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树影  张家权 《地下水》2007,29(3):96-98,128
通过对辽宁省水质监测工作的回顾和水质监测工作现状评价,分析评价了水资源质量,以及开展水质监测的必备条件,并就水质监测工作发展方向提出了初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辽河水质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文 《地下水》2008,30(1):61-64
对目前水质监测的站网、监测项目、监测的方法,阐述了传统及非传统水质监测技术的发展,分析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辽河流域铁岭段水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对辽河铁岭段的地表水水资源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梁坤 《地下水》2018,(5):64-66
水体质量是水资源的生命,实施水体监测与水质综合评价是建设水生态文明的基础性工作。为掌握河北燕山南麓流域水环境特征,对区域内的桃林口、石河、洋河、陡河和邱庄等5个水库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内水质矿质含量高、硬度大;水体中化学需氧量、高锰酸钾指数为水质主要影响因素,当前城镇化和工业发展对区域水资源产生了影响,资源型缺水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采取科学的水污染质量和保护措施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水质站网与监测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俊杰 《水文》2006,26(3):67-68
水质监测是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为满足新形势下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水质监测的能力建设, 调整优化水质监测站网,不断提高各级水环境监测中心监测技术水平,是目前水质监测需要解决的重点工作。本文扼要介绍了我国水质站网的建设和水质监测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关于水资源量与质相结合评价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山西省为例,阐述了我国水文水资源工作中水量、水质监测及其评价工作的现状。指出虽然我国的水量监测与评价工作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水质监测与评价中还有很大不足,在水质采样频次、评价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时对水质采样频次、污染物输移量的计算方法、水质与水量相结合的水质评价方法及可利用水量的分析方法等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盘锦市区域内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确定了此区域浅层地下水咸淡水分界线,计算出矿化度分区界限值为2 g/L的分区面积,并对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为该区域的供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水资源配置等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质遥感监测在芬兰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很多年。然而,在欧盟水框架指令(WFD)下的芬兰相关水资源政策法规的支持下,利用遥感技术对水质监测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应用遥感技术对芬兰海湾的水质监测进行了论述,并重点对卫星观测资料上的水质信息空间分布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地表水的硝酸盐浓度个案研究支持了水资源政策。另外,我们简要描述了应用流域系统的手段,强调了在WFD支持下集成水资源和流域管理的重要性,并对利用遥感技术对水质监测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从而在WFD支持下完善芬兰的水资源政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自动监测的柳州鸡喇地下河水质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数据,对柳州鸡喇地下河系统水动态变化规律及地下河出口水污染特征进行了讨论与分析。结果表明,鸡喇地下河水质呈现明显的24小时周期变化,且滞后于居民生活用水时间12小时,而Cl-与氨氮浓度变化并不一致,存在6个小时的相位差,说明Cl-不仅仅来自生活污水,可能与含无机氯的工业废水间歇性排放有关。水质自动监测可为水环境管理、水资源利用等提供决策依据,且在西南岩溶区水资源评价中具有更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用水为主体的水质水量结合水资源评价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克岩  王桂玲 《水文》2002,22(3):32-33,17
针对以往水资源评价中水质、水量分开评价的不足,结合北方地区的实际,提出了一种以用水为主体的水质水量结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矿井水资源评价——以阜新矿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矿井水资源,结合当前水资源评价的研究特点和发展方向,将矿井水和生态系统作为整体,提出了"矿井水资源评价"的概念,建立了面向生态的区域矿井水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阐述了它的内涵、研究内容和技术体系。以中国典型的矿业缺水城市阜新为例,运用数学理论、室内试验、现场监测和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水质评价、水量评价、污染评价及开发利用条件评价角度介绍了矿井水资源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通过对阜新矿区矿井水水质、水量、污染及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提出矿井水应该进行资源化利用,以解决矿区缺水问题,同时控制矿井水对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刘占衍  吴旭 《地下水》2010,32(4):83-83,112
介绍了水量水质监测的工作流程、监测参数、监测范围及维护方法,对比分析了自动与实验室监测的差别,分析了水量水质自动监测中的优缺点,提出了自动监测站也有其局限性,要与常规监测结合,互相补充;监测设备多为原装进口,需保障维护经费;水质站发展不宜过快,要稳定发展,等几项水量水质自劲监测站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青山 《水文》1997,(2):61-63
发挥流域中心作用开拓水环境监测工作新局面李青山(松辽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1加强水环境监测工作,为水资源管理提供高效服务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江河、湖库水质状况例行监测,对入河排污口进行监督性监测,对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源作出科学评...  相似文献   

13.
水对我们的生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地球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资源,无论是自然界生命还是现在工业发展,没有一项不与水产生联系。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水资源污染情况日益严重,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受到了严重影响,水质监测成为人们保证水资源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水资源进行水质监测,可以直接分析出水中含有的污染物含量、种类,有利于工作人员结合水源实际污染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水源质量的保证和工作人员的水处理工作。本文简要阐述了水质监测的目的,进一步探究提高水质监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的具体应对措施,以期促进我国水质监测事业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模型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地下水水质动态变化的特点及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基于GIS图形管理技术与时态监测数据库为基础的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模型的设计方案。探讨了利用综合指数法和Fuzzy综合评判法进行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的过程,并依据现有的规范标准,实现了基于微机系列的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模型的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15.
刘衍美 《地下水》2005,27(1):23-24,33
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水质污染造成的水环境恶化,使得水资源短缺状况更是雪上加霜,已经成为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水环境污染,确保有限的水资源质量,已是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大沽河下游地下水库截渗墙建设前后水质分析,客观评价了截渗效果,提出了当前大沽河水源地防污治污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大中型水库水质变化状况分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新阳  金耀华 《水文》1999,(2):49-52
通过对山西省16座水库的水质监测、评价,分析了该省大中型水库水质变化趋势,同时简要提出了水库水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于历军 《山西地质》2010,(3):49-50,54
在以往的水资源评价中,水质、水量是分开评价的,这样无法知道评价区不同类型的水有多少量,而这恰恰是评价结果的使用者所关心的。本文结合北方地区实际,提出了一种以用水为主体的水质水量结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淄博市地下水水质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伊利军  隗玉霞 《地下水》2001,23(1):15-16
本文选择了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氮、氟化物、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七个评价因子 ,利用模糊数学法对淄博市 2 0 0 0年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现状评价 ;并对 1990~ 2 0 0 0年淄博市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趋势分析。可以看到淄博市地下水优质水逐年减少 ,个别地点已受到严重污染。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褚继菊 《地下水》2018,(5):207-208
挥发酚属于一类重要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会产生严重危害,所以被列为水质监测的必检项目之一。石羊河是甘肃河西走廊三大水系之一,流域内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武威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对石羊河流域20个地表水监测点水样中的挥发酚进行测定,检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挥发酚含量在0~0.001 5 mg/L之间,挥发酚污染少,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838-2002)I类水质标准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50-2006)的水质标准(0.002mg/L),流域水质总体较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水污染状况的日益严峻,应重视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不断提高挥发酚的监测精度,为保证水质监测工作的准确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贴近度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杰  崔明 《水文》1992,(2):50-52
一、前言目前,水质评价方法较多。对水质进行合理地综合评价,使评价结果更能客观地反映水环境状况,以探讨水质污染的变化规律,对于有效地控制水质污染、综合治理水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运用模糊数学原理进行水质综合评价,逐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