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基于渔业统计数据的南海区渔业资源可捕量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科学确定海洋渔业可捕量是开展捕捞限额管理的前提和关键。南海区渔业资源种类繁多,无明显大宗经济鱼种,且产量统计不够完善,使得可捕量的量化评估较为困难。根据渔业产量统计数据,利用一种简化的产量模型对南海区渔业资源总可捕量以及11个重要经济类群的可捕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南海区渔业资源最大可持续产量为308.6万t,总可捕量为246.9万~277.8万t。从11个重要经济类群的评估结果来看,这些类群在20世纪90年代后均遭受过不同程度的过度捕捞。目前状态较好,未处于过度捕捞状态的有蓝圆鲹和竹荚鱼、沙丁鱼类、马面鲀类、鲷类、鳓类和鲐类等6个恢复力较高的类群;而其他5个恢复力较低的类群,尤其是海鳗类和石斑鱼类,目前处于过度捕捞状态。  相似文献   

2.
根据长山群岛 1965-2016 年渔业统计资料,分析长山群岛海域主要捕捞渔获物产量、平均营养级 (Mean trophic level, MTL)、渔业均衡指数 (Fishing in balance index,FiB) 年际变化,探讨其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状况,并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52年来渔获物 MTL 周期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1) 长山群岛捕捞产量、MTL 和 FiB 指数呈阶段性变化; (2) 长山群岛渔业资源开发经历初期开发、扩张捕捞、过度捕捞、资源破坏等四个阶段,渔业资源环境正在逐渐恶化;(3) 受人类捕捞活动影响,MTL 在 15~19 年和 24~34 年两种时间尺度下呈周期波动,30 年为第一主周期,17 年为第二主周期。长山群岛渔业资源破坏日益严重,未来几年平均营养级将呈下降趋势。为防止渔业资源进一步衰退,应加强捕捞活动管理力度,落实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制度;完善预警机制,构建海洋渔业资源监测系统;同时应积极调整长山群岛渔业产业结构,提高资源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3.
山东海洋渔业资源问题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分析了山东海洋渔业资源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海洋渔业资源的发展对策。渔业生态环境恶化,过度捕捞,养殖种质退化,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海产品加工技术落后,缺乏高附加值产品,渔业资源利用率低。开展海洋渔业资源相关基础研究,运用海洋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重点进行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保护,发展生态渔业,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渔业资源,是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长久发展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的猎捕型渔业走向现代的增殖型渔业,是世界渔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亦是世界渔业生产方式的一场革命。增殖型渔业作为先进渔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剖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海传统渔业资源持续衰退,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生效实施后,山东省传统作业渔场又将缩减约三分二一,因而,大力发展渔业资源增殖,努力增加近海渔业资源量,将是山东省实施海洋农牧化建设工程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出路。 山东省渔业资源增殖已有近20年的历史,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积累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自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后,国际海洋秩序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就我国而言,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现行的渔业资源保护立法的协调与政策调整;二是我国实行的渔业资源管理措施的变化.为促进我国渔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系统研究了我国渔业立法与管理方法的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6.
在韩国的渔业发展早期阶段,渔业是与农业并重的支柱产业,在出口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二十年以来,由于持续的无序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近海渔业资源萎缩,韩国的海洋渔获量明显减少.近海渔业的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比例从1980年的56.9%减少到了2005年的40.0%.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引起的捕捞区域缩小,使得韩国海洋渔业从近海捕捞转向远洋捕捞和海洋养殖,制定了渔业资源保护和增殖的政策,减少对近海渔业资源的依赖性.通过对韩国海洋渔业管理的研究,得出其对中国海洋渔业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海洋牧场作为修复海洋生态系统和实现渔业资源增殖的现代渔业模式,是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和构筑海洋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一环。然而,在实际建设中存在多种制约现代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合理规划海洋牧场,充分发挥其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对海洋牧场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对南海区海洋牧场的建设、技术发展及政策管理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利用SWOT分析法对南海区海洋牧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阐释了南海区海洋牧场发展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结合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的经验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南海区海洋牧场产业发展的路径,以期为我国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胶州湾水产经济动物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近10年来的渔业资料,概述了胶州湾水产经济动物资源状况,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渔业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能源发展的前沿领域,海上风电发展迅猛,然而大规模发展海上风电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的潜在影响尚不明确。为评估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运行对相关海域渔业资源的影响,文章于2021年在桂山海上风电场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对比分析风电场内外、风电建设区和运行区以及风电场建设前后的渔业资源群落结构、优势种、物种更替率、资源密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7-9月和12月航次分别捕获游泳动物84种、88种、105种和99种,其中鱼类和甲壳类居多,任意2个航次间的物种更替率变化范围为41.0%~93.4%;12月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最高,7月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与风电场建设前相比,风电场建设活动在建设阶段短期内改变渔业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组成,降低渔业群落多样性和资源密度;风电场运行阶段的渔业资源种类数量和资源密度均有所恢复,风电桩基具有一定的人工鱼礁效应。研究结果将为海上风电场建设和运行对渔业资源的长期影响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10.
产卵场保护区建立是养护渔业资源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为验证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建立的效果,以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以2018年春(4月)、秋(11月)两季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为依据,从产卵场保护区的环境和生态(一级指标)角度考虑,建立以污染物、水质、群落结构、资源密度等7个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综合健康评价指数(comprehensive health indicator,Ic,h),表征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健康状况,并利用2021年春(4月)、秋(11月)两季渔业资源调查数据与保护区建立初期渔业资源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2018年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春季和秋季Ic,h分别为0.514和0.511,均处于亚健康状态。虽然保护区内环境状况优良,但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低,资源密度和资源补充群体数量不足,这表明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渔业资源情况不容乐观。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保护区内渔业资源情况略有所好转,说明保护区的设立有一定的效果。综合健康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了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健康状...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海渔业资源结构特点及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业资源是一种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生物资源,如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可望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及永续利用的目的。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的开发和利用,加之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使得许多渔业资源遭到破坏而严重衰退。近十多年来我国渔业与世界渔业发展的总趋势相似,随着捕捞强度的盲目增加,使得许多传统渔业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捕捞对象替代频繁,其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总趋势是:经济价值高的、个体大的、年龄结构复杂的和在生态系统中营养层次高的类群逐渐被经济价值低的、个体小的、年龄结构简单的和营养层次低的类群所替代;底层鱼类所占比例日益减少,中、上层鱼类及虾、蟹类比例逐年增加。 对渔业资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许多国家为了保护其近海渔业资源和本国的渔业权益,纷纷宣布建立渔业保护区和专属经济区,并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因此近年特别着重研究建立保护区后的渔业资源结构的变化( Gunnar,1989; Megrey and Wespestaa,1990; Pinhorn and Halliday,1990)。我国学者也有许多渔业资源方面的研究报告(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编写组,1990;邓景耀等,1991;孙宗烨等,1987;宋海棠等,1990;罗秉征等,1992;1993)。本文探讨了近40年来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结构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及趋势,并对我国不同海区渔业资源的演变进行了比较,进而分析了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变化的原因,旨在为更加合理地利用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并为其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海洋开发中沿海渔民转产转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恶化的状况日益严重,强大的捕捞能力与脆弱的渔业资源间矛盾日益增大,大量的海洋渔民面临转产转业的压力.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大力推进渔业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化,积极发展海洋休闲渔业;要通过政策引导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顺利实现渔民的转产转业和渔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不断衰退,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推动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出台了许多海洋捕捞相关政策。文章从投入控制制度、产出控制制度和技术控制制度3个角度出发,以捕捞许可制度、捕捞限额管理和伏季休渔制度等政策为重点,通过整理1980—2017年浙江省渔业经济的相关资料,从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海洋捕捞产量、渔业劳动力数量变化3个方面,深入分析浙江省海洋捕捞现状,提出了完善现有的海洋捕捞政策、加强渔业执法管理力量、加强普法宣传、建立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体系、帮助捕捞从业人员转产转业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海洋捕捞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荣成湾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9年4个季度荣成湾海域的调查资料,探讨荣成湾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9年荣成湾渔业资源生物96种,其中鱼类43种,无脊椎动物53种.荣成湾的优势种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赵氏狮子鱼、细纹狮子鱼是春季的优势种,六丝矛尾鰕虎鱼在夏季优势地位最高,短吻红舌鳎是秋季和冬季的第一优势种;荣成湾无脊椎动物海蜇生物量最高,虾类丰度最高.荣成湾渔业资源量存在季节波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除秋季外,无脊椎动物对渔业资源贡献均超过鱼类资源.不同季节荣成湾鱼类资源多样性变化不大,秋冬季无脊椎动物资源多样性显著高于春夏季.荣成湾渔业群落种类和资源量呈显著季节变异,鱼类与无脊椎动物季节变化特征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5.
华南海岸带自然资源开发历史悠久,可划分为原始阶段,起步阶段,贸易和农渔业开发阶段,传统性贸易、手工业和农渔业大开发阶段,近代产业局部开发阶段和现代化的全面开发阶段。华南海岸带的开发一向是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迅速发展的。其主要的经验就是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确立广州为开发中心,按贸-工-农的顺序安排,作区域推进,深度开发,开发中建立优良的人工生态体系,保护自然和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16.
1 概况 我国拥有岛屿6500多个,海岛岸线长约1.2万公里。有人居住的海岛433个,人口约453万。海岛及其周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石油资源、旅游资源、港口资源、化工资源、矿产资源,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党和国家十分关心海岛建设,中央领导曾多次亲临海岛视察。为摸清我国海岛的基本状况,合理开发海岛资源,改变海岛的经济落后面貌,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海洋局、农业部、总参谋部牵头,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组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世界》2001,(6):44-44
1、海底油气资源储量:许多海底区域的沉积岩中蕴藏着油、气资源。据美国统计,全世界有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面积7746.3万平方千米,其中位于海底区域的约2639.5万平方千米,占34%。  相似文献   

18.
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为保护渔业资源,我国制定出台了多项渔业资源管理政策,但实际应用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导致政策未完全实现预期效果。为提高我国渔业资源管理政策成效,促进我国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利用案例分析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从投入控制、技术控制和产出控制角度,梳理我国三类渔业资源管理政策,系统分析我国各类渔业资源管理政策演进与应用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渔业资源管理政策优化方案。研究发现,我国渔业资源管理政策存在政府监管成本过高、政策执行不到位、渔业从业人员保护渔业资源的责任不清晰、渔业从业人员转业困难以及立法不完善的问题。未来可从发展渔业合作组织、增强渔业从业人员渔业资源保护意识、明确渔业从业人员保护渔业资源的具体责任、组织渔业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完善渔业资源管理政策立法方面着手,改进渔业资源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9.
南海金枪鱼资源量较丰富,有记录的金枪鱼种类有10多种,是未来中国开发南海渔业资源的重要对象。文章扼要介绍了南海金枪鱼的渔场渔汛和资源量等资源状况,总结分析了南海金枪鱼渔业的发展历史和资源利用状况,分别探究中国台湾和越南在南海开发金枪鱼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了中国发展南海金枪鱼渔业的对策建议。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国对开发南海金枪鱼资源的重视程度,推动金枪鱼产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闽江口及附近海域渔业资源现存量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2006年夏季(8月)和冬季(1月)、2007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在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利用底拖网作业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应用传统扫海面积法以及△-分布模型法分析了福建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25°42′-26°27′N,119°42′-120°15′E)的渔业资源现存量.研究结果表明,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的鱼类、甲壳类的资源密度较高,而头足类资源密度较低.渔业资源密度秋季居首位,约为2569.11kg·km-2,夏季次之,约为1 120.23kg·km-2,而冬、春季资源密度较低,分别为867.16和553.60.29kg·km-2.年平均渔业资源现存量约为4599t,渔业潜在资源量达32451t.渔业资源分布与水温、水深关系较密切.该海域渔业资源已经明显衰退,急需加强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