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海洋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对旅游业认识的提高,加之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旅游业尤其是滨海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全国共有海洋和海岛旅游区300余处,沿海旅游景点1 500余个。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8 901.2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177.92 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7%和9.7%。其中,在接待外国入境旅游人数前十名的地区中,沿海地区有6个,接待总人数为7 037 188人次,占接待外国入境总人数的43%;在接待外国入境旅游人数前十名的主要城市中,沿海城市有8个;在旅游外汇收入前十名的地区中,沿海地区有7个,旅游外汇收入总和为95…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海岸带特征中国既是一个大陆国家,又是一个海洋国家。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沿海岛屿6000多个,岸线长达14000多公里、渤海是我国内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是太平洋的边缘海,四海总面积约470万平方公里。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沿海地区的陆地由平原和丘陵组成。长江、黄河、珠江等江河,每年以18000亿立方米的径流量,携带20多亿吨泥沙入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被称为海洋经济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沿海地区的发展及其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以浙江省为例,着重探讨了海洋旅游的不同类型与特点,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点.在日本和浙江相近沿海地区资源的比较与研究基础之上,分析了沿海地区的旅游规划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挑战,论述了浙江沿海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并对浙江海洋资源开发的多样化发展提出了若干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聚集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十分优越。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海洋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份额日益增长,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海岸带作为海洋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应该对其进行认真有效地综合管理,合理充分开发其旅游资源和环境,以保证海洋旅游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洋电力业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市场需求与国家政策导向两方面分析了海洋电力业的发展前景,并重点论述了支撑海洋电力业发展的海洋能资源、海洋风能资源分布状况,结合我国海洋能、海洋风能资源储量与开发水平,介绍了沿海地区海洋电力开发的主要项目布局与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江苏是一个海洋大省,海洋岸线长954千米,管辖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千米,沿海地区开发是江苏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近年来,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增强海洋意识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家海洋局的总体部署,切实加大海洋宣传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7.
江苏是一个海洋大省,海洋岸线长954千米,管辖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千米,沿海地区开发是江苏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近年来,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增强海洋意识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家海洋局的总体部署,切实加大海洋宣传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8.
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沿海地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出现,海洋生态系统逐渐遭到破坏,本文选取河北省海域典型资源即渔业、盐业、旅游作为承载力的研究视角,主要基于供需平衡法对河北省海域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沿海地区整体渔业资源已经处于接近饱和状态,现状开发已大大满足该地区需求,应适当缩减;盐业不具备经济比较优势,应控制盐田规模扩张;旅游资源整体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应在不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前提下鼓励沿海地区进行旅游资源开发。该研究可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协调和决策区域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提供相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路文海  曾容  向先全 《海洋通报》2013,32(5):580-585
从海洋生态健康的内涵出发,将生态文明纳入生态健康评价体系,从产出效率、功能多样、生态文明和压力胁迫四 个方面共14 项指标构建沿海地区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2010 年天津、福建、山东3 个沿海地区生 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天津沿海地区海洋生态健康综合指数为0.67,需提高海洋生态环境消纳污染、改善海洋环 境质量、提供初级生产力等各项支持服务功能,福建沿海地区海洋生态健康指数为0.57,需加大海洋科研投入力度,加强海 洋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加强赤潮等生态灾害的预防治理,山东沿海地区海洋生态健康指数为0.66,需加强海域资源的集约利 用,减轻陆地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的压力和负效应,降低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风险。  相似文献   

10.
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系统论为基础,构建由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科技5个子系统组成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得出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排名,并将其分为4组。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各子系统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贡献情况有所不同,从计算变差系数看出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变化幅度较小。运用R/S分析法预测在2012—2021年期间,沿海地区的差距先缓慢增大后缓慢减小。最后,从提高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协调能力、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3(5):69-69
五年多来广西海洋队伍在逐步壮大,广西海洋的管理与开发正从深度、广度上不断得到拓展,海洋工作得到各级领导关心和支持。为了海洋开发与保护,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实现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广西沿海地区发展海洋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德天独厚的优势,广西临海又沿边  相似文献   

12.
浙江是个海洋大省,岸线曲折,海岸线总长6486千米,其中深水岸线占全国深水岸线资源总量的1/3;海域广阔,连同毗连的我国主张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总面积达26万平方千米;岛礁众多,陆地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3 061个,占全国的40%强;海洋渔业发达,年水产品捕捞量在300万吨以上,历来是我国最大的海水商品鱼基地;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海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处,钱塘江涌潮和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闻名中外,海洋旅游前景看好;此外,东海油气资源正在开发,还有无尽的海水可以制盐,可以提取化工、医药产品,可以生产淡水…….  相似文献   

13.
因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是全球面临的海洋问题。为加强海南岛的海洋防灾减灾工作,保障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文章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分析海平面上升对海南岛沿海地区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海南岛沿海海平面的上升速率居全国之首;海平面上升对海南岛沿海地区的影响主要包括淹没滨海低地和减小旅游区沙滩面积,加重风暴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洪涝的灾害程度以及影响海岸防护设施等方面;在海南岛沿海地区发展中,应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的因素,加强灾害风险抵御能力建设、城市科学规划、海平面观测和监测以及受损岸线整治修复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近海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海岸线漫长,海洋资源丰富。近20年来,沿海地区经济的腾飞令人瞩目,但与此同时也付出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的代价。  相似文献   

15.
胶东半岛海滩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振克 《海洋科学》2000,24(11):21-23
沿海地区是当今最发达的全球性旅游带 ,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依托滨海海滩旅游资源进行的海岸带旅游综合开发 ,最能体现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经济特点。所以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滨海海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以确保滨海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9]。海岸可持续开发 (SustainableCoastalDevelopment)是当前国际学术界十分活跃的领域 ,服务于海岸可持续开发的海岸带管理受到广泛的关注[1 ,10]。人类活动从多个层面对海洋大环境产生强烈影响[2],海滩也不例外。海滩…  相似文献   

16.
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和保护海洋资源是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已有6年,为客观掌握国家及沿海地区对海洋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政策的落实情况,对海洋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海洋大省和文化大省,其沿海地区海洋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山东省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入,各地海洋文化遗产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和破坏,因此要研究探索一条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的路子,切实服务于山东海洋强省和文化强省的建设。文章立足山东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和海洋文化遗产管理保护现状,结合山东海洋文化遗产资源禀赋,探索山东省海洋文化遗产产业发展的布局、模式和重点产业,并从组织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对于促进山东省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其他沿海地区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对国家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解读,明确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即以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平衡、以海洋生态环境的平衡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以及以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平衡促进海洋文化的进步,同时明确生态优先和激励约束并举的建设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海洋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根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精神,针对海洋生态环境资源方面的突出问题和需求,提出构建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初步设想:兼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制度应包含产业发展制度、生态环境资源发展制度和海洋文化发展制度,尤其是生态环境资源发展制度中应包括预防性制度、管控型制度和救济性制度;各项制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和产业冲击严重,沿海各地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在总结2009年沿海地区出台的政策和措施的基础上,展望了2010年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西方专家估计,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资源的日益消耗,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世界将会出现海洋开发的高潮。我国大陆岸线长1.8万多公里,大、小岛屿6000多个,岛屿岸线长1.4万余公里,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区,总面积470多万平方公里,横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大气候带,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海洋空间。根据国际海洋法,我国可以划定300万平方公里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