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根据对我国16个强震区陆地卫星像片的解译结果,分析了活动断裂的影像特征及其与地震空间分布的关系。运用影像线性空间频率计算各震区活动断裂、线性影像与地震震级的相关系数在0.73至0.96之间。讨论了应用遥感信息评估潜在震源区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兰州市孔家崖断裂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根据调查资料及电测深、钻探资料论述了孔家崖断裂的展布以及第四纪以来不同地质时期活动特征.早更新世以来该断裂的平均倾滑速率为0.17~0.21mm/a,全新世以来平均倾滑速率为0.2mm/a.根据该断裂的展布及活动特征对某场区的工程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香港地区断裂构造的新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地区主要分布有北东东-近东西、北东和北西向三维断裂。北东向断裂分布全区,燕山期有过强烈活动,第四纪早-中期仍有过活动,以后的活动性不明显。其余两组构造虽然具有不同的发展历史,但在新构造运动中为一组共轭构造。在晚更新世(距今9-11万年)仍有明显活动全新世以来活动性相对较弱,全新世滑动速度为0.6-0.9mm/a  相似文献   

4.
达尔布特断裂中段构造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瑞斌  李进云 《内陆地震》1997,11(4):295-301
研究了达尔布转断裂中段第四纪沉积物的分布特征,阶地变形,冲洪积扇变形,断层陡坎展布及探槽揭露等方面的内容,认为达尔布特断裂中段的活动以左旋走滑为主,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垂直活动速率在0.011mm/a,水平活动速率为0.20~0.22mm/a;且至少有2次明显活动,全新世最后1次活动可能为古地震事件,时间距今约4000~4500年左右,研究结果表明,达尔布特断裂中段具有发生强烈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具体场地活动断层定位及其工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乌鲁木齐市蔬菜副食品总公司酿造厂场地内雅玛里克活动断层的精确定位和活动性判定工作进行了讨论,确定了雅码里克断裂为全新世早期活动断裂,倾斜速率为0.26~0.37mm/a,该断裂现代仍有小量级地震活动,目前主要以蠕滑为主,属中等全新世活动断层,场地内不宜进行重大工作建设,并确定了雅玛里克南支断层破碎宽度小于15m,其上盘影响带宽度为35m,与前人工作的结果进行对比判别是明显的,为此从单体工程设施安全性和城市土地规划经济合理性方面探讨了活动断层精确定位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隐伏断裂不同深度CO2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比研究了华北北部隐伏活动的唐山断裂和夏垫断裂以及隐伏不活动的香河-皇庄断裂上0.5m和2.0m深处的CO2异常特征,并初步讨论了CO2异常机理及不同深度CO2异常特征在判断隐伏断裂位置及其活动性中的应用。0.5m深处的CO2在隐伏活动断裂和隐伏不活动断裂上均有异常;而2.0m深处CO2在隐伏活动断裂上异常显著,在隐伏不活动断裂上则没有异常。2.0m深处CO2异常范围比0.5m深处CO2异常范  相似文献   

7.
鸭绿江断裂(南段)的特征,活动性与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怀宽  许东满 《地震研究》1993,16(4):391-400
本文论述了鸭绿江断裂南段的特征、活动性及其附近的地震活动性,最后还讨论了断裂的形成演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宝库河地区第四系及地貌单元划分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年代测试结果,分析了宝库河断裂带的断错微地貌特征。结果表明,宝库河断裂穿过的Ⅰ-Ⅲ级冲积、坡洪积阶地未被断错;经热释光年代测定,至少在距今6.6±0.8万年以来该断裂未再活动过,是一条晚更新世早期断裂,属左旋走滑型兼具挤压逆冲特性。  相似文献   

9.
太白维山山前断裂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大量的野外第一手资料,综合解剖了太白维山山前断裂的几何结构,并就其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太白维山山前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活动表现为正断型,其几何结构和运动特征都有着相同的分段性。我们将其划分为三段,西段结构简单,晚更新世以来无明显活动;中段结构复杂,一直强烈活动;东段活动强度较低。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断裂(中段)的平均滑动速率0.4mm/a,全新世以来达到0.67mm/a,而且这种速率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断裂活动性及其对市区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浅层人工地震勘探及地层剖面对比等多种方法对石家庄断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是一条第四纪活动断裂,在市区西部大安舍、留营、玉村、永壁一带通过,呈北8度西展布。并结合地震活动和地壳形变等资料,讨论了该断裂对石家庄市区地壳稳定性的影响,为城市建设规划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北祁连山东段活动断裂带的分段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北祁连山东段活动断裂带1:5万地质填图资料,系统分析了断裂带的几何学特征,位移分布,滑动速率,古地震及历史地震活动在时空上的非均匀性特征,研究了断裂带的破裂分段性。  相似文献   

12.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得令山以东段属全新世活动断裂。距今约 30ka以来 ,断裂上升盘的平均抬升速率为 :大佘太段 0 19mm/a ,乌兰忽洞段 0 2 0mm/a。探槽揭露 ,大佘太段 ,约 32kaBP以来 ,发生过 4次古地震事件 ,事件发生时间依次为 (316 90± 1770 ) ,(2 30 0 0± 132 0 ) ,(15 42 0± 870 ) ,(74 40± 4 40 )aBP ,相应的位移量分别为 2 6 ,1 6 ,2 2 ,1 4m ;乌兰忽洞段 ,约 2 5kaBP以来 ,也发生过4次古地震事件 ,事件发生时间依次为 (2 5 130± 14 30 ) ,(14 5 70± 82 0 ) ,(116 6 0± 6 5 0 ) ,(72 2 0± 4 0 0 )aBP ,相应的位移量分别为 2 6 ,1 8,1 3,1 2m。根据位移量限定法 ,两个活动段落的古地震活动历史是完整的  相似文献   

13.
海原走滑断裂带及其尾端挤压构造   总被引:36,自引:1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海原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左旋位移总量及全新世滑动速率,对海原走滑断裂带东南端发育的尾端挤压区的构造特征及地壳缩短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走滑断裂带的走滑量与端部挤压区地壳缩短量之间的转换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临潼-长安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临潼-长安断裂带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以期掌握其最新活动年代和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该断裂总体走向NE,以张性垂直运动为主,断面明显错断了黄土中的第1层古土壤S1,说明其晚更新世以来仍在活动,并且北段和中段的活动性比南段强,但是错距大多<2m,滑动速率较小,考虑到临潼-长安断裂带由多条次级断层组成,其整体活动性应该比我们计算得到的局部断层滑动速率大得多。断层错距自上而下成递增趋势,并且根据不同地层年代计算出的滑动速率基本一致,因此该断裂带自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极可能以垂向蠕滑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15.
渭河盆地北缘断裂带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渭河盆地北缘断裂的形成和活动时代,活动特征等资料出发,结合北缘断裂带及整个盆地历史地震活动和新生界地层发育特征的综合分析,对北缘断裂带的活动期次,主要断层的运动幅度和滑动速率及其时空演变规律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北缘断裂带的形成是一个由盆地中心向北逐渐扩展的过程,自上新世起,断层活动明显有东强西弱的变化特征,而且扩展方向也发生了偏转。这一转变及活动强度的东西差异与山西剪切带对渭河盆地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中卫—同心断裂带西段位于宁夏中卫县甘塘附近,在近期的某重大工程场地的区域地震地质野外调查中,经过断层陡坎和断错冲沟等微地貌测量、槽探揭露、年代样品的采集和测定,获得了断层最新活动时代、活动方式、垂直和水平位移量等资料,表明了它在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7.
六棱山北麓断裂新活动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段瑞涛  方仲景 《地震地质》1995,17(3):207-213
通过对六棱山北麓活动断裂的几何结构、分段活动特征及段落边界等方面的地质地貌调查与研究,认为该活动断裂可分为4段,除东段在早更新世有过活动外,其他3段均为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活动段,段落长度10~39km。该断裂在晚中生代表现为逆冲性质,至新生代随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变化而转变为倾滑正断层。各段落上垂直位移量分布呈包络线状,而且各段平均滑动速率不同,西大东小,显示断裂新活动强度自西向东变弱  相似文献   

18.
郯庐断裂带白山-卅铺段第四纪以来的活动习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构造地貌遥感解析,发现郯庐断裂带沿庐江白山到桐城卅铺一线显示1组平行断层,现场地震地质调查验证其为1组活动断层。通过断层剖面观测、样品采集及样品测试分析和宏微观构造分析,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在白山—卅铺一带第四纪以来仍具有黏滑、蠕滑交替的变形活动。其中,在柯坦—卅铺一带,最年轻的水系被NE向断层组右旋扭折,其断层物质的微观观测和测龄结果表明该断裂段第四纪时的活动具有脆、塑性过渡变形特征,强烈活动时间处于早、中更新世;而白山剖面断层泥年龄测试结果则反映相应断层段在中、晚更新世曾有过较强烈的活动。断层泥超微(SEM)和显微观测结果亦表明该断裂段曾发生黏滑、蠕滑交替的构造变形事件,且表现为先黏滑后蠕滑;结合水系呈现缓慢扭折表征,近年来沿断裂有不少微震发生,表明郯庐断裂带在白山—卅铺段的最新滑移方式主要表现为蠕滑,也就是说,该段积累的应力以蠕滑或微震等方式缓慢释放,据此推测未来一定时期内不易孕育强烈地震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东段天桥沟-黄羊川断裂古地震活动习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桥沟-黄羊川断裂位于祁连山东段主峰冷龙岭以东,是祁连山东段的重要活动断裂之一。该断裂以关家台为界分为东西2段,全新世以来均有过明显的活动。沿断裂开挖了6个古地震探槽,通过综合对比得到了该断裂全新世以来的7次古地震事件和1次历史地震事件,其年代分别为事件Ⅰ(10743±343)aBP,事件Ⅱ(9038±39)aBP,事件Ⅲ(7050±577)aBP,事件Ⅳ(4847±185)aBP,事件Ⅴ(3562±190)aBP,事件Ⅵ(2476±194)aBP,事件Ⅶ(1505±253)aBP,事件Ⅷ为1927年古浪8级大地震。这表明该断裂可能也参与了1927年古浪8级地震的活动。各次古地震事件在时空分布上相对较均匀,大致具有准周期复发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