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陕西煎茶岭金矿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煎茶岭金矿原生矿为微细浸染型金矿。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约占3%。黄铁矿多以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分布于碳酸盐中,其粒度极为细小,多为几微米至几十微米;脉石矿物约占95%,以碳酸盐、石英为主。矿石中金品位为7.78×10-6,金矿物为含银自然金。金矿物的粒度分布于0.154~2.304μm,一般为0.384~0.768μm,可能还有更细的次显微金存在。黄铁矿是本矿床中金的最主要载体矿物,约有86.18%的金以包裹体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柞山金矿原生矿石为稠密浸染状、致密块状金矿石,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黄铁矿,约占11%,磁黄铁矿以浸染、致密块状分布于混合花岗岩中;脉石矿物约占80%,以石英、长石为主。矿石中金品位为7.25×1-0 6,金矿物为含银自然金,金矿物的粒度分布于0.074~0.0005mm之间,一般为0.037~0.010mm之间。磁黄铁矿是本矿床中金的最主要载体矿物,约占67.02%的金以自然金的形式赋存于磁黄铁矿中。  相似文献   

3.
湖南沃溪金锑钨矿床是江南造山带中金、锑、钨、均达到大型规模的典型矿床,其自然金的金成色值极高(>998)。本文聚焦湖南沃溪金锑钨矿床中金矿化作用,通过ICP- MS测试和包裹体显微测温实验查明不同矿物与围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流体特征,并通过热力学模拟分析自然金的成矿条件,探讨金成色值及金银比值对金矿化的指示作用和研究价值。ICP- MS测试结果显示,金银比值在白钨矿(103~520)和黄铁矿(69~673)中相对较高,在辉锑矿(6~65)和围岩(0. 3~35)中相对较低,在石英(6~199)中则变化较大。基于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200~350℃),本文建立了自然金成矿流体的热力学模型,分析并查明在黄铁矿与绢云母共生的自然金成矿流体中,硫离子浓度比温度更容易影响金溶解度,且金成色值主要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硫离子浓度呈负相关。通过对比研究和讨论,认为沃溪矿床大量金矿化可能形成于温度较高和硫离子浓度较低的白钨矿成矿流体中,而极高成色值的自然金可能与高金银比值的白钨矿和黄铁矿共生。上述方法和结论可为其他金矿床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湘西沃溪金锑钨矿床成因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沃溪金锑钨矿床主要矿物——自然金、黄铁矿、辉锑矿、白钨矿、黑钨矿和石英的产状、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包裹体和同位素等方面的特征,并结合模拟实验,探讨了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5.
某些矿物中次显微金及晶格金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高岭石、伊利石、黄铁矿、辉锑矿、石英等中的次显微金;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研究了黄铁矿、毒砂中的品格金;获得了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结果,从而对这些矿物中金的赋存状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从结晶化学观点对次显微金、晶格金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胶东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黄金基地,探明黄金资源储量超过5000t。胶东地区金矿床主要发育两种矿化样式,即浸染状细脉-网脉型矿化和石英-硫化物脉型矿化,金主要以可见金形式赋存于黄铁矿和石英中。玲珑金矿田位于招平断裂带北端,同时发育两种矿化样式的矿体,是研究金赋存状态的理想选区,理清金的赋存状态对于选择合适的选冶工艺以及揭示金的成矿作用和富集机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显微岩相学观察、电子探针分析与矿物自动定量分析,对胶东玲珑金矿田两种不同矿化样式的样品中可见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金成矿过程。玲珑金矿田两种矿化样式矿石中金矿物的赋存状态并无显著差异,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和自然金。嵌布状态为裂隙金、包体金、粒间金,以粒间金和包体金为主。金矿物粒度以微粒-细粒为主,石英脉中偶见中粒-粗粒金矿物。金矿物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以及与黄铜矿、方铅矿等硫化物共生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石英-黄铁矿阶段金矿物成色高于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金矿物成色,主要是受到成矿温度的影响。浸染状细脉-网脉型样品金矿物比石英-硫化物脉型样品金矿物具有更高的金成色,是由于两种矿化样式沉淀机制差...  相似文献   

7.
大王西峪金矿床位于大月坪复背斜南翼近轴部部位,属小秦岭金矿田的西(峪)—闵(峪)含金石英脉密集区。该矿床为岩浆热液成因的石英脉型金矿,矿石类型主要为金—黄铁矿—脉石英型和金—多金属硫化物—脉石英型。组成矿石的矿物成分较复杂,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局部有绢云母、长石、绿泥石及碳酸盐矿物;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次有方铅矿、黄铜矿、磁铁矿和微量白钨矿、钼铅矿、泡铋矿、闪锌矿、自然金、银金矿等。次生矿物有褐铁矿、白铅矿、蓝辉铜矿、铅矾及孔雀石等。金的载体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次有方铅矿、黄铜矿、石英等,金以微细粒度的包体金、裂隙金、粒间金状态赋存于载体矿物晶体中。根据单矿物样品分析结果,金主要赋存在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中,故金主要富集在多金属硫化物—脉石英类型的矿石中。  相似文献   

8.
阳山金矿带是西秦岭金矿带已探明金储量最大的独立金矿区,其矿化样式主要为微细浸染状矿化,其次为石英脉型矿化,可见金与“不可见金”均有发育,该金矿带是研究造山型金矿金赋存状态的理想地区,其研究成果对理解金成矿作用和过程以及指导选矿工艺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翔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显微观察基础上,将成矿期划分为早阶段(黄铁矿石英)、主阶段(黄铁矿毒砂绢云母石英)和晚阶段(辉锑矿石英方解石),综合应用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高分辨率透射电镜、X射线粉晶衍射等技术,剖析阳山金矿带不同成矿阶段金的赋存状态,进而探讨其对成矿过程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成矿早、主阶段以微细浸染状硫化物矿化为主,金主要以晶格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和毒砂中;而成矿晚阶段以脉状矿化为主,金主要以自然金的形式存在。金的赋存状态的变化,指示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温度、压力逐渐降低,成矿流体成分由富As流体演化为相对贫As且富Sb的流体。  相似文献   

9.
蚀变岩型金矿床中金常以"大颗粒金"形式存在,但针对其在蚀变矿化带中分布规律的研究相对缺乏。而且,采样及分析化验方法选择不当会导致测试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影响客观准确地评价找矿潜力。本文对宁夏树龙沟金矿床开展人工重砂研究,以期确定金的赋存状态、研究自然金的分布规律,以此指导区内相关勘查工作的具体部署。树龙沟金矿床为蚀变岩型金矿,受区内NE向断裂构造控制,从蚀变中心向两侧分别发育石英黄铁矿化带-伊利石黄铁矿化带-伊利石绿泥石化带,蚀变带宽度累计约10~20 m。采集的101件人工重砂样品中含自然金样品共计74件,其中粗粒金(0.07 mm)样品总量达62.4%。通过区内各类蚀变(矿化)相关的矿物与金含量关系的系统对比后发现:(1)自然金含量与褐铁矿呈正相关关系,与石英呈负相关关系,与黄铁矿的关系复杂;(2)伊利石黄铁矿化带中的自然金含量高于石英黄铁矿化带和伊利石绿泥石化带;(3)矿区基性岩脉与金无成因联系,基性脉岩及其后期破碎为金矿化提供了构造通道。本文认为在该区找矿工作中应该将伊利石黄铁矿化及石英黄铁矿化作为重要的找矿标志。本矿床自然金属于粗粒-巨粒,矿石中金含量的测定应选用针对明金的过筛火试金等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绿源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基础上,结合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对绿源金矿主要载金矿物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探讨。绿源金矿主要载金矿物为含砷黄铁矿、毒砂及黄铜矿,金主要以不可见金的形式存在,含砷黄铁矿中金主要以纳米级自然金形式存在,极少量以固溶体或离子金形式存在。据绿源金矿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中Co,Ni含量及Co/Ni比值,推测黄铁矿为热液矿床成因或火山成因。据绿源金矿典型叶片状方解石及胶状石英等地质特征,认为绿源金矿为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为查明黑龙江省大新屯锑金矿床的成因、为找矿工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对矿床中金、矿物开展了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和流体包裹体测温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矿床中含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可见极少的针碲金银矿和碲金银矿;研究发现了2种新的Au-Sb化合物(Au2Sb3和Au0.9Sb0.1,疑似新矿物),其粒度极小(2~4μm)、含量极低、与自然金共生。锑矿化晚于金矿化,矿床中的含锑矿物以辉锑矿为主,有微量的硫锑铅银矿、块硫锑铜矿、硫锑铅矿、黝锑银矿。金在后期形成的含锑硫化物中含量较低。研究表明,成矿过程分为石英-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黄铁矿-金矿化阶段、石英-辉锑矿矿化阶段和石英-碳酸岩阶段4个矿化阶段。  相似文献   

12.
西藏雄村斑岩铜金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上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矿床由3个串珠状分布的矿体组成,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勘探程度最高,两个矿体中金的资源量总和可达246吨,其中以Ⅰ号矿体中金的品位最高。本文采用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模拟计算等测试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Ⅰ号矿体中金的赋存状态、迁移特征及其意义。结果表明,Ⅰ号矿体中金以银金矿为主,并见少量或微量的金银矿、硫铋金矿、碲铋银金矿。金主要以微细粒金包裹于黄铜矿中或分布在黄铜矿边缘,磁黄铁矿、黄铁矿以及闪锌矿中含少量的金矿物,金主要来源于金属硫化物的出溶,而次生氧化带中可见微细粒金分布在硅酸盐矿物中,分布在硅酸盐矿物中的金矿物与次生氧化富集作用有关。金的矿物颗粒粒径变化较大,以分布在黄铜矿中或边缘的金矿物粒度最大,而分布在次生氧化带中的金粒度最小,大部分小于1μm。上述赋存特征指示,雄村Ⅰ号矿体中金主要分布在黄铜矿边缘,同时依据Simon的实验数据拟合得出,高温环境下金可无限混溶在铜-铁熔融体中,随着温度的降低,金属熔融体中金的含量呈数量级下降,因此随着温度的降低金发生出溶而向外迁移。磁黄铁矿、黄铁矿以及闪锌矿中金可能形成于此过程,同时位于矿区西北侧的浅成低温热液型洞嘎金矿中金也可能形成于上述过程。  相似文献   

13.
安徽白岭金矿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岭金矿位于下扬子台坳、长江褶断隆起带中段。金矿体赋存于三叠系中统铜头尖组中,矿体形态呈不规则脉状。矿石类型主要有以含金褐铁矿为主的氧化矿石和以含金黄铁矿为主的原生矿石两大类。载金矿物主要有黄铁矿、褐铁矿、石英、伊利石、黄铜矿等。通过矿相鉴定,单矿物含金分析、物相分析、多点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查明了金的赋存状态。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为银金矿。金的粒度较细,主要为中细粒显微金。金的嵌布类型有包体金、晶隙金、裂隙金。金的成色较高,平均为906.5。金主要呈矿物态存在。  相似文献   

14.
<正>湘西雪峰山一带广泛发育脉型金矿床,但与国外常见的单金石英脉型金矿床不同,该区金矿常与钨、锑共生。其中,沃溪矿床作为该区最大、也是唯一发育Au-Sb-W组合的金矿床,是研究此类独特成矿元素组合脉型金矿的天然实验室。我们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研和镜下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主要针对矿石矿物(白钨矿、黄铁矿和辉锑矿)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及S、Pb、He、Ar同位素测试分析,以期揭示该矿的成矿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光学显微镜、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和质子探针(PIXE)等多种分析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安庆月山铜(钼)矿区铜牛井矿床不同类型的铜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呈显微自然金存在,它们分别是含银自然金、银金矿和纯金存在于石英脉型铜矿石、含铜方解石脉以及闪长岩型铜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是黄铜矿、黄铁矿等矿物。研究结果为该矿区矿石中伴生金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同类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卡林型金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分析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卡林型金矿富含有机质,金主要呈显微一超显微分散状态存在,利用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检测分析仪(MLA)及传统化学方法只能大致判断矿石中金的赋存趋势,无法对其赋存状态准确定量.本文利用MLA仪器系统分析贵州回龙卡林型金矿,测得矿石中金主要以显微-超显微状态包裹于黄铁矿和毒砂中,少量被脉石等其他矿石包裹;黄铁矿约66%完全解离,而毒砂仅30%完全解离,载金矿物与其他矿物连生或者被包裹,将不利于硫化物包裹金的浸出.结合回龙金矿石中金的赋存特征和富含有机质的特点,对传统的物相分析流程进行改进,调整了硫化物包裹金和碳酸盐包裹金的浸出顺序,提出裸露金-碳酸盐包裹金-硫化物包裹金-硅酸盐包裹金的浸出流程,在裸露金及碳酸盐包裹金浸出时加入活性炭,利用竞争吸附抑制矿石中有机炭对金的吸附,降低有机炭对分相的影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方法,有机炭含量在1%左右的金矿石分相时加入活性炭对各相测定值的影响不大;先浸出碳酸盐包裹金,再测定硫化物包裹金,各相的测定数据更加准确.改进的方法(加活性炭)用于测定回龙金矿中裸露金和碳酸盐、硫化物、硅酸盐包裹金,含量分别为1.25%、84.17%、11.46%和3.13%,与选矿试验结果相一致,表明该法适合应用于卡林型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金赋存状态的研究,不仅可为金矿选冶提供技术参数,还有成因和化探等方面的意义。通过玲珑金矿大开头矿区金及主要矿石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显示出金只以独立金矿物相形式;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和含银自然金;金矿物以裂隙金、粒问金和包体金存在于黄铁矿或石英等颗粒中,但主要是存在于黄铁矿的裂隙中和硫化物与石英之间的晶体间隙中。金矿形态有极细的脉状、角砾状、麦粒状、浑圆粒状和不规则粒状等;粒状金矿物粒度细小、多在10μm左右;细脉状金的脉宽多在1-5μm之间。以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化学成分中几乎不舍金,金仅呈独立金矿物相。根据金与硫化物和石英的相嵌关系,探讨了本区金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8.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按照赋矿岩石不同,共包含产于矽卡岩中的与铜共生的金矿(化)体、产于板岩-角岩中的脉状金矿(化)体、产于大理岩中的脉状金矿(化)体以及产于玢(斑)岩脉中的独立金矿(化)体4种金矿化类型。矽卡岩中的金矿化较强,全矿区金品位×厚度基本都大于1 m.g/t,存在多个富金块段;板岩中金矿化主要分布在矿区外围破碎细粒黄铁矿化硅化板岩中,角岩中金矿(化)体以富含雄黄、雌黄为特征;大理岩中金矿化较弱,矿(化)体通常呈透镜状产出;玢(斑)岩中金矿化主要产于岩脉中的石英脉内。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以独立矿物和类质同像形式存在。独立矿物形式的金以自然金、银金矿存在于铜矿物、石英、黄铁矿等载金矿物内;类质同像形式的金主要存在于以斑铜矿、黄铜矿为代表的铜矿物中。金矿物赋存状态以粒间金、包裹金为主,其次为连生金和裂隙金。笔者以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金的地质特征、分布规律及赋存状态为研究基础,推测甲玛金成矿作用与幔源C-H-O流体有关,并初步建立了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金成矿模型。此外,提出了运用模型开展区域及矿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丘岭金矿床是西秦岭地区重要的卡林型金矿之一, 金矿化赋存于上泥盆统南阳山组和下石炭统袁家沟组地层中, 容矿岩石的岩性为钙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和泥质灰岩.金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和毒砂, 非金属矿物则以石英、方解石和绢云母为主.通过对矿石矿物黄铁矿和毒砂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 对丘岭金矿床金的赋存形式和富集机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 丘岭金矿床中金主要以次显微不可见金的形式存在, 其次为显微可见金.次显微金包括: (1)固溶体金(Au+), 主要存在于环带状细粒黄铁矿的含砷增生边区域和毒砂中, 少量存在于环带状黄铁矿的核部不含砷区域; (2)纳米级自然金颗粒(Au0), 存在于粗晶黄铁矿中.环带状细粒黄铁矿核部的次显微金可能主要以胶体吸附的形式存在, 暗示容矿岩石在沉积成岩过程中有金的初步富集, 而环带状黄铁矿幔部和毒砂中的Au则主要来源于成矿流体, 以S和As的络合物形式搬运.显微可见金主要分布在细粒黄铁矿的晶体边缘和热液蚀变绢云母、石英及方解石中, 粒径通常小于3~5 μm, 其形成可能与成矿流体中金的局部过饱和及成矿流体对细粒黄铁矿和毒砂中次显微金的活化和再次富集有关.   相似文献   

20.
王锋  杨仁双 《湖南地质》1990,9(1):52-53
沃溪金锑钨矿床中网状细脉型矿体是一种容易被忽略的有价值的矿体,探明矿石量120万吨。这种矿体赋存于主脉(层状含矿石英脉)间蚀变板岩中,与主脉有着密切的关系,严格受主脉旁的次级构造控制。矿体呈楔状、透镜状、囊状。有白钨矿-自然金、白钨矿-辉锑矿-自然金、单一自然金三种矿化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