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队在215矿区经过三年來的勘探和普查找矿工作,初步証明本区是以錫矿为主的多金属矿产分佈有望地区。从地質条件和矿床工业类型来看,本区是最富工业远景的錫石硫化物类型矿床,并有丰富的砂锡矿床。现将本区矿床地質特点及找矿标誌的初步研究結果加以介绍,希望同志們指正。  相似文献   

2.
一、总論从礦化性質上看,錫矿床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鈉偉晶岩和鈉鋰偉晶岩型的錫矿床,有含錫云英岩型的錫矿床,以及与含錫云英岩有紧密关系的黄玉石英脈型、石英脈型和長石石英脈型的錫矿床,此外還有丰富的鍚石硫化物类型的錫矿床組。后一种类型的特点,是鐵硫化物和电气石、綠泥石的强鐵变种分佈极广,或者是在矿石成份中含有大量的鉛鋅硫化物,有时还含有各种硫鹽。  相似文献   

3.
苏联科学院矿物学、地球化学和稀有元素結晶化学研究所的波利申科和李祖諾夫新近研究了钪和某些稀有元素在錫石中的存在状态。並在該院的“地球化学”杂志1959年第1期中发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研究的对象,包括苏联52个矿床和国外22个矿床的錫石,作了300个以上的錫石样品分析。研究钪和铌的方法,主要採用光譜定量分析法:分析时挑选純淨的錫石,鑑定钪和铌的灵敏度为0.001%(以金屬計算)。鑑定的精确性为±10%。研究的結果,得出如下的結論: 1.高含量的钪(可达0.2%Sc_2O_3)主要存在于云英岩型矿床的錫石中。在偉晶岩型和硫化物——錫  相似文献   

4.
含錫網狀矿脈虽然在錫石一石英矿系及錫石一硫化物系中之各类型矿床皆能发育,但能單独形成巨大矿床者,僅知有德国阿尔登別尔格之云英岩类型網狀脈。其鍚的品位平均可达0.2~0.5%,面积达一平方公里,向下延深二百公尺范圍內全为可采矿石,这說明含錫網狀脈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某矿区經过历年勘探結果,含錫網狀矿脈在矿区內广泛出露,不仅佔有很大的空間位置,并已确定若干地点具有工业價值。  相似文献   

5.
云南的地質勘探工作在1949年解放后,进入了一个光輝灿烂的新的历史时期。在党的坚强領导和总路线的光輝照耀下,經过全体职工的辛勤劳动和頑强学习,云南的地質工作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迅速的壯大了队伍,熟悉了业务,出色的完成了国家要求的巨大儲量任务,保証了冶金工业发展的资源要求。云南冶金系統地質勘探部门十年来发现了60种金属矿产,已进行評价者达53种,向国家提交了大量的有色、稀有和黑色金屬的工业儲量。其中有巨型及大型的銅、錫、鉛、鋅矿基地以及众多的中小型金属矿床。十年来地質勘探工作的发展是由不懂到懂、由不熟悉而逐漸熟悉的学习与工作鍛炼过程。1954年以前是以集結力量为主的摸索阶段。这期間由于缺乏經驗而走了一些弯路,也取得了不少經驗教訓;1954至1956年是學习和掌握苏联先进經驗的的大轉变阶段,由于苏联专家的亲切指导,从而胜利的完成了第一期勘探任务;1956年以后,在中央提出加强科学研究,开展综合利用和运用物探化探等綜合找矿方法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交流砂錫矿勘探經驗,並討論204矿区远景評价及勘探方法問題,湖南分局订於三月五日在204队主持召开砂錫矿地質勘探工作經驗交流会。会期定为六天,屆时广东,云南,江西等分局都將派工程技术人員参加。会議的主要內容有:①308矿区砂矿成因及勘探方法的經驗介紹;②308矿区金属测量的經驗;③204矿区砂矿勘探經驗介紹;④对204矿区砂矿勘探工作的意见等技术报告。  相似文献   

7.
勘探工作的最終目的就是求得儲量,所以儲量計算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几年來,在党的領导下,我們年年都完成了国家储量計划,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摸索出适合本区鍚石——硫化物矿系的儲量計算方法,下面作一簡略的介紹。一、儲量计算的准备工作: 儲量計算能否正确而順利的进行主要是看准备工  相似文献   

8.
一、砂錫矿的分布及类型某水系砂锡矿床分布在該水系55平方公里范围内,全区砂錫矿类型包括有坡积、冲积、人工堆积及其复什的混合类型。其中冲积、坡积砂矿是本区主要工业矿床类型,如图。  相似文献   

9.
水口山鉛鋅矿开采历史悠久,儲量大,馳名中外。从1927年开始,就有不少的地質学家在此进行調查并著有报告,但由于地表复土厚、地質構造复杂,特別是火成岩产狀变化多端,以致虽从1953年起先后有二个勘探队在本区进行四年余的勘探工作,但有些問題仍然不能肯定。为了总結水口山这一具有代表性的鉛鋅矿床,  相似文献   

10.
最近冶金工业部召开了全国冶金系統的地質工作会議。会议除总結了冶金系統1958年地質勘探工作大跃进中的基本經驗外,並肯定了一年来地質工作所取得的丰碩成果。会議認为1958年不論在儲量增长速度、探矿工程效率的提高、普查找矿的效果、矿床規律的掌握、勘探方法的收进、各种矿产工业类型的認识以及广大职工群众政治思想觉悟和革命干勁的高涨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都是空前的,因此1958年是地質工作获得全面丰收的一年。其重要意义不仅表现在已取得的成就上,而且为今后地質工作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打下了良好的敲训。  相似文献   

11.
1957年地質知識第5期郑振东同志所写的:“薄膜反应后分离錫石的方法”,提出錫砂在鋅片上进行薄膜反应后傾入磁蒸發皿上加热处理,鍚砂就会漂浮膠結在一起,撥出后洗净称重量。这种方法提出后对我們的重砂分析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推广。作者在运用上述經驗进行工作时,作了一些改进,效果很好。同时作者在工作中又作了关于磁性鍚砂的浮选試驗,現在一併提出,供大家討論。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地质局和省儲委在設計革命运动中认真总結了以往审查报告的經驗教訓,不久以前,对即将提交报告的蛇紋岩、鉄、煤等五个矿区的报告組织了現場审查的試点工作。审查的方法采用了以下两种:一种是  相似文献   

13.
一些野外勘探隊正在利用重砂分析的方法來計算砂锡礦中錫石的含量。现在根据这方面工作的点滴体会,談談如何利用薄膜反应后把錫石从重砂中分离出來,直接称得錫石重量來求得錫石在重砂中的品位。从重砂中把錫石区分出來,固然可以根据錫石所固有的一定的光学性質、物理性質及化学性質來加以确定,但这种方法畢竟是有一些困难的,它要求具备一定的光性矿物学以及普通矿物学的知識,而初学的人是不易掌握的。如果利用薄膜反应的方法就方便得  相似文献   

14.
建国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領导下,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在先进苏联地質科学、技术的指导下,中国地质事业已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各种矿产儲量不断的增长,保証了冶金及其他工业的迅速发展。变質岩系中銅矿床的找矿及勘探工作,即为其成就之一。中国銅矿床工业总儲量絕对数很大,发育于变質岩系中的銅矿床占其80%,其中似层状銅矿占36.17%,細脉浸染銅矿占29.99%,含銅黄鉄矿占15.29%。从儲量规模来說,它們一般多屬大型銅矿,品位合乎开采要求,易于选炼。由于在辽濶的中国国土內,具有发育上述类型的地质条件地区相当广泛,如掌握其规律时,极易加速找矿及勘探工作的进行。因此开展变質岩系中銅矿床的地質工作,将对我国有色冶金工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队經過三年来的普查找矿和矿区勘探工作,証明本区是最富工業远景的鍚石硫化物类型矿床,并有豐富的砂锡矿床。为了今后能更多、更快的找到类似的有工業价值的礦床,特將我們的初步研究成果加以总結。供各兄弟队参考。矿床成因類型研究矿床的成因必然要考慮到火成岩的母源,成矿活动的地球化学特性,圍岩的物理化學性質,構造控制等复杂的因素。現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地质局126地質队,是战斗在内蒙古錫林郭勒盟大草原上的一支地质队。自1954年建队以来,在第一个五年計划中,最先提交了国家急需的鉻矿儲量,年华超額完成了儲量和工作量計划,效率成倍增长,成本逐年大大下降。随着国家建設的发展,队伍  相似文献   

17.
貴州万山汞矿在勘探过程中,通过对反映成矿規律的各种地質現象的大量綜合和研究工作,及时指导深部找矿和勘探的經驗是成功的。如众所周知,汞矿是有色金屬中比较复杂的一种矿床,几年来我們对汞矿勘探所获得的儲量,年年都有成倍或数十倍的增长,对于这种埋藏較深的盲矿体的勘探效果也达到了可謂“十拿九稳”的程度,这不仅是在勘探复杂类型的矿床方面打了一个很漂亮的胜仗,同时这也标誌着我们在地质技术上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8.
谈大破大立     
在1958年地质设計会議上,我們对1958年任务(钨加錫15000吨)是沒有信心的。根据“权威”的論断,粤北以黑鎢为主,所有著名矿区的儲量,加起来也不过二、三千吨;已知的錫矿,除已开采的矿区外,都是几十吨、几百吨的小矿。部分地质人員說:“我們那里大片花崗岩露出地表,侵蝕很深,錫矿远  相似文献   

19.
錫在国民經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地貭矿产方面錫矿床的成因及工业类型甚多,形成的地貭条件亦較复杂。近年来国內外地貭工作者对錫矿床的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特征及錫石形成的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获得了很多有意义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勘探出一个合乎企业設計的矿山,不仅要提出足够的儲量来滿足企业服务年限,还要对矿石技术加工性能进行充分的研究,否則勘探出來的矿量,還不能認为是工业矿量。过去我們对这个工作不够重視,因此曾使工作非常被动。有的矿区要作儲量总結报告,因为沒有作技术加工試驗,或作了不合要求,使得圈定矿体的工业指标不能确定,矿量也不能計算;有的矿区进行了大量鑽探工作,但經选矿試驗証明矿石技术加工性能复杂,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工业利用价值不大或根本不能利用,所得到的矿量都祇好列于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