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海洋锶同位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来分析表明,海水锶同位素组成受锶的来源控制,其比值随时间与海平面的变化有内在联系,海洋锶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反映了物质来源的重要信息。在全球范围内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都是均一的,海水^87Sr/^86Sr比值随时间变化这一基本原理确立了锶同位素地层学。  相似文献   

2.
海洋同位素示踪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同位素示踪技术是利用各种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特征作为示踪剂,揭示海洋各种沉积作用过程中不同物质来源及其不同源区的混合状况。近年来,铅、锶、钕和锇同位素示踪技术已应用到海洋科学研究的诸多领域,尤其在海洋沉积物和大洋锰结核(壳)中这方面的研究已有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硼同位素地球化学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硼的2个稳定同位素(10 B和11B)间较大的同位素相对质量差导致自然界明显的硼同位素分馏,加上硼易溶于水和活泼的化学性质,使其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下具有不同的同位素组成.现已查明自然界硼同位素组成(δ11 B)的变化范围为-70‰~+75‰.较负的δ11B值见于非海相蒸发硼酸盐矿物和某些电气石,而较正的δ11 B值见于盐湖卤水和蒸发海水.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硼同位素测量方法的建立和改进,硼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目前,硼同位素已成功地应用于判别沉积环境、示踪地下水污染、研究矿床成因、示踪海水入侵、重建古海洋与古气候条件和研究大陆化学风化等方面.综合概述了硼同位素的分馏机理、硼同位素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硼同位素在地球化学领域研究中取得的成果、最新进展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硼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综合δD、δ18O、224Ra、226Ra、228R、钍系同位素和210Pb、14C等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概述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海洋水体运动、颗粒动力学、海洋生物生产力、沉积动力学、古海洋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在这一领域应重点发展的研究方向,以期推动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海洋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洪阿实 《海洋科学》1994,18(6):27-29
同位素海洋学(IsotopeOceanography),在海洋科学研究中不仅着眼于元素,而且着眼于同位素的研究领域。1海洋同位素地层学与同位素古海洋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是研究板块构造、海底扩张等当代地球科学重大课题的强有力工具。它应用于海洋地层学即出现海洋同位素地层学。同位素古海洋学则是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在古海洋学即海洋古地理学上的应用,这是地球科学新的“生长点”之一。人们发现,在冰期,海水中氧的重同位素相对富集,在间冰期,海水中氧的轻同位素相对富集。因此,钙质生物骨骼的氧同位素值可以反映气候的…  相似文献   

6.
依据黄河三角洲王子岛海滩潮间带活贝壳和黄河三角洲贝壳堤中贝壳样品的铅同位素记录,初步探讨渤海湾南部最近6000多年来海水铅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发现:①黄河三角洲贝壳堤中贝壳的铅同位素变化较大,^206Pb/^204Pb范围在18.207~18.648之间,平均值18.470;^207Pb/^204Pb在15.36~15.757之间,平均值15.619;^208Pb/^204Pb在37.947~38.945之间,平均值38.599。②渤海湾南部1.5~2.0kaBP海水放射性成因稳定铅同位素^206Pb、^207Pb、^208Pb相对于现在王子岛海滩潮间带海水亏损。③总体上讲,渤海湾南部4.5~6.0kaBP海水放射性成因稳定铅同位素相对于1.5~2.0kaBP的富集。④黄河三角洲贝壳堤中多数贝壳样品的铅同位素分布在海洋沉积物的范围内,但少数样品分布异常,其^206Ph/^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偏低,可能是受陆地或相邻海区的玄武质中铅的输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ENSO对天目山柳杉树轮同位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Nin↑~o3,4区SST序列和Jones等的SOI序列基础上,通过主分量分析方法建立了一个ENSO指数序列。并与根据天目山柳杉树轮碳,氢同位素组成比所建立的树轮指数序列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天目山树轮指数与ENSO指数有很好的相关性,尤其与前2年的ENSO指数相关显著。说明ENSO对该地区树木的生长和同位素的分馏有影响,也说明天目山地区的树木年轮对于ENSO事件具有一定的记录能力。  相似文献   

8.
2005年10月27—30日,由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和内生金属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大会在美丽的古城南京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25篇,来自全国各地的35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就(1)同位素新技术、新方法与新理论;(2)岩浆岩年代学与同位素示踪;(3)大陆动力学与壳幔物质循环;(4)矿床同位素定年与成矿示踪。  相似文献   

9.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海洋生态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稳定性同位素分析,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在地质学和植物生理学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近二十年来,它作为一种了解复杂的生态过程的工具,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以~(13)C/~(12)C作为自然示踪剂,探讨沿岸生态系统中悬浮和沉积物中的有机物来源,及水环境食物网中不同植  相似文献   

10.
11.
同位素记录南黄海现代沉积环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α多道能谱仪对1992年5月采用自南黄的5个箱式岩芯中的^210Pb放射性活度进行测定;利用X射线荧光能谱测定表层沉积物中的化学元素Ca,Sr,Fe,Ti和Cu。结果表明,^210Pb含量随岩芯深度垂直分布、沉速速率及特征元素含量的变化具有地区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依据多金属结核、铁锰结壳的记录 ,研究了太平洋海水结核结壳中锶、铅同位素的关系 ,结果表明 ,太平洋海水中锶同位素与铅同位素无明显的相关性。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太平洋海水中锶、铅的滞留时间相差很大 ,达 4个数量级 ,锶同位素记录了 10 0 0 0 0 a至百万年时间尺度上全球性大洋范围内海水物质来源的变化 ,而铅同位素能在较小的时间尺度上反映局部的大洋海水物质来源的信号 ,是高分辨率的物源示踪剂  相似文献   

13.
多金属结核锶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东太平洋海盆多金属结核锶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结核中锶同位素与铅同位素不相关锶同位纱可用于划分和对比结核生长时代,而铅同位素能指示物源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稳定同位素测定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1991年5月,利用澳大利亚转动式采样器在江苏固城湖获得总长6.2m的完整柱状岩芯,以5cm间隔采样,对样品中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5.
海洋悬浮颗粒物中氮同位素的 EA-IRMS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测定方法利用元素分析 同位素质谱 (EA IRMS)分析系统 ,设计改装了一套适用于大气氮标定钢瓶氮同位素的封闭分析系统 ,并建立了测定悬浮颗粒物中氮同位素的分析方法 .将海水样品经 45 0℃预燃烧过的玻璃纤维滤膜过滤 ,获得悬浮颗粒物 .设定大气δ1 5N值为零 ,连续进样 12次 ,测定大气氮的δ1 5Nair 值为 ( 0 .0 2±0 .0 3)‰ ;并对参考气高纯钢瓶氮进行了标定 ,其δ1 5Nair值为 ( -0 .0 9± 0 .0 2 )‰ ;其离子强度在 0 .5 0~ 6 .0V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 ,样品分析精度优于 0 .15‰ .采用该方法实测 5 8份海水悬浮颗粒物 ,获得1 5N天然丰度平均值为 0 .36 7% .  相似文献   

16.
轻元素稳定同位素的标准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标准物质在稳定同位素分析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分析数据的可比性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标准物质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评述了国际上在轻元素(氢、碳、氮、氧和硫)稳定同位素标准物质研制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全球比例尺上表面固定的热点位置和火山对应于地下软流圈的恒定漂移速率表明它们产生于地幔深处。大洋岛玄武岩(OIBs)的3He/4He比值高于洋中脊玄武岩(MO_RBs)的3He/4He比值,反映OIB地幔中(U Th)/3He比值相对较低,这有可能表明下地幔比上地幔去气少。这种诠释为地幔对流模式提供了一重要限制,与OIBs源区是次生海洋岩石圈(其上物质在很大程度上被预料是去气)的证据相抵触。痕量元素丰度与Pb、Nd、Hf同位素比值都表明原始地幔并不是OIBs的主要源区。锇同位素的测量表明,一旦一种成分…  相似文献   

18.
李平  洪阿实 《台湾海峡》1991,10(3):252-257
本文首次报道了闽赣地区部分温泉水的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文中对本区温泉的成因及补给来源也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本区温泉的δ~(18)O和δD值与大气降水线一致,表明它们是大气降水的深循环成因,但厦门杏林湾温泉水源于海水,而漳州温来混入了海水。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海沉积物中钍同位素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奕普  施文远 《台湾海峡》1991,10(4):302-314
本文对采自中国7个近岸海域的沉积物中钍(铀)同位素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表层沉积物中,~(230)Th/~(232)Th)_(A.R.)均小于1.0且呈均匀分布的态势。但~(230)Th/~(232)Th)_(A.R.)的数值及其深度分布特征与深海沉积物截然不同。~(230)Th/~(232)Th)_(A.R.)与水深呈良好的正相关。钍系不平衡普遍存在,其特征是~(228)Th/~(232)Th)_(A.R.)<1.0,据此推测了沉积物中可溶化学物质与上覆海水发生交换的深度。研究了沉积物中~(232)Th的含量、比度和~(232)Th/~(238)U)_(C.R.)的分布特征。从~(234)Th_(ex.)的深度分布求出秀屿站的表层混合系数(0.49×10~(-6)cm~2/s)和沉积柱中~(234)Th_(ex.)的总量。  相似文献   

20.
新的痕量同位素示踪剂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用高精度多通道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某些过渡金属,如Mo,Fe,Cu,Zn等同位素的组成,表明它们可作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示踪剂,现有的研究文献表明,Mo的同位素可用于古氧化还原环境研究,初步结果显示,海水中δ^97/95Mo的变化与海洋有氧与缺氧沉积物有直接的关系,可记录缺氧沉积物的来源,以此为基础,可用δ^97/95Mo的收支来估算从陆地进入海洋中Mo的通量和全球Mo同位素的收支;Fe同位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海洋生物生产力的水平,其丰度也对气候变化有影响,但生物与非生物过程都可引起铁同位素的分馏,其δ^56/54Fe的变化都可达1‰,所以Fe同位素不能单独用来界定地质记录的Fe参与的过程是生物还是非生物控制,Cu,Zn的同位素也被用来研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示踪剂,但目前报道不多,综述了这一领域的主要进展,集中阐述了同位素示踪样品的制备、纯化与测定方法,同位素在海洋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这一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