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讯     
一种以互花米草为原料的新型食品添加剂——生物矿质液,已由江苏省大丰县海洋生物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 互花米草是一种海滩盐沼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1984年,在南京大学等多方支持帮助下,生长在美国乔治亚洲的互花米草远渡重洋,来到江苏沿海滩涂落户。经过几年培育,互花米草在江苏沿海已发展成为一条  相似文献   

2.
李加林  张忍顺 《海洋科学》2003,27(10):68-72
以江苏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海滩生态系统为例,探讨了互花米草海滩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并采用能值分析、市场价值和替代价格等多种评价方法对江苏互花米草海滩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的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江苏互花米草海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平均每年为1.08×109元,其中直接经济价值为6.11× 107元,间接经济价值为1.02×109元,间接经济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16.7倍.  相似文献   

3.
互花米草总黄酮(TFS)与生物矿质液(BML)对小鼠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蔡鸣  钦佩  张康宣  谢民 《海洋科学》1996,20(4):12-13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系1979年自美国引进的一种生长于海滩潮间带的盐沼植物[1]。互花米草总黄酮(TotalflavonoidsofSpartina alterniflora,TFS)是从互花米草提取液──生物矿质液(Biomineralliquid,BML)[2]中分离得到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方面有益的生理效应与药理作用[3]。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多种传统中药(葛根、淫羊霍、桑叶、黄芪)与一些天然植物(芹菜、大麦)均因含黄酮类物…  相似文献   

4.
李晓敏  张杰  马毅  任广波 《海洋科学》2017,41(4):98-107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性非常强,已被正式纳入我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互花米草的疯狂蔓延已影响到当地土著物种的生长和空间分布,因此有关管理部门迫切需要互花米草的空间分布和扩散动态数据,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监测手段。针对这一需求,本文作者提出了基于无人机高光谱的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遥感监测研究方案,拟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利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新型技术,分析不同情形下(不同生长状况、不同观测条件、不同环境条件等)互花米草的光谱特征,建立鲁棒的互花米草遥感检测模型,研究互花米草无人机高光谱图像高效获取方法,以实现互花米草的高效、准确监测,为亟需的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业务化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调控淹水对互花米草生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控淹水是控制入侵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物理措施之一。本项实验应用盐度为8的淹水,研究了互花米草生长期间的相关生理和生长参数对0、25、50、75和100cm梯度淹水胁迫的响应。实验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在25cm淹水胁迫下,其株高、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在50cm及以上的淹水胁迫下,互花米草的株高、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生长季末无开花结穗。研究表明,低水位(50cm)淹水胁迫促进了其营养生长,对生殖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而高水位(≥50cm)淹水胁迫能有效地抑制互花米草营养和生殖生长,是控制互花米草扩散的有效水位。  相似文献   

6.
福建罗源湾海滩互花米草盐沼中18种金属元素的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钦佩  谢民  仲崇信 《海洋科学》1989,13(6):23-27
本文对福建罗源湾可湖海滩互花米草盐沼中的18种金属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罗源湾可湖海滩的环境质量基本是好的,并探讨了开发利用互花米草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互花米草盐沼土壤有机质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互花米草是我国从美国引进的外来物利,目前在我国沿海已形成大面积的互花米草盐沼,对潮滩土壤等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为了分析互花米草盐沼土壤有机质的分布特征,本文通过对江苏东台沿海不同地点(生长年数)的互花米草盐沼土壤样品的-仃机质含量分析,发现互花米草盐沼在由海堤向外的水平方向上变化的平均梯度为每100m土壤有机质含最减少0.87g/kg,垂直方向上的平均梯度为每向下1cm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0.05g/kg。互花米草盐沼土壤订机质的含量与互花米草生长年数相关程度较高,而与植株的生长状况相关较低。  相似文献   

8.
互花米草自1979年引进我国以来迅速增长,呈现外来物种入侵势态,严重影响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平衡。通过遥感手段监测可以获取互花米草的时空扩展规律,为互花米草治理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选取长三角地区3个主要湿地区域为研究区,依托Google Earth Engine (GEE)平台选取了2014—2019年Landsat 8 OLI时间序列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物候特征的互花米草提取方法。首先,通过归一化差异湿度指数(NDMI)、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和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提取互花米草生长的高湿度区域;然后,通过植被指数构建表征植被物候特征的时间序列曲线,确定互花米草与其他植被的物候特征差异时相;最后,基于物候特征差异时相数据构建决策树提取互花米草。通过与现有的互花米草决策树提取方法和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对比发现,本文方法在3个研究区的提取结果均为最优提取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对提取互花米草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外来种互花米草及米草生态工程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朱晓佳  钦佩 《海洋科学》2003,27(12):14-19
1外来种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简介互花米草是禾本科米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干粗壮、坚韧、直立 ,其地下部分由短而细的须根和长而粗的地下茎所组成 ,在茎基部和根茎的节上常有胚芽生长出土 ,长出新的植株。种子在10~11月成熟 ,种子脱落随水漂浮 ,遇合适的海滩位置和较好的立地条件种子自行萌芽 ,耐盐耐淹能力强 ,适宜在高潮带下部至中潮带上部的潮间带生长。原产于大西洋沿岸 ,从加拿大的纽芬兰到美国的佛罗里达中部直到墨西哥海岸均有分布。我国于60年代初由南京大学的仲崇信教授等引进大米草 (Spartinaanglica) ,在80年…  相似文献   

10.
在碱蓬滩选取互花米草斑块,由外向内分为外围(A)、外侧(B)、内侧(C)、中心(D)四个取样点,研究互花米草实生苗、分蘖苗与本地植物碱蓬、芦苇的相对竞争力,探讨互花米草在碱蓬滩地入侵扩张的趋势。结果表明:1)在斑块B点处,互花米草实生苗与碱蓬相对竞争力高于互花米草分蘖苗与碱蓬相对竞争力;在斑块C点处,互花米草实生苗与碱蓬相对竞争力低于互花米草分蘖苗与碱蓬相对竞争力;多样性指数分析表现为:B点>C点>A点>D点;在互花米草斑块B点处重要值大小表现为:互花米草实生苗>碱蓬>芦苇实生苗>互花米草分蘖苗,在互花米草斑块C点处重要值大小表现为:互花米草分蘖苗>芦苇实生苗>互花米草实生苗>碱蓬。因此,碱蓬滩互花米草斑块主要是通过实生苗入侵新生境,向外扩张,通过互花米草分蘖苗维持种群的稳定。2)在斑块B点,芦苇实生苗与互花米草实生苗的相对竞争力相当,大于互花米草分蘖苗的相对竞争力,但在斑块C点处,互花米草分蘖苗高于芦苇实生苗。碱蓬与本地种芦苇也产生了竞争关系,并很有可能被芦苇和互花米草共同取代。3)互花米草实生苗与碱蓬的相对竞争力与滩涂微生境土壤含水量、土壤全盐量负相关(P<0.01),与土壤pH正相关(P<0.01);互花米草分蘖苗与碱蓬的相对竞争力与土壤含水量、土壤全盐量正相关(P<0.05),与土壤pH负相关(P<0.01)。碱蓬滩斑块处的含水量、盐度适合互花米草的定居、扩张。  相似文献   

11.
潮沟既是滨海湿地特有的地貌因子,也是输送水分与盐分的重要通道,对植被的生长与空间分布有重要的影响。为探究互花米草入侵对盐城滨海湿地潮沟系统演变的影响,本文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分析了1989年至2020年江苏盐城典型淤泥质潮滩湿地互花米草沼泽时空变化过程与潮沟系统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互花米草扩张经历了入侵初期的斑块阶段、中期连续带状分布阶段及现状阶段过程,入侵影响的景观类型也从光滩转变为碱蓬沼泽;(2)互花米草入侵过程对潮沟系统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潮沟平均宽度与长度减小、互花米草内潮沟的数量与分支增多;(3)潮沟系统的变化与互花米草的平均面积、平均周长等存在较大的相关性,表明互花米草的入侵是潮沟系统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互花米草入侵对闽东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对闽东滨海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揭示互花米草的入侵机制,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研究方法,对闽东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不同阶段的群落类型(秋茄(Kandelia candel)红树林群落、秋茄红树林-互花米草共生群落、互花米草群落和光滩)土壤有机碳(TOC)的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水平变化:4个不同入侵阶段TOC大小次序为:秋茄红树林群落秋茄-互花米草群落互花米草群落光滩,且秋茄红树林群落0-60cm土层深度有机碳平均值24.8g·kg~(-1),互花米草群落则为11.73g·kg~(-1),说明互花米草入侵闽东滨海红树林湿地有可能大大削弱该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4个不同群落类型0-20cm土层深度的TOC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20-40cm、40-60cm土层深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垂直变化:除互花米草群落TOC在40-60cm土层达到最大外(P0.05),其他3个群落类型都是在20-40cm土层深度达到最大(P0.05);3)相关性:土壤容重与土壤含水量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TOC和土壤容重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TOC与土壤含水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13.
钦佩  经美德  谢民 《海洋科学》1988,12(4):62-67
互花米草引种到福建罗源湾两年后,使海滩盐沼土有机质提高35—44%,含N量提高80%左右,总P和总K没有多大变化,速效P含量降低3.5—7%。在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中,不同相中的N、P、K元素分布量的关系是:植物〉土壤〉海水。10月中旬采样测试表明,互花米草的含N量,地上部分高于地下部分;含P及含K量则相反。在对N、P、K的吸收、分布方面,三个生态型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互花米草及其对海岸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论述了互花米草在滩涂中种植的时间、种植的方法及其生长的适应性。文中着重讨论互花米草在海岸工程中防浪和消浪能力。与工程护岸比较,互花米草护岸是最经济、合理和有效的。通过本文的讨论为今后利用互花米草进行海岸防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2019年、2020年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内互花米草、沉积物、潮间带底栖生物的调查结果,结合历史遥感影像资料分析互花米草的入侵过程。结果表明: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互花米草高潮区株高略低于同潮区红树植物,亦低于中潮区互花米草株高,更倾向于向光滩扩张;研究区域互花米草区沉积物中总氮、硫化物和有机碳含量高于光滩,全盐含量低于光滩;根据研究区域的遥感影像分析,2011—2019年漳江口互花米草保持较高的速率扩张,2020年互花米草扩张进入稳定期;根据丰度生物量比较法,2020年互花米草区的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结构较2019年稳定。在研究互花米草入侵对滨海湿地的影响时,除了考虑调查方法、时空因素和样地互花米草入侵时间的长短外,还应考虑互花米草入侵的不同扩张时期。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8年10月份黄河口入海两侧的LANDSAT8 OLI影像,提取植被指数和缨帽变换分量共9维光谱特征,构建融合浅层特征的8层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DCNN)分类模型,开展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Loisel)遥感监测的方法研究,并从不同的浅层特征来具体分析互花米草的监测结果。结果表明:(1)在分类方法上,DCNN模型的总体分类精度最高,达到90.33%,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分类器相比,精度分别提高4.78%、2.7%,互花米草的生产者精度分别提高了2.56%、0.47%,说明在滨海湿地遥感影像分类中, DCNN有着更好的应用潜力;(2)融合浅层特征后, DCNN的总体分类精度和互花米草的识别精度分别提高了0.34%和3.25%,有效提高了对互花米草的监测能力。其中,融合归一化植被水分指数(NDII)浅层特征的DCNN分类方法中,互花米草的识别精度提高最多,为2.56%,比值植被指数(RVI)次之,为2.32%。研究结果可为互花米草的监测与管理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潮滩作为重要的湿地类型和高效的有机碳汇备受关注,近期围垦、养殖等人类活动和互花米草入侵对潮滩生化环境和有机碳埋藏产生了重要影响。本研究选取了福建三沙湾三处不同植被类型的潮滩各取得沉积物短柱样,测定沉积物的总有机碳含量(TOC)、稳定碳同位素(δ13C),结合210Pbex测试计算的沉积速率,估算了不同区域的有机碳埋藏通量(BC)。结果表明,互花米草阶段和红树林阶段TOC含量分别为0.67%和0.95%,比对应的光滩阶段分别提高了13.6%和26.7%,表明红树林对潮滩固碳效率的提升比互花米草更加显著。在两者的共同生长区域,随时间推移TOC含量显著下降,表明互花米草入侵挤占红树林生长空间之后,降低了潮滩的固碳效率。短柱样沉积物δ13C值分布范围在-24.70~-21.87‰,主要体现海源有机质同位素特征,但也会受潮滩植被生长类型影响。对各短柱样有机碳埋藏通量进行估算,得到研究区红树林生长阶段BC平均值为149.53 g/m2/yr,远高于互花米草生长阶段的平均值57.37 g/m2/yr。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入侵对三沙湾光滩、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影响,分别于2013年10月和2014年9月在三沙湾选择了2条互花米草断面、2条红树林断面和1条光滩进行底栖生物生态调查,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时空差异、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经鉴定,该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共68种,隶属于7门40科,其中短拟沼螺(Assiminea brevicula)为互花米草区优势物种;宁波泥蟹(Ilyoplaxningpoensis)为光滩的优势物种;巴林虫(Barantollasp.)为红树林区优势物种。对各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组成进行双因素无重复方差分析(two-way ANOVA),结果显示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差异极显著(P0.01),互花米草入侵红树林后,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稍有下降,但是互花米草入侵光滩后,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有所增加;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1),栖息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利用大型底栖动物的ABC曲线分析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显示光滩群落结构稳定,互花米草入侵后,优势物种变化显著,双齿围沙蚕数量迅速增加,降低了原有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除生境影响外,互花米草入侵的潮位区域、生长密度差异、入侵阶段等也均会对大型底栖动物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屹  陈一宁  李炎 《海洋通报》2017,36(3):348-360
红树林和盐沼是世界上重要的滨海湿地类型。在我国东南部沿海,互花米草盐沼和红树林之间的竞争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研究红树林和互花米草盐沼之间的空间竞争规律,选取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收集了1988年至2014年27年间共15期覆盖该区域的Landsat影像和Google Earth影像,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法提取出红树林与互花米草盐沼的近30 a历史变化信息。历史遥感影像分析表明:1)红树林面积20世纪90年代增长速度最快,2004年以后增长速度变慢;2)互花米草最早出现在2002年,此后以缓慢的速度朝着地势高的区域扩散,2010年后互花米草的扩散速度加快;3)红树林与互花米草的交界区基本保持稳定,部分区域表现为红树林略微向外扩张;4)影响红树林与互花米草盐沼交界区空间格局的因素可能有潮沟的分布和红树林的林冠完整性等。  相似文献   

20.
福建沿岸海域互花米草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民杰 《台湾海峡》2012,31(1):100-104
于2007~2008年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实地核对,全面调查福建沿岸海域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分布.调查结果表明全省沿岸海域互花米草分布面积为99.24 km2,宁德市沿岸海域互花米草的面积最大,达66.29 km2.互花米草已经入侵大多数港湾,其中三沙湾分布面积最大,达62.45 km2,占全省沿岸海域互花米草总面积的62.93%.在13个主要港湾中,互花米草对三沙湾内潮间带滩涂的占有率最高,达20.86%.福建省主要河口海域大多受到互花米草的入侵,分布面积较大的有赛江口、闽江口、晋江口、九龙江口、漳江口海域,入侵面积分别为6.44、5.77、6.64、3.55和2.75 km2.因此,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减轻或避免互花米草对本地河口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