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景观多样性是度量区域生态系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数量和面积比例的集成指数,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指数。农田作为干旱半干旱区人工绿洲的主要景观组成类型,是近半个世纪绿洲空间结构研究的焦点。本文采用2020年30 m分辨率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的空间分异因子解释力(q统计量)和Moving Window法分析了宁夏沿黄人工绿洲卫宁平原灌区农田格局对景观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宁夏沿黄平原区景观多样性(LDI)变化受到了农田总面积(CA)和最大农田斑块指数(LPI)的显著影响,但是它们与斑块间距离(Enn_mn)和斑块类型周长-面积分维数(Pafrac)的交互作用更显著,大于其单独影响。农田总面积和最大农田斑块指数不同级别对LDI都有显著影响;斑块间距离和斑块类型周长-面积分维数分别为67~801 m(q>0.05)和0.142~1.060时对景观多样性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在此阈值范围内则对景观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城市植被景观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树龙  李贞 《热带地理》2000,20(2):121-124
城市植被是城市的绿色生命线,对改善和美化城市景观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言路在分析广州市植被景观现状的基础之上,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具体情况和考虑研究的可操作性,选取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分离度和破碎度四个指标,从景观的类型多术性、格局多样性和斑块多样性三个方面,对广州市城市植被景观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城市植被景观类型多样性降低,景观类型趋于单一;景观斑块多样性增大,嵌  相似文献   

3.
徐建华  岳文泽  谈文琦 《地理学报》2004,59(6):1058-1067
以上海市外环以内的中心城区为区域背景,基于SPOT全色波段遥感影像数据和GIS技术,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城市景观格局的空间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景观格局的空间自相关性具有显著的尺度依赖性。Moran指数I与Geary系数c对粒度变化的敏感点相同,均为50m。(2)城市景观形态具有分形特征,各类景观斑块的分维数对粒度变化的响应不同,它们随着粒度的变化呈非线性变化趋势;在粒度较小时,各类景观斑块之间的分维数差异较大,而随着粒度的增大,其分维数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3)城市景观多样性格局,与空间区位及人类活动的空间格局息息相关。在城市中心,主导型景观是经济效益较高的商业文化景观,并且景观斑块聚集度、破碎度大;经济效益较低的农业景观分布在城市边缘区,而且景观类型单一,斑块面积较大,破碎度较小;在由城市中心向边缘过渡的中间地带,景观类型多样,空间格局复杂。(4)景观多样性具有尺度依赖性。随着幅度的增加,景观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大,多样性的空间格局也显著变化。在0.5km幅度下,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出现在市中心,从市中心向外呈现高低起伏的环状模式扩展,随着幅度增加,多样性指数的高值区向景观类型变化最剧烈的城乡过渡地带转移。(5)景观多样性的空间变异也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在较  相似文献   

4.
许多多样性模型仅注重模拟多样性单一方面的信息,忽略了空间尺度因素的作用。比较分析不同模型对空间尺度变化的响应是开展多尺度生态多样性模拟和评估的基础。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为案例区,运用7个生态多样性模型对景观元多样性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发现:①随着空间分辨率的粗化,景观元均匀性方面的多样性变化幅度大于丰富性;②Shannon多样性和Turner多样性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③Whit-taker模型和Margalef模型单纯考虑景观元类型数相对于个体数的变化,景观元类型数对后者贡献更大,前者模拟结果的规律性明显优于后者;④Mladenoff模型和Scaling生态多样性模型综合考虑了景观元多样性的两个方面,但景观元类型数对前者的影响更大,其模拟结果缺乏规律性;Scaling生态多样性模型同时考虑了空间尺度因素的作用,模拟结果具有很好的规律性,更适于多尺度生态多样性的模拟与评估。  相似文献   

5.
人类活动对山地景观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山地景观是由相互联系的相对海拔较高的景观组分镶嵌构成的异质性镶嵌体,具有景观类型呈垂直地带性分布格局、多样性高、形状复杂及廊道曲度大等特点重点从斑块复杂性、景观稳定性和多样性以及组成单元间空间联系等方面评述了人类活动对山地景观结构的影响,说明人类活动可增加或降低景观斑块的复杂性,破坏山地景观的稳定性并可改变山地景观的多样性.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景观功能及动态的影响,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山地景观影响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河西走廊中西段肃州区景观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景观空间格局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之一。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GIS技术(ArcGIS 8.1)和Fragstats Version 3.3软件,基于2000年Landsat5 的4、3、2(RGB)波段合成影像解译结果.将研究区分为19个景观要素,选取斑块特征指数(斑块伸长指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分维数)、景观多样性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和景观空间构型指数(蔓延度、破碎度、分离度)等指标,对酒泉市肃州区进行了景观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肃州区景观的主要斑块类型为戈壁(沙地)、耕地、盐碱地和低覆盖草地,体现了景观的基质是戈壁沙地和农牧业绿洲类型的特点;(2)斑块特征指数表现为:农村居民点、耕地和低覆盖草地斑块密度较大,耕地、戈壁、低覆盖草地和盐碱地斑块边缘密度较大,反映出农村居民点多而分散,草地退化和耕地碎片化状况;(3)景观多样性指数SHDI表明景观异质性较高的特点,SHEI则表明景观中有一定的优势类型,以戈壁、耕地和盐碱地等景观类型占优势;(4)景观空间构型指数蔓延度反映了聚集度适中的特点,破碎度则反映肃州区景观总体受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小,戈壁、耕地、沙地、盐碱地分离度较小,反映出肃州区这些景观类型占较大面积,斑块相对聚集,构成控制性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7.
微尺度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干旱河谷是横断山区一类特殊的生态系统类型,生态脆弱,生态退化潜在风险大.选择四川茂县两河口典型样地干旱河谷微尺度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样地上分布的景观类型多样,斑块类型有19个,植被景观总斑块达3 383个,以基质分布为主,植被斑块状镶嵌其中,主要以中生性耐旱植物为主,植被覆盖度为42.25%.植被景观类型大部分为豆科类灌丛景观,整个景观由川甘亚菊、刺蓬、瓦松、茂汶韭、狗尾草、小角柱花、侧柏、臭椿、滇柏、卷柏、元宝枫、岷江柏景观斑块控制.植被景观分布特征为,帚菊斑块面积最大且分布均匀,小马鞍羊蹄甲斑块最大且聚集度最高,狗尾草斑块破碎化程度最大,蚊子草斑块多样性程度最大,小角柱花多样性程度最小且分布最散.通过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研究区植物分布呈现较高的正相关性和空间聚集性,在尺度2m×2m空间自相关值最大,未来干旱河谷区微尺度空间格局研究尺度在这个尺度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河北白石山景区景观格局及生态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运用GPS(Magellan 315型)测得各景观类型斑块的基本信息,并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对河北涞源白石山景区典型地区的景观格局多样性现状进行分析。所选取的景观格局指数包括:斑块密度指数、分离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等。结果表明:景观格局的分布比较合理,但其生境已出现明显的破碎化现象,植被发生明显的退化;据此提出该地区生态系统的修复建议,以期为涞源白石山的生态修复乃至整个太行山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土地整理景观效应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王军  邱扬  杨磊  邸超  余莉 《地理研究》2007,26(2):258-265
以北京市怀柔区的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基于GIS,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了土地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土地整理实施后,项目区超过70%的面积为耕地,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多转变为耕地。(2)土地利用的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降幅超过50%;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面积和最小斑块面积分别增加1.2倍、0.4倍和79倍,而斑块面积变异系数降低了24.18%。(3)土地利用斑块形状变得简单规则、空间分布集中,景观边缘密度、形状指数和分离度指数明显降低,降幅超过29%,分维数略有降低,而聚集度升高。(4)土地整理在减轻景观破碎化的同时也降低了景观多样性,斑块类型丰富度指数降低14%,而Shannon与Simpson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降幅超过30%。  相似文献   

10.
河南黄河沿岸地区景观格局演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梁国付  丁圣彦 《地理学报》2005,60(4):665-672
利用1987年和2002年的遥感影像,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河南黄河沿岸的区域特征,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河南黄河沿岸地区景观格局的演变,用于了解在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河南黄河沿岸地区景观格局的演变过程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内,水浇地景观类型为占优势的景观类型。1987~2002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显著:河流景观、水浇地景观、林地景观和滩地景观类型的面积呈减小趋势,坑塘景观、稻田景观、旱地景观和建设用地景观类型面积则呈增加趋势。景观斑块总数量呈现出略微减少的趋势。景观空间特征表现为景观多样性增加,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异减小。破碎化指数减小,景观整体破碎化程度有所减缓。景观空间构型明显,基本上是以大斑块为主,呈聚集型分布。特别是占优势的景观类型,斑块更加集中连片。自然过程特别是人类活动对河南黄河沿岸地区景观格局的变化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The models for landscape connectivity are distinguished into models for line connectivity, vertex connectivity, network connectivity and patch connectivity separately. Because the models for line connectivity, for vertex connectivity, and for network connectivity have long been studied and have become ripe, the model for patch connectivity is paid special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patch connectivity is defined as the average movement efficiency (minimizing movement distance) of animal migrants or plant propagules in patches of a region under consideration. According to this definition, a model for landscape connectivity is mathematically deduced to apply to GIS data. The application of model for patch connectivity in the new-born wetland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shows patch connectivity has a negative interrelation with human impact intensity and landscape diversity.  相似文献   

12.
The models for landscape connectivity are distinguished into models for line connectivity, vertex connectivity, network connectivity and patch connectivity separately. Because the models for line connectivity, for vertex connectivity, and for network connectivity have long been studied and have become ripe, the model for patch connectivity is paid special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patch connectivity is defined as the average movement efficiency (minimizing movement distance) of animal migrants or plant propagules in patches of a region under consideration. According to this definition, a model for landscape connectivity is mathematically deduced to apply to GIS data. The application of model for patch connectivity in the new-born wetland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shows patch connectivity has a negative interrelation with human impact intensity and landscape diversity.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不同形式人类经济活动下的森林景观变化与西双版纳地区鸟类多样性的关系.同时对发展生产时的用地布局和维护森林景观的动态发展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分维数、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和破碎化指数等指标,对比分析了伊洛河流域的洛宁县不同地貌类型区的景观空间分布和空间格局特征,探讨了该地区不同地貌类型区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从南北中山区向内到南北低山区到南北塬陵区再到川涧区,斑块破碎化指数从0.0190到0.3225到0.4378再到0.1794,总体呈增加趋势,破碎化程度增大,川涧区则由于遥感影像解析精度问题,使得破碎化指数低于塬陵区;景观多样性指数从0.1828到0.3586到0.2983再到0.3634,总体也呈增大趋势;平均斑块分维数从1.1148到1.3854到1.2263再到1.3680,呈两低两高分布。  相似文献   

15.
16.
景观连通性模型可区分为点连通性模型,线连通性模型,网连通性模型和斑块连通性模型。因为点连通性、线连通性和网连通性己有很长的研究历史,相应的连通性模型(连通度)己比较成熟,所以本文的研究焦点是尚不成熟的斑块连通性模型。斑块连通性被定义为斑块中动物迁徙或植物传播运动的平均效率(或最小化运动距离)。斑块连通性模型在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斑块连通性与人类活动强度和景观多样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The publication of the European Landscape Convention (2000) had a stimulating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new systems of landscape classification and new methods of their evaluation and mapping. As an example,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physiognomic landscape types was developed in Poland in 2014. The objectives of the paper are to (1) popularize, on the international scale, the classification of physiognomic landscape types in a new, improved version, (2) present the original method of physiognomic landscape types mapping with the use of the system of basic landscape units, and (3) present the results of testing of the method in the area of the Kazimierz Landscape Park, Poland. In the area of the Kazimierz Landscape Park, 491 basic landscape units were delimited, within which, on the basis of the leading traits of land relief and cover forms, the physiognomic landscape types were identified. Maps of this type can be important tools in implementing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European Landscape Convention. The total number of physiognomic landscape types identified within a specific area can be one of the key indicators of landscape diversity.  相似文献   

18.
景观多样性指数(LDI)不仅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也是生物多样保护中的重要层次。基于土地利用栅格数据(30 m分辨率),在ArcMap环境中采用Neighborhood和Focal工具对宁夏沿黄绿洲LDI时空变化和尺度依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基本单元(正方形)边长90~6000 m 5个时期重复统计分析表明宁夏沿黄绿洲景观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特征,转折点在3000 m。(2)近50 a来研究区LDI变化具有周期性,2000年是转折点。其中,1975—2000年LDI呈降低趋势,LDI分区分析显示以退化区斑块类型面积(CA)最大和好转区CA最小为主要特点,分别为6840 km2和1332 km2。2000—2020年LDI呈增加趋势,以稳定区CA最大和退化区CA最小为主要特点,分别为7848 km2和792 km2;由于此阶段初始LDI(2000年)最低,LDI后期好转程度没有达到前期水平。(3)LDI分级面积转换以前期好转区向后期稳定区流转(796km2<...  相似文献   

19.
彭建  王仰麟  景娟  吴健生  张源 《山地学报》2005,23(2):191-196
针对乡村产业结构与景观多样性相关关系的综合研究,可以耦合区域发展的自然生态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是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有益探讨。以滇西北山区云南省永胜县为例,在定性分析乡村地域主要产业对生态环境与景观多样性影响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聚类法定量分析乡村产业结构和景观多样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经济较发达的区域,不同的产业结构可以导致类似的景观多样性;而在经济较落后的区域,产业结构不能唯一确定景观多样性,还受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因子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干旱区绿洲景观尺度稳定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在景观尺度上,从绿洲景观多样性、景观廊道的复杂性以及土地利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探讨了绿洲景观稳定性的内涵,并对新疆三工河流域绿洲进行实例分析和应用。结果表明:(1)人工绿洲景观的稳定需要绿洲景观的多样性逐渐降低和景观廊道的复杂性增加;但天然绿洲的稳定需要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和景观廊道的复杂性。(2)人工绿洲景观稳定性还可从绿洲土地利用变化方面分析,绿洲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投入大量负熵的结果,投入的负熵越多,绿洲土地利用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绿洲从低级的亚稳定状态不断向高级稳定态发展,从而实现绿洲可持续发展。但人类的投入并不总是有利于绿洲的稳定,可用土地废弃比例的变化,说明人类投入对绿洲生态环境和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土地废弃的比例越高,绿洲生态环境的质量也就越低,绿洲的稳定性也就越低。(3)通过绿洲景观多样性、景观廊道的复杂性和土地利用状况综合评判,1978~1998期间三工河流域绿洲景观及其各部分的稳定性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