干扰因素有供电故障、仪器故障、雷电影响等,该类干扰具有发生时间随机、持续时段较长,突变、异常变化幅度较大等特点;观测环境干扰有人工湖、黑石山水库、灌溉水渠等,该类干扰数据不稳定,具有突升、突降、突跳等特点;人为干扰有前兆仪器现场检修、仪器安装、施工改造等,具有持续时间短、突变、异常变化幅度较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辽宁盘锦高七井水温测点的基本情况,对高七井水温自199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观测资料进行研究,初步分析影响动态的因素、特征及影响机理,总结高七井地热测项的异常特征和映震规律。认为。高七井水温前兆异常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有趋势性的,也有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