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前言徽成盆地位于秦岭中部,是分布于陕西凤县、甘肃徽县、成县、武都一带的中、新生界沉积盆地.呈北东东向延伸,西宽东窄.东河群为盆地中最发育、分布面积最广的一套陆相含煤沉积.它主要出露于两当县杨家店和凤县以东,以及成县至武都甘泉  相似文献   

2.
徽成盆地系秦岭中部,展布于陕西凤县,甘肃徽县、成县、武都一带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地西部成县一带较宽,约40公里;东部凤县地区则变窄,仅4公里左右,故盆地呈一棒锤状(图1),为秦岭山系中最大的一个沉积盆地。盆地中广泛分布着中、新生代陆相地层(图1),早白垩世地层则为盆地中最发育、分布面积最广的一套陆相含煤沉积。它主要出露于两当杨家店和凤县以东、以及成县至武都甘泉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赵亚曾、黄汲清(1931)将出露于陕西凤县一带之故道河俗称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地质工作者一直将陕西省山阳县、凤县、旬阳县等地区的石炭系底界置于界河街组底部,认为该区石炭系缺失杜内期沉积,而把属于微宪期沉积的界河街组视为早石炭世的最低层位。近年来,笔者在参加《陕西秦巴地区泥盆系研究》工作中,曾多次对凤县瓦房坝熊家山剖面,山阳县板岩镇剪子沟—北沟寺山岔剖面,以及旬阳县冷水河南羊山和镇安腰庄河水田沟等剖面上的泥盆、石炭系介线,进行了系统的生物地层研究,结果发现原划上泥盆统九里坪组或铁山组顶部有一套化石丰富、厚约26—50m 的地层,整合于现划上泥盆统南  相似文献   

4.
沉积盆地地层及其结构可记录盆地构造演化过程,而盆地演化则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构造背景。为系统认识盆地 构造演化及其演化背景,本文在全球构造理论指导下,收集全球上百个重要沉积盆地资料,编制了洲际超经向长剖面 2 条:(1) 印度—西伯利亚—北美—南美经向超长剖面;(2)非洲东海岸—地中海—欧洲—北冰洋沿岸—西伯利亚—澳大利亚超长剖面。 它们成为探讨沉积盆地结构特征、构造演化对比的重要基础,由此获得的主要认识包括:超长剖面是全球沉积盆地分类的 基础,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有序并列。盆地构造演化和发育受控于板块构造边界作用以及基底沉降作用。不同的盆地类型 在时间演化和空间分布具有密切成因联系。从板块边缘出发一般为大洋盆地、海沟、弧前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前陆盆地、 克拉通盆地、裂谷盆地、被动陆缘盆地。位于欧亚板块的各个盆地均受到阿尔卑斯造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影响,亚洲 大陆盆地群发育及其后期改造受古亚洲、特提斯和西太平洋构造域控制。受板块边界作用影响,相同板块上的不同盆地群 之间具有密切的构造—沉积联系和构造事件响应。全球油气最富集的巨型盆地主要出现于板块内部、远离挤压板块边界的 环境下。  相似文献   

5.
库车盆地古近纪—新近纪发育巨厚的蒸发岩沉积,根据蒸发岩沉积旋回的变化,即由于盐湖水体由淡—咸—盐—咸—淡的旋回变化,相应地沉积物发生由碎屑岩—膏岩—盐岩—膏岩—碎屑岩的变化。考虑钻井的分布位置及其剖面在时代上的完整性,选取盆地中13口井的钻井剖面进行沉积旋回识别和对比,共识别出5个蒸发岩沉积旋回,其中库姆格列木群两个,苏维依组一个,吉迪克组两个。通过对比,确立了以东秋8井剖面为库车盆地蒸发岩沉积旋回对比的标准剖面。初步分析认为,盆地蒸发岩沉积旋回的沉积区迁移特征,应受盆地基底控制和南北向构造挤压应力变化的影响。古近系蒸发岩主要分布在盆地西部,新近系吉迪克组沉积时期,盆地西北部转为陆源碎屑岩沉积(西南部发育少量蒸发岩),而东部发育巨厚的蒸发岩,显示出东西分带的特点。在始新世末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远距离效应影响下,库车盆地自苏维依组沉积时期蒸发岩沉积中心就已经开始迁移,迁移中心一分为二,自盆地北西分别向南、向东移动,形成两个沉积区,吉迪克组沉积时期在上述两个沉积区继续发育盐岩、膏岩沉积。  相似文献   

6.
中国陆相上新统高庄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9年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正式提出将中国新近纪上新世分为早、晚两期,分别命名为高庄期和麻则沟期,年代地层单位高庄阶即对应于高庄期。"高庄"一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高庄组,典型剖面位于山西省榆社县云簇镇桃阳—高庄—赵庄。高庄阶对应于"国际地层表"中海相的Zanclean阶,其共同的底界定义为古地磁Chron C3r的顶部,年龄为距今5.3Ma,这条界线在榆社桃阳剖面位于高庄组下部第5层的块状砂岩底部。高庄期与欧洲陆生哺乳动物分期的Ruscinian期相当,包含1个哺乳动物群单位,即NMU12,可与欧洲的MN14—15对比。在榆社盆地发现的高庄动物群相当于NMU12。在中国的上新世哺乳动物群中,甘肃临夏盆地的十里墩动物群、甘肃灵台的雷家河Ⅲ带动物群、内蒙古化德的哈尔鄂博和比例克动物群也相当于NMU12。甘肃广河的十里墩剖面是高庄阶的潜在候选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7.
鲁西南地区官庄群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西南地区上白垩统—始新统主要发育官庄群,前人对该群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地层归属年代的划分上,而对于沉积环境的分析涉及较少。本文主要运用岩石学、沉积地球化学方法对鲁西南地区平邑盆地广阜庄-挑沟剖面地层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官庄群的固城组为陆相河湖碎屑岩沉积,卞桥组为浅湖碳酸盐岩和蒸发岩沉积,常路组以滨浅湖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朱家沟组为一套山麓洪积扇沉积;卞桥组和常路组碳酸盐岩总体属于高盐度、强蒸发的陆相咸化湖泊环境沉积产物;官庄群沉积旋回的发育主要受蒙山断裂的多期次活动及古气候条件控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陆相上新统麻则沟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代地层单位麻则沟阶是中国上新统的两个阶之一,代表陆相上上新统,1999年由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正式命名,对应于麻则沟期。"麻则沟"一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麻则沟组,典型剖面位于山西省榆社县云簇镇赵庄—大马岚。麻则沟阶对应于"国际地层表"中的皮亚琴察阶,其共同的底界定义为古地磁Chron C2An.3n的底,即高斯正极性带的底,绝对年龄为3.6 Ma,这条界线在榆社赵庄剖面位于第6层麻则沟组下部的紫红色黏土层的中部,以张洼沟姬鼠(Apodemus zhangwagouensis)的首现为标志。麻则沟期与欧洲陆生哺乳动物分期的Villa-nyian早期或Villafranchian早期相当,包含1个哺乳动物群单位,即NMU13,可与欧洲的MN16对比。在榆社盆地发现的麻则沟动物群就相当于NMU13。在中国的上新世哺乳动物群中,甘肃灵台的任家沟动物群和雷家河V带动物群、河北阳原泥河湾的稻地动物群、陕西渭南的游河动物群、山西静乐的贺丰动物群、四川德格的汪布顶动物群也相当于NMU13。河北泥河湾的花豹沟剖面是麻则沟阶的辅助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9.
新近系保德阶建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根据与古地磁极性年表的对比 ,山西保德冀家沟剖面含保德动物群的保德组上界年龄为 5 .30 Ma,底界年龄不超过 10 Ma,其红黏土的底界为 8Ma,显示该剖面不存在定义的保德阶 11.2 Ma的下界 ,也没有保存保德阶下部的沉积。《国际地层指南》提倡用选择下界的界线层型来确定年代地层单位 ,其上界应该由后续单位的下界来确定。冀家沟剖面显然不具备保德阶的下界 ,但甘肃临夏盆地郭泥沟剖面含三趾马动物群的红黏土之下还有发育的中中新世沉积出露 ,因此 ,后一个地点应存在保德阶的下界 ,并有保德阶最底部的化石和适合于作古地磁分析的沉积物 ,所以临夏盆地是一个有可能建立保德阶下界界线层型的有利地点  相似文献   

10.
侏罗系是柴达木盆地最重要的源储层系之一。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实测、地震解释、显微构造分析等大量系列资料的综合应用与分析,认为研究区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印支期右行逆冲-走滑构造运动、早—中侏罗世伸展运动、早白垩世北西-南东向挤压及新生代南北向挤压运动,它们与早侏罗世至中侏罗世早期(小煤沟组至大煤沟组)在NE向伸展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断陷盆地、中侏罗世晚期至晚侏罗世(彩石岭组—洪水沟组)热力沉降坳陷盆地、早白垩世南北向挤压坳陷盆地密切相关。侏罗纪原型盆地发育三类沉积边界,即盆缘不整合边界(缓坡型和陡坡型边界)、盆内正断层边界、后期逆断层改造边界。不同的现存盆地边界类型对原型盆地恢复的作用不同。侏罗纪盆地以东昆仑构造带为界具有"北陆南洋"的古地理格局,柴达木地区的侏罗纪盆地主要发育在沿岸造山带和岛弧带的山前坳陷以及薄弱的柴北缘加里东俯冲碰撞带之上,形成相对分隔的独立盆地群。柴达木早、中、晚侏罗世原型盆地的分布因受到古特提斯洋向北偏东方向的俯冲作用和阿尔金断裂左旋走滑作用的影响,其沉积中心和沉积范围呈现出从早到晚向东北方向逐渐迁移的规律。早侏罗世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主要位于柴北缘西部的冷湖—马海一带,中侏罗世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主要位于柴北缘中段的大柴旦—怀头他拉一带,而晚侏罗世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主要位于德令哈—乌兰一带。  相似文献   

11.
邓涛  侯素宽  史勤勤 《地球学报》2015,36(5):523-532
2014年全国地层委员会最新出版的《中国地层表》中正式采用了将上中新统两分为灞河阶和保德阶的方案。"灞河"一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灞河组,典型剖面位于陕西省蓝田县灞河左岸的水家嘴。灞河阶对应于国际地层表中海相的托尔托纳阶,其共同的底界定义为古地磁Chron C5r.2n的底部,年龄为11.6 Ma,这条界线在蓝田地区的灞河组并不存在。在中国晚中新世早期的哺乳动物群中,甘肃临夏盆地的郭泥沟动物群、大深沟动物群,青海柴达木盆地的托素动物群、深沟动物群,内蒙古苏尼特右旗的阿木乌苏动物群,西藏比如盆地的布隆动物群,陕西府谷的喇嘛沟动物群和云南元谋的小河动物群均属于灞河期。甘肃省东乡县的郭泥沟剖面是灞河阶底界层型最有利的候选剖面。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生代地层时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金沟河剖面进行了磁性地层学研究,建立了该剖面精细的磁极性年代框架,并探讨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生代地层的年代。金沟河剖面出露的新生代地层厚约4160m,由老到新依次为安集海河组、沙湾组、塔西河组、独山子组和西域组。通过系统热退磁和剩磁测量,1285块样品获得特征剩磁,并由此建立该剖面自出露的安集海河组底部至西域组中部厚约3250m地层的磁极性柱。根据该剖面极性柱的变化特征和剖面中发现的两处脊椎动物化石,与2004年标准磁极性柱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金沟河剖面研究段地层的年代约为28.0—4.0Ma,其中安集海河组、沙湾组、塔西河组和独山子组的年代分别约为28.0—23.3Ma、23.3—17.5Ma、17.5—13.2Ma和13.2—6.0Ma,根据沉积速率外推得到的西域组的年代约为6.0—1.1Ma。与前人划分的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生代地层的年代相比较,金沟河剖面磁性地层学确定的安集海河组、沙湾组和塔西河组的年代与前人的划分基本相符,而独山子组和西域组的年代则明显偏老。  相似文献   

13.
会理—会东及邻区中元古代沉积盆地为一继承性裂谷盆地,盆地内堆积了东川群。由于受后期构造作用的影响,盆地内东川群地层呈块断产出,可具体分为会理块、会东块和东川块。会理块夹持在绿汁江断裂和滥坝-易门断裂之间。东川群主要于通安和黎溪地区出露,可分为四段①,...  相似文献   

14.
冯永忠 《甘肃地质》1991,(1):78-79,120,121
一、甘肃省文县关家沟——沟岭子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古扬子板块分裂出的微陆块,发育一套南方型震旦纪地层。笔者1985——1987年在该区从事《甘肃文县石坊——沟岭子一带震旦纪锰磷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专题研究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锰矿石中石英颗粒表面特征进行了观察。 二、本区锰矿主要有沟岭子和赵家咀锰矿,岩性组合可与南方震旦系标准剖面南沱组对比,其中可见漂砾、落石、熨斗石、压扭裂石、擦痕、压坑石等,镜下可见冰川作用滑动挤压形成的“ V”形刻蚀凹坑。区域上,向东断续与陕西略阳断头崖群的南沱冰碛岩亦可对  相似文献   

15.
冀北滦平盆地侏罗系-白垩系岩石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冀北滦平盆地火斗山乡张家沟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剖面,是至今找到的出露良好、沉积连续和古生物丰富的好剖面。依据滦平盆地研究新成果及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的区域分布特征,将原义的大北沟组划分为狭义的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阐明正常沉积岩层的出现并取代凝灰岩成为主要的岩层,是划分大北沟组与张家口组界线的标志;以“蜂窝梁砾岩”或与之相当的粗碎屑岩层之底界为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的界线更为合理,并便于实际操作;大店子组的顶界,也就是西瓜园组的底界,应划在上营剖面第35层——“拉海梁砾岩”层的底面,将铃铛木沟和李营—西台子一带玄武安山岩层之上保留的残积砾岩划归西瓜园组。  相似文献   

16.
玉门市旱峡煤矿中间沟剖面是甘肃西部一条有代表性的侏罗纪地层剖面。通过对中间沟剖面的研究,分析了甘肃西部侏罗系划分与对比存在的争纷,提出了新的划分与对比方案,新命名了中间沟组,修改了原大山口群和博罗群的涵义。   相似文献   

17.
依据大量实测剖面资料初步建立了滦平盆地侏罗-白垩系大北沟-大店子组地层格架,证明盆地在两组沉积期为西南高、东北低的簸箕形,两组地层从西南向东北在地层厚度、沉积旋回组成、相序与环境和标志层的分布等方面均发生规律性变化。地层格架不仅有助于研究盆地形成演化、构造应力条件和火山活动,而且可以确定盆地沉降中心,确定建立地层层型的候选剖面。位于盆地沉降中心的张家沟剖面大北沟组-大店子组以扇三角洲前缘半深湖-深湖相深水沉积为主,由5个完整的沉积旋回(SDC)组成。旋回沉积相序大北沟组由滨浅湖相-前扇三角洲半深湖、深湖相-扇三角洲前缘相构成;大店子组明显水体加深,沉积环境相对单一,地层厚度增大,旋回相序由半深湖、深湖相泥页岩、粉砂岩夹砂岩组成,部分层位为扇三角洲前缘的砂、砾岩层。两组沉积较厚,达665m。并且排除了其它剖面上“蜂窝梁砾岩”(辫状河道-分流河道砾岩)对下伏层侵蚀造成的大北沟组顶部沉积间断,以及“玄武安山岩”喷发活动造成的大店子组顶部地层缺失。张家沟剖面沉积连续、暴露完全、化石极为丰富,是建立侏罗-白垩系临界阶陆相层型的研究界线划分的理想剖面。  相似文献   

18.
汾渭盆地在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发育巨型内流湖泊——三门古湖。三门组是三门古湖内沉积的一套河湖相地层,同时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新生代陆相地层单位。三门组沉积结束是指示黄河贯通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对三门组命名地三门峡盆地黄底沟剖面的研究显示,其岩性特征及地层时代与汾渭盆地内其他次级盆地的三门组明显不同,这不利于三门组的划分和对比,也导致了学术界对黄河贯通三门峡时代的争议。最近,我们对三门峡盆地东部平陆县张村镇后沟村出露的三门组做了详细的沉积特征和磁性地层研究,结果表明:(1)三门峡盆地三门组的地层特征和时代(2.7—1.6 Ma)与汾渭盆地内其他次级盆地基本一致,指示黄河袭夺三门古湖的时间大约为1.6 Ma,与其他证据揭示的黄河贯通三门峡的时间一致;(2)之前作为三门组命名剖面的黄底沟剖面可能因黄河的侵蚀而缺失了三门组,修订后的磁性地层年代框架指示该剖面可能保存了上新统游河组和上中新统灞河组。三门组在三门峡盆地多个剖面均有出露,本文建议将地层连续、界线清晰、出露最佳、有详细古地磁定年且交通便利的后沟剖面作为三门组的标准剖面。  相似文献   

19.
论皖南地区前寒武纪浅变质岩系地层层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南部(皖南)前寒武纪浅变质岩地层发育,分布广泛,厚达数千米,称为沥口群和溪口群,传统上当做青白口纪和中元古代地层。可是,这套浅变质岩地层的时代归属、层序叠置关系等,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在分析现有地层划分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地层接触关系、沉积序列、物质组分特征和沉积体系演化研究,结合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重新厘定了皖南地区浅变质岩系的地层格架。这套浅变质岩系主要为海底扇沉积体系和盆地平原沉积体系,分为上溪群和溪口群,分别代表北部盆地边缘相带和南部盆地中部相带,两者为同期异相沉积。300颗碎屑锆石的测试结果表明,68颗碎屑锆石U-Pb年龄为727±12Ma~835 Ma,最年青的碎屑锆石年龄(727±12Ma)限制了沉积物的最大沉积年龄,浅变质岩系地层时代为早—中南华世。上溪群分为两个组,下部湘东组,包括3个段,代表从滨岸—陆棚经海底扇到盆地平原的海侵沉积序列;上部羊栈岭组,包括4个段,代表从盆地平原经海底扇—陆棚—滨岸的海退沉积序列。溪口群包括漳前组、板桥组和木坑组,代表盆地中部外扇—盆地平原沉积。碎屑锆石的U-Pb年龄,Tu、U含量以及Tu/U比值,证实井潭组火山岩为浅变质岩提供了大量物源,上溪群和溪口群浅变质岩地层应该覆于火山岩之上。上溪群和溪口群假整合覆于铺岭组/井潭组火山岩系之上,其上为休宁组不整合覆盖,代表皖南地区早南华世—中南华世一次比较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沉积。  相似文献   

20.
西北地区油页岩形成条件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地区是我国油页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不仅在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额济纳旗—银根等大型沉积盆地广泛分布,而且在大青山、阴山地区的海流图、固阳、石拐沟、卓资及乌兰花等陆相山间盆地,祁连—河西走廊地区的盆地群(西起敦煌盆地,东至六盘山盆地—巴音浩特盆地,南抵柴达木盆地包括了众多的以古生界为基底的中新生代中小型沉积盆地)的许多中小型盆地也广泛分布。通过对西北地区不同沉积盆地油页岩形成条件与成因类型分析,总结了西北地区油页岩的3种成因类型,即深湖-半深湖相成因;海陆交替相成因和沼泽相成因。认为大型内陆湖盆深湖-半深湖相沉积,由于沉积环境稳定,富含有机质,形成的油页岩矿床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含油率稳定的特点,往往形成大型油页岩矿床,为最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