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2 毫秒
1.
从休宁震旦系剖面,系统采集168块古地磁样品,用逐步热退磁和逐步交变退磁方法进行系统处理,获得了各地层组的各项古地磁参数后查明,休宁地区除震旦纪后期位于高纬度外,其余时期均位于中纬度地带,但却经厉了一个较复杂的漂移历史。  相似文献   

2.
扬子地块中寒武世古地磁新结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采自四川北部旺苍-南江地区(32.14°N,106.17°E)中寒武世陡坡寺组12个采点的120块定向标本进行的系统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表明:紫红色细砂岩的剩磁方向表现为单分量(D=29.3°, I=-19.4°,k=283.7,α95=7.3°),所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39.5°N,247.3°E,置信椭圆为:dp=4.0°,dm=7.6°)与扬子地块晚二叠世极位置基本重合.红色泥岩的剩磁方向由两个组分携带,其中低温剩磁分量在地理坐标下与现代地磁场方向基本一致;高温剩磁分量(D=129.1°, I=23.6°,k=44.6,α95=7.8°)可通过褶皱检验,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为39.5°S,185.1°E,(置信椭圆为:dp=4.4°,dm=8.3°),我们认为扬子地块在中寒武世处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相似文献   

3.
含菱铁矿砂岩磁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煤田盖层产出的中国内蒙古平庄J3砂岩,其平均磁化率为60×10-5(SI);平均剩磁为5×10-3A/m.经热退磁后,在磁化率、剩余磁化、等温剩磁曲线、粘滞剩磁及磁组构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一系列奇异磁特征.岩石透射光与反射光鉴定、物相热红外分析、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砂岩的胶结物为弱磁性的菱铁矿,它在逐步热退磁过程中逐渐变为磁铁矿,部分变为赤铁矿.并大致确定,该砂岩胶结物含量近50%.此外,对这种砂岩样品仔细地进行了常规方法的退磁试验,得到其特征剩磁方向,确定其J3古地磁极位置为198.8°E,84.6°N(α95=4.8,k=94.5).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部广泛分布着新生代的玄武岩,其地质时代始终是一个争议的问题。本文作者对南京附近地区的两个标准玄武岩组剖面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使用交变场退磁法检验了样品,证明它们的剩磁稳定性良好,测得江宁方山玄武岩组的I,平均值为8.1×10-4CGSM,Dr=195°29′、Jr=-54°9′,古地磁南极位置为λP=192°35′E、ΦP=76°47′N;六合灵岩山玄武岩组的l,平均值为26.4×10-4CGSM,Dr=354°44′,Jr=42°12′,古地磁北极位置为λP=329°38′E、Φp=80°36′N,并得出如下结论: (1)六合灵岩山玄武岩组和江宁方山玄武岩组的极性截然不同,灵岩山玄武岩组的岩石磁性全系正向,可能相当于布容期(Brunhes epoch),方山玄武岩组的岩石磁性全属反向,可能相当于松山期(Matuyama epoch); (2)灵岩山玄武岩组测得的古北极相距现今的北极要比方山玄武岩组的近一些,清晰地表明它们的形成时间绝非同一时期,而是灵岩山玄武岩组要晚,方山玄武岩组要早; (3)灵岩山玄武岩组和方山玄武岩组形成时期的岩石产地所处的古纬度都是中纬度地区,属亚热带气候; (4)对比世界各地区一些有关时代的岩石古地磁学数据,参照这两套玄武岩组的上下地层中所含有的古生物化石及岩石学特征,六合灵岩山玄武岩组的地质时代似应为Q2-Q3,江宁方  相似文献   

5.
苏格兰当巴(Dunbar)下石炭统含钙砂岩组12个采样点的热退磁结果,显示一致的稳定磁化方向:偏角D=196°,倾角 I=-45°,α95=4.3。侵入其中的一条20m厚的石炭系岩脉,其6个采样点的热退磁结果显示不同的磁化方向:D=195°,I=15°,α95=10.7。 本文研究烘烤效应,论证了上述两个磁化方向均为原生。这与现存的对不列颠群岛该时期古地磁方向的看法矛盾。其原因可能是:1.以往的数据解释不可靠,特别是重磁化问题;2.构造原因;3.持续相当时间的异常地磁场。 对比纬度相似的太平洋夏威夷群岛熔岩流的“点记录”,本文针对当巴提出一种磁化模式:各有关古地磁磁化成分可能均产生于同一地质时代. 火成岩的尖晶石相方向,最可能为原生.它在古地磁分析中应给以较大权重.  相似文献   

6.
攀西及邻区印支-燕山期地块构造运动的古地磁考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四川攀西(攀枝花-西昌)地区大陆演化,在该区及邻区采集了中生代岩石标本。用热退磁和交变场退磁方法对59个采点的619块样品做了磁清洗处理。古地磁结果满足褶皱检验,对精度参数K小于10的采点或有后期重磁化的样品未纳入统计处理。 古地磁结果表明,攀西断隆、凉山断陷、断凹属扬子地块的西缘,早三叠世时位于北纬13°左右,至今北移了千余公里,上三叠纪后北移速度明显减慢;其西邻盐源断陷自早三叠世以来南移数百公里,无论古纬度或古方位与东邻地块的结果有较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河北滦平盆地早白垩世古地磁结果的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河北滦平盆地早白垩世16个采点95块样品的古地磁研究,获得其特征剩磁方向为:D=347.8°, I=50.4°α95=7.1°;相应的极位置为:经度=346.3°E,纬度=76.1°N,dp=6.4°,dm=9.5°,古纬度=31.1°.通过对比华北地块中鄂尔多斯盆地的早白垩世古地磁结果,表明滦平盆地自早白垩世以来相对于鄂尔多斯盆地发生了30.7°±9.8°的逆时针旋转,而纬度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这一构造旋转可能与区域断裂活动和构造滑脱,以及库拉-太平洋板块自早由垩世以来朝NNW-NWW方向的挤压,与中国东部大陆的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四川北部旺苍-南江地区晚侏罗世蓬莱镇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逐步热退磁揭示出蓬莱镇组岩石所携带的剩磁由两个分量组成,其中低温组分(次生剩磁)的解阻温度低于420℃;高温组分(特征分量)可通过褶皱及倒转检验,由此求得磁偏角和磁倾角分别为18.4°和29.3°(构造校正后),95%置信回(α95)为8.5°,对应的古地磁极经纬度分别为236.4°E和66.6°N.基于古地磁结果,并结合已有的地质证据,提出根据古地磁学确定的扬子地块晚侏罗世古纬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由真极移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远震P波波形反演渤海地震的震源参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用理论地震图反演地震震源参数的方法,利用16个WWSSN台记录的渤海地震(1969年7月18日,M=7.4)远震P波波形,用我们的反演方法重新测定了该地震的震源参数。文中以剪切位错源的理论地震图与实际观测记录波形的相关程度为判据,测得该地震的震源参数为:地震矩3.9×1027达因·厘米;震源破裂持续时间6秒;位错面两个可能的选择解是:(1)θs=207°,δ=87°NW,λ=-159°,右旋;(2)θs=298.6°,δ=69°NE,λ=-3.6°,左旋。其中θS、δ、λ分别是震源位错面的方位角、倾角和错滑角;震源深度为25公里。数值运算的结果还表明,本文提供的测定震源参数的方法实际效能良好。 文中还与用P波初动符号方法测定的震源参数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华南和华北断块的地极移动曲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中国和亚洲大陆的演化史,作者根据近几年的古地磁测量数据,初步编制了华南和华北断块的地极移动曲线。作者在山东、山西、辽宁和河北蓟县(属华北断块),浙江、贵州、云南和湖北(属华南断块),共布设430个采样点,采集3010块独立定向的标本。标本的剩余磁性是在低温(超导)磁力仪和旋转磁力仪上测量的,所有标本都经过热退磁或交变退磁处理。实验的主要结果归纳于表1(部分标本的原生剩磁  相似文献   

11.
山西吉县沃曲桃园下三叠统刘家沟组红层的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一个背斜剖面的早三叠世红层样品进行了古地磁研究.对逐步热退磁矢量序列进行主成分分析以及各磁组分的解阻温度谱分析,估计了携磁矿物.分离出4种磁成分:镜铁矿携带的沉积或沉积后剩磁;赤铁矿携带的化学剩磁;等温剩磁和粘滞剩磁.特征剩磁(最高解阻温度Tu≥670℃)通过倒转检验、(递增)褶皱检验,平均方向为偏角D=-25°,倾角I=41°,相应的极位置为65°N、356°E.  相似文献   

12.
提供了扬子克拉通太古代基底崆岭群20件代表性岩石样品的密度与磁性参数的测量结果.结果表明,变碎屑岩与TTG(英云闪长-奥长花岗-花岗间长质)片麻岩(13个样品)的磁化率与饱和剩磁普遍大于斜长角闪岩和辉长岩.前者的磁化率与饱和剩磁平均值分别为1213×10-6SI与19.94A/m,而后者的则为802×10-6SI与10.77A/m.变碎屑岩与TTG片麻岩呈明显的亚铁磁性状态;斜长角闪岩和辉长岩则以顺磁性或顺磁性与亚铁磁性混合状态分布为主.热磁分析结果表明,变碎屑岩与TTG片麻岩的剩磁载体以磁铁矿与磁赤铁矿为主;斜长角门岩和辉长岩则明显含有磁黄铁矿与次要的磁铁矿.变碎屑岩与TTG片麻岩的磁性具有很强的非均一性.推断崆岭群中的变碎屑岩为麻粒岩相变质级,视深度相当于大陆下地壳;而斜长角闪岩的变质级明显低于变碎屑岩,可能为角门岩相,视深度相当于中地壳.变碎屑岩与TTG片麻岩磁性的强非均一性可能与该区后期广泛发生的混合岩化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等温剩磁各向异性及其在磁倾角校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等温剩磁各向异性是一种新的磁组构研究方法 .与非滞后剩磁各向异性的参数一样 ,等温剩磁各向异性的参数直接与岩石中的携磁矿物颗粒形状有关 ,它直接反映了岩石形成与压实作用下携磁矿物的变形和变位 .利用等温剩磁各向异性技术 ,有可能对磁倾角偏低进行有效的校正 .本文介绍了等温剩磁各向异性及其在磁倾角校正中的应用 ,并以塔里木盆地库车拗陷的苏维依组红色砂岩的实验为实例 ,获得磁倾角校正值 ,与理想的欧亚板块磁倾角值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处于弱磁场中的磁性砂岩人工样品,在三种应变作用下磁化率各向异性特征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磁化率椭球与应变椭球之间,显示了密切的相关性.文中并对上述情况下,磁化率各向异性特征及剩磁特征,从机理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杭州城区土壤的磁性与磁性矿物学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杭州城区四个不同功能区块土壤进行了系统的环境磁学测定,结果表明城市土壤的磁化率平均值为128×10-8m3·kg-1,频率磁化率平均值3.6%(样品数=182),城市土壤呈现明显的磁性增强. 城市土壤的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呈极显著指数负相关,表明城市土壤磁性增强明显区别于自然成土过程引起的以超顺磁性(SP)颗粒为主的表土磁性增强机理. 统计分析表明,城市土壤磁化率与软剩磁和饱和等温剩磁(SIRM)呈显著直线正相关,说明亚铁磁性矿物是城市土壤剩余磁性的主要载体. 综合等温剩磁获得曲线、热磁曲线、磁滞回线等岩石磁学测定和SEM/EDX分析,城市土壤的磁性矿物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磁性矿物以假单畴-多畴(PSD-MD)颗粒存在,粒度明显大于成土过程形成的磁性颗粒,这些磁性颗粒主要来自燃料燃烧、汽车尾气等环境污染物. 因此,城市土壤磁测可作为城市土壤污染监测、污染空间分布和污染物来源判断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6.
扬子地块奥陶系碳酸盐岩重磁化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酸盐岩是记录古地磁场信息的重要载体,然而,广泛存在的重磁化现象制约了碳酸盐岩在古地磁研究中的应用,其重磁化机制亟待解决.本文对采自贵州羊蹬地区的319块奥陶系碳酸盐岩定向样品作了详细的古地磁学和岩石磁学研究,其结果表明,94%样品(A类)记录了单一剩磁分量A,其解阻温度低于450℃;在地理坐标系下的平均方向为Dg/Ig=3.1°/48.1°(α95=2.9°),对应的古地磁极(87.0°N,2.8°E,A95=3.0°)与扬子地块古近纪-第四纪的古地磁极重合.6%样品(B类)记录了两个磁化分量,其高温分量(450℃~585℃)与A分量显著不同,但明显远离扬子块体早古生代古地磁极;低温分量(< 450℃)与A分量类似.说明羊蹬剖面奥陶系碳酸盐岩记录了两期重磁化.A分量和B低温分量的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黄铁矿(胶黄铁矿),B高温分量的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这些磁性矿物都是成岩后的次生矿物.其中,解阻温度高于450℃的磁铁矿可能受晚燕山期造山运动影响生成;磁黄铁矿(胶黄铁矿)等矿物可能与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引起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所产生的流体作用有关,以后一期重磁化为主.新生代早期青藏高原隆升产生的流体在流经东南缘的碳酸盐岩等沉积岩层时,与原岩发生相互作用,使磁黄铁矿、胶黄铁矿、磁铁矿等磁性矿物生长并获得化学剩磁,造成了广泛重磁化.  相似文献   

17.
In order to assist in global correlation of the Pliocene/Pleistocene boundary, a paleomagnetic survey has been made of the world type section for the boundary, in Calabria, Italy. A total of 116 specimens from 36 sit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ection, which as sampled is about 30 m thick. All sites possess stable remanent magnetism and northern hemisphere virtual geomagnetic poles, consistent with deposition during a period of normal polarity. If this period was during the Gilsa event, a minimum sedimentation rate of 17 cm per 1000 years would be required. Since a normal polarity chemical overprint, acquired during the last 0.69 m.y. could also explain the data, thermomagnetic analyses were made of selected samples. The results show the presence of highly unstable superparamagnetic material, which is most likely a product of post-depositional chemical precipitation. This observation enhances the possibility that any longer-duration precipitation could have created coarse and thus magnetically more stable components, the effects of which could not be readily distinguished from the original remanent magnetism.The difficulties of distinguishing between original depositional remanent magnetism and post-depositional chemical remanent magnetism, in outcropping marine sediments, as well as the large range of possible natural causes of the latter, is summarized in the form of a discussion of feasible Eh and pH changes occurring between original deposition at upper bathyal dephts and final sampling above sea level. It is considered that, in the absence of experimental means to distinguish the roles of original and chemically overprinted paleomagnetic signals, similarity of magnetic polarity stratigraphy between sections of sediments representing different paleoenvironments and sedimentation rates is a necessary if insufficient requirement for diagnosis of real geomagnetic behavior during deposition, as opposed to posidepositional effects.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早白垩世红层磁组构和古地磁新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伙带  谈晓冬 《地球物理学报》2011,54(12):3246-3257
海南岛白垩纪红层是迄今产出古地磁结果最多的地层,但古地磁结果难以在海南岛周边古地磁结果和地质限制条件下作出合理解释.为了更好地认识海南岛白垩纪红层古地磁方向的可靠性,我们对采自前人工作地区的14个采点132个样品开展了古地磁和磁组构的综合研究.磁化率各向异性测试显示14个采点样品平均各向异性度为1.018,线理度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