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γ射线暴是宇宙中恒星尺度的最剧烈爆发现象。γ射线暴瞬时辐射结束后,进入余辉辐射阶段。X射线耀发是γ射线暴X射线辐射衰减过程中出现的短时标闪耀现象。X射线耀发的脉冲轮廓具有不对称性,其上升时标小于下降时标。在部分γ射线暴中,X射线耀发的亮度达到瞬时辐射的亮度。X射线耀发的持续时间与峰值时间具有线性关系。X射线耀发的光谱比X射线余辉的光谱硬。早期X射线耀发与晚期X射线耀发相比,其脉冲轮廓较窄,光谱较硬。X射线耀发产生的物理过程类似于γ射线暴瞬时辐射的物理过程。在火球(fireball)模型中,内部壳层之间发生碰撞,产生的内激波加速电子,电子的同步辐射产生X射线耀发。当火球扫过星际介质,外激波加速电子时,电子的同步辐射也可产生X射线耀发。在光球(photospere)模型中,能量耗散发生在光学厚的区域,热辐射的光谱峰值落在X射线能段附近,γ射线暴的喷流在光球半径处会产生X射线耀发。如果射线暴喷流由坡印亭能流主导,喷流就会与星际介质相互作用,磁场的不稳定性使磁场发生耗散,产生的能量形成X射线耀发。γ射线暴的喷流具有几何效应。一部分同步辐射可能发生在喷流辐射面的高纬度处。由于曲率效应(curvature effect),各向异性辐射与各向同性辐射相比,X射线耀发的峰值出现较晚。此外,在γ射线暴发生后,黑洞会间歇性地吸积外部介质。在吸积过程中,黑洞周围的磁场会调节吸积的速率和喷流中的能量,这是出现多个X射线耀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活动星系核(AGN)是宇宙中最奇特的天体之一。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波天体,其中X射线波段的发射功率占到全波段功率的50%左右。AGN的X射线辐射研究涉及天体物理中的最基本问题,例如能量产生、辐射机制和宇宙论等,而Chandra X射线卫星的高分辨率图像和光谱对这一研究有着重要作用。以Chandra卫星的部分观测结果为例,简要介绍了几类不同类型AGN的X射线辐射研究进展:(1)宽吸收线类星体APM08279+5255(z=3.91)的X射线谱分析,以及高红移类星体的观测概况;(2)Seyfert星系NGC 4151延展X射线发射问题的解决,及NGC 1068X射线辐射与光学波段的高激发态发射线([OⅢ]λ5007)有很强相关性的发现;(3)6个BLLac天体样本的X射线环境分析;(4)射电星系X射线喷流的观测等。  相似文献   

3.
最近发现了一个在不到宇宙现在年龄1/3时形成的星系团。天文学家利用欧洲空间局XMM-NewtonX射线天文台的档案资料寻找可能暗示星系团存在的X射线区域,一个星系团里大约1/5的物质是热气体,这种热气体会发射X射线,因此寻找X射线是发现星系团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宇宙X射线背景的研究近况。主要就宇宙X射线背景的两种理论观点——弥漫源观点和分立源观点来进行讨论。并对两派观点争论的焦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个焦点问题与活动星系核的X射线辐射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星系团PKS 0745-191中射电气体对X射线气体的加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星系团中相对论性粒子的能量演化做了数值计算,在此基础上,联合分析Chandra卫星数据和VLA射电观测结果,计算了星系团PKS0745-191中高能射电气体对X射线气体的加热作用,发现在射电气体幂律谱能量下限为0.001erg时,射电气体对X射线气体的加热不足以补充X射线气体的辐射能损.然后在计算研究了不同能量下限时射电气体对X射线气体的加热作用,并估计了射电气体的能量下限.  相似文献   

6.
X射线之眼     
如果你有一双能够看到×射线、甚至伽玛射线的眼睛,宇宙看起来会是什么样?你一定会为看到宇宙中不断发生的最最激烈的事件而惊叹不已!但事实上,要想探测到波长这样短的电磁波,我们必须要将望远镜发射到太空中去。虽然X射线与伽玛射线天文学的研究历史还很短,但也正因为此,在今后还会出现更加惊人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7.
杭恒荣  张南  于敏 《天文学报》2003,44(3):270-278
简要介绍搭载在神州二号飞船留轨舱上的超软X射线探测器的观测结果,它们涉及宇宙γ射线暴,太阳X射线暴,高能带电粒子和软X射线背景辐射,供分析、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宇宙γ射线爆发是一种极高能量的天体物理现象。现已探测到100多个爆发事件,得到了它们的时间结构、能谱、强度和部分辐射源的位置。本文将逐个介绍宇宙γ射线爆发的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双星系统X射线源HerX-1的硬X射线波段测量到强的X射线谱线.第一条谱线在58keV,第二条谱线在110keV附近,并给出了谱线宽度,强度比和流量.对这种现象可以有几种解释,其中之一是认为这些谱线是由强磁场中量子化的电子同步加速辐射产生,从而可以推导出发射区的磁场强度.这几乎可以认为是宇宙中存在强磁场的  相似文献   

10.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拍摄的阿贝尔160的X射线图像英国和美国的一个天文学家小组通过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发现了星系穿过星系团阿贝尔160时留下的热气体的瞬现余迹。宇宙中大多数星系是在星系团里的,一个星系团所包含的星系少则几个多则几千个。星系团浸在热气体中,由于星系团成员星系的合力气体保持在原位置。单个星系以每秒几千千米的速度穿过气体,并产生类  相似文献   

11.
宇宙信息     
宇宙信息第一幅γ射线天图美国宇航局于1991年4月7日向空间释放的康普顿Y射线天文台卫星(CGRO)首次完成了全天γ射线源的普查任务。这一幅假彩色图表示的是卫星上的高能γ射线实验望远镜(EGRET)第一年的探测结果:宇宙中能量大于100兆电子伏的γ射...  相似文献   

12.
<正>X射线是高能天体物理的重要研究波段,研究天体的X射线辐射对认识它们的形成和演化、限制宇宙中的恒星形成历史、研究星系的形成和演化等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作者以X射线双星、特别是含有白矮星为致密吸积星的X射线点源为对象,通过数值计算和观测两种手段,研究这类源形成和演化中的一些重要过程、演化产物、和Ia型超新星可能的前  相似文献   

13.
天文学家用“钱德拉”发现了宇宙中最强大的爆发,爆发是由一个特大质量黑洞产生的。该发现说明了大黑洞巨大的胃口和对它周围环境的强烈冲击。爆发是在“钱德拉”拍摄的一个称为MSO735.6+7421的星系团的热的X射线发射气体图像中被发现的。黑洞位于星系团中心星系里,两个巨大的空腔自黑洞向外延伸。爆发已持续了一亿多年,产生了相当于几亿次γ射线暴的能量。该事件是大量物质落向黑洞时引力能释放导致的。虽然大部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一种新型的太阳X射线耀斑.这种耀斑具有以下特征:一个耀斑X射线爆发含有三个相位,在每一个相位中无论X射线辐射的性质,还是X射线源的位置都明显不同.在初相,X射线辐射显示脉冲性,在末相,脉冲性则被缓变性所战胜.在耀斑发展中X射线源慢慢上升,并且自始至终连续释放能量.我们分析了这些特征并对产生这类X射线耀斑的动力学过程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已经获得确凿证据证明,一个大爆炸后不到10亿年形成的类星体含有一个完全成熟的、生成能量相当于太阳20万亿倍的黑洞。存在于宇宙如此早阶段的黑洞向星系和大质量黑洞形成理论提出了挑战。剑桥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观  相似文献   

16.
新闻速递     
谢天 《天文爱好者》2013,(11):18-21
后发星系团成长的线索 使用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欧洲空间局的牛顿X射线多镜面望远镜,一个天.文学家小组在后发星系团中发现了巨大的高温气体臂。这些结构的跨度至少有50万光年,为后发星系团是如何从较小的星系群和星系团并合生长成为宇宙中由引力所维系的最大结构之一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7.
利用INTEGRAL/IBIS卫星2003~2011年对X射线双星GX 301-2的观测数据,系统研究了GX 301-2在不同吸积光度和轨道相位的谱性质,得到GX 301-2的回旋吸收线的性质与X射线光度无关,其能量在35~47 ke V之间,且能量与光指数和截断能量正相关,回旋吸收线的深度与截断能量有弱正相关,这表明在吸积X射线脉冲星中,回旋共振散射线对截断能量有很大影响。而回旋吸收线宽度与能量比值和深度正相关,这表明在GX 301-2表面存在一个吸积柱。由GX 301-2的自旋周期得到表面磁场强度大约为2×1014Gs,与通过回旋吸收线得到的磁场强度不符,但可以用吸积柱模型很好地解释。  相似文献   

18.
<正>X射线双星是包含一颗吸积致密星(黑洞、中子星或者白矮星)的双星系统,是宇宙中的重要天体.对它们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双星演化、吸积盘和致密星物理,而且也有助于对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历史甚至宇宙学模型的认识.本文的目的是讨论X射线双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涉及到Be/X射线双星、低质量X射线双星、极亮X射线源和激变变星.第1章我们简要介绍了双星演化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9.
相信大家对大爆炸宇宙理论都已不再陌生吧?在宇宙诞生的早期,它的温度极高,密度极大,这时辐射支配着一切。宇宙被一个炽热的X射线和γ射线形态的短波黑体辐射火球填充。随着宇宙的膨胀,这个火球的光辐射会逐渐稀化和冷却,但由于没有“宇宙之外”的地方让这一辐射逃走,它永远充满着宇宙空间,就像气球内部的气体永远充满气球一样。如果拉扯气球使它变大,  相似文献   

20.
正宇宙再电离是宇宙从黑暗时期到完全电离过渡的重要阶段,也是宇宙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是目前为止人们对宇宙再电离仍然缺乏足够精确的观测,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微弱的有效信号往往淹没于巨大的前景噪声中因而很难提取出来.本工作中研究了宇宙再电离时代的动力学苏尼阿耶夫-泽尔多维奇效应(Kinetic Sunyaev-Zel’dovich, k SZ)、X射线背景以及与中性氢的21 cm信息的互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