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年9月6日至9日全国海洋资料浮标工程技术研讨会在山东荣成举行。会议是由国家海洋局科技司主持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全国23家有关研制海洋资料浮标的科研单位、工程技术单位、使用单位和高等院校等,会议代表共70余人。这次研讨会是关于浮标工程技术的大型专题研讨会。会议就我国十余年来开展大中小型  相似文献   

2.
由国家海洋局主持召开的《海洋资料浮标网管理规定》审定会于1991年4月6日在天津市,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召开。参加审定会的有来自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研究所、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从事浮标网管理第一线国家海洋局各分局等单位的24名代表。会议期间,代表们对此规定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编制的《海洋资料浮标网管理规定》明确了由国家海洋局、各分局、基层单位组成的三级海洋资料浮标网管理体系。规定还阐明了各级管理单位的职责。该规定的实施,为加强海洋资料浮标网的管理,强化各个管理单位的职能,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海洋资料浮标网的建设,提高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能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受国家标准局和国家海洋局委托,由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负责编写的《SCA2—2型压力式验潮仪》国家标准于八月二十九日在津通过审定。审定会由国家海洋局主持,水电部、交通部、山东省、天津市等所属的十三个单位廿五位专家和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国家海洋局海洋资料浮标工作会议于1992年7月14日至16日在天津召开,来自局内外的17单位和部门的37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国家海洋局陈炳鑫副局长到会并讲话,叶人秒副司长作“依靠科技进步、狠抓措施落实、提高整体效益、把浮标网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工作报告。他说,从1985年决定建设国家海洋资料浮标网开始,在全局上下、局内局外的共同努力下,现在初步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配套基本齐全的海洋资料浮标业务运行系统。海洋资料浮标是一个海上“无人观测站”,七年来,先后在12个浮标站位上布放37个站次浮标,其中9个站已经有一年连续或基本连续的海洋资料,截至1991年,共获得有效数据资料161兆字节。这些资料对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灾害警报,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工程建设和科学研究都是十分宝贵的。  相似文献   

5.
国家海洋局首次风暴潮预报服务及科研工作会议,于1986年1月9日—13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家海洋局机关有关司、处、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以及各研究所、分局、区台和宁波海洋学校等单位的49位代表,会议由国家海洋局调查指挥司石忠阳同志主持。国家海洋局局长严宏模、付局长陈德鸿到会听取了代表们的汇报。  相似文献   

6.
由我院化学系王庆璋、物理系王维新、海洋仪器厂冯德顺、杨大鹏同志合作研制的DF—1型电化学分析仪已取得成功。山东省教育厅于一九八二年四月二十六日——二十八日在我院主持召开了鉴定会,有26个单位共31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5):F0002
5月7日,国家海洋局海岛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评审会,对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等单位完成的“海岸带海岛基础数据库系统”进行了成果验收和鉴定。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飞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评审由国家海洋局原局长张登义主持,国家海洋局金翔龙院士、丁德文院士、国土资源部王守智司长以及财政部、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本次评审会。与会代表听取了成果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并对项目进行了质询。  相似文献   

8.
国家计量局和国家海洋局于6月6日至7日在天津召开了国家海洋计量站成立大会,有来自全国,包括国家机关、院校、研究所、工厂等24个单位的15位代表,以及国家海洋计量站的全体同志共约100人参加了会议。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钱志宏、国家计量局副局长宋永林、国家海洋计量站站长王培德在会上相继发言,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七年八月七日至八月八日在天津召开了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研制的SBA3-2型台站声学测波仪设计定型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家海洋局、交通部、水电部、中国科学院、天津市、海军等所属的13个单位24位代表。会议期间听取了交通部一航局设计院和天津海岸带开发咨询服务公司代表的用户使用报告。用户认为在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建港的一年试用中,经过非洲炎热高温的考验及大西洋海域的实地使用,证明仪器工作正常,性能良好,是交通部门建港工程中较为理想的测波仪器,天津海岸带开发咨询服务公司在中苏技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东海渔场冬季带鱼汛的捕捞量和汛期现场测温服务效果,以弥补在使用各种海洋断面调查数据和卫星红外图片分析中的不足,国家海洋局调查指挥司决定,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合作,进行东海渔场大面积航空测温试验。经过近一年的技术准备于1984年12月24日和29日,首次使用国内自己研制的HWL-2型航空红外测温仪、低温黑体、投掷测温浮标及罗兰A/C航空定位仪等配套仪器设备,成功地进行了两次东海大面积航空红外及同步浮标测温试验。测温范围为北纬28°30′~32°00′,东经 122°00′~124°00′,航线长度为两千公里,调查海域面积为八万六千多平方公里。两次航测共计四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东海近海渔场冬季带鱼汛的捕获和汛期现场测温服务效果,以及弥补在使用海洋断面调查数据和卫星红外图片分析中的不足,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海洋技术研究所合作,在海军航空兵等单位的配合下,于1984年12月24日和29日使用国内自己研制的SWH1—1型航空红外测温仪、投掷测温仪浮标低温黑体和ZD—3型罗兰导航定位仪等配套设备,成功地进行了东海渔场大面积航空测温试验。所获数据具有快速、准确和同步性强的特点,航空红外测温仪测量精度为±0.5℃,分辨率为0.1℃,投掷浮标测温精度为±0.2℃,根据这些测量数据首次发布的东海近海渔场表层温度速报受到了用户欢迎,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993年5月11日由国家海洋局海岛司主持的在天津召开了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研建的“风力发电——电渗析淡化苦咸水示范站”专家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海洋局、科学院、天津大学、风能开发中心、计量中心、淡化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24人。会议听取了海洋技术研究所“风力发电——电渗析淡化苦咸水示范站“课题组负责人的研建报告、设计与运行情况、经济效益分析等报告,及用户的使用报告。观看了小黑山岛风力发电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我国迅速建设海洋环境资料浮标网,国家海洋局于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在北京召开了浮标网建设和管理总体方案论证会。国家海洋局严宏谟付局长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强调建立我国浮标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国家海洋局作为国家管理海洋的职能部门义不容辞地应当把浮标网搞上去,使其尽快为海洋开发服务。  相似文献   

14.
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物理研究室研制的OMC-1型海洋光学多参数测量仪,以及与暨南大学物理系共同研制的SLM-1型海面照度计,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主持下通过技术鉴定。鉴定组组长由学部委员梁栋材研究员担任,山东海洋学院物理系于良副教授任副组长。鉴定会于1986年7月2日至4日在南海海洋研究所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家海洋局和生产部门等13个单位近20名专家出席了鉴定会。  相似文献   

15.
1991年度海冰预报年会于1991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海洋局、渤海石油公司、大港石油管理局、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30个单位的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陈克文处长主持;包澄澜副主任致开幕词,国家海洋局预报浮标处刘喜礼处长到会并讲了话。会议代表对1990年渤海冰情概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对1991年度冰情趋势及预报进行了预测和会商。会议中间还就海冰预报研究成果开展了学术交流;并根据海冰工作者的愿望,为促进海冰预报、科研工作的发展,成立了以徐继祖教授为主任委员的“中国海洋学会海冰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洋地质灾害研讨会,于1991年7月9日在青岛召开。 会议由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主持,为期4天。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地质矿产部、高等教育部及青岛市有关单位的50余名专家  相似文献   

17.
由我院化学系王庆璋、物理系王维新、海洋仪器厂冯德顺、杨大鹏同志合作研制的DF-1型电化学分析仪已取得成功。山东省教育厅于一九八二年四月二十六日—二十八日在我院主持召开了鉴定会,有26个单位共31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东海近海渔场冬季带鱼汛的捕获量和汛期现场测温服务效果,以及弥补在使用海洋断面调查数据和卫星红外图片分析中的不足,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海洋技术研究所合作,于1984年12月24日和29日使用国内自己研制的HWL-1型航空红外测温仪、投掷测温浮标、低温黑体和ZD—3型罗兰导航定位仪等配套设备,成功地进行了东海渔场大面积航空测温试验。所获数据具有快速、准确和同步性强的特点。航空红外测温仪测量精度为±0.5℃,分辨率为0.1℃,投掷浮标测量精度为±0.2℃,根据这些测量数据首次发布的东海近海渔场表层温度速报受到了用户欢迎,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海洋志》编写工作会议于1983年7月21—22日在青岛山东海洋学院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海洋志》编委会委员、各篇章的编写人员及有关单位的领导同志共50余人.《海洋志》是山东省志的一部分,将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海洋科学的志书.全志将包括概述、海岸、港湾和岛屿、海洋地质地貌、海洋水文、海洋化学、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气象、海洋生物、海防和海洋事业机构等十篇共四十五章,预计达70万字.参加编写的单位有:山东海洋学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北海舰队、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及青岛市属有关单位.会议由山东省《海洋志》编委会主任,山东海洋学院副院长侯连三主持.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董一博先生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讲了话.山东省志编委会负责人辛玮、席星加同志也参加了会议,在会上介绍和传达了全国地方志、山东省志编写情况及有关精神,并回答了编写人员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南极研究学术委员会海洋学组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联合发起召开的“中国第一届南大洋考察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5月24日至28日在杭州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从事南极、南大洋科学考察和科学研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有关单位的100多位专家、教授和科学技术人员。中顾委委员、中国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武衡、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南极研究学术委员会主任孙鸿烈、国家海洋局副局长、中国南极考察委员会副主任钱志宏、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罗如钰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浙江省副省长李德葆到会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