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夏季(6~8月)山东天气评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飒 《山东气象》2000,20(3):59-62
1 天气概述2 0 0 0年夏季我省的天气气候特点是 :气温偏高 ,降水偏少 ,时空分布不均 ,无全省性强降水过程 ;前期干旱严重 ,季末降水趋多。全省季平均气温 2 6.4℃ ,较常年同期偏高1 .2℃ ;季平均降水量 3 77.5mm ,较常年偏少9% ,比去年同期偏多 1 0 9.5mm ,枣庄最多 ,为798.0mm ,较常年偏多 5 6% ;长岛最少 ,仅 1 5 0 .0mm ,较常年偏少 5 4%。季降水分布 (图 1 )南多北少 ,青岛、日照、临沂、枣庄、菏泽、聊城、济宁等地市降水较常年偏多 1~ 3成 ,滨州、东营、淄博、潍坊、烟台、威海等地市偏少 2~ 4成。图 1 山东省夏季降雨量 …  相似文献   

2.
《气象知识》2020,(1):10-13
1-2月南方地区出现罕见阴雨寡照天气2019年1-2月,江南大部、华南北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普遍偏多五成至1倍,局地偏多2倍,浙江、江西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江淮南部、江南、华南北部及贵州东南部降水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8?12天,日照时数偏少五成以上,苏皖鄂浙沪5省(市)日照时数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  相似文献   

3.
2023年,我国气候主要表现为暖干的特征,全国平均气温10.71℃,较1991—2020年气候平均偏高0.82℃,为1951年以来最暖;全国平均降水量615.0 mm,较常年偏少3.9%,为2012年以来第二少。四季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夏、秋季分别为历史同期次高和最高;除秋季降水偏多外,其余三季降水均偏少。汛期(5—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3%,为2012年以来第二少,我国中东部降水总体呈“中间多南北少”的分布。2023年,我国区域性气象干旱多发,西南地区遭遇冬春连旱;春季北方沙尘天气过程偏多;夏季前期,华北和黄淮遭受1961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7月底至8月初,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京津冀地区发生历史罕见极端强降水过程,华北地区出现“旱涝急转”;华西秋雨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多;1月中旬发生年内最强寒潮过程;秋末冬初冷空气频繁入侵,12月华北和黄淮等地降雪日数偏多、积雪偏深。  相似文献   

4.
吴永芳  潘汉明 《气象》1982,8(9):45-47
概况 前期干早少雨的东北和西北东部地区,6月份降水仍然偏少,旱情持续发展;东北平原和西北大部月降水量一般不足40毫米,大部地区比常年同期偏少6—8成(图1),加之气温偏高,旱情极为严重。常年6月已进入梅雨期的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本月没有出现稳定的雨带,因此大部地区的降水量仅有80—15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3—6成。河北北部和东部降水量却明显偏多,山东西北部、河北东部以及京津地区的降水量达60—17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  相似文献   

5.
今年秋季,山东天气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气温较常年偏低,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秋季主要降水过程分别出现于9月初、10月初和11月上旬后期。其它时段雨水稀少。全省秋季降水量呈东多西少分布。降水量较多的是威海、烟台、潍坊、济宁四市和淄博、枣庄两市的部分县(市、区),9—11月总降水量为200mm左右,较常年偏多4—6成。其中文登降水量最多,达278.2mm,比常年偏多8成以上。降水量较少的是鲁西地区,9—11月总降水量为50—80mm,较常年偏少2—4成。其中以冠县降水最少,仅46.5mm,比常年偏少5成左右(图1)。  相似文献   

6.
张飒 《山东气象》2000,20(1):64-66
1 天气概况1 999年山东冬季最显著的天气气候特征是 :初冬时节阳光灿烂 ,温暖如春 ;中后期冷空气活动次数多 ,势力强 ,齐鲁大地冰雪覆盖 ,北风呼啸 ,降水过程频繁 ,大部地市降水量较常年偏多 ,且降水时段相对集中在 1、2月份。冬季全省平均气温为 -0 5℃ ,较常年偏高0 5℃ ,其中 1 2月、2月偏高 ,1月偏低。全省平均降水量 2 8mm ,较常年偏多 2 1 %。各地市平均降水量 :日照、青岛两地市分别为 48 1mm和 42 0mm ,聊城、德州、滨洲三地市不足2 0mm ,其它在 2 0~ 40mm。1 1  1 2月气温和降水本月气温较常年偏高 ,光照偏多 ,降…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1—2020年降水量数据分析黑龙江省多降水期和少降水期的转折年及不同时期降水差异,得出结论:(1)1961年以来,黑龙江省年降水量经历多—少—多—少—多的演变,1966年以前降水量偏多,1967—1982年偏少,1983—1998年偏多,1999—2011年偏少,2012—2020年偏多。(2)黑龙江省多年平均降水量526.2mm,中部山区偏多,西南部和西北部偏少。多降水期(PM)平均降水量596.6mm,相对基准气候期降水偏多13.4%,偏多区主要在46—48°N之间;少降水期(PL)平均降水量485.8mm,相对基准气候期降水偏少7.7%,主要是西部和中南部偏少。(3)PM1时期黑龙江降水量554.6mm,相对基准气候期偏多5.4%;PM2时期降水量638.6mm,偏多21.4%;PM1时期降水主要多在西南部,PM2时期降水主要多在东北部;PM1时期,冬季和春季降水量却表现出偏少,冬季全省偏少15.3%,春季偏少8.6%;5月中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日降水量PM2时期较PM1时期偏多,7月中旬降水量较PM1时期少。  相似文献   

8.
2018年主汛期我国平均降水量为652.0 mm,较常年同期偏少95.0 mm。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北方降水偏多,南方降水偏少的总体特征。其中华南地区前汛期降水量较常年偏少5—8成, 江淮地区梅雨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少4—8成,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8成,局地偏多2倍以上。除华北雨季开始时间较常年偏早外,华南前汛期、江淮梅雨期开始时间均较常年偏晚。2018年主汛期全国平均降水日数71.29d,较常年偏少12.67d。共出现暴雨5229 站日,较常年偏少280站日。华南前汛期降水阶段性明显,中前期冷空气较弱,副高异常偏强是降水偏少的重要原因,后期南海季风爆发,水汽条件明显改善,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增大,降水明显增强;江淮梅雨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高层辐散抽吸的动力条件以及低层水汽辐合均较常年同期偏弱,是梅雨期降雨强度整体偏弱、梅期偏短的重要原因。华北雨季期间,东北亚稳定维持着一个异常反气旋环流,在中纬度地区形成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是华北地区出现强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2018年汛期全国共出现34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次数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或略偏少,全国暴雨站日也较常年同期略偏少。  相似文献   

9.
焦佩金 《气象》1989,15(1):58-61,12
本月,冷空气活动较弱,华北、东北、黄淮和江淮等地光照充足,气温偏高;除华西华南分别受秋雨和台风影响偏多外,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 天气概况 月内,由于冷空气活动较弱且路径偏东,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内蒙古、宁夏、陕西北部、山西和山东西北部等地月降水量不足10mm,较常年同期偏少5—9成;东北大部、京津唐地区、黄淮地区东部、江淮、江南东部和广东东部的月降水量在20~50mm之间,较常年同期偏少4—9  相似文献   

10.
1984年我国天气气候特点和北半球主要环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冰洁  袁景凤   《气象》1985,11(4):16-19
一、我国天气气候特点 1984年我国大部地区降水比较调和,旱涝范围小,持续时间短。春季温度偏低,夏、秋季温度条件好,日光充足。台风、霜冻、风雹等灾害较轻。总的来说,是比较风调雨顺的一年。 (一)降水比较调和,旱涝范围小,持续时间短 1984年,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地区年降水量为1000—20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及西南大部地区为200—1000毫米,西北的黄河以西大部地区为20—200毫米,北疆地区为150—300毫米。全国大部地区年降水量基本接近常年。南方大部地区较常年稍偏少,一般偏少不足2成,只有桂东北地区偏少3成左右;北方大部地区较常年稍偏多,一般偏多不足2成,只有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及河南中部地区偏多2—5成。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10—12月,江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前高后低,降水前少后多,日照时数偏多。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秋季持续少雨,鄱阳湖水域面积为近10 a同期最小;12月出现同期罕见大范围暴雨。1气候概况1.1气温。10—12月全省平均气温为13.9℃,较常年同期平均偏高0.2℃。其中赣北13.6℃,偏高0.4℃;赣中13.6℃,偏高0.1℃;赣南15.0℃,偏低0.2℃。10—12月全省平均气温分别为20.0、14.5、7.2℃,与常年同期相比,10、11月偏高0.5、0.9℃,12月偏低0.8℃。1.2降水。10—12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99.8 mm,较常年同期平均偏多9%。各地降水分布不均,赣北大部偏少,赣中、赣南偏多。10—12月全省平均降水量分别为19.1、94.8、85.9 mm,10月偏少70%、11、12月偏多33%、80%。1.3日照。10—12月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485.9 h,较常年  相似文献   

12.
<正>一、1—3月青南地区雪灾严重1—3月,青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18.9mm,较历年偏多80%以上,平均降水日数为28.7天,较历年偏多9.9天,降水量及降水日数均创历史同期最多;最大积雪深度不大,但积雪持续时间长,积雪深度在2cm以上的平均积雪日数为28.2天,较历年偏多15.6天,与2008年并列为历史第二多,略少于1993年。由于降水偏多,大范围长时间的积雪,致使青南地区发生轻到重度雪灾,其中甘德、称多发生重度雪  相似文献   

13.
1冬季气候概况2005年冬季(2005年12-2006年2月,下同),青海省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是有气象资料以来最暖的冬季,也是连续出现的第9个暖冬;降水除东部农业区、海北东部、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偏多外,其余地区偏少,全省平均降水量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8.2%;日照时数,除青南高原大部偏多以外,其余地区偏少,冬季平均日照时数较1971- 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了4%。主要的天气气候事件是玉树称多等地、都兰、门源的雪灾,2005年12月省内北部地区持续低温、干燥等天气气候,2006年1、2月本省的异常高温天气,2006年1月3-5日出现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等。1.1气温  相似文献   

14.
2018年主汛期我国平均降水量为652.0 mm,较常年同期偏少95.0 mm。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北方降水偏多,南方降水偏少的总体特征。其中华南地区前汛期降水量较常年偏少5~8成,江淮地区梅雨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少4~8成,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8成,局地偏多2倍以上。除华北雨季开始时间较常年偏早外,华南前汛期、江淮梅雨期开始时间均较常年偏晚。2018年主汛期全国平均降水日数71.29 d,较常年偏少12.67 d。共出现暴雨5229站日,较常年偏少280站日。华南前汛期降水阶段性明显,中前期冷空气较弱,副高异常偏强是降水偏少的重要原因,后期南海季风爆发,水汽条件明显改善,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增大,降水明显增强。江淮梅雨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高层辐散抽吸的动力条件以及低层水汽辐合均较常年同期偏弱,是梅雨期降雨强度整体偏弱、梅期偏短的重要原因。华北雨季期间,东北亚稳定维持着一个异常反气旋环流,在中纬度地区形成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是华北地区出现强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2018年汛期全国共出现34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次数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或略偏少,全国暴雨站日也较常年同期略偏少。  相似文献   

15.
综述:气温偏高,降水偏多2020年,我国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全国平均气温10.25℃,较常年偏高0.7℃(图1)o全国六大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偏高,其中华南偏高0.7℃,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三高;四季气温均偏高,冬、春明显偏暖。全国平均降水量694.8毫米,较常年偏多10.3%,为1951年以来第四多(图2)。中东部大部降水偏多、西北地区℃中西部偏少(图3)。冬、夏、秋季降水偏多,春季偏少。  相似文献   

16.
一、天气概况:本月多阴雨天气,气温普遍偏低,尤其关中更为明显。各地日照时数偏少。全省先后有47县(市)次降了暴雨,局地出现了大暴雨。上旬安康出现了洪涝灾害。本月我省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2—3成。各地降水量,陕北北部35~94毫米;陕北南部80—180毫米;渭北74—100毫米;关中大部100—200毫米,秦岭山区200—260毫米,巴山地区250—300毫米;丹凤最多为334毫米。(见图1),各地降水  相似文献   

17.
陈鲜艳 《气象》2007,33(9):124-125
6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0.5℃,比常年同期偏高1.0℃,仅次于2005年,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其中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区域平均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值,辽宁为次高值。全国平均降水量为94.5mm,较常年同期(97.8mm)略偏少,其中辽宁、吉林降水异常偏少,其区域平均降水量均为历史同期最少;宁夏、青海、内蒙古中部降水异常偏多,其区域平均降水量均为历史同期第二多。  相似文献   

18.
一、前期农业气象条件我县小麦从播种~越冬期(10月1日~2月20日)降水量为43.5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降水量105.7毫米,偏少62.2毫米。冬前(10月1日~12月10日)光热条件较好,此期大于等于0℃的积温616.0℃,较历年平均值偏高约45℃;日照时数306.8小时,较历年平均值偏少55.2小时。油菜从播种~越冬期(9月1日~2月20日)降水量152.8毫米,较历年同期平均值218.9毫米偏少66.1毫米。  相似文献   

19.
1991年12月,盆地区内月平均气温5.6~9.5℃;川西南山地月平均气温3.2~10.0℃,大部地区接近常年。川西北高原为-12.5~-0.1℃,部分地区偏高1℃左右。盆地区月降水量大部地区为15~45毫米,比常年略偏多;盆西北月降水量在2~6毫米,接近常年或偏少6~7成;川西南山地月降水量3~11毫米,西昌偏少5成;川西北高原月降水量1~10毫米,一般偏多8成~3倍。  相似文献   

20.
熊秋芬  马学款 《气象》2006,32(12):120-125
2006年9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华北、东北、西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气温偏高1~3℃;全国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但华西的部分地区降水偏多2~5成。月内,西南、江南旱区普降喜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