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浙江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越来越多的非天然地震事件,2015年至2021年记录到2 400余个非天然地震事件。为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分析、研判地震事件性质,及时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对非天然地震事件的区域特点及识别方法的总结尤为重要。本文概述天然地震与非天然地震的波形特性,对浙江台州临海、舟山岱山、温州文成和湖州长兴4个典型区域的非天然地震波形进行震相分析、统计计算和频谱分析,并与同区域的地震波形相比较,获得浙江省非天然地震的规律与特征,归纳出浙江省不同区域的非天然地震波形特征和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泽兰 《高原地震》2023,(3):16-20+34
通过对比分析昭通巡龙测震台记录的重型地面平整机施工事件和微震记录的波形特征差异,认为:强夯土事件释放能量当量相当于ML0.6~1.4级地震,P波初动向下、能量衰减快、波形持续时间短,P/S振幅小于天然地震,两者记录的频谱特征差异较大;微震震相明显,强夯土事件震相不明显。通过分析强夯土事件与微震波形特征差异,可以为非天然地震和天然地震分类识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实时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网络通讯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DSP-MCRTS是区域数字地震台网中心实时地震数据处理系统专用软件包。该软件包已在全国20多个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古巴等国家数字地震台网投入运行。该系统具备以下功能:实时接收多路地震波形数据;实时事件检测;对检测到的地震事件进行自动分析;实时波形数据记录和事件波形数据记录;数据存储管理;系统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4.
对四川芦山地震科考人工爆破与构造地震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用实例说明了不同震中距、不同地区、震级相近的两类地震事件震相特征的不同,指出在震中距小于120 km时,两类地震事件波形记录特征差异显著,通常爆破地震波形多显示为Pg振幅突出,垂直初动向上,Sg波不易识别,面波相对较发育等特征;在震中距大于120 km时,两类地震事件波形记录比较相似,不易直接通过波形记录进行判别,需进一步计算出地震波传播速度、持续时间等参数后才能判别。正确判定地震事件类型有助于提高大震速报和地震编目工作质量,能更好地为地震科研工作者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对同址观测的地震计所记录的安静时段背景噪声、天然地方震、远震事件分别进行MISFIT分析,并参考MISFIT-GOODNESS的结果,给出两台地震计记录一致性的评价,对基于不同目的波形分析给出使用记录波形的合理频段范围,提高数据应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正在地震台记录到的地震事件中,有些事件的波形具有很高的相似度,我们称这种地震为相似地震。由于地震台所记录到的波形是地震事件的时源函数、地震波传播路径和地震计仪器响应三者耦合的结果,波形的相似性表明地震的震源机制类似、空间位置接近。相似地震是研究地球内部介质随时间变化十分有效的一种手段。本研究收集云南数字地震台网2009—2016年的地震数据,基于时间域波形互相关方法识别相似地震,建立云南地区相似地震数据库;基于  相似文献   

7.
长春地震台网地震、爆破与矿震记录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多年地震监测实践,总结了长春市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爆破与矿震等事件波形的特征及识别方法,为监测区内地震事件性质判定、震相分析和地震速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田平  蒋策  陈瑛  梁明 《华南地震》2023,(4):142-149
基于广东新丰江水库区密集的测震台网,利用波形匹配定位方法对库区内2018—2019年期间的地震波形进行分析,发现在新丰江河源地区,存在有大量未被记录的微震事件,匹配定位方法适用于新丰江地区的微震事件检测。通过分析本地区地震事件的主要波形特征,初步建立新丰江地区的微震模板事件库,利用脚本实现地震事件文件与地震模板的自动转换,达到对新丰江地区地震模板库的实时扩充的要求,借助JOPENS的波形导出功能,实现对地震连续波形文件的自动预处理,基本达到基于模板匹配定位方法的自动检测功能的要求,可将其应用于台网的地震目录完善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强地震余震序列地震目录编目是否完备、 震源参数是否准确,直接影响余震序列特征分析、 震后趋势快速判断和强余震预测等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余震序列目录中存在较多单台记录地震事件,地震观测报告仅给出其震级,而未给出震中位置. 由于余震波形间的相互交叠干扰,使得余震最大振幅的测量误差较大,造成地震观测报告给出的单台事件震级误差较大. 精确估计单台记录地震事件的震中和震级,能够补充完善现有地震目录,提高地震目录的完备性. 本文对单台记录地震事件震中和震级的估计不仅限于单个台站,而是通过分析区域台网中多个台站的波形记录实现. 首先以余震序列中震级较大、 波形记录信噪比较高的地震波形作为模板,使用波形互相关震相检测技术,检测单台记录的地震事件在多个台站的震相到时. 如果能在4个以上台站检测到震相,则利用测震台网常用的HYPOSAT方法估计其震中位置,并利用多个台站记录波形与模板地震的振幅比估计其震级. 之后计算主震发生后不同时间的最小完备性震级,并通过线性拟合得到最小完备性震级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以分析此地震余震序列的目录完备性. 经过计算共得到253个单台记录地震事件的震级和其中177个事件的震中位置,其震中空间分布范围与余震序列中其它地震分布范围基本一致. 震级复测以及与人工拾取震相到时误差对比表明,该方法所得震相检测和震级估计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主震及最大余震发生后的短时间内,有较多数量单台事件的目录所给出的震级偏低,分析认为可能受主震与较大余震后续震相以及余震间相互干扰所致. 主震发生0.02—0.3天内,其余震序列最小完备性震级随时间的对数呈线性下降,在0.3天后最小完备性震级稳定在ML1.1左右.   相似文献   

10.
腾冲火山区地震波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02年腾冲火山区地震监测台网所记录到的火山区内的102个Ts-Tp≤5.5s地震事件波形进行分析发现,腾冲火山区存在火山活动所引起的S波湮灭的地震事件、火山微破裂引起的高频地震事件、火山颤动引起的包络地震事件及火山活动引起的小震群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