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允华  鲍士柱  单福芝 《气象》1978,4(2):32-33
目前,在我国的气象台站和科研工作中,广泛地使用热电式相对日射表来测量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它还作为一种基础仪器用来标定天空辐射表和辐射平衡表。可是,相对日射表本身并不能直接测量辐射通量的绝对值,需要借助于绝对仪器来标定其仪器常数(即所测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值和相对日射表电表指针的偏转值之比),然后才能使用。所以,相对日射表仪器常数值的正确标定是保证各种辐射测量精度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狄勉祖 《气象》1977,3(3):29-30
太阳辐射测量仪器,根据其测得数值的单位可分为绝对的和相对的两大类别。所谓绝对日射仪器系指通过观测即可直接获得以卡/厘米~2·分为单位的日射强度值;而相对日射仪器则是需要通过换算系数将所测得的数值,例如电流、电压或其他单位换算成卡/厘米~2·分的仪器。也就是说相对仪器需要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同绝对仪器的比较、标定,才能给出具体数值。 一、绝对日射仪器  相似文献   

3.
徐金宝 《气象》1982,8(10):27-28
相对日射仪的换算系数必须由标准日射仪检定而得出,并需定期重复进行。标准日射仪分相对和绝对两种。相对标准为同类型的日射仪与绝对日射仪相比较,求得其换算系数,随后将它作为相对标准仪器,备作检定同类型日射仪之用;绝对标准日射仪有埃斯川姆补偿式、水注式、空腔式,这些仪器均列为国际绝对标准,它们作为绝对日射仪相互比较或检定相对  相似文献   

4.
《气象科技》1981,(1):22-22
118型太阳辐射仪可测量太阳辐射能也可测量太阳辐射强度。探头为硅光电池。硅光电池把总辐射(直接辐射加散射辐射)转换成直流电流。仪器的低功耗电路累记并随时显示太阳能。当仪器断路时,可把累记的太阳能数据存贮起来,按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化的各种设备越来越多地装备于气象各项业务建设。在高原地区,雷电天气现象特别频繁,重者击坏仪器,轻则干扰与计算机联网的观测仪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如新型的日射观测仪),产生测量误差,不但影响正常气象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常造成经济损失。本人设计了一种雷电自动防护器,能随时监视雷电天气现象,一但有雷电天气产生时.它能自动切断并保护仪器的输入网络,在一定的时段内  相似文献   

6.
PSP总日射表在我国一直作为标准总日射表和质量优良的辐射仪器在使用,2006年以前还曾作为国家散射标准,在太阳辐射量值传递中测量标准散射辐射,通过成分和法计算标准总日射辐照度。总日射表的校准在晴天条件下进行,此时天空无云,由于热偏移为负值,导致对短波灵敏度系数被低估。2011年10月14日—11月15日在北京密云上甸子大气本底站进行了对比观测试验,通过对不同总日射表热偏移订正方法的试验与研究,进行了5种热偏移订正方法的比较。通过订正,在用于室外成分和法校准时,PSP表的灵敏度系数的准确度可提高1%,进而提高总辐射的测量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气象科技》1974,(5):44-50
一、概述日本横河电机制造厂研制的自动气象观测装置,是陆用有线遥测自动气象站,可测量或记录风速、风向、温度、湿度(露点)、气压、雨量、日射等七个气象要素。该仪器除感应部分外,大部分采用集成电路,完全晶体管化。除日射外,其余6个要素全部用电子式自动平衡记录器记录。其中,风程、降水量和日射还用打印机(附有时钟)自动打印。  相似文献   

8.
到达水平面上的总日射量(短波总辐射量)可利用总日射计测定。然而,由于观测点的数量受到限制,对于各种各样倾斜面上的日射量测量,可以说是完全没有。为此,过去就想研究复杂倾斜面上的直射、散射成分,  相似文献   

9.
交直流电源变换器是将充电机,电子电流稳压器,逆变器三者合理地组合在一起,为气象台站新装备的传真收片和作交直流电源转换配套专用仪器,代替原来为传真收片机配套的汽油、柴油发电机组。  相似文献   

10.
测量光合作用有效辐射通量密度的仪器要求:1.定量探测0.4—0.7μ波带的辐射;2.在辐照度的很大变化范围内呈线性;3.不发生光电疲劳;4.时间常数要小到能够追踪植物丛内光的瞬态起伏;5.热响应系数小;6.长时间的工作稳定;7.有足够好的余弦响应。此外,仪器要小型,尽量减小对庄稼的损害。硅光电池曾被成功地用来记录光合作用有效辐射,成本也较低。但在近红外波带,需要用滤波器进行重大的光谱修整。硒光电池成本较低,但在  相似文献   

11.
简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物理工作者们所设计的世界上第一种自动臭氧计,在所有的苏联臭氧测站、已经成功地通过了考验.仪器创制者之一эмиль(哈萨克水文气象科学研究所的高级科学工作者)自信地报告说:到目前为止,人们认为英国摄谱仪добсон式是最好的臭氧计了,然而这个很准确的仪器不是自动的,并且它的变化带有很大程度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2.
简讯     
《气象学报》1959,30(2):195-196
地球物理工作者们所设计的世界上第一种自动臭氧计,在所有的苏联臭氧测站、已经成功地通过了考验.仪器创制者之一эмиль(哈萨克水文气象科学研究所的高级科学工作者)自信地报告说:到目前为止,人们认为英国摄谱仪добсон式是最好的臭氧计了,然而这个很准确的仪器不是自动的,并且它的变化带有很大程度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3.
1.前言近年来,由于地面热平衡的能量问题,对正确了解地面日射量的分布和时间变化的要求提高了,并已在包括实验观测等许多方面实施日射量的观测。自设计埃斯屈朗补偿日射计(直接日射计)以来,已有90年历史,其精度为1%。然而,若用作水平面总日射观测,则不可避免产生5%左右的误差,有时误差超过20%。这是1974年和1975年的气团变性观测(AMTEX)的情况。从分析研究九州地方常规观测的日射量资料发现,在日本日射量最多的地方宫崎,晴天中午的水平面总日射量超过大气顶的值(这些例子将在后面给出)。因此,在当时的热量收支分析中,还不能完全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今后,将在多方面积累水平面总日射量资料,所  相似文献   

14.
“电接风”是气象部门不可缺少的气象仪器,它能自动记录每分钟的风向风速资料。目前台站使用的电接风奇是70年代的气象仪器本世申.方面右它的钟点。本文谈谈改进后电接风交直流供电方式,以供有关人员参考。电接风指示器内装有整流电源和外接干电池(接线柱)两种供电方式。整流电源由交流电输入,经过变压器降压和整流器整流后,输出的电压为直流电12V左右和外接8节干电池串联后的12V直流电,供电接风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外接干电池是浮接在接线柱上,当交流电流中断时(即停电时),外接干电池能自动接替.保证仪器的连续工作。但是,…  相似文献   

15.
东北三省和大连市测报管理联席会议于8月2—4日在大连旅顺召开,三省一市的有关处室领导及主管地面、日射测报的同志参加了会议。国家气象局气候司站网处副处长陈中立到会。会议就近几年来东北地区台站网调整和基准站建设、航危报服务、日射仪器换型等方面问题交流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日射计     
《气象科技》1976,(1):33-33
这是日本生产的一种日射计。感应元件包括两组相同的双金属片,一组涂黑色可接受太阳辐射,另一组涂高反射的颜色反射太阳辐射。为了防止这两组金属片之闻的热传输,采用对流器翅片方式予以连结。  相似文献   

17.
全天空测云技术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是一种常见和重要的天气现象,在大气辐射传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云的形态、分布、数量及其变化标志着大气运动的状况。云的观测对军事活动、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业务上尚未实现云的自动观测,单点测量云高的仪器已经较为成熟,然而云量和云状的自动观测仪器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文中总结了目前地基全天空测云仪器现状,分析了全天空云图获取、镜头保护、云点识别、云量计算、云高计算和云状识别等几个测云技术问题,最后从相关测量技术和产品应用角度做一定的思考和展望,认为需要从提高仪器性能、加强云高测量技术攻关、建立器测云分类标准等方面推进全天空测云仪器业务化应用。  相似文献   

18.
瞿森 《气象科技》1985,(6):86-87
联邦德国气象局为自动记录日照时间,设计了一种狭缝式日照计。仪器的实验样机于1977年制成,现已正式投产,产品称sONI日照计。测量时,狭缝旋转,对整个天空半球扫描,感测入射太阳直接辐射的辐照度;架设对,传感器不须对准某个特定的方向,也不必考虑纬度问题。  相似文献   

19.
1 准备仪器  查看鉴定后的探空仪电源和信号连线是否焊接牢靠、电码筒表面是否有脱落现象、感应元件有没有变形、电机转动是否正常以及工作电压电流是否正常等。如发现有脱焊现象、电码筒表面有脱落现象、感应元件有变形 ,更换仪器重新准备。要用手去拉一拉焊接线看有没有脱焊 ,查看电机转动时的电压、电流是不是在规定的值之内 ,同时要看电流波动是否小于等于是 2 0 m A,如果大于2 0 m A就只好更换仪器。要多听一听电机转动是否正常 ,有的电机电压电流要求都符合 ,但有停转的毛病。 1 998年放的一个仪器在准备时一切正常 ,释放前信号和…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目光情况的选取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观测人员容易在此问题上发生错误,因此在日射观测程序的开发过程中,希望能把它编入程序,让计算机来完成。但要实现日光情况的自动选取,是一件较高难度的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