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际地理学发展趋向述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地理学作为一种理论思维是历史的产物,它的中心研究课题是随着时代的进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要从发展观点来认识地理学。再则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地理学的发展也具有地域差异性。本文从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发展阶段和西方及苏联两大中心的主要地理思潮加以分析,说明了以上论点。  相似文献   

2.
景观综合与现代地理学在地理学中,景观综合使各个地区和各种景观的区域描述联系起来了,这种描述通常从决定论观点出发。达种情况一直继续到十九世纪末。  相似文献   

3.
人文地理学中区域分析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人文地理学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由综合地理学分化独立以来,在基本理论方面大体经历了:“自然一社会因果关系论”即“地理决定论”阶段,“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论”即“人类改造自然可能性”阶段和“文化景观的形成、形态理论”即区位论研究阶段。近二、三十年来  相似文献   

4.
西方地理学思想经历了启蒙主义时代、实证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和人本主义时代,目前又进入后现代主义时代.地理学思想的每一次转变都反映了环境和社会的格局和过程变化,应社会之需而生,并受当时整体学术思潮的影响.先后出现的各种地理学思想并非简单地后者否定前者,地理学思想的多样性正如地理本身的多样性一样,既是合理的,也是有益的.对西方地理学思想的借鉴是现代中国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源泉,但要运用之、发展之,则必须理解之,且结合中国的国情消化之.这就需要对各种地理学思想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需要了解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知识环境.  相似文献   

5.
宗教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中最薄弱的分支学科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宗教地理学开始发展,但教学和科研都不尽如人意。国际国内社会发展的形势要求宗教地理学加快发展。本文回顾了我国宗教地理学发展大势,提出了宗教地理学今后教学与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宗教地理学发展大势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中最薄弱的分支学科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宗教地理学开始发展,但教学和科研都不尽如人意。国际国内社会发展的形势要求宗教地理学加快发展。本文回顾了我国宗教地理学发展大势,提出了宗教地理学今后教学与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人地关系研究前瞻   总被引:56,自引:8,他引:56  
郑度 《地理研究》2002,21(1):9-13
人地关系包括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和人的能动地位 ,人与自然关系的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人地关系研究是近代地理学发展的基础 ,地理学中流行的环境决定论、可能论、文化景观学和人类生态学等都是聚焦于人地关系研究的不同学派。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研究重心是揭示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及所应采取的对策。信息时代人地关系的特征与工业时代有较大差别。人与自然的作用方式和强度将有显著不同 ,人类将全面系统地深化对自然的认识 ,人类活动空间将发生巨大变化 ,时空观念正在发生转变。知识与科技的作用 ,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 ,许多全球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和社会公众关切的热点。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包括 :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 ,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关系机理调控 ,社会生态与环境伦理研究与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人文地理视角与新命题   总被引:41,自引:7,他引:34  
从地理学最高层面的科学难点问题-"综合性"出发,本文阐述了土地利用变化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领域的观点。并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解析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的三个重要内容:消费需求拉动、经济效益驱使、以及协调发展理念作用等;提出了规制、对策的经济评价、以及环境伦理等三个人文地理学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9.
鲍雨  陈浩然 《热带地理》2024,(4):724-732
20世纪上半叶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达到高潮,巴西也受到后殖民思潮的影响,尝试重构其与西方之间的我者-他者关系。文章以该时期巴西人文地理学宗师吉尔贝托·弗雷雷(Gilberto Freyre)的著作《热带中国》(China Tropical)及其相关思想为分析对象,探究弗雷雷认为巴西是“热带中国”的空间他者化过程。研究发现:弗雷雷通过想象巴西的“热带性”和“中国性”,从地缘文化和地缘政治2个方面构建其关于巴西的民族国家发展的后殖民主义思想体系;弗雷雷从“历史科学”的文化决定论视角开展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分析,反对当时西方学界最为盛行的“自然科学”环境决定论,重塑了人-地关系框架中的视阈平衡;弗雷雷的“热带中国”概念是巴西后殖民思潮萌芽阶段的突出成果,也是当代中巴交往合作的重要思想基础。文章聚焦前殖民地国家巴西的想象地理学研究,有利于促进中国进一步理解巴西社会。  相似文献   

10.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核心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各种高新技术的发 ,使人地关系有了新的变化,文章基于对知识经济与经济发展,人口、资源及环境的关系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知识时代人地关系协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们根据地貌工作者和第四纪地质学工作的人数、专业团体会员人数及其有关出版物等情况对美国地貌学家的活动状况做一个综述。美国的地貌学出现于19世纪末期。当时的地质学和地理学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地理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时,其成员主要是自然地理学家和学过地质学的地貌学工作者。在本世纪30年代期间,地理学家们反对环境决定论的模式,地貌学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地理学循着人类社会对其要求,期望值及自身素质变化的曲线轨迹向前发展着,地理学的兴衰与此相吻合。当代,由于人类社会期望地理学深化的速度远远超过其实际前进的步伐,地理学对社会需求的反映具有滞后性等,在地理科学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效果:地理学的昔日辉煌——科学之母,近代渐微——“空心”危机。 从古希腊人最先系统地研究一些国家和地区起,地理学已步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经历了两千五百年。第一阶段——古代地理学阶段,是以溶自然界各种知识为一体的“百科全书”为特征。第二发展阶段——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为地理学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当时,科学的发展要求对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同时,“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成就也为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这二者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此乃地理学的“黄金盛世”时期。19世纪下半叶,在科学分析思潮的冲击下,地理学的分化趋势加快,一些分支学科迅速发展壮大,并建立了  相似文献   

13.
新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国外宗教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文化全球化大背景下,宗教地理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外宗教地理学研究在新文化地理学思潮的影响下,促生出许多新的议题和研究方向。本文依循于人文地理学中地方、景观、现代性和尺度这4 个重要概念,梳理了国外近10 年宗教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发现其研究议题主要集中于日益重视对“非正式神圣”场所的探讨;基于人本主义研究范式下的神圣地依恋研究;随着跨国主义兴起的宗教移民身份和认同研究;宗教文化景观所暗含的政治和象征性意义的解读;宗教的多尺度分析,以及神圣与世俗间的互动分析等等。在总结国外宗教地理研究的新态势的基础上,对宗教的定义、宗教地理学与宗教性地理学的辩证关系、宗教地理学的研究趋势等进行了探讨和反思,以期为中国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广义宗教地理的本土研究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与人文地理学的参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环境变化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深入,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全球环境变化不单纯是自然环境系统本身的科学问题,而是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人文诸多方面综合的、复杂的问题,所以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引起了相关学科领域越来越深的参与,愈来愈呈现出自然与人文要素综合集成研究的趋向。过去的科学实践已证明地理学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力量。地理学参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不完全归因于它在探讨人类-环境相互作用中具有综合研究的学科特性,部分原因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强调我国人文地理学要积极参与全球环境变化的相关研究,初步讨论了人文地理学要关注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人文地理学参与的途径及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试论宗教与地理学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李悦铮 《地理研究》1990,9(3):71-79
宗教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国外早已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刚起步。作者试图从宗教与地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日本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研究动态及其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经济地理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自1954年日本经济地理学会创立以来,经济地理学先后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转换阶段。在起步阶段,区位理论和区域经济地理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在发展阶段,主要是致力于发展独自的理论,地域构造论和地域经济论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而在转换阶段,主要是引进欧美经济地理学的最新成果,经济空间系统论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日本经济地理学在全球化、信息化以及人文化的背景下,在研究方法论上和研究内容上均发生很大变化,主要体现为如下五个转变:①重新构筑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从“地域构造论”向“经济空间系统论”的转换;②扩大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经济现象,将社会、政治、制度、文化等纳入研究视野,从狭义的经济地理学向广义的经济地理学——社会经济地理学转换;③从地方尺度向全球尺度研究的转换;④从物质的生产和流动的空间过程及空间结构向非物质方面的转换;⑤从致力于发展独自的理论向注重和欧美经济地理学前沿研究领域相接轨的转变。日本经济地理学发展变化与最新研究动态对于同样处于转换期的中国经济地理学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自然地理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基础学科,也是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基石。本文在梳理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思考了新时代自然地理学的发展方向。在全球环境变化驱动下,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在传承中得到新的发展。自然地理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为自然地理过程综合与深化、陆地表层系统集成、陆海相互作用和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应用等方面。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需要面向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需求,探索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多要素多过程集成研究,发展并完善地理模型,模拟和预测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和政府决策。在发展过程中,亟待关注以下前沿领域与方向:①地貌学需要重点加强地貌学与全球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关系研究;②生物地理学有待深化属性地理学、全球变化生物地理学等前沿领域的探索,连接变化背景下的生物地理空间分布与人类需求;③水文学需要开展多要素、多过程、多尺度的综合集成研究,发展生态水文学、社会水文学、水文形态学等新兴学科领域;④自然地理学有待全方位介入气候变化研究,在气候变化国际重大研究计划、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支撑功能;⑤综合自然地理需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人地系统耦合研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生态安全格局与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作出积极贡献;⑥自然地理学需深化耦合自然与人文要素及过程研究,建立发展复杂系统模拟模型,分析和模拟变化环境下的自然、人文要素耦合机制和陆地表层系统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45  
马润潮 《地理学报》1999,54(4):365-372
近40年来,西方人文地理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50年代末期开始计量革命。70年代初开始,人文主义、行为主义、结构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等观念涌现,它们对西方地理界起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演变至今,人文地理学可说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时代。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在70年代与80年代期间,先后出现于西方地理学。二者与上列其他观点有根本不同。在地理学上,它们强调各地情况都有其特性。同时,批判性的社会理论也在地理学  相似文献   

19.
一、编制医学地图的意义和现状医学地理学是研究疾病和环境条件之间关系的科学。它最早出现在希波克拉底氏时代(希波克拉底为古希腊名医),后来有人称之为疾病地理学、地理医学、地理病理学,当前多称之为医学地理学。地图既是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也是研究手段。因此,医学地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地图。尤其当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日益引起广泛注意的今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医学地图,更应得到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苏联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从六十年代以来逐渐发生了变化,到七十年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里以苏联地理学文献为主探讨一下苏联七十年代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