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日祥 《海洋科学》1983,7(3):56-58
硬骨鱼与其它脊椎动物一样,体内具有多种激素物质。这种物质是由体内的内分泌腺体分泌的,按其化学本质来说可分成三类:含氮激素、甾体类激素和脂肪酸激素。 在正常的条件下,各种激素的作用是相互平衡的(如图),若动物机体内的分泌腺体出现异常,就会破坏激素的平衡,扰乱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从而影响动物的正常发育与健康。因此,研究鱼类的激素,对鱼的生长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鱼类生命的全过程均需要矿物质,这些矿物质主要由无机元素构成。鱼类通过饲料和周围的水体获得矿物质。矿物质参与鱼类细胞和组织的代谢,并在骨骼的形成、胶体系统的维持、酸碱平衡的调节以及激素和酶等重要的生物化合物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鱼类缺乏矿物质,便能够引起生化、结构和功能上的病症。 迄今,一些痕量矿物质在吸收、生物利用和自身功能等方面的生理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尽管鱼类对这些痕量矿物质的需求量很低,但这些矿物质却是鱼类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表1)。如果鱼类过量地消化、吸收了这些矿物质,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因此,鱼类需要通过吸收、储存和排泄使体内各种痕量金属的含量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环境污染物能通过影响鱼类体内组织、器官和细胞的正常功能,干扰激素和酶的合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和作用等过程,从而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本文综述了鱼类的葡萄糖感知和糖代谢途径关键因子,以及环境污染物影响鱼类糖代谢的相关作用机制,并对鱼类模式生物和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环境污染物影响鱼类糖代谢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主要对1983-1996年间关于鱼类生长激素的体内代谢、分泌调控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合评述。通过鱼类划性放射免疫测定法的建立和体风代谢动力学研究,证实,外源生长激素在鱼体内不会产生积累。鱼类生长激素的分泌调控受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HRF)和释放抑制因子(SRIF)的双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雌二醇(E2)、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和神经肽(NYP)对鱼类生长激素的  相似文献   

5.
1鲑鱼生活在海洋中,而产卵却要游到河里,具有这类生活方式的鱼类称为回游鱼类。这种生物现象包藏着使科学家们感兴趣的许多奥秘,下面就是一例。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鲑鱼的血液中也同人体一样,含有少量盐份,其成分高于河水但低于海水。与人类不同的是,鱼类直接受到外界含盐浓度的影响,渗透作用力求使鱼类体内和体外的含盐度保持平衡,而鱼的体内又具有一种盐分自我平衡调节机制对抗这种作用。那么,鲑鱼在海洋与河流  相似文献   

6.
环境胁迫对鱼类生理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综述了环境胁迫的类型以及胁迫条件下鱼类的生理状态及其变化规律,认为鱼类对胁迫的适应反应从神经内分泌活动变化开始,激素含量变化是鱼类应激的敏感指标,血液指标在鱼类应激检测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对鱼类毒性效应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重金属污染是近年渔业环境污染的公害之一,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释放进入水体而造成污染,浓度严重超标的一些重金属离子对鱼类有毒害作用,常常扰乱鱼类的正常生命活动,引起鱼类的中毒和死亡。由于重金属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呈现较为复杂的形态和相对较高的活性,以及对鱼类较强的毒性和鱼类承受重金属毒害的机理复杂性,有关重金属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形态、分布、转化和毒害机理等还未真正弄清,多数重金属对鱼类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集中在毒性研究方面。作者扼要综述重金属对鱼类毒性效应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8.
甲壳动物的卵巢发育及卵黄发生受到体内各种内分泌激素的调控。本文研究了两组不同饲料—脂类营养平衡组(A组,含有磷脂和HUFA)和不平衡组(B组,缺乏磷脂和HUFA)对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及卵黄发生的激素调控,运用放射免疫法和放射化学法分别测定了处于不同卵黄发生期的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卵巢、血淋巴中孕酮(PG)、雌二醇(E2)的含量及中华绒螯蟹大颚器(MO)合成与分泌甲基法尼酯(MF)的速率。结果表明:1)中华绒螯蟹体内三种组织(肝胰腺、卵巢和血淋巴)中均存在PG和E2,PG可能为E2的前体;2)早熟蟹的MO合成MF速率远远大于正常发育的幼蟹,MF的大量合成与分泌是促使早熟蟹产生的主要内分泌因素;3)B组饲料(含猪油)喂养的河蟹其MO合成MF的速率均高于A组饲料(含鱼油),且B组饲料的早熟蟹转化PG速度比B组饲料的早熟蟹快;4)PG和E2的脂类结合部位能结合外源性卵黄蛋白原(Vg),通过血淋巴的运输被卵泡细胞胞吞,最终与卵母细胞内的内源性Vg结合,共同形成卵黄体;5)多不饱和脂肪酸(如EPA和DHA)可能会抑制类固醇激素的产生。研究表明,MF是中华绒螯蟹的促性腺激素,具有促使PG合成和E2转化的作用,它们共同诱导河蟹卵巢发育及卵黄发生。  相似文献   

9.
促性腺激素释放素类似物诱导文昌鱼产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报道在室内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素类似物(GnRH-A)可诱导性腺成熟的文昌鱼产卵和排精,受精率达100%,因而证明了文昌鱼的生殖活动与其他鱼类一样受激素的调控。这为文昌鱼人工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洪万树 《海洋学报》1993,15(1):137-140
为了探讨鱼类性腺发育成熟规律和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激素的调节问题,过去进行了许多性腺发育组织学、细胞学以及组织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最近几十年来,应用电镜、免疫、质谱和分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并获得了迅速进展[1~2].Nagahama[3]首先采用高体方法研究硬骨鱼类性腺类固醇激素的来源,这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探讨鱼类卵母细胞成熟和排卵过程中激素的作用问题,而且已被认为是一种可靠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D(VD)是一类具有抗佝偻病作用的类固醇激素,其中维生素D3(VD3)是VD在动物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作为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物质,VD发挥着广泛且重要的生理学作用.VD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及相关的代谢酶具有较高的进化保守性,同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影响.由于鱼类在生活环境方面与陆生脊椎动物存在显著差异,VD在...  相似文献   

12.
湛江海域鱼类体内5种激素残留的放射免疫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养殖与野生黑鲷、花尾胡椒鲷、军曹鱼、青鲈、白鲳5种常见湛江海域养殖鱼类肌肉中生长激素、雌二醇、孕酮、睾酮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5种养殖与野生鱼类肌肉中均检出5种激素,各种激素的残留量依鱼类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在同种鱼类中的任一种激素残留量均是养殖鱼类显著高于相应的野生鱼类(P<0.01)。5种激素在5种养殖与野生鱼类中的残留情况是,生长激素均以养殖与野生青鲈最高,雌二醇以养殖黑鲷、野生军曹鱼最高,孕酮均以养殖与野生军曹鱼最高,睾酮均以养殖与野生白鲳最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养殖青鲈、野生花尾胡椒鲷最高。  相似文献   

13.
硬骨鱼类雌激素受体及其在生殖调节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脊椎动物中,雌激素的生理作用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介导的,这种转录因子属于类固醇激素核受体家族成员.从哺乳动物到硬骨鱼类,均存在2种ER类型,即ERα和ERβ.与高等脊椎动物不同的是,由于基因重复等原因,硬骨鱼类ERβ存在异型体结构,称为ERβ1和β2或者ERβ和γ,它们在鱼类胚胎发育和性腺发育过程中表现为不同的组织分布和表达类型.一般认为,雌激素主要调节雌性个体的生理功能.然而,鱼类的精巢也表现明显的雌激素受体活性,说明雌激素也参与调节硬骨鱼类精巢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Glandula thyreoidea)是海洋脊椎动物体内重要的内分泌腺,从海洋脊椎动物开始,才有了独立的甲状腺结构。海洋脊椎动物的甲状腺一般为实质性的组织。实质由甲状腺滤泡组成,构成滤泡的上皮细胞合成、贮存和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是调节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激素。从海洋脊椎动物开始才有了独立的甲状腺结构。对于动物甲状腺的研究多集中在甲状腺形态及甲状腺与生长发育关系方面,而对海洋脊椎动物的甲状腺的研究则越来越多的集中于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甲状腺病变方面,环境因素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也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海洋水体污染导致的甲状腺机能受损,使海洋脊椎动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数目与种类骤减之时,我们不得不重视对海洋脊椎动物甲状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雄性牙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1年可达到性成熟,精巢属于典型的叶型结构。生殖细胞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5个发育阶段;精小叶间存在Leydig细胞,小叶内存在Sertoli细胞。牙鲆精子属于原始类型,可明显地区分为头部、中段和尾部,与大多数硬骨鱼类相似;精子头部无顶体,其内含有大小不等的囊泡,尾部具有典型的“9 2”结构。注射外源LHRH-A2或hCG,对牙鲆的精巢发育和排精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可能是由于一次注射的外源在血液内很快被清除,或操作胁迫使血浆皮质醇含量升高抑制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正常功能。建议在进行牙鲆人工催产时,最好采用激素埋植法,在对亲鱼进行操作时,应将其麻醉,增加激素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郑澄伟 《海洋科学》1984,8(1):53-54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豪塞(1929,1930)业已证明,脊椎动物脑垂体里的激素对鱼类生殖腺发育排卵具有同样效力,这一发现对人工诱导鱼类排卵技术的创立,无疑起着积极的影响。1932年后,苏联和巴西学者利用垂体诱导圈养经济鱼类排卵获得成功。这些成就引起动物生理学家和鱼类学者的普遍重视。垂体注射  相似文献   

17.
营养素对鱼类脂肪肝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营养性脂肪肝的病理特征与诱病因素,特别是饲料中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主要营养素组配不平衡对鱼类脂肪肝病变的诱导作用。并对鱼类肝脏脂肪积累和转运的调节机制进行阐述,指出肝脏脂肪主要来自对饲料中脂肪的直接吸收以及饲料中过量蛋白质和糖类的转化合成,过多的脂肪累积于肝脏中则引起肝脏代谢紊乱。作为脂类载体,脂蛋白将脂肪转运出肝脏,然后再转运至其他组织中再利用或在脂肪组织中储存。介绍了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磷脂、胆碱、甜菜碱和肉碱等抗脂肪肝物质的作用途径和作用效果。最后指出通过平衡营养组成和调控肝脏中脂肪的来源与去路,可望实现对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鱼类皮肤、鳃、消化道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及其表面的黏液是鱼类抵御外界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而其局部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对病原体的抵御更加重要。黏膜免疫系统以分泌型抗体(SIgs)为主要的防御因子,多聚体IgM、IgT等黏膜免疫球蛋白通过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介导的转胞吐作用被转运穿过黏膜上皮细胞,以SIgs形式分泌到黏膜表面,在鱼类黏膜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硬骨鱼类pIgR研究在近年来成为日渐活跃的领域,本文综述了有关鱼类pIgR基因与结构、表达分布、功能及表达调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有助于促进对pIgR在鱼类黏膜免疫中作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福建省海岛的鱼类、贝类、甲壳类和藻类生物体中的Hg,Cu,Pb,Zn,Cd,六六六和DDT的测定,结果表明:福建省海岛周围海域的生物体没有受到Hg,Zn和六六六的污染;只有少量的鱼类受到Cu的污染;少量的鱼类和甲壳类受到Cd的污染;一部分甲壳类和贝类受到DDT的污染;甲壳类、鱼类受到Pb的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鱼类肠道应激及其损伤防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是动物机体在外界环境或身体内部产生异常刺激时做出的各种生理应答反应的总和,它直接影响着鱼类的代谢、生长和免疫等多方面。肠道是鱼类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场所,是"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鱼类与外界环境联系最紧密的部位之一。肠道的结构与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鱼类个体的健康。本文综述了应激对鱼类肠道组织形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热应激蛋白、益生菌和益生元等在鱼类肠道损伤防护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鱼类肠道应激损伤防护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