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丽君 《中国地质》2005,32(3):518-522
青海省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可持续开发战略与规划应建立在对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分析青海省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发育的基本规律,建立了青海省未来矿产资源开发的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的框架。提出了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的基本准则和地质评价指标。在荷兰国际地球科学测量与观测学院(ITC)开发的GIS软件——ILWIS环境下,利用其新开发的空间分析功能的SMCE模块,对青海省的地质环境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具有矿产资源远景开发的地区地质环境比较脆弱,对未来的矿产资源开发有着较大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藏自治区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丰富,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矿山环境问题,特别是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日益显现,不仅影响到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本文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矿业开发在西藏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及矿业开发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以期达到合理开发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促进人与资源、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矿业开发中环境影响的生态环境地质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矿业开发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干扰生态环境平衡、诱发大量的环境地质的灾害问题。以前对矿山项目的环境评价和环境审批往往仅是局限于大气、地表及水体等常规环评因素,而对矿区岩石的生态功能、矿震、滑坡、崩塌及塌陷等不利地质因素评价涉及甚少,导致对潜在地质灾害认识不足而造成损失;文章指出矿业开发环境评价中应加强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促使地质环境监督和环境监理协调进行;提出矿业开发中环境影响的生态环境地质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4.
张春  李洋 《吉林地质》2011,30(3):108-111,127
矿山由通化县远程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由于矿山生产对周边地质环境造成危害,需对矿山活动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做出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相似文献   

5.
人为扰动与平衡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响应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系统有一定的环境影响,地质环境系统对矿业活动也有相应的响应。人为扰动导致矿山地质环境出现扰动响应。扰动响应多为负响应。人工修复推动矿山地质环境走向新的平衡,表现出平衡响应。平衡响应多 为正响应。在讨论地质环境系统对矿业活动扰动响应和平衡响应的基础上,建立了人为扰动与平衡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响应模式。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动态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柱。但是由于该区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矿业开发导致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严峻,部分矿区呈现加速恶化势态。资源损毁、地质灾害、环境污染是矿业活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矿业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与矿产资源类型、开发方式、地域条件及矿山企业的规模、性质关系密切。在研究分析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以MAPGIS为平台的可视化动态环境地质数据库。  相似文献   

7.
以广西珊瑚矿区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珊瑚矿区的基本情况和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调查分析,对矿山地质环境背景、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特征、危害程度等进行了分析。从矿山地质背景、环境污染、地质灾害和资源破坏四个方面,建立广西珊瑚矿区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系统,选取了16个评价因子进行量化赋值,采用模糊多层次评判数学模型,对广西珊瑚矿区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将矿区划分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严重、较严重、较轻三个区。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模糊多层次数学模型量化评价,为广西珊瑚矿区地质环境评价及治理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同类矿山地质环境的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山区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山区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从地质环境条件、矿山开发程度、资源损毁、地质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等5个方面构建一个3层次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山区矿山地质环境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计算,得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值。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利用评价指标的信息,所给出的综合评价值能够对受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判,为政府和企业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矿产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元仲  赵书泉  武雄 《现代地质》2014,28(5):1096-1102
鲁南经济带内矿产资源及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长期大量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下水降落漏斗及海水入侵等。选取地形地貌、岩土体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地质资源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17个评价因子,利用傅勒三角形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专家聚类法评价地质环境脆弱性。选取重点城市所在评价单元的土壤环境质量(T)、工程地质环境(G)、地质灾害危险性(Z)和地质环境承载力(C)等4个评价因子,采用栅格叠图法对重点城市适宜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全区可划分为地质环境脆弱性极高区、高区、中等区和低区共4个区,菏泽市、临沂市处于地质环境脆弱性高区,济宁市、枣庄市及日照市位于地质环境脆弱性中等区。地质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显示5个重点城市均为基本适宜,其中枣庄市西城区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下空间受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评价地质环境的安全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先导问题。结合银川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和区划, 选择了地震(活动断裂和场地地震效应)、砂土液化、富水砂卵石层、地基承载力和地表载荷等因素作为评价因子, 在分别确定各要素空间分布的基础上, 进行了单因素的地质风险分析; 采用层次分析和乘积标度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银川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多因素地质安全风险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银川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地震和砂土液化; 地质风险的强风险区面积最小, 占总面积的4.10%, 中风险区面积占19.69%, 弱风险区面积最大, 占41.07%, 低风险区占35.13%。这为银川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等提供地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