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探讨了福建省地震局所配备的现场应急通信系统运行维护(简称运维)的管理.将现场通信系统细分为现场局域网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现场后勤保障系统和现场单兵通信系统进行维护.从运维管理组织、运维管理制度、运维管理场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系统维护保养,提高应急装备运用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网络设备、网络安全设备以及业务应用系统的日志在网络运维中是排除设备系统故障的一个重要数据资源。然而大量日志数据分散存储在不同的设备中,不便于查看和使用,难以满足网络运维中快速发现问题、定位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因此,为了提高业务人员的网络运维能力,建设一个统一的日志收集、存储、处理系统很有必要。本文介绍了一套以ELK开源组件搭建的日志系统,并在地震行业网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实现了地震行业网内业务系统、安全设备、网络设备等日志的实时收集、存储、处理和展示功能。对实现细节进行了详细阐述,为该架构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典型示范。  相似文献   

3.
地震预警系统运维是基层运维工作者的核心工作,对基层运维人员知识储备有很高的要求,也对技能和经验判断有较高的需求。文章结合天水地震监测中心站全年的现场运维情况,梳理出波形异常、电路故障、通讯故障、设备故障等常见问题,并对各类故障的形成原因进行剖析,总结同类问题的处理方法,为地震预警系统运维工作积累经验,也为地震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震台站专业设备和通用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特点,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各类省级地震监测台网目前所辖子台数量以及即将建设的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监测站点数量,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独有的区位特点,通过对地震系统兄弟单位运维体系及系统外已有行业案例调研考察,积极探索分布式运维模式的可行性。考虑支持分布式运维管理体制的支撑保障体系,在总结集中运维模式弊病的前提下,提出满足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台站运维需求的省级地震监测中心、区域中心台、地震台三级运维模式,期望在运行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完善。  相似文献   

5.
模拟地震现场应急通信演练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楠楠 《内陆地震》2010,24(1):84-90
就如何运用好目前福建省地震局所配备的地震现场应急通信系统开展演练进行了探讨。将现场通信演练细分为现场局域网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现场后勤保障系统和现场单兵通信系统进行策划,详细论述了演练的情景、科目、流程和演练目标等方面的内容。地震现场应急通信的演练策划所涉及的演练设备、演练内容、演练策略、演练评价及演练追踪评价等方面也做了相应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在震后救援行动中发挥着重要的通信和指挥枢纽作用,为了提升现场技术系统的运维质量,并解决目前运维时上报信息分散且不易查询的问题,本文基于C/S架构设计了1套运维信息管理平台,客户端采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基于Android SDK进行应用程序开发,采用轻量级文本格式JSON与服务器端进行数据交互。客户端用户登录平台后,可上报文字和图片信息,也可根据上报时间、内容、位置等关键字查询历史信息,实现了信息的汇总和共享;平台还设计了故障排查辅助、设备操作说明、演练信息发布等实用功能,数据汇集在服务器端,便于管理和考核。本系统已在山东省地震局部署应用,有效提升了地震现场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无人值守台站仪器维护难题,基于Java与PHP语言研发了无人值守台设备智能管控平台,平台实现了从状态监控、短信告警、故障智能诊断、自动故障排除到故障恢复后归档的全生命周期维护流程,同时辅以远程视频监控,建立起一套智能高效且自动化的无人值守台仪器运维机制。系统有助于故障的及时发现与自动排除,大大减少仪器运维带来的人力物力资源消耗,提高观测资料的连续性和观测质量。自系统试运行以来,设备连通率获得大幅度提高,显现出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新疆地震局应急卫星网络的实际工作出发,介绍了新疆地震应急卫星网络的构成,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总结了卫星网络运行维护经验,为应急系统类似设备提供案例以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保地震现场通信通畅,保障地震现场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中国地震局建设了一套基于卫星的应急通信网络,并为各省局配备了相关的便携设备。由于地震现场卫星集成箱系统在实际的使用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河北省地震局对其进行了集成改造,将便携站的全部设备安装于应急通信车内,并对地震现场应急通信所需各项业务进行系统集成。主要介绍了地震现场应急通信系统所涉及的各项关键技术,并对应用中出现的情况给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保障太原国家测震台本地记录和实时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与稳定性,在近年运维实践中,对供电系统、通信链路、专业设备、数据记录等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保障策略和技术措施,提高了该测震台的实时运行率和数据可用性,保障了测震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运行质量得到提升,其运维实践可为国内同类测震台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地震监测仪器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地震监测建设力度的增加,地震监测系统主要涵盖了测震、形变、流体、磁电等四大学科的地震观测仪器.分析现有的仪器运维管理工作状况,存在着仪器组成复杂、配套设备繁杂、观测项目众多、维修更新管理落后等问题,结合江苏省地震观测仪器管理运维的实际情况,采用PHP语言开发了基于MySQL关系型数据库的地震监测仪器综合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对地震监测仪器的运维监控和维修管理的网络化和实时化,该综合管理系统已在江苏省地震监测中心服务器上运行2年,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JAVA、MySQL设计并开发了山西地震台网运维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台站和设备的信息管理、运行状态监控、自动更新JOPENS系统的台站日志和仪器参数、实时监控并计算台站噪声并导出图表。基于该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地震台网台站的运维工作效率,使日常工作流程化。  相似文献   

13.
对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系统的站点进行了简要介绍,根据日常卫星运行维护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了省地震局卫星站点容易出现的故障,提出了通过设备指示灯快速识别设备故障的方法,并对可能出现的常见故障提出了解决方案,对省地震局应急通信现场工程师有一定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十五"地震现场卫星集成箱系统的诸多缺点,陕西省地震局进行了应急通信指挥车的车辆改造,将地震现场通信设备安装于应急车内,并对各业务系统进行了设计集成,提升了地震现场通信保障和应急指挥能力。本文介绍了地震应急通信指挥车改造和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及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应急通信指挥车的优势,总结了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黑龙江省区域地震监测设备运维中心对辖区地震台站地震监测设备信息、维修维护及无人职守台站巡检无法统一管理的难题,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模式,设计黑龙江省地震监测设备信息运维管理系统,用户可通过浏览器与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可根据需要查询相应数据,实现地震台站设备信息智能管理。试运行发现,该系统运行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在地震现场应急工作中,现场的应急通讯保障措施、灾情信息的快速获取与上报方式是制约应急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通过介绍北京市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组成、架构和主要功能,结合该系统在北京怀柔3.0级地震应急工作中的应用和主要作用,探讨地震现场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功能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将SNMP协议的简单、应用广、可屏蔽设备之间的物理差异等优势应用于GNSS基准站运维中,设计实现一个云监控系统,对不同物理空间内,不同类型、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设备进行统一监控管理,减轻运维人员维护繁多设备的负担,协助运维人员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定位故障点,有效提升运维能力。基于SNMP协议的云监控系统部署在地震行业网络,通过物理资源虚拟化、虚拟资源再分配、业务系统在多台服务器之间自由迁移等技术,真正摒弃传统机房存在的一项业务占用一台服务器、服务器宕机业务即中断等缺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球发生的历次大地震都把震后救援和黄金72小时放在首位,但是地震灾区的通信及网络环境极为复杂,常规的网络接入模式在灾害发生时很难保证现场与后方指挥决策部门的实时数据及通信传输。根据近年来发生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尤其是汶川、玉树等地震的灾后救援情况和带来的破坏情况,针对地震现场的具体通信状况以及地震救援现场的网络通信需求,对如何确保地震现场的通信系统能够畅通,以保证前、后方决策部门之间通信无堵塞的问题,以及地震现场应急通信的几种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针对国内、外震灾后应急通信系统不同的组成方式和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并从救援现场信息流量、应急通信网络架构和指挥中心等方面对系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2014年11月22日四川康定发生6.3级地震后开展应急流动观测为例,描述了在应急流动观测组网中,如何应对震区高原环境,完成4个流动台选址架台、快速组网、运维保障;并通过对流动台址地动噪声功率谱密度分析计算,获得的台基达Ⅱ或Ⅲ级环境地动噪声水平,余震微小震检测能力与定位精度得到极大改善。流动台网运行期间,提高了震区监测台站覆盖面,记录到了大量余震微小震,加密台站对震区定位精度提升了量级,震源深度、震级更加准确。结果表明:一旦大震发生后,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流动观测是必要的,而完成好一次大震后快速有效的应急流动监测,必须综合考虑震区地域环境、人员配备、预案选择、通信条件、设备可靠诸多因素与运维保障,采用固定与流动台联合组网方式,应急流动发挥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20.
数据中心是信息化的核心,其运维管理涉及整个运行、维护的全过程,涉及大量的设施、设备和不同的技术领域。结合四川省地震局数据中心的情况,对运维对象进行了梳理,并从制度管理、信息管理和运维保障工作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对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